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林崇德,男,汉族,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1年2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专业,专长为发展心理与教育心理学。首届全国十佳师德标兵中的第一位。其社会兼职30余种,是14所国内外高校的兼职教授。
人物经历
1941年2月27日,林崇德出生于象山县
1960年9月—1965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心理专业本科生。
1978年9月,在基础教育界工作13年后,考回母校当研究生,师从朱智贤教授。
1980年5月,提前毕业留校,从事发展心理学领域本科教学工作,先后给本科生开设了四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1984年3月,获博士学位。
1985年12月,破格晋升教授,同年担任博士生副导师。
1990年3月,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后多次出国讲学与访问。
2005年后,主持“发展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学•心理学学部召集人,中组部联系高级专家。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林崇德教授拥有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160余篇(其中十分之一发表在SSCI或SCI收录的期刊上),学术专著16部,并主编《心理学大辞典》、《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应用心理学书系》等大型工具书和心理学系列教材。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12项,其中近期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与促进”、“思维结构监控性的脑机制”和“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都是有学术影响的大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的业务奖励24项、其中有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2次、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优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次等等。
科研课题
1.学科能力结构与发展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金4.6万。
2.教育与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及其与学生心理能力发展的关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资金3.5万(横向每年10万)。
3.小学儿童认知能力发展与促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金35万。
4.当代教师素质的调查,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改革课题,资金10万。
主要著作
1.林崇德著《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4月版
2.林崇德著《儿童心理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3.林崇德著《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林崇德著《学习与发展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5.林崇德著《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林崇德主编《中、小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北京出版社1992年版
7.林崇德著《学龄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
8.林崇德著《小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心理学报》1981年第3期
9.林崇德等著《天才儿童的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林崇德著《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培养的实验研究》,《教育研究》1983年第10期
11.林崇德、俞国良著《论中小学生智能发展观》,《浙江教育研究》1993年第6期
12.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开明出版社1999年1月版
13.林崇德、辛涛著《智力的培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人才培养
1996年之前招生:研究方向:认知发展,品德(社会性)发展,学科能力发展,招收人数:30,获学位数:30。
1997-2000年招生:研究方向:认知发展,学科能力发展,招收人数:2。
1998-2001年招生:研究方向:认知发展,学科能力发展,招收人数:4。
1999-2002年招生:研究方向:认知发展,学科能力发展,招收人数:6。
林崇德已合作培养或独立培养出57位博士并指导了8位博士后,其中有39位晋升教授,31位担任了博导。他指导博士生的经验,不仅在校内做了介绍,也在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组织的全国心理学界博士生导师会议上做了报告,而且在《中国教育报》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
荣誉表彰
获得26项政府奖项;先后被评为全国劳模(2000年)和全国"十佳师德标兵"( 2001年);2004年11月成为被中宣部和教育部表彰的五名师德模范教师中唯一的高校教师。
2021年7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育人教书楷模候选人名单。
2021年9月26日,入选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励名单。
2021年10月15日,荣获第三届杰出教学奖
2022年4月20日,林崇德荣获第八届会林文化奖
社会任职
林崇德是心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第八、九届副理事长(1997年—2005年),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亚太地区健康心理学会第一副主席(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7年—),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学心理学组召集人(2003年—),教育部高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1998年—)等职。
先进事迹
2004年11月,教育部党组作出向林李瘦枝等5位模范教师学习的决定,并号召全国教师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学习他们教书育人,爱生如子,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11月14日,林崇德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了首场师德报告后,赴上海市等地进行巡回报告。
林崇德教授是象山县人,1954年毕业于象山石浦小学;1960年高中毕业时,在高考志愿书的23个志愿中全部填上"师范",结果如愿以偿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他积极投身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知与行的统一。他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潜心教书育人,注重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奉献祖国的高尚情操,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影响学生,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如今,他培养出了100多位研究生,其中6位博士后,51位博士。他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德育标兵。美国的《肯特日报》把他与美国当代大教育家本杰明·斯波克(B.Spock)相媲美,中国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誉他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
林崇德教授说:"我不仅仅把教师的工作理解为授业解惑,更自觉地把它看成是教书育人并为之终身奋斗的目标"。"我愿坚守三尺讲台,让学生遍布四面八方;我们总会两鬓斑白,青春却会延续在学生身上"。44年前,林崇德就以这样的诗行抒发自己对教师职业的向往。他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终生奋斗目标。每当他有新著出版,总是在扉页上写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大学毕业后林崇德到北京的中小学工作,一干就是13年。"文革"时期,他排除干扰,坚持家访,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林崇德人生的一大乐事。上了讲台,他就兴奋,有时竟忘了自己还在发着高烧。他说:"不讲课,我就憋得慌,两星期不见学生,会非常难受。"
林崇德教授说:"大学中学教师都要有爱的教育。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一直是林崇德处理与学生关系时的自我要求。作为一名心理学的教授,林崇德一直努力用心理学的科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博士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按理,带成年学生应该轻松一些。但是了解研究生教育的人都知道,导师们在这些大男大女身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绝不亚于中小学教师对待未成年的孩子们。正是由于林崇德给予学生这种近似于父爱的师爱,通过情感的沟通与互动,言传身教,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挑起重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的研究领域中.
