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芜洲
原芜洲
原芜洲(1903—1973),著名的果树专家,历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陕西省仪祉农校校长,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园艺系主任,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所长,陕西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第三届人大代表等。在长达40余年的农业教育和科研工作中,为陕西乃至西北的果树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生平简介
1903年9月,原芜洲出生在河津市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6岁时,考上了官费资助的山西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五年。接着他考入山东曲阜大学预科,但因经济不济,不得不在半年后退学。后教过小学,为了继续求学和生计,奔波于开封市武汉市、北平等地。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看到了官费资助的上海劳动大学招生广告,立即前往应考,结果被录取。
1931年9月,经老师陈兆介绍,原芜洲到广西大学任助教,后因病返回老家。1933年1月,他病愈后应陈兆骝老师之约,赴陕西省按杨虎城之意办农场,因故而未能如愿。后在凤翔第二中学、陕西第一职校、潼关初级职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仪祉农校工作。在此间的18年里,他在西北农学院园艺系工作达十余年,担任过园艺系的讲师、副教授以及园艺场代理场长,而且是最早筹建这所西北第一个农业高等学府人员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8月,上级调他到西北局农林部技术研究室任技正。建国初期,陕西的果树基础薄弱,他便从苏联、东欧及我国东北地区引入大量苹果葡萄品种,栽植于康桥马农场和西安市南郊果园,进行观察试验,然后择优推广栽植,为后来陕西发展苹果、葡萄奠定了基础。当时陕西园艺工作上既无相应的机构,又缺乏专业技术干部,他上下奔波,建议呼吁,促成了各级园艺机构的组建和壮大。
原芜洲非常重视生产实际工作,对于果树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千方百计予以解决。“彬州梨”主产陕西彬县,是西北的名品,清代作为朝廷贡品而驰名全国,分布在泾河两岸的梨园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从1929年到解放初期的20年间,这个梨产区的大部分梨树县不结果,许多果农失去了信心,把梨树砍掉当木材卖。原芜洲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即带领几个助手奔赴彬州市,在梨产区花果山水帘洞村建立据点。经过4年的辛勤工作,采用调查、试验、测试等方法,终于探明了彬州梨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授粉问题。因此,他提出了采粉、贮粉、授粉等一套促进结果的治标办法,同时采取混植和高接授粉品种,多植蜜源植物,多养蜜蜂等治本方法,通过现场示范把这一技术迅速加以推广。1954年,长期不结果的老梨树又重新开始结果了,古老的梨区恢复了生机。
1953年,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杨陵区成立,原芜洲任园艺组长,其后任园艺系主任,一直到1958年。在此期间,他把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调查研究果树种质资源方面,亲自主持课题,带领青年科技人员,开展调查工作。他们调查了陕、甘两省的主要果产区,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标本。在此基础上,原芜洲主持编著了约百万字的《陕西果树志》,40多万字的《西北的梨》。
1958年,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在眉县西塞成立,原芜洲任所长,此时他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为建立秦岭北麓百万亩苹果林带,他带领中青年科技工作者,首先进行建造林带之前的勘察、规划、设计工作。从甘肃省境内的西秦岭到陕西的终南山,从峪口河滩到太白山之巅,都留下了他和同事们的足迹。他们处处留心寻找更好的苹果砧木,认真考察苹果品种的适应范围。经过两三年的辛勤劳动,他与16位业务技术干部完成了秦岭地区苹果品种区域化调查研究任务,在写出的十余万字的研究报告中。规划了陕、甘两省秦岭地区发展果树地带中不同的自然区域,提出在一定区域配置一定品种组合的意见。1960年11月,陕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召开会议,布置了建立秦岭北麓苹果林带的规划方案,把他们的设想建议付诸实施。由于原芜洲与其同事们的工作成绩突出,陕西省果树研究所被评为1962年度陕西省农业先进单位。
1973年,经国务院批准,农林、外贸、商业三部和供销总社,要求陕西果树所负责勘察建立西北、西南外贸苹果公司生产基地。这使“文革”中受到严重摧残、年过七旬的原芜洲十分兴奋,他不顾年迈体弱,奔波在陕北高原,亲自参加考察工作。终于写成《陕北黄土高原苹果外销基地考察报告》。这个报告对于以后该地区的外销苹果基地建设提供了完整的科学依据。经过13个省(市)的果树专家实地勘察,一致认为陕北高原发展优质苹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现在陕北高原这一基地已具规模,产品投入国际市场。同时,也为后来渭北地区建成的百万亩苹果基地起了指导示范的作用。
