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语
老挝的官方语言
老挝语(老挝文:ພາສາລາວ,英文Lao),又称语,是老挝的通用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ISO 639-2语言代码为“lao”。老挝语的使用人口约2000多万。主要分布在老挝境内,其次是泰国东北部及北部老族人聚居的地区。在越南和柬埔寨等国也有少数使用者。老挝语是在老挝主体民族老族使用的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老族分布于老挝全国各地,主要包括操泰老语(即壮傣语,又称台语)的普泰、泰丹、泰登、泰考等分支民族,主要聚居区是在湄公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平原地区。老挝语由老挝文记录。
原始老挝语本身在老挝语学术界,甚至是老挝本国的资深学者都不能进行明确的阐述。原始老挝语可能与古代百越时期的越语十分相近。在老挝语基本形成以后,由于宗教传入,在七世纪以后的老挝语中,已经有大量外来词的存在。到十四世纪初,法昂王统一老挝引入南传佛教,老挝人便把老挝语与梵语巴利语结合起来。18世纪至19世纪,老挝多次遭到泰国的入侵和统治,期间一定数量的泰语词汇又逐渐渗透到老挝语中。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法国对老挝实施殖民统治,1947年《老挝王国宪法》规定:老挝语为官话法语亦被确定为官方语言。1991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宪法》通过,规定老挝语和老挝文为国家官方通用语言和文字。
现代老挝语有北部、中部、南部3个方言区,各方言之间在语音、词汇等方面差别不大。老挝语元音共28个,其中有18个单元音、6个复合元音、4个特殊元音。辅音分为高辅音12个、中辅音8个、低辅音12个、复合辅音13个,共45个辅音韵尾。万象音有6种声调,即低平、中平调、半高平调、中升调、高降调、低降调。老挝语有较多外来借词,如梵语、法语越南语借词。
历史发展
原始老挝语时期
原始老挝语本身在老挝语学术界,甚至是老挝本国的资深学者都不能进行明确的阐述。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文字,所以没能为后人留下任何可供研究的资料。今义原始老挝语是指老族人使用的古老的民族语言。老族源自于古代的百越群族。百越作为一个民族群,族群中的各民族必然有着一些共同的民族特征,并使用着一种共同的民族语言——越语。由此推断,原始老挝语可能与古代百越时期的越语十分相近。
老挝语隶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学者研究发现:壮侗语族诸语言与印尼、马来语有亲属关系,并且壮侗语族语言就是源自多音节、无声调的印尼语。因此,老挝语也应该是多音节、无声调的语言。但是恰好相反,老挝语不仅是单音节,而且是有六种基本声调的语言。究其原因是因为原始老挝语受到了其它亲属语言的影响。但是在原始老挝语时期,并不能明显地区分出哪些词是外来词,因为这一时期是老挝语的产生与形成时期,老挝语正是在其它语言及大量外来词的影响下,借鉴形式、结构更完善的外来词或文化占优势的外来词,从而建立并且不断丰富,改进和完善老挝语。从这一意义上讲,在这一时期的老挝语中外来词的借入,对老挝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早期老挝语时期
虽然原始老挝语时期是老挝语的形成期,这一时期不能明显地区分出外来词。但在老挝语基本形成以后,在七世纪以后的老挝语中,已经有大量外来词的存在。在这一时期,由于宗教传入,老挝语中的外来词主要是古高棉语词、梵语词和巴利语词。据老挝史书记载,公元757年,老挝民族曾进行过南下大迁徙来到黄金大地,与本土民族吉蔑(古高棉人)和孟族人杂居当时,古高棉是一个强盛的民族,其文字、词汇等逐渐渗透到老挝语中。另外,老挝历史上著名的法昂王出生后被遗弃到柬埔寨,他从小在就在柬埔寨皇宫里长大,接受其皇室教育。在法昂王统一老挝后,又从柬埔寨引入小乘佛教。于是古高棉语词汇被老挝人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与交往中,慢慢演变成老挝语词。因而在语言方面,老挝语吸收了一定数量的高棉语词。老挝著名学者玛哈西拉·威拉冯在其著的《老挝历史》一书中说,公元57年,一位名叫官坦雅的婆罗门教僧侣也带领一些婆罗门教徒到印度支那一带传播婆罗门教。这就是婆罗门教最早传进老挝的时间。