林崇德教授说他生在石浦,是大海教会了自己在逆境中保持豁达;是善良,勤劳,真诚的母亲教会了自己勤奋."正是在困境中的勤奋劳作和逆境中对各种关系处理的锻炼,."中国教育报曾以《豁达和勤奋――人生发展中的两个风火轮》报道了他的事迹.
为了让中国心理学在国际学术界有发言权,林崇德勤奋攻关。他的工作日程中没有节假日,星期天,甚至有时候没有大年初一。他的学生,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说:“我最敬佩的是林老师的勤奋”。他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并以"豁达,勤奋"来勉励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不少学校也以此作为校风.
林崇德教授说:"石浦小学是我的母校,我对她有着深厚的感情."每逢石浦教学有什么重大的事情,林教授总会出现."8・18"台灾后,林教授了解到金星学校教学楼倒了,他马上寄来2万元.1991年,他凭着自己那时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职务的时机,经过多方努力,全国第一次家长学校学术研讨会举办地落在了母校。当时,他还请来了3个副部长来此参加会议。这次会议,是象山县教育界迄今为止举办级别最高的一次会议.2002年,石浦小学要举办建校175周年校庆。他担任了校庆筹备领导小组名誉主任的职务。为了搞好校庆,他忙前忙后,出钱又出力。他带头为校庆赠钱2万元,专门为校庆出版68万字的巨著《发展心理学》;他请书法泰斗启功为学校题写校名,请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国家总督学柳斌等为校庆题写贺词,请《人民教育》杂志社总编傅国亮,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等来校参加校庆,并作学术报告.
林崇德教授担任宁波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组的学术顾问,多次回来指导,讲课,但每次都是不要酬金,不住宾馆,不去旅游。他还担任象山中学,滨海学校,文峰学校的办学顾问或名誉校长。每次回家时,总会到各个学校去走走,为各校作指导,象山县正在蓬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林教授是中国的心理教育学专家,又担任着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象山县教育局打算近期邀请他进行专题指导。他说,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的竞争中,他已经为宁波市市争取到了一个名额,他正在争取在宁波召开一个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会议.