此外,他在果树优良品种选育、矮化砧木研究等方面,原芜洲也做出了显著成绩,获得多项成果奖。尤其是他主持过的,又经两代人选育出的苹果优良品种“秦冠”,不仅具有早结果,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丰产性能好,耐贮藏,而且容易栽培管理,受到广大果农欢迎,曾有全国20多个省(市)引种栽植,推广面积达40多万亩。
1973年10月5日,原芜洲因病逝世。他在从事园艺教学和科研40多年中的贡献,他的精神风范,永远为师生和园艺科技工作者怀念。
生平
原芜洲,果树学家、园艺教育家。曾培育成功”秦冠“苹果新品种;探明彬州梨不结果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对秦岭北麓与渭北高原果树品种区划和发展西北果树生产有重大贡献,并培养了大批果树园艺人才。
原芜洲,1903年出生于河津市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期就读于教会学校和私塾。15岁丧父,生活极其贫困。16岁考入官费的山西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山东曹州高级中学(当时名曲阜大学预科),仅学习半年,即因学费无着而退学。失学后,他到府谷县、河北河间、开封市、湖北武汉以及北京等地谋职,辗转年余,无事可做。1927年他考入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园艺系。这是一所官费大学,校方供膳宿。学习期间,他刻苦努力,还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做一些勤工俭学的工作,以补充学习费用之不足。
从1931年大学毕业到1949年,他一直从事教学工作,曾先后在广西大学、陕西凤翔第二中学、陕西第一职业学校、陕西潼关初级职业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仪祉农业学校任教。他以渊博的知识,求实的作风,全力投入教育事业,深受学生的爱戴,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园艺人才。
原芜洲在教学之余,还做了不少园艺方面的考察、技术普及和试验研究工作。1933年,在陕西凤翔第二中学任教的短短半年时间,他担任《老百姓报》园艺栏编辑,宣传推广果树、蔬菜的先进生产技术。1934年,他在西北农学院任教期内,亲手建起西北最早的一个苹果园。在陕西仪祉农业学校期间,兼任康桥马园艺场技师,亲手建起100多亩苹果园。这些果园为以后陕西省的果树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此外,他对果树病虫害研究和蔬菜品种改良等,也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他还赴秦岭北麓各县考察柿子,收集到62个品种及有关栽培技术资料。
1950—1973年,他一直从事果树科学研究工作,先后在西北农林部技术研究室、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工作。在此期间,他以坚强的毅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先后从事彬州梨不结果问题的研究、果树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利用研究,以及果树新品种培育研究和苹果矮化砧研室等等,为促进陕西省西北果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解决彬州梨不结果问题
彬州梨主产陕西彬县,分布在泾河两岸的梨树已有几百年历史,是西北地区的名产,曾作为清朝朝廷贡品。但是,从1929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梨树不结果,梨农失去信心,开始挖树毁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芜洲在西北农林部工作时,于1952年带领年轻的技术人员到彬县梨产区的花果山水帘洞村蹲点,长期进行观察和研究。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探明不结果的主因是授粉问题,即主栽品种老遗生梨为自花不孕,授粉品种平梨因低产质劣砍伐尽,加上当地苜种植面积减少,养蜂锐减,造成老遗生梨树开花而不结实。他们提出了采粉、贮粉、人工授粉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同时还采用在梨园混植和高接授粉品种,多种蜜源植物,多养蜜蜂的治本措施,并通过现场示范、技术座谈等方式,将这一技术迅速交给梨农,使长期不结果的老梨树又重新果实累累,老梨区恢复了新生,从而繁荣了梨区的经济,受到有关方面的赞扬。
果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原芜洲十分重视果树种质资源工作。从1954年起,在他的主持和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果树引种工作,先后从国内外引进苹果葡萄、梨、桃、杏、柿、枣、核桃等果树品种1000多个,建立起种质资源圃,进行特征特性、抗逆性、物理化学测定和鉴评等一系列观察和记载,为生产提供优良品种及品种改良的原始材料。他还对西北的苹果砧木资源及梨种质资源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为此,走遍了西北各省、区主要果产区,积极推动陕西省全省果树资源的普查。他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西北地区苹果砧木资源调查》,查明陕、甘、青地区苹果属植物的种类和类型,用作砧木的优劣,提出采用秋子(Malus Prunifolia Borkh.)为最佳。由他主持的“苹果矮化砧木在陕西的适应性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省矮化苹果的栽培面积已达6万多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由他主编的《西北的梨》,收集了陕、甘、宁、青、新五省(区)的梨品种256个,获1987年全国图书优秀奖;他主编的《陕西果树志》,收集1000多个品种和类型,分属42属、185种,获1980年陕西省优秀图书奖。
