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国家军队佩带的一种形似船只的软体制式军帽,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曾称其为折叠式软帽。
船形帽即国际帽。采用国际通用样式,戴着美观大方,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官兵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热和不便携带的问题。
溯源
最早的船形帽是西方近代军队的军官制式军帽。右图为大卫所绘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大卫《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古典船形帽。
油画中
拿破仑·波拿巴头戴的正是现当代船形帽的雏形,也有人称之为“二角帽”。后来船形帽发生演变,帽形变小,帽边变软,逐渐成为士兵制式军帽。
制式
美国陆军的船形帽在两侧面的上檐附有镶边,将官镶金丝线或金色合成
金属丝,其他军官镶夹有黑色人造丝或合成金属丝,准尉镶夹有黑色人造丝的银线或银色合成金属丝。
苏联红军1935年开始戴用该帽,陆军只在士兵、军士、军校学员和军事建筑人员中戴用,海军除上述人员外,军官亦可戴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50年代实行军衔制期间,船形帽为军士和士兵的夏季制式军帽。船形帽戴在头上可略向右偏,但其右侧底缘不得触及耳尖。戴好后,从侧面看时其前、后垂直折线与帽顶线应形成一条不间断的折线。帽顶不得受压或变形,使帽子的前顶端和后顶端保持尖顶状。它打起仗来很方便,利于戴钢盔,不易被勾挂,既可当帽子戴,又能当毛巾擦汗洗尘。
因此,至今仍有许多国家的军队采用这种军帽。
典故
对于普通中国人而言,提到船形帽,大家可能最先映入脑海的景象就是老电影里斜挎小手枪、歪戴船形帽的
中国国民党女军官。而事实上,船形帽由于设计简洁、功能实用,长期以来都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军队的标准军帽,而且还在解放军的军服系列中存在过一段时间。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有的国家继续将船形帽作为军队的重要装备,而有的国家却已经开始取消长期使用的船形帽。小小的船形帽,在世界军服历史中演绎了一段颇有趣味的“传奇”。实用和美观:
百年历史的船形军帽
中国空军飞行表演队员头戴船形帽的图片在网上引得网友热议。其实,现代意义上的船形帽的诞生,本身就和空军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一本名为《
谈天说地话由来》的书记载,船形帽是在
航空兵诞生的时候出现的,更确切地说,是在飞机用于军事目的的时候出现的。而空军的出现是很早的事情了。20世纪初,
意大利的军事理论家
朱利奥·杜黑就提出了建立与陆军和海军平等的第三大军种——空军——的建议。随后,空军作为一个新的军种开始出现在世界军事领域。而最初的空军飞行员都是从步兵、骑兵、炮兵等各兵种中选送去学习飞行的。步兵、骑兵、炮兵的军帽通常都是大沿帽,但戴大沿帽飞行不太方便,飞行时迎面吹来的气流会把它从头上刮跑。另外,通过硬帽檐戴飞行风镜也不方便。因此,最早的一种航空帽是无帽檐的轻便小帽。由于这种帽子的形状,能使气流环绕它平稳地流过。人们把这种帽子叫作驾驶员帽或者干脆称为船形帽。不过,就此认为船形帽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可能还不是十分准确。因为,如果大家看一看
拿破仑·波拿巴那幅跃马向前的著名画像就会发现,他头上戴着的军帽似乎也与船的形状很像,有的专家就将拿破仑戴的这种军帽称作是“古典船形帽”。不过,不论怎么说,船形帽在军中“服役”时间已经颇为漫长的说法是确定的了。船形帽之所以在军中流行,主要原因当然是其所具有的“实用性”。除了当初空军飞行员可以方便地戴着船形帽飞行战斗,陆军军人使用船形帽也有很多实用方面的优势,比如船形帽由于没有帽沿,因此便于士兵戴钢盔,也可以用于在作战训练中擦拭汗水。除了实用,船形帽由于其简洁的设计,也是一种非常美观的军帽,除了在军队中广受欢迎,甚至在世界
流行服饰领域也拥有一席之地。于是,船形帽由于其简洁的设计和实用性,成为很多国家军队的必备军帽。
船形帽产生以后,很快在很多国家军队中流行起来。不过,由于历史文化的因素,这种军帽主要还是在欧美国家军队中使用,跨越亚欧两
大洲的
俄罗斯(
苏联)军队也长期装备了船形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船形帽一直是
美国军队的重要军帽样式,查看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绘画作品可以发现,当时的美国军人就有戴着“大号”船形帽的。当然,美军船形帽形象最深入人心的可能还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二战中美军的军帽主要有大檐帽、船形帽和贝雷帽,电影《兄弟连》中美军
101空中突击师的官兵戴船形帽的形象已经深入影迷的心,而艾森豪威尔那张头戴船形帽的标准肖像也有很高的“人气”。时至今日,船形帽仍然是美国军人穿着常服时的标准军帽。