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时,林崇德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人有来生,在我高中毕业时,我仍会把自己所有的高考志愿填上'师范',毕业后仍然当教师,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人物评价
严慈相济,甘为人梯
63岁的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林崇德,数十年来在 教师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培养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把全部的爱献给了自己的学生和心理学事业。
“我们这些林老师的弟子,都是林老师的成果”
1960年5月,在上海中学即将高中毕业的林崇德,憧憬着要当新时期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后来,班主任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深深地感动了他,使他决意接过老师手中的教鞭。他最终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成为该校心理学专业的第一批学生。
大学毕业后,林崇德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13年的中小学教师、26年的大学教师生涯中,他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终生奋斗目标,每当他有新著出版,总是在扉页上写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这是衡量师德的重要标准。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教师,要把培养国家栋梁、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作为己任。”林崇德常用这样的话激励自己。他已经培养出51位博士。他们中有31位已晋升教授,24位当上了博导。许多人成为特聘教授、学术带头人,有的甚至做了国外名牌大学的教授。
林崇德说过:教师的成功,在于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不想超过老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想学生超过自己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否则一代不如一代,民族的兴旺发达,国家的繁荣昌盛还有什么指望?他希望他的学生超过自己,也希望以后的学生再超过他的学生。如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已经变为现实。他的学生、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教授创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出了他没有做成的学科建设的大事。然而董奇却说:“我们这些林老师的弟子,都是林老师的成果。”这是对林崇德艰辛创业的最好评价。
真挚的爱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林崇德先后送出16个博士生出国,15个都能按时回国。教育主管部门感到很奇怪:当时2/3的留学人员都不能回国,为什么林崇德的“回收率”那么高?学生为何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生活条件?学生们的回答是:“我们是冲着林老师回来的。”
博士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按理说,带成年学生应该轻松一些。可了解林崇德的人都知道,他在这些大男大女身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亚于中小学教师对待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学习、生活、收入、配偶调动、孩子上学、工作后的职称、职务晋升等等问题,都是他关心的事情。他怕骑车上学的学生不安全,自己掏钱给他们买月票;他为许多博士生介绍过对象、操办过婚事;他和爱人为许多已婚博士的家庭调解过夫妻矛盾……
林崇德对学生真挚的爱转化成一种魔力,使他像四氧化三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他的学生、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张日升说过:“我每年要回国七八次,因为我的根在中国,林老师就是孕育这‘根’的土壤。”不久前,林崇德的另一个学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完博士的辛涛,也主动回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林崇德在生活中对待学生像一位慈父,但在学习和工作中,他的严格管理也是出了名的。他对学生的“严”,首先是“做人”上的严格要求。他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亲自介绍了10余名研究生入党;每年新研究生入学迎新会上,他都坚持讲一个话题: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求学生讲诚实、讲良心;平时他要求学生从具体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把做人与学业发展结合起来。另一个“严”,是治学要求上的“严”。林崇德对学生学习要求高标准、一丝不苟。尤其是对于学生们的毕业论文,从资料的选择、框架的确立,到数据的分析、结论的提出,甚至文字的修饰,他无一不事必躬亲。有些学生的博士论文在他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下,竟改了20多遍。
严师出高徒。有人做过统计,林崇德指导的研究生在校期间平均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数量、质量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是最高的。他的两位博士生还曾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殊荣。
著作等身的心理学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每当有林崇德的讲课或讲座,教室里总是满满当当的,连外系来的学生也说:“听林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
除了教学,林崇德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他于1985协助朱智贤教授白手起家创建了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并长期担任所长职务。经过近20年的艰苦创业,研究所从无到有、在国际上有声望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单位,成为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价为达到国际水平的博士点。
早在1983年,林崇德就在国内率先提出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他建构了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框架,为一直没有自己的儿童心理学的中国心理学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
从事基础研究的同时,他还非常重视应用研究,把自己的理论应用于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上。从1978年开始,他抓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班,已在全国26个省市建立了3000多个实验点,受益学生近30万人。
在紧张的教学科研间隙,他不忘将研究成果总结整理。迄今为止,他发表了160余篇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出版了16部专著;还主编了近4000万字的工具书和学术丛书,获得了24项奖项。他著作的厚度已达到180厘米,早已超过他169厘米的身高。用“著作等身”已不能准确形容他的勤奋了。
研究方向
认知发展;学科能力发展。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心理学整合研究 2001-2005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中小学生智力发展与促进 2001-2005