到十四世纪初,婆罗门教开始衰落。在法昂王统一老挝后,法昂王从柬埔寨引入南传佛教,因此小乘佛教在老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由于婆罗门教是以梵语作为其传播教义的文字,而佛教则是以巴利语作为传播其教义的载体,并且随着老挝社会的发展,单纯的原始老挝语不满足描述新生事物的要求,这就促使老挝人把老挝语与梵语、巴利语结合起来,来描述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事物。于是,大量的梵语词、巴利语词汇被吸收到老挝语中,这也极大地丰富了老挝语词库。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现当代老挝语中,虽然大部分以前借入的梵语、巴利语已经消失或者是仅仅用于佛教领域,但是仍然能够找到许多梵语、巴利语借入词的例子。
老挝史书记载,公元1775~1778年间,老挝沦为泰国的附属国。在这期间,学校里的老挝语教学处于停顿状态,人们只能通过出家去寺庙才能学到一点老挝语。而此时,寺庙里的有关佛教经典、佛法的书籍是用泰语编写的,因此,部分泰语词汇被借入到了老挝语中。在1829至1893年的几十年中,老挝又多次遭到泰国的入侵和统治,老挝的作家、诗人和歌手等被赶往泰国,在被占领区,老挝人被迫学习泰语。在此期间,一定数量的泰语词汇又逐渐渗透到老挝语中。
现当代老挝语时期
法国于19世纪中期对相当于今柬埔寨越南实施了殖民统治,19世纪80年代法国殖民统治向老挝延展。1893年至1954年间,法国对老挝进行了六十年的侵略与殖民统治。在法国殖民时期,老挝长期被分为两部分,一是由法国控制的琅勃拉邦王国,在名义上是法国的保护国;二是老挝南部地区,这个地区由法国殖民当局直接统治。在前者,老挝语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作为法国殖民统治者和传教士与老挝人交流的媒介用语和老挝人学习法语中介语,不管是在琅勃拉邦王国,还是在法国人直接统治的老挝南部,老挝语在法国殖民时期还是在规范化道路上有了一定的进展。活动于老挝的法语传教者,为了掌握老挝语来增强传教效果,对老挝语进行了法文记载,继而进行了翻译。1904年,法语传教者J·夸兹还编纂了《老法词典》。而标准老挝语产生于1917年,官方指派委员会帮助学校编写教材。20世纪30年代,法国殖民当局开始采取措施以促进老挝语书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使老挝脱离泰语佛教的影响,以巩固其殖民统治。1930年,法国殖民者先是在金边,后在老挝陆续建立佛教研究院,从事语言、宗教和文化研究。1935年,摩诃·西拉(Maha Sila)依托这样的佛教研究机构出版了四卷本《老挝语语法》。这部语法对规范老挝语意义较大。但是其中相对复杂的拼字法和文字结构以巴利语梵语为标准,并不为大部分老挝人所认可。
1938年,当局成立了“老挝文字委员会”,对摩诃·西拉的《老挝语语法》进行评审,提出了简化书写等意见。摩柯·西拉根据这些意见对其语法书进行了修订。20世纪40年代初,法国殖民当局为抵御来自曼谷的泛泰主义影响,对恢复老挝文化和老挝身份诉求采取了鼓励态度。1941年,琅勃拉邦王国在其控制的老挝境内扩展学校教育体系,教授老挝历史。王国政府也接连颁布了修改语言教育政策的法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1947年,法国允许老挝成为其殖民联邦框架中的“君主立宪国”。1947年5月11日制定的《老挝王国宪法》第6条规定:老挝语为国语,法语亦被确定为官方语言。此时“老挝文字委员会”在老挝语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意见的纷争:一种意见是主张遵从摩诃·西拉《老挝语语法》及其拼写规则;另一种则主张采用基于老挝语口语的更简单拼写方案。琅勃拉邦国王于1949年颁布第10号法令,要求“老挝文字委员会”做出规范:“老挝语词以及外来语词正确的拼法……遵循其老挝语的发音”,为进一步规范老挝语定下了章法。
