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稷(451-513年),字公乔,吴郡吴县(今江苏
苏州市)人。
南梁开国功臣,
光禄大夫张永之子。
萧衍即位,以功封
江安县侯,拜领军将军、
扬州市大中正,累迁尚书左仆射。天监十二年(513年),出为青冀二州刺史,为直阁将军徐玄明所害,年六十三。
张稷,字公乔,吴郡吴县人也。父亲
张永,
刘宋右光禄大夫。张稷生母疾历时,张稷始年十一,夜不解衣而养,永异之。及母亡,毁瘠过人,杖而后起。个性疏率,朗悟有才略,与族兄
张充、
张融、
张卷等俱知名,时称之曰:“充融卷稷,是为四张。”起家著作佐郎,不拜,频居父母忧,六载庐于墓侧。服除,为骠骑法曹行
参军,迁外兵参军。
南齐
永明中,为剡县令,略不视事,多为山水游。会贼唐瑶作乱,张稷率厉县人,保全县境。入为太子洗马,
大司马东曹掾,建安王(
萧子真)友,大司马从事中郎。武陵王萧为护军,转护军
司马,寻为
本州岛治中。明帝领牧,仍为别驾。时魏寇寿春,以张稷为宁朔将军、军主,副
尚书仆射沈文季出镇
河南省。
北魏众称百万,围城累日,时经略处分,沈文季悉委托张稷焉。军退,迁平西司马、宁朔将军、
南平市内史。魏军寇
武威郡,诏以本号
都督荆、雍诸军事。时雍州
刺史曹虎度
樊城区岸,以张稷
知州事。北魏师退,张稷还
荆州市,就拜
黄门侍郎,复为司马、新兴、永宁二郡太守。郡犯私讳,改永宁为长宁郡。寻迁
司徒司马,加辅国将军。及
江州刺史
陈显达举兵反,以本号镇历阳、
南谯区二郡
知府,迁镇南将军
长史、寻阳太守、辅国将军、行江州事。寻征还,为持节、辅国将军、都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出次白下城,仍迁都督南兖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俄而,进督
北徐、徐、兖、青、冀五州诸军事,将军并如故。
南齐少帝永元末,征为侍中,宿卫宫城。义师至,兼
卫尉江淹出奔。张稷兼卫尉,副王莹
都督城内诸军事。
萧宝卷淫虐,义师围城已久,城内思亡而莫有先发。北徐州
刺史王珍国就张稷谋之,乃使直阁将军
张齐害东昏于含德殿。张稷召尚书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谓曰:“昔桀有昏德,鼎迁于殷;
帝辛暴虐,鼎迁于周。今独夫自绝于天,四海已归圣,斯实微子去殷之时,
项伯归汉之日,可不勉哉!”乃遣国子博士
范云、
舍人裴长穆等使石头城诣
萧衍,梁武帝以张稷为侍中、左卫将军。梁武帝总百,迁
大司马左司马。
梁台建,为
散骑常侍、
中书令。梁武帝受禅,以功封
江安县侯,邑一千户。又为侍中、国子
祭酒,领骁骑将军,迁护军将军、
扬州市大中正,以事免。寻为
度支尚书、
前将军、太子右卫率,又以公事免。俄为祠部尚书,转散骑常侍、都官尚书、扬州大中正,以本职知领军事。寻迁领军将军,中正、侯如故。
时魏寇
青州市,诏假节、行州事。会魏军退,仍出为散骑常侍、将军,吴兴
知府,秩中二千石。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进号云麾将军,征为尚书左仆射。舆驾将欲如张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旧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出为使持节、
散骑常侍、
都督青、冀二州诸军事、安北将军、青冀二州刺史。会
北魏寇朐山,诏张稷权顿六里,都督众军。还,进号镇北将军。
初,
郁洲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及朐山叛,或与
魏通,既不自安矣;且稷宽弛无防,僚吏颇侵渔之。天监十二年,州人徐玄明等夜袭州城,害稷,时年六十三。有司奏削爵土,不许。
张稷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在
南齐永明四年(486年),面对唐瑶的叛乱,张稷成功地领导并鼓舞了当地百姓,保全了整个县城。进入
南梁时期,张稷的成就尤为突出,他在平息叛乱和保卫边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在推翻
萧宝卷的
政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
萧衍的即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地方治理方面,张稷担任
湖州市知府期间,慰问当地的遗老,提拔他们的后代担任重要职位,施政以宽恕为主,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他的治理使得吴兴地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此外,张稷还特别重视家风的建设。他教导子女要勤俭节约、谦逊低调,并在给儿子们取名时选用了象征谦卑和贫贱的字眼,以此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家风的传承使得
张姓家族在后世也得到了尊重。
“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险达,杀君害主,业以为常。”(
陆杲评)
“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家无余财。”(
李延寿评)
“稷性烈亮,善与人交。惜哉!张稷因机制变,亦其时也。”(
姚思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