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的研究 2003-2007
思维过程中的执行加工与自我监控:时间相关电势的研究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6-2009
教育部思政司重大项目: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 2007-2010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08JZD0026 )
教育部"金融危机应对研究"应急课题: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经济信心的重建与就业能力的提升(2009JYJR005 )
发表论文
英文:
1、Lin Chongde,Li Tsingan. Multiple Intelligenc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inking. Theory \u0026 Psychology, 2003, 13(6):829-845(SSCI )
2、崇德 Lin, Weiping Hu, Philip Adey, Jiliang Shen. The Influence of CASE on Scientific Creativity.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2003, 33:143-162(SSCI)
3、Zheng Zhou, Stephen T. Peverly, Chongde Lin. Cross- and Within-Cultural Variations in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Distance, 时间, and Speed Interrelationships: A Follow- Up Study.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2004,165(1) :5-27 (SCI)
4、Xiaoming Li, 崇德 Lin, Zuxin Gao, Bonita Stanton, Xiaoyi Fang, Qin Yin and Ying Wu. HIV/AIDS knowledg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s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geographic, gender and age differences. 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2004, 19(3): 345-356(通讯作者)(SCI)
5、Qing Zeng, Thomas W. Draper and Chongde Lin. Personality Structure in Chinese School Children: Is the Five-Factor Model Adequate? African and Asian Studies, 2003, 2(3): 213-232 (通讯作者) (SSCI)
6、Li Hong, Zheng Chijun, Gao Xuemei, Gao Shan, Lin Chongde(Corresponding Author). The Influence of Complexity and Reasoning Direction on Children's Causal Reason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2005,1(SCI)
中文:
林崇德. 创造性人才特征与教育模式再构. 中国教育学刊,2010,6:1-4
罗小兰,林崇德. 基于工作情境下的教师胜任力影响因素. 中国教育学刊,2010,2:80-83
徐碧波,林崇德,杨永宁 样例顺序和解释方式对问题解决迁移的影响. 心理科学,2010,33(2 ):278-281
林崇德. 心理学大众化与中国化进程中的一种探索--《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评介. 心理科学,201033(2):493 -495
王益文,林崇德,高艳霞,王钰,张文新. 视听跨通道干扰抑制:儿童ERP研究.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0,40(3)273 -280(通讯作者)
罗良,林崇德. 言语次级干扰任务对客体与空间信息保持的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113 -120
伍新春,林崇德,臧伟伟,付芳. 试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5-50
林崇德,胡卫平. 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9-36
沃建中,陈婉茹,刘扬,林崇德. 创造能力不同学生的分类加工过程差异的眼动特点. 心理学报,2010,42(2),251-261
张丽,辛自强,李红,林崇德.探测认知发展的非连续性: 思路与方法.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1:100-106
林崇德,辛自强. 发展心理学的现实转向.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1:1 -8
张景焕刘翠翠1,金盛华,吴琳娜,林崇德. 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与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 教学监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1:54 -58
黄四林,林崇德. 任务切换机制研究的理论争议与整合.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4 ):304~311
罗良, 林崇德. 视觉工作记忆中有限资源分配的机制.教育科学,2009,25 (6):72 -75
张学民申继亮,林崇德.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对教学能力的促进. 外国教育研究, 2009,36(9):7 -11
沃建中,王烨晖,刘彩梅,林崇德.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研究. 心理科学,2009,32(3 ):535-539
林崇德,伍新春,侯志瑾,付芳,臧伟伟. 灾后中小学生的长期心理援助模式--基于TAT和SAP的比较. 2009,4:48-55
付芳,伍新春,臧伟伟,林崇德. 自然灾难后不同阶段的心理干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5 -122
臧伟伟,付芳,伍新春,林崇德. 自然灾难后身心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与启示.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3:107 -113
彭华茂,王大华,申继亮,林崇德.老年期语义理解能力与空间定向能力的交叉滞后分析心理学报 2009, Vol·41, No·7, 624-629
罗良,刘兆敏,林崇德,申继亮,黄四林, 陈桄. 延迟干扰对空间工作记忆信息再认的影响. 自然科学进展,2009,19(5 ):491-497 (通讯作者)
林崇德. 基础教育改革心理学研究30年. 教育研究, 2009,4:61-67
林崇德.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是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关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5:4 -7
张文新,陈光辉,林崇德. 应用发展科学-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发展的新兴学科.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2):251 -260
王福兴,沃建中,林崇德. 言语、图形任务条件下青少年发散性思维的差异研究. 心理科学,2009,32(1 ):29-33
张丽,辛自强,林崇德,李红. 事前分析的拉丁方任务的复杂性及其对儿童表现的影响. 科学通报, 2009,54(2):193 -200
林崇德,陈英和 中国发展心理学30年的进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38 -4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人才培养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先进事迹
人物评价
研究方向
科研项目
发表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