1945年老挝日本投降后出现起义,推翻国王,宣布独立。但是第二年,法国又卷土重来。1949年,法国同意老挝在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的构架内独立。1950年英国美国承认老挝为一个国家。1953年,法国向老挝王国政府移交权力(但对老挝的军事控制仍未放手)。在这一过程中,法国殖民统治的影响依旧,法语也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51年,老挝政府实行小学前三年免费教育,规定在这三年内,根据当地师资情况,教学语言可以是法语,也可以是老挝语。但是四到六年级仍采用法国课程设置和教材。在官方层面,出现了双语并用的情况:官方法律法规、政策与报告均用法语;而王室的官方文件则使用老挝语。1962年,老挝颁布了一份用法语写成的国家教育法令,这是老挝第一份确定老挝语为国语的教育政策法令,这份法令同时也鼓励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作为基础教育的媒介。但是法语仍是教育的重要语言。尽管法令确立了老挝语的国语地位,但法语的重要地位仍十分明显。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有更清晰的表现:根据老挝全国小学课程安排要求,法语每周有7个半学时,老挝语只有4个学时。而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的赋权,主要目的是平息少数民族对王国政权越来越广泛的武装反抗。
1975年老挝成立,由于长期受到殖民统治的摧残,再加上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得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众多方面都十分落后,单凭自己的力量,国家建设将举步唯艰。因此,只能敞开国门,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别国的有用经验进行国家建设。尤其是从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老挝积极实行对外开放,与外国交往增多,老挝人开始大量使用英语。尤其是在湄公河沿岸与泰国有直接经贸关系的地区,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英语。随着老泰关系的发展,泰国和西方国家的标有英文商标的商品,源源不断地涌进老挝,塞满名大小商店,使英语越来越广泛地传播。在老挝,发行出版的英文报纸有“老挝时报”和“老挝发现报”,英文杂志也相继正式出版。20世纪90年代中期,英语民办学校在万象及湄公河沿岸的一些城市中蓬勃发展起来。为了加入以英语为媒体语言的东盟,加紧培养英语人才,学习英语成为一股全国热潮,越来越多的学生被送到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学习英语。除国家机关外,一些私人企业也加强培养英语翻译。由于上述种种因素,老挝语出现了大量的英语借词
所属语系
老挝语在谱系上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也称“台语”),壮傣语支包括壮语布依语、傣语等。
地理分布
老挝语是老挝(简称老挝)的通用语言,使用人口约2000多万。使用范围主要分布在老挝境内,在泰国东北部及北部老族人聚居的地区也使用老挝语。老挝语是在老挝主体民族老龙族使用的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老龙族分布于老挝全国各地,主要包括操泰老语(即壮傣语,简称台语)的掸族、普泰、泰丹、泰、泰考等分支民族,主要聚居区是在湄公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平原地区。
内部分区
现代老挝语有北部、中部、南部3个方言区,各方言之间在语音、词汇等方面差别不大。老挝政府还未明确规定老挝语标准语,各地方的母语语音教学都以方言为主,外国学习者则多以首都万象音为学习对象。
如从更广阔的使用范围来看:
语言特点
语音
老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是一种拼音文字,是由音素组成音节,配上声调符号所构成的。
元音
老挝语有18个单元音,它们是:a、aa、i、ii、ɯ、ɯɯ、u、uu、e、ee、ε、εε、o、oo、ɔ、ɔɔ、a、aa。老挝语的复韵母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由元音同元音尾及辅音尾结合的复合韵母,这类韵母的后面可以再加韵尾,而其他的复韵母则不能带韵尾,在相同发音部位的情况下根据发音长短的不同分为三对,它们是:ia、iia、wa、uua、ua、uua。第二种由单元音和i、u相拼的二合元音。第三种是单元音同辅音韵尾构成的复合韵母,也就是单元音同m、n、ŋ、p、t、k相拼的韵母。
