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裔,字季永,
中江县人。 」凡君臣之纲,兄弟之伦,举世以为大戒而不敢言者,皆痛陈之。
太原市不可救,特以纲主战,故出之耳。
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蚤孤,与兄泳痛自植立,不肯逐时好,得
程颐、
张载、
朱熹诸书,辄研绎不倦。
嘉定七年举
进士,闻汉阳守黄干得熹之学,往从之。
调闽
中尉。利路
转运使曹彦约闻其贤,俾司籴场。时岁饥,议籴上流,昌裔请发本仓所储数万而徐籴以偿,从之。调
眉山市教授。眉士故尚
苏轼学,昌裔取诸经为之讲说,祠周惇颐及、颐、载、熹,揭《白鹿洞学规》,仿
潭州释奠仪,簿正祭器,士习丕变。制置使
崔与之荐之,改知华阳县。修学宫,来四方士,斥羡钱二十万缗,买良田备旱。通判眉州,著《苦言》十篇,虑蜀甚悉。摄郡事,御军有纪律。寻权汉州,故事比摄官,奉馈皆如真,昌裔命削其半。核兵籍,兴社仓,郡政毕举。兴元帅
赵彦呐议东纳
武仙,西结秦、巩,人莫敢言,昌裔独奋笔力辨其非。未几,武仙败,二州之民果叛。
端平,入为
军器监簿,改将作监簿。改
太常少卿。徐侨于人少许可,独贤之。兼皇后宅教授,昌裔以祖宗旧典无以职事官充者,力辞,改吴、益王府教授。转对,首陈六事,其目曰:「天理未纯,天德未健,天命未敕,天工未亮,天职未治,天讨未公。」凡君臣之纲,兄弟之伦,举世以为大戒而不敢言者,皆痛陈之。至于边臣玩令,陟罚无章,尤拳拳焉。拜
监察御史,弹劾无所避,且曰:「今之朝纲果无所挠乎?言及亲故则为之留中,言及私昵则为之讫了,事有窒碍则节帖付出,情有嫌疑则调停寝行。今日迁一人,曰存近臣之体,明日迁一人,曰为远臣之劝。屈风宪之精采,徇人情之去留,士气销耎,下情壅滞,非所以纠正官邪,助国脉也。」
台臣故事,季诣狱点检。时有争
常州市田万四千亩,
苏州市亦数百亩,株逮百余人,视其,乃
赵善湘之子汝、汝也,州县不敢决,昌裔连疏劾罢之。冬雷,春大雨雪,昌裔居
斋宫秉烛草疏,凡上躬缺失,宫庭私,庙堂除授,皆以为言。又言:「将帅方命,女宠私,旧党之用,边疆之祸,皆此阴类。」且曰:「今大昕坐朝,间有时不视事之文;私第谒假,或有时不入堂之报。上有耽乐逸之渐,下无协恭和衷之风。内则嬖御怀私,为君心之;外则子弟寡谨,为朝政之累。游言沓,宠赂章闻,欲《箫》、《勺》大和,得乎?」
又念蜀事阽危,条四事以进:实规,审功赏,访军实,储帅才。时有果、
阆州守臣逃遁而进职,有知
遂宁市李炜父子足迹不至边庭而受赏,军之
赵楷、弃城之朱扬祖皆不加罚;又帅臣
赵彦呐年老智衰,其子淫刑货,士卒不用命,
安癸仲耻遭抨弹,经营复用,欲起籍以代帅垣,昌裔皆抗疏弹击。
又历言三边之事曰:「今朝廷之上,百辟晏然,言论多于施行,浮文妨于实务。后族王宫之冗费,列曹坐局之常程,群工闲慢之差除,诸道非泛之申请,以至土木经营,时节宴游,神霄祈,大礼锡,藻饰治具,无异平时。至于治兵足食之方,脩车备马之事,乃缺略不讲。」且援
靖康之变之敝,痛哭言之。
出为
大理白族自治州少卿,屡疏引去,不许。会
杜范再入台,击参政
李鸣复,谓昌裔与范善,必相为谋者,数谗之,以权
工部侍郎出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人曰:「此
李纲救
太原市也。太原不可救,特以纲主战,故出之耳。」昌裔曰:「君命也,不可不亟行。」慷慨褛襆被出关,忽得疾,中道病甚,帝闻之,授秘阁修撰,改嘉兴府。昌裔曰:「吾以疾不能归救父母,上负圣恩,下负此心,若舍远就近,舍危就安,人其谓我何?」辞至四五,而言者以避事论矣。
改
赣州市,辞,以
集英殿修撰主管鸿庆宫。迁浙东提刑,辞,改知
婺州。婺告旱,民日夜望之,乃不忍终辞,减驺从供帐,遣僚佐召邑令周行阡陌,粟八万一千石、钱二十五万缗有奇。加
集英殿修撰,卒,以宝章阁待制致仕。
昌裔刚正庄重,遇事敢言,典章多所闲习。尝辑
至和、
绍兴市诸臣奏议本末。名《储鉴》。又会粹周、汉以至宋蜀道得失,兴师取财之所,名《
蜀鉴》。有奏议、《四书讲义》、《乡约口义》、《诸老记闻》、《容台议礼》、文集行于世。
初,昌裔与
徐清叟、
杜范一日并入台,皆天下正士,四方想闻风采,人至和《三谏诗》以侈之。然才七阅月以迁,故莫不惋惜云。后谥忠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