培育优质苹果
1957年,原芜洲开始苹果公司新品种培育研究工作。他的奋斗目标是,培育一种具有‘黄香蕉’苹果的品质而又丰产、耐贮藏的新品种。他亲自带领科技人员到现场进行去雄、授粉,审慎地配制了杂交组合。他一直在果园里坚持工作。在以后杂交后代的生长结果过程中,原芜洲担任了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所长,虽然工作繁忙,但仍经常到育种圃进行观察和指导,甚至节假日也不休息。他经常告诫年轻人:“搞科研是探索未知,仅限于8小时是不行的。”深入第一线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经过多年的观察评比,1970年新品种苹果正式命名为‘秦冠’。这个品种丰产、早结果、耐贮藏、容易栽培管理、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深受广大果农和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栽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该项研究成果获1978年陕西省科学大会奖、1988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同时,他主持培育的‘秦酥’梨新品种,获197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推动陕西果树生产发展
从前,陕西省果树生产基础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非常关注果树事业的发展。1956年,他带领科技工作者,从甘肃天水境内的秦岭潼关进行考察。经过3年的辛勤劳动,提出《陕甘两省秦岭地区苹果品种区域化研究》报告,对陕甘两省秦岭地区发展果树地带中的不同地域,提出配置不同品种组合的意见,对发展秦岭北麓苹果林带起到了促进作用。1958年,陕西省政府作出建设秦岭北麓苹果林带的决定,并组织实施。1958—1960年,苹果林带建设进入高潮。1987年,陕西境内秦岭北麓江县的苹果林带面积已达24万亩,经济效益显著。
60年代前期,原芜洲通过对全省果树生产的考察,根据不同果树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各地自然条件,提出全省果树区划意见,为陕西省领导部门所采纳。这些果树生产基地,现在都有很大发展,并形成了陕西省果品多样化生产的格局。
1973年,原芜洲为响应国家在西北建立外销苹果基地,发展陕西省果树事业的号召,他不顾自己年近古稀,带领科技人员深入陕北高原,对苹果生产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写出了《陕北黄土高原苹果外销基地考察报告》。报告论证了陕北黄土高原是最适宜栽培苹果的地区,从而为外销基地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同年9月,他赴京汇报建立外销基地工作,因心脏病发作,不幸于北京病逝,终年70岁。目前,渭北22县、市(区)已建成150多万亩苹果生产基地。全省苹果生产面积已由1949年的3500亩,发展到现有的200多万亩。
原芜洲虽离开了我们,但他为发展我国果树事业,特别是为西北果树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和他那高尚的道德品质,将永远活在广大果农和科技人员的心中。
人物简历
1903年9月2日 出生于河津市县。
1931年 毕业于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1931—1932年 任广西大学助教。
1932—1933年 任陕西风翔第二中学教员,陕西第一职业学校教员,陕西潼关初级职业学校校长。
1933—1944年 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
1944—1950年 任仪祉农业学校教员、校长。
1950—1952年 任西北农林部技正。
1952—1958年 任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系主任、研究员。
1958—1973年 任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73年10月5日 逝世于北京。
主要论著
1 原芜洲.陕西果树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8.
2 原芜洲.西北的梨.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3 原芜洲等.果树砧木论文集.西北地区苹果砧木资源调查.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生平简介
生平
解决彬州梨不结果问题
果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培育优质苹果
推动陕西果树生产发展
人物简历
主要论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