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德才,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11月生,
江苏省南京市人,研究员,第五届江苏省优秀知识分子。目前任教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物保护科学基础研究中心主任。
个人简历
教育简历
1993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培养,在
复旦大学攻读古代纸张和纺织品保护硕士课程,并获得硕士学位
2002-2006年在
北京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攻古代丝织品保护研究,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1982 -1987年,在南京第50中学从事化学教学工作。
1987-2008年,在
南京博物院从事文物科技保护,1992年担任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2003年成功组建了“中国—新加坡派拉纶文物保护实验室”
2008年至今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任教,创建了文物保护科学基础研究中心,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古残留物分析实验室、文物保护实验室、文物修复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创办了中国文物保护学术交流网,
徽派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网站。
海外游学经历
1998- 1999年于
石川县美术馆和埋藏文化财中心学习
主要研究方向
纸质和纺织品文物保护,有机质文物的虫霉防治,古建筑彩绘保护及
白蚁防治,文物
保护理论研究。
学术兼职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理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文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兼职研究员、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文物保护兼职研究员、中国文物修复协会理事、ICOMOS西安文保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化学学会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
安徽博物院科技顾问、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等。
获奖情况
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三项,获省厅科技进步奖三项。
学术简介
龚德才 魏彦飞. 土灰化纺织物保护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16.
龚德才 胡石. 江南古建彩画保护技术及传统工艺研究(十一五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M].
文物出版社, 2013.
外文期刊文章
1.Zhu Z, Liu L, Gong D. Transglutaminase-mediated restoration of historic silk and its ageing resistance[J]. Heritage Science, 2013, 1(1): 13.
2.Gong D, Yang H. The discovery of free radicals in ancient silk textiles[J].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2013, 98(9): 1780-1783.
3.Bai X, Gong Y, Yang H, Gong D. A potential scavenger of
碳 radicals for ancient carbonized silk fabric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J]. Heritage Science, 2014, 2(1): 27.
4.Zhu Z, Gong D. Determin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transglutaminase-mediated restoration of thermal aged silk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J].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14, 15(1): 18-25.
5.Zhu Z, Chen H, Li L, Gong D, Gao X, Yang J. Biomass Spectrometry Identification of the Fibre Material in the Pall Imprint Excavated from Grave M1, Peng‐state Cemetery, Shanxi, China[J]. Archaeometry, 2014, 56(4): 681-688.
6.Zhu Z, Gong D, Liu L, Wang Y. Microstructure elucidation of historic silk (Bombyx mori) by nuclear magnetic
共振[J].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化学, 2014, 406(11): 2709-2718.
7.Gong Y, Geng L, Gong D. Characterization of Ancient Tripitaka[J]. 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Photogrammetry, 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5, 40(5): 159.
8.Gong D, Zhu Z, Liu L. Micro-mechanism elucidation of the effects of dehydration on waterlogged historic silk (Bombyx mori) b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J].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2015, 60(5): 284-290.
9.Gong Y, Bai X, Liu L, Gong D.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special crafts used in Ancient Tripitaka[J].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15, 16(6): 928-933.
10.Li L, Gong Y, Yin H, Gong D. Different types of peptide detected by
质量 spectrometry among fresh silk and archaeological silk remains for distinguishing modern contamination[J]. PloS one, 2015, 10(7): e0132827.
11.Liu L, Wu H, Liu W, Gong D, Zhu Z. Lacquering craft of Qing Dynasty lacquered wooden coffins excavated from Shanxi, China–A technical study[J].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16, 20: 676-681.
12.Gong Y, Li L, Gong D, Yin H, Zhang J. Biomolecular Evidence of Silk from 8,500 Years Ago[J]. PloS one, 2016, 11(12): e0168042.
13.Xu J, Wei Y, Jia H, Xiao L, Gong D. A new
透视 on studying burial environment befor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analyzing bacterial community distribution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J].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
14.Yu X, Gong Y, Tan P, et al.