苏联(
俄罗斯)军队对于船形帽也同样情有独钟。
苏联红军1935年开始使用船形帽,
苏联解体以后,作为苏军最大继承者的俄罗斯军队,在军服样式上曾一度沿袭苏联军队,船形帽自然也就继续在俄罗斯军队中被使用,而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漂亮女兵头戴船形帽的亮丽形象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
德国联邦国防军也装备了船形帽,主要是作为野战便帽使用。据说二战期间
德军装甲兵也不戴
坦克帽,而是戴着船形帽战斗。除了这几个国家以外,还有很多国家的军队都装备过船形帽,甚至历来以衣着朴素著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在上世纪50年代赶了一回“时髦”,采用了一次船形军帽,但是由于传统审美观的影响,船形帽在我军官兵中却受到了强烈的抵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采用船形帽是在50年代实行军衔制期间。当时,船形帽主要是作为我军军士和士兵的夏季制式军帽。我军选择船形帽是因为当时多数国家军队都使用了这种军帽,而且这种制式军帽不但美观大方,而且方便作战,观测目标时不影响视线,戴钢盔时可以当内衬。让大家没有预料到的是,船形帽在我军推行以后,并没有受到战士们的好评,甚至受到了官兵的强烈抵制。由于上世纪50年代,我军刚刚与
中国国民党军队和美国军队作过战,而当时美国兵和国民党兵都戴船形帽,因此战士们很不愿意“穿戴得像敌人”。同时,船形帽的标准戴法是歪戴,而这种戴帽子的方法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中国人对于船形帽的这种反感,不仅影响到战士的心情,甚至让群众也产生了反感,有的青年甚至因为部队戴船形帽而不愿意
参军入伍。很多战士的家人也对这种“怪异”的军帽有意见,认为这种军帽影响了自己孩子的形象。1957年,《解放军报》还专门就船形帽的问题发表了文章,并受到了成百上千的读者的关注。有关部门最终注意到了船形帽给军队带来的不利影响,于是,1958年7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作出《关于修改服装制式的决议》,把陆空军士兵的船形帽改为解放帽,军官大檐帽则在节日、外交等场合佩戴肩章时戴用,平时也改为解放帽。船形帽就这样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体系中退出了。不过,几十年后,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前不久,中国飞行表演队的飞行员戴船形帽的形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船形帽在告别中国军队半个多世纪后,似乎又回来了。但是很多人还是对这种军帽戴在解放军军人头上有不同的看法,船形帽要想真正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制式军帽,让大多数人接受,或许还将面临不小的阻力。
江鲁昌:
1955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时,士兵佩戴“国际帽”(也称船形帽)。当时,老百姓和部队同志对此帽有些难以接受,因为在电影里戴“国际帽”的大多是“女特务”之类的人物。当时驻岛部队积极宣传,向老百姓解释“国际帽”的由来。
由于海风大,平潭驻岛部队的士兵戴“国际帽”时必须用左手压住帽子,否则帽子会被海风吹跑。“国际帽”戴没多久,就换回“圆顶帽”了。
经历
1955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换着55式军服,规定陆军、空军男士兵夏季佩戴船形帽,海军男士兵为无檐大顶帽(俗称水兵帽)。但这种流行国际的军帽在我国“水土不服”,一是当年美国大兵和
中国国民党兵歪戴船形帽,大家都十分讨厌。二是船形帽需要“歪戴”,不符合中国人“正衣冠”的传统审美习惯。
次年5月30日,解放军报以《军内外同志对船形帽有意见》为题选登了3封
读者来信。一石激起千重浪,几乎每天都有战士投稿写信建议改革船形帽,使船形帽的话题成了全军关注的一个焦点。
1958年1月13日,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张爱萍到北京市公安部队与士兵见面。张爱萍提到船形帽问题:许多义务兵同志对这个问题有意见,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这帽子美国兵也戴,大家更觉得不喜欢。所谓“习惯”,那就是久习才能惯的。抗日战争时代,由红军的帽子、衣服改为和国民党军一样的帽子、衣服,过久了也就习惯了。希望同志们不要在这些小事上花费脑子,应该集中精力,下工夫好好学习!
1958年秋,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到大同原195师视察,战士们就帽子问题再次提出意见,彭总立即表态说:“我赞成大家的意见。”1959年春,经国防部批准,陆、空军士兵夏季改发解放帽,这种船形帽只用了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