辅音
老挝语有32个辅音,这32个辅音分布在中、高、低三组辅音中。高辅音和低辅音成对出现,两者音素相同,但是音位不同,主要通过声调来区分。老挝语的中辅音一共有8个,即:k、ts、d、t、b、p、j、p。老挝语的高辅音共有12个,kh、th、ph、f、s、h、m、n、ŋ、ȵ、l、w。老挝语的低辅音共有12个,和高辅音有对应关系,它们两者不单数量上相同,而且表示的音素也相同,这种特征或许对老挝语声调的合并情况产生了影响。分别为:kh、th、ph、f、s、h、m、n、ŋ、ȵ、l、w。
老挝语高辅音的发音方法和低辅音的发音方法一样(具体请参照低辅音的发音方法),但声调有所不同,低辅音发中升调,调值45(长),高辅音发低升调,调值214(长)。其中,高辅音ຫງ、ຫນ、ຫມ、ຫຍ、ຫວ、ຫລິ是在低辅音ງ、ນ、ມ、ຍ、ວ、ລິ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前引字母“ຫ”而组成,因此辅音ຫງ、ຫນ、ຫມ、ຫຍ、ຫວ、ຫລິ也称复合高辅音。
声调
老挝语有四个声调符号。根据1996年1月31日至2月2日老挝国家大学召开的关于规范老挝语声调的座谈会的规定,标准的万象音有八个声调,即低平调、中平调、高升调、低升调、高降调、中降调、高短调、中短调。
老挝语的辅音在不加声调符号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个声调了,对应原始台语的A调。具体是什么声调根据辅音是开音节还是闭音节,辅音中高低不同类型和元音的长短而有不同。
开音节长元音的情况下,中辅音的时候是22调,高辅音的时候是214调低辅音的时候是45调。闭音节(入声)长元音的情况下,中辅音和低辅音是51调,而高辅音是41调。闭音节(入声)短元音和开音节短元音的情况下,中辅音高辅音是55调低辅音是44调。这两个长短闭音节的声调对应原始台语的D调。
标第一声调符号的调对应原始台语的B调,大部分老挝语方言在声调方面的特点是B1=B2,换句话说就是在加上第一声调符号以后都是同一个声调,而在标准老挝语里面这个声调则表现成一个33的平调。标第二声调符号的调对应原始台语的C调,在加上第二声调符号以后,中低辅音读作51调,而高辅音读作41调。
词汇
法语借词
许多最初从西方文化中借用的术语都是通过法语引进的。例如,老挝语使用xangtimèt ( ຊັງຕີແມດ /sáŋ tìː mɛ́ːt/ ) 来近似法语的centimètre ( /sɑ̃ ti mɛtʀ/ )。老挝人也倾向于使用法语形式的地理地名,因此几内亚共和国的地名是kiné(/ກີເນ/ /kìː néː/),源自法属几内亚(/gi ne/)。
越南语借词
受在越南活跃的法国人影响,加之许多接受过法语教育的老挝人是在越南的法语学校接受教育,接触到了法国和越南的语言和文化,老挝语有不少词汇与越南语关系紧密。
语法
句法
老挝语语法与中文很相似,句子结构为主谓宾结构,但定语、状语和补语后置。当词组中有修饰词时,词组顺序一般是“中心词+修饰语”的结构,即中心词在前,修饰词在后;数词、量词和名词组合时,按“名词+数词+量词”的顺序组合,当数词为“1”时,数词“1”既可放在量词之前,也可放在量词之后。比如中文说六只猫,老挝语的语序会是“猫”“六只”ແມວຫົກໂຕ;新鲜水果,老挝语的语序是“水果”+“新鲜”即ໝາກໄມ້ສົດ。
从语言形态来看,老挝语属于孤立语,其语法特点是无词的内部形态变化,其语法意义常常通过固定的语序和独立的虚词来表达,语序是其主要的语法手段。老挝语句子由主语(ໂຕຕັ້ງ)、谓语(ໂຕສ ຳແດງ)、修饰语(ຄ ຳຂະຫຍາຍ)等成分构成。其基本语序与汉语是相同的,即都是主——谓———宾结构(SVO型),从结构层次看,主语、谓语是句子的主干成分(部分谓语带宾语(ຕົວປະກອບ)成分),修饰语是句子的附属成分,是对主语、谓语和宾语的进一步分析。例如:
二是修饰语后置。在老挝语句子中,修饰主语或宾语的成分称为主语宾语修饰语(相当于汉语语法中的定语);修饰或补充说明谓语的成分称为谓语修饰语(相当于汉语语法中的状语和补语)。不论是何种修饰语,其位置一般置于被修饰成分之后,即被修饰成分在前,修饰语在后,这与汉语的情况相反。例如:
词法
