在南京大学校园里,老图书馆前,绿树掩映、暗香浮动处,有一个“二源壁”。壁的前后两面镶嵌着两块20世纪初镌刻的学堂
碑石。其中一块上书“
三江师范学堂”六个遒劲、雄浑的魏碑体大字;另一块则以柳体大书“金陵大学堂”,笔力沉着,大气磅礴。流逝的岁月已经在这两块碑石上留下斑斑苍苔、缕缕裂痕,平添几分古朴之气,令人倍增沧桑之感。
两江师范学堂的前身是1902年筹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即肇始于此,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期间迭经变革,先后更名为两江师范学堂(1906)、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4)、
国立东南大学(1921)、第四中山大学(1927)、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7)和台湾中央大学(1928),1949年定名为南京大学。
金陵大学堂成立于1910年,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888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
金陵大学。金陵大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1951年由政府接办,又并入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改建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南京大学的工、农、师范等学院及相关系科独立,同时并入金陵大学的文、理学院,仍名南京大学。因此,金陵大学是南京大学的另一个重要源头。
南京大学的百年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其一为
三江师范学堂至
国立东南大学时期(1902~1927),其二为台湾中央大学时期(1927~1949),其三为南京大学时期(1949~ )。南京大学的另一个来源是
金陵大学,从1888年汇文书院成立,至1952年与南京大学合并,金陵大学历经64载春秋。因此,《南京大学百年史》大略分为四编,即:第一编:三江师范学堂至国立东南大学时期(1902~1927);第二编:台湾中央大学时期(1927~1949);第三编:南京大学时期(1949~2002);第四编:金陵大学(1888~1952)。
王德滋(1927年6月27日-),中国岩石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出生于
泰兴市。195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
地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校地质学报》主编。曾任南京大学副校长、
南京大学地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学与
地球物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理事。
龚放,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所长、《南京大学百年史》副主编。1949年2月18日生,常州人。1965年考入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1969年5月至阳汤桥东陵村插队落户。1973年10月起在汤桥
广播站工作。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1982年7月毕业,留校工作。先后任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曾兼任校长秘书。与人合著《
高等教育学新论》等,发表《大学国际化》、《试论大学素质教育》等论文近百篇,获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一等奖,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二等奖等。现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理事,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理事、教学研究部副主任,江苏省高教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成员。
冒荣,男,1949年4月生,
如东县人,1968年8月插队下乡,1970年4月起在农村小学教师。1977年
恢复高考后入
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留南京大学工作,先后任 校长办公室秘书、副主任,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所长,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其间,1993年3月至1998 年2月间在南京大学中国近
现代史博士生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底被评为副研究员,1998 年3月受聘为教授,2004年4月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TFQ RG 先后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作有《教育价值论纲》、《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市场经济》、《从精英之塔到大众之厦》、《论历史研究 的当代性》 、《科学的播火者--中国科学社述评》等。编著有《高等教育管理学》、《教师管理心理学》等。近年来
吕振羽国外学者合作进行“青少年预防爱滋病教育研究”和“中国年轻流动人口预防性病和爱滋病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