质量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textile used in decorating the coronet of Empress Xiao of the Sui Dynasty (581–618 AD)[J].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17, 25: 185-188.
15.Yu X, Li C, Wang J, et al.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sealing material of 600 years ago[J]. Thermochimica Acta, 2017, 653: 79-82.
中文期刊文章
1.龚德才, 单红彬, 杨企鹏. 纸质文献拆封剥离剂的研究[J].
新世纪图书馆, 1991(5):36-38.
2. 龚德才, 徐飞. 南通图书馆古籍书库的防霉处理[J]. 东南文化, 1991(5):308-310.
3. 龚德才, 奚三彩,
王勉 派拉纶成膜技术在文物及图书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6 (1): 29-34.
4. 龚德才. 浅论
博物馆陈列文物的保护[J]. 东南文化, 1996 (1): 126-130.
5. 龚德才, 奚三彩, 唐静娟. 纸质文物保护研究[J]. 东南文化, 1997 (4): 126-131.
6. 龚德才, 张金萍. 现代科技与考古科学[J]. 文物世界, 1998(3):92-94.
7. 奚三彩, 王勉, 龚德才, 等.
化学材料在
南通天宁寺古建筑维修中的应用[J]. 东南文化, 1999 (5): 124-126.
8. 龚德才, 周健林, 于军. 无锡曹家祠堂古建筑保护[J]. 东南文化, 1999 (6): 125-126.
9. 龚德才, 李晓华, 何伟俊,等.
南京图书馆馆藏古籍防霉防虫处理[J]. 东南文化, 2000(3):127-128.
10. 龚德才, 何伟俊.
青铜文物复制中常用的作伪方法[J]. 东南文化, 2000(4):94-96.
11. 龚德才, 何伟俊. 古陶瓷常见作伪手法及鉴别[J]. 东南文化, 2000(6):103-105.
12. 龚德才, 何伟俊, 杨毅. “中国文物保护学术交流网”的创办思想[J]. 东南文化, 2001(1):95-96.
13. 龚德才, 奚三彩, 李晓华,等. 新型
干燥剂WG-1的研制及应用[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1, 13(2):30-34.
14. 龚德才, 奚三彩, 张金萍, 等. 常熟彩衣堂彩绘保护研究[J]. 东南文化, 2001 (10): 80-83.
15. 龚德才. 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的理念与实践[J].
中原地区文物报, 2003: 05-30.
16. 龚德才. “相关元素法则”在古代丝织品媒染剂研究中的应用[J]. 文物世界, 2003(5):37-41.
17. 龚德才, 奚三彩,
孙淑云 古代丝织品的劣化机理研究方法综述[J]. 考古与文物, 2003 (6): 87-93.
18. 龚德才,
杨军昌 一种鉴定古代丝绸的新方法[J]. 收藏界, 2003(9):73-75.
19. 龚德才, 何伟俊, 张金萍, 等. 无地仗层彩绘保护技术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4, 16(1): 29-32.
20. 毛科人, 邱建辉, 龚德才. 低聚物又对纸质文物加固保护适用性研究[J]. 文物世界, 2004(2):32-36.
21.龚德才. 古代纺织品保护研究[J]. 中国文化遗产, 2004, 3: 062.
22. 龚德才,
南京博物院 文物保护科学与文物的科学保护[J].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 2008.
23.龚德才, 王鸣军.
传统材料及方法在江苏古建筑彩绘保护中的应用-漫谈
常熟市严呐宅明代彩绘的保护研究[J]. 文博, 2009, 2009(6): 422-425.
24.陈华锋, 龚德才,
黄文川,等. SDS-PAGE分析
法库县叶茂台出土辽代丝绸的老化特征[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 22(4):9-13.
25.陈华锋, 龚德才, 刘博.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分析辽代丝绸的降解特征[J]. 丝绸, 2011, 48(1): 1-4.
26.龚德才,
杨玉璋 探索未解之谜的宝库——残留物分析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01):54-59.