词的分类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造句单位。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词的词汇意义,老挝语词可分七大类。即:
指示代词ນີ້,ນັ້ນ
为了避免名词的重复出现,老挝语常用ນີ້,ນັ້ນ来代替指定的某人或某物,并表明其位置的远近。一般情况下,ນີ້,ນັ້ນ作指示代词时,ນີ້代替离说话人近的人或物,作“这,这个”讲;ນັ້ນ代替离说话人稍远的人或物,作“那,那个”讲。如:
当ນີ້,ນັ້ນ在名词后面时,作指示形容词。如:
疑问代词ໃຜ,ຫຍັງ,ໃສ用于特指问句中,分别用来询问“谁”“什么”“哪儿(哪里)、哪”。一般情况下,因为疑问代词已表示疑问,所以句末不再用“心”,常在其后加“ແດ”“ເກາະ”等语气助词。如:
ບໍ່的用法
作语气助词,表示疑问,相当于汉语中的“......吗?”。其具体用法是在陈述句尾直接加上“ບໍ່”,构成是非问句。如:
作否定副词,回答是非问句,表示否定对方的话。如:
作否定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等词前,表示否定意义。如:
ຫລື的用法
意思是“或者,(是)......还是......(表示选择)”。既可用于选择性疑问句,也可用于陈述句。如:
结构助词“ຂອງ"
结构助词“28””的作用相当于汉语里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所属关系的(不包括其他修饰关系)“的”,即前者属于后者。如:
人称代词
老挝语人称代词(ບຸລຸດສັບພະນາມ)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在实际运用中,老挝语人称代词具有以下特点:
疑问代词“ໃດ”的用法
疑问代词“ໃດ”作“何、哪、什么”讲,用来修饰名词。在使用时,“”放在被修饰词之后,对某一具体事物或数量进行询问。如:
名词(ຄໍານາມ)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老挝语名词可分为5种:
名词的性
老挝语的名词无阳性、阴性之区别,在表示人的性别时,常在名词前加特定的词来区分。如在姓名前加上“ທ້າວ”表示年轻男性,加上“ນາງ”表示年轻女性等。一般情况下,“ທ້າວ”可翻译为“陶”,“ນາງ”可翻译为“娘”。例如:
文字
老挝文共有27个辅音字母、6个辅音组合字母、33个元音字母、4个声调符号、和一些标点符号。此文字系由左至右书写,且不区分大小写。元音可以写在辅音的上方、下方、前方或后方,一些元音组合写在辅音的前方、上方或后方。传统上不使用空格来分隔单词和标点符号,但空格可以代替逗号或句号。字母表中辅音字母依照发音部位排列,大致上与巴利语梵语相同,每个字母后方都有一个代表单字作为命名。
老挝文元音附标文字改编自柬埔寨文,而高棉文又源于帕拉瓦文,帕拉瓦文是婆罗门文的变体。老挝文的早期形式泰诺文也用于书写伊桑语,但后来被泰文取代。
根据老挝2003 年修订的宪法第 89 条的规定,老挝字母虽然最初仅用于转录老挝语,但也用于书写几种少数民族语言,如克木语等。
语言文化
歌曲
咔喃是老挝民歌曲调的总称,“咔”为前缀,后缀则会因民歌所处地区产生不同的变化。如川扩泰芬族的流行民歌曲调称为“咔芬”,而虎潘省桑怒县周边的流行民歌曲调则成为“咔桑怒”。此类民歌歌词多为杂言诗及排偶句,或为三言,或为五言,或为七言。当地乐曲的曲调固定,但歌词往往现场编创,内容多为叙事、抒情,形式分为领唱、对唱及独唱。
咔喃曲调具有多种分类,其中较为常见的便是咔桑怒、咔泰登及喃阐。咔桑怒上文已经提及,其起源于虎潘省。其曲目主要包含青年男女对唱的“咔多叶包少”及迎宾歌“咔冬哈客”。歌曲风格明快,且演唱灵活性较高,深受当地男女老少喜爱。咔泰登多应用与乔迁时期演唱,同样适合民俗节目,在每年五月举行的新米节,多数那女青年会应用泰登族语演唱,在同等曲调下,亦存有不一样的曲目。其中,广受当地老人喜爱的聚会曲目“南铜咔威”则属于清唱,无需伴奏,更显豪迈。
喃阐对歌词字节有所要及声调均有所要求,老挝语言有六种声调,在此类民歌的演唱中,每行词句第四个字的声调与第三个字的声调均有特殊要求。此种独特的衔接形式使喃阐成为老挝国内最为流行的两种民歌曲调之一。
电影
老挝曾是东南亚电影业发展相对迟缓的国家,直至2008年一部拍摄时间仅有18天的影片《早安,琅勃拉邦》上映,它开启了老挝电影商业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影聚焦老挝。2019年9月,中国和老挝合作拍摄的首部电影《占芭花开》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全国公映启动仪式。
