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书
黄国书
黄国书(1907-1987),中将,副军长。原名叶炎生,台湾新竹人。早年就读于台北师范,肄业于暨南大学。后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九期炮科和日本炮兵学校。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团及炮兵学校教官、教导师连长、营长、炮兵学校战术主任及研究委员。后去欧美考察军事,入德国炮兵学校、法国战术学院深造。抗日战争前夕回国。抗日战争期间,曾任炮兵第九团团长、国民党第五军参谋长、混成旅旅长、新编第十三师师长、第七十八军第四十三师师长。
人物简介
黄国书是台湾地区客家人,生于1907年。从小就在家乡目睹日本殖民者肆意欺压同胞的黄国书在20岁不到便偷渡回到了大陆,辗转作为中国留学生进入日本士官学校第19期炮兵科学习,并以第一名毕业,获“军刀奖”。从日本军校毕业后,黄国书回大陆参加了中国军队,蒋介石安排他在黄埔军校军官团和炮兵学校等处任职。
1934年,黄国书被派往德国炮兵学校深造,在校期间他努力钻研机械化炮兵战术。时间一长,黄国书精深的炮兵战术造诣在德国国防军中流传开来。毕业时,阿道夫·希特勒亲自赠与黄国书德式军刀一把,并希望他能考虑在德国炮兵学校里任教几年再回中国,为此,德国战争部长维尔纳·冯·勃洛姆堡表示可以破例授予这个中国留学生德国陆军上尉军衔。但当时,日本对中国步步进逼,黄国书最终放弃了在德国的“发展机会”,毅然回国参加抗战。
回国不久,全面抗战爆发,黄国书被任命为炮兵第9团上校团长,指挥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炮兵部队与日军作战,让日军精锐日本陆军第五师团领教到了中国炮兵的厉害,黄国书也由此被称为“中国炮兵三杰之一”。随后,黄国书又相继出任过第5军参谋长、混成旅旅长、新编第13师师长和新43师师长,在戍守黄河和豫西会战中立有战功,他本人也从上校逐渐成为了中将。1945年春,日军集中5个师团加3个旅团的兵力向豫西和鄂北地区发动疯狂进攻。4月5日,时任新43师师长的黄国书率部在重阳店附近隘口阻击迂回而至的日军战车和步兵部队,黄国书给第一线的两个团长下达了“与阵地共存亡”的命令,就这样,日军在一个晚上连续发动七八次冲锋,还是没能啃下新43师这块“硬骨头”。(候涛编译)
人物生平
早年就读于台北师范,肄业于暨南大学。后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九期炮科和日本炮兵学校。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军官团及炮兵学校教官、教导师连长、营长、炮兵学校战术主任及研究委员。后去欧美考察军事,入德国炮兵学校、法国战术学院深造。抗日战争前夕回国。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军职有炮兵第九团团长、国民党第五军参谋长、混成旅旅长、新编第十三师师长、第七十八军第四十三师师长。日本投降后,任第九十二军副军长。1946年2月去台湾,任台湾警备司令部中将参议兼高参室主任。后又任台湾铁道管理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台湾区域代表,并任大会主席团主席。 1947年任立法委员。1950年12月任第三届台湾地区立法机构次要负责人。 1951年10月16日至1952年3月11日任“代院长”。后任第四届台湾地区立法机构次要负责人,第五届“院长”。曾任中国国民党第八至第十二扁中央评议委员。 1970年4月,黄国书因贪污事件(一说为遭台湾地区行政机构负责人蒋经国整肃)辞去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负责人并遭没产。而此没收财产行动中,以圆山别庄周围腹地面积最为广阔。1987年12月8日去世。
著作
《炮兵战术》、《国父与台湾》、《立法程序》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著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