27.孙红燕, 龚德才,
黄文川, 等. 长沙风篷岭汉代漆器制作工艺中淀粉胶黏剂的分析[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1, 23(4): 52-58.
28.孙红燕, 龚德才, 黄文川.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金箔层的软化与回贴技术研究[J]. 四川文物, 2011 (5): 87-90.
29.杨海艳, 郭金龙, 龚德才.
古纸纤维形态特征与传统造纸工艺的对应关系[J]. 中国造纸, 2011, 30(12): 32-35.
30.范文奇, 龚德才, 姚政权, 等. 六安北宋墓出土炭化茶叶疑似物的鉴定分析[J]. 农业考古, 2012 (2): 212-217.
31.柏小剑, 龚德才, 郭金龙, 等. 山普拉墓地出土汉晋时期
织金县织物的分析与研究[J]. 考古人类学刊, 2013 (79): 105-120.
32.龚钰轩, 柏小剑, 龚德才.
武威市博物馆馆藏《
藏文大藏经》的检测分析与保护研究[J]. 中国藏学, 2014 (3): 176-179.
33.龚德才, 杨海艳,
李晓岑 甘肃敦煌悬泉置纸制作工艺及填料成分研究[J]. 文物, 2014 (9): 85-90.
34.龚德才, 徐津津. 论文物保护学的理论模型[J]. 东南文化, 2015 (1): 16-21.
35.张杨, 龚德才, 杨中华, 等. 山东沂源出土
战国皮革文物的材质鉴别[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5 (1): 59-64.
36.龚德才, 徐津津. 文物保护学视角下的文物信息学[J]. 中国文化遗产, 2015(2).
37.符津铭, 柏小剑, 黄斐, 龚德才,
黄文川,
吴锐 佛光寺彩画加固保护材料的选择实验研究 [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5 (3): 14-19.
38.龚德才, 刘柳, 朱展云. 红外光谱在古代丝织品的纤维聚集态结构表征中的应用研究[J]. 蚕业科学, 2015, 41(4): 694-700.
39.符津铭, 柏小剑, 黄斐, 龚德才, 黄文川. 佛光寺东大殿彩画制作材料及工艺研究 [J]. 文物世界, 2015 (4): 73-77.
40.龚德才, 余子骅. 文物修复可识别新方法探讨[J]. 文物修复与研究, 2016: 135.
41.李碧薇,刘晚香,黄继忠,龚德才. 九原岗辅国将军墓壁画表面结壳的形成与清除研究[J]. 文物世界,2016,(01):3-7.
42.余子骅, 龚德才. 文物修复的可识别原则探讨——以
青铜文物修复为例[J]. 中国
文化遗产, 2016, 6: 011.
43.王通洋,姚政权,陈华,徐津津,盛建东,龚德才. 六安双墩一号墓土体性能分析与保护对策研究[J]. 华北国土资源,2016,(06):46-50.
44. 胡,
陈超, 秦, 龚德才. 柳孜运河遗址出土待修瓷器的检测分析——以刻莲瓣白釉盏和青白釉碗为例 [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6, 10: 007.
45.李力,邓天珍,王辉,龚德才. 张家川马家战国墓地M21墓葬中铁器表面纺织残留物的鉴定[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29(01):1-7.
46.刘峰,龚德才. 蚕丝蛋白残留物提取与鉴定方法的改进研究[J]. 丝绸,2017,54(02):1-5.
47.张杨,陈子繁,龚德才. 糟朽皮革保护加固材料的研究[J]. 中国皮革,2017,46(03):22-26.
48.耿璐,魏彦飞,龚钰轩,龚德才. 脆弱黏结出土丝织品文物揭展技术研究及应用[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29(03):6-13.
49.钟博超,龚德才.
山西博物院馆藏青铜器的锈蚀产物分析[J]. 表面技术,2017,46(08):226-233.