语言保护与发展
语言地位
1991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宪法》通过,规定老挝语和老挝文为国家官方通用语言和文字,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老挝单语制的语言政策。2003年修订版宪法亦保持了老挝语作为国家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的地位。2000年,老挝颁布《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教育法》,并于2007年修订。修订版的《教育法》第33条规定老挝语和老挝文是国家各级教育体系中使用的官方语言。该法奠定了老挝语作为教育体系中教学语言的官方地位。
语言教育传播
由于历史、地理和语言起源等原因,泰语是对老挝人影响最深的一门外语。但由于历史上去暹罗化政策和当今培养老挝民族意识的需要,泰语的深远影响并未得到老挝官方的承认,甚至在1990年前在老挝境内禁止泰文出版物。由于老挝语和泰语同属于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二者的相似性导致老挝人并不认为泰语是一门外语。据21世纪初的调查,90%以上的万象人能听懂泰语,30%以上的会说、写泰语。
然而,无论在1976、1994年全国课程大纲中,还是在1991、2003年《宪法》中,亦或在2000、2007年《教育法》中,均未提及将少数民族语言作为教学语言使用或作为语言学科学习。1994年,老挝文化研究所(Culture Institute)出版了《克木-老字典》。《克木-老字典》中列出了六千多个克木语词条,但当年仅印发500本。单语制的语言政策引起了一些少数民族群体的反对,其带来的阻力使得老挝政府对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有所调整。国家电台中提供克木语和苗语的节目,也允许各地方电台提供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第六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2006-2010)中提出了加强促进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性。规划指出要提高保护和推广各民族文化价值和传统的意识、维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在存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地区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第七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中提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克木语和苗语版的法律法规,以提高少数民族群体对法律的认识。《克木-老字典》也于2018年得到再版。
参考资料
老挝语.中国百科大全书.2023-12-22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2024-06-12
文化 | 了解中国的方言文化.微信公众平台.2024-06-06
壮傣语支.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12
蝌蚪文·老挝语.微信公众平台.2024-06-12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原始老挝语时期
早期老挝语时期
现当代老挝语时期
所属语系
地理分布
内部分区
语言特点
语音
元音
辅音
声调
词汇
法语借词
越南语借词
语法
句法
词法
词的分类
指示代词ນີ້,ນັ້ນ
ບໍ່的用法
ຫລື的用法
结构助词“ຂອງ"
人称代词
疑问代词“ໃດ”的用法
名词(ຄໍານາມ)
名词的性
文字
语言文化
歌曲
电影
语言保护与发展
语言地位
语言教育传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