报纸文章
1. 龚德才. 文物保护的可逆性[N]. 中国文物报,2005.李碧薇,
2. 龚德才. 标准样品在古代丝织品保护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N]. 中国文物报,2006-08-11(008).
3. 龚德才. 丝绸起源或不再是难解之谜[N]. 中国文物报,2011-03-04(004).
4. 龚德才, 杨, 葛明宇.
楚王陵丝绸消失之谜探析[N]. 中国文物报,2013-01-11(007).
5. 龚德才, 朱展云. 文物本体的定义与应用[N]. 中国文物报,2013-10-18(007).
6. 俞翔, 龚德才. 安徽
南陵县北宋墓出土丝织品的室内揭取[N]. 中国文物报,2016-01-08(007).
7. 刘峰, 龚德才. 出土丝织品“半干半湿”研究[N]. 中国文物报,2016-01-22(007).
8.张扬, 龚德才. 皮革文物保护的新尝试[N]. 中国文物报,2016-02-05(007).
9.王玥.
善化寺辽金彩塑的保护对策[N]. 中国文物报,2016-04-01(007).
10.杨海艳, 龚德才. 古代丝织品炭化研究进展[N]. 中国文物报,2016-04-15(007).
11.耿璐, 龚德才. 出土黏结脆弱丝织品文物揭展技术新突破[N]. 中国文物报,2016-04-29(007).
12.吴玥, 龚德才. 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风险管理原则[N]. 中国文物报,2016-07-22(006).
13.何鑫, 龚德才.
古纸分析新思路[N]. 中国文物报,2016-08-19(007).
14.李碧薇, 龚德才. 红岩革命文物的材质分析与病害防治[N]. 中国文物报,2017-01-06(007).
15.刘柳. 古丝绸
结构缺陷与保护研究[N]. 中国文物报,2017-03-17(007).
16.岳婧津. 古代黄蜡的用途[N]. 中国文物报,2017-03-31(007).
学术会议文章
1. 李力, 龚德才. 丝绸腐蚀残留物的研究——探索丝绸起源证据的新方法[A]. 东亚
文化遗产保护学会.Proceedings of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East Asia[C].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2013:4.
2. 杨弢, 龚德才. 浅谈埋藏环境中古代丝绸的腐蚀原因——以
楚王陵为例[A]. 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Proceedings of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East Asia[C].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2013:2.
3. 孙红燕, 龚德才. 鱼鳔胶-
海藻酸钠混合溶胶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A]. 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
内蒙古博物院、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内蒙古博物院、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2011:8.
承担项目
2016年至今,国家可移动文物保护十三五规划研究
2015年至今,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基础标准研究,国家文物局计划
2013年至今,潮湿地区古代墓葬中丝织品保存状况的预判研究,国家文物局计划
2013年-2015年,出土有机质文物现场提取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12年至今,馆藏文物保存设施文物包装盒(囊匣),国家文物局计划
2011年-2016年,馆藏丝织品材料老化程度测定红外光谱分析法,国家文物局计划
2011年-2015年,中国古代植物染色技术研究和科学标准库建设,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
2010年-2012年,出土灰化纺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10年-2012年,博物馆有机材质珍贵文物保护关键技术可行性研究,国家文物局计划
2010年-2011年,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09年-2010年,中国古纸的科学价值挖掘研究,国家文物局计划
所获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古代丝织品文物保护的加固液和加固方法,龚德才、耿璐、魏彦飞,CN104562669A,2015年04月29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纺织物灰化
反应抑制剂超氧化物歧化酶/
海藻糖复配剂在纺织物伤的应用,龚德才、朱展云,CN102797154B,2014年01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古代丝织文物的保护加固液、制备方法及保护加固方法,龚德才、柏小剑,CN102877299B,2014年07月2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软件著作权
纺织品类文物病害评估专用软件V1.0,证书号0296019,著作权人龚德才、朱展云,2014年05月18日。
制定行业标准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丝织品类文物》行业标准,WW/T 0059-2014,2014年06月0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参考资料
龚德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