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明,学者,男,
汉族,1961年生,
诸城市人。1983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文学学士。1989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2004年11月毕业于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
红楼梦学刊》副主编。
人物经历
1979年9月孙玉明考入山东大学外文系,专攻日本语言文学。
1982年10月在日本“送书会”举办的“
日语作文征文比赛”中,获“
优秀奖”。
日本的《
朝日新闻》《友好之翼》等报刊,都曾对此作过报道。
1983年8月至1986年7月,在
陕西科技大学外语教研室任日语教师。
1986年9月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专攻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1989年6月分配至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并兼任《
红楼梦学刊》编辑部编辑。
1992年8月升为助理研究员。
1994年8月破格提升为副研究员,并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
1999年5月升为中国红楼梦学会副秘书长。
2001年9月起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红楼梦学刊》副主编等职。
2001年10月考入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2003年9月,被评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2004年10月起,任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
2010年起担任红学会副会长。
主要成就
至今已发表、出版学术论著及小说、剧本、古籍整理和翻译作品约8百余万字。
其中学术专著《
红学:1954》(43万字)一书,曾在京、沪两地的各大书店荣登畅销书排行榜,并获两项院、部级奖,为近年来最有影响的学术专著之一。
博士毕业论文《
日本红学史稿》(20万字),也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红学的学术专著,为红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另有长篇历史小说《
仙狐居士蒲松龄》(32万字),并与他人合作根据《
耳中人》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百集聊斋之人鬼情缘》(23集)与《
花姑子》(35集)。
论文著作
本书记述了自1793年《
红楼梦》传入
日本,至2000年,200余年间日本历代学人对《红楼梦》的翻译、注解、评论和研究的历史,较为准确地勾勒出了红学在日本的产生与发展情况。
日本《红楼梦》研究略史 孙玉明 (期刊)红楼梦学刊 2006-09-15
松枝茂夫的红学成果 孙玉明 (期刊)学术交流 2006-09-05
以“索隐”手法弹奏的“自传说”老调——评
刘心武先生的《红楼梦》“揭秘” 孙玉明 (期刊)红楼梦学刊 2006-01-15
伊藤漱平的红学成果 孙玉明 (期刊)红楼梦学刊 2005-01-25
日本学界对“《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关注与评论 孙玉明 (期刊)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9-30
二月河的“红楼情” 孙玉明 (期刊)红楼梦学刊 2004-08-15
“日本红学”的奠基人——森槐南 孙玉明 (期刊)红楼梦学刊 2004-02-15
《
红楼梦》研究大批判运动前后 孙玉明 (期刊)新文学史料 2003-11-22
《双清仙馆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序 孙玉明 (期刊)红楼梦学刊 2003-02-15
大观园漫谈 孙玉明 (期刊)红楼梦学刊 2002-11-15
日本《红楼梦》研究论著目录 孙玉明 (期刊)红楼梦学刊 2002-02-15
毛泽东与《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 孙玉明 (期刊)红楼梦学刊 2001-02-15
破“旧”立“新”的《
红楼梦考证》 孙玉明 (期刊)红楼梦学刊 2000-08-15
想入非非猜笨谜(下)——红学索隐派与《红楼解梦》 孙玉明 (期刊)红楼梦学刊 1997-02-15
想入非非猜笨谜(上)——红学索隐派与《红楼解梦》 孙玉明 (期刊)红楼梦学刊 1996-11-15
《
续金瓶梅》成书年代考 孙玉明 (期刊)社会科学辑刊 1996-09-29
再谈《
红楼梦》的著作权问题 孙玉明 (期刊)红楼梦学刊 1994-11-15
《
醒世姻缘传》作者“
丁耀亢说”驳议 孙玉明 (期刊)明清小说研究 1994-06-10
《
耳中人》梦释 孙玉明 (期刊)蒲松龄研究 1994-01-05
丁耀亢是《醒世姻缘传》作者吗 孙玉明 (期刊)蒲松龄研究 1993-12-31
《
三国演义》的毛声山批评本和
李渔本 小川环树; 孙玉明 (期刊)明清小说研究 1993-07-02
《试论\u003c聊斋志异\u003e的成书及分卷和编次问题》 孙玉明 (期刊)蒲松龄研究 1991-04-02
人物观点
孙玉明在谈论《
红楼梦》人物时,觉得里面的人物年龄忽大忽小,这是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孙玉明觉得是作者为了表述自己的理想,为了情节的发展而故意回避的。当
贾宝玉谈大小事、聚会,包括喝酒什么的。这个时候人要大一些,要不说不出那么
高深的见解。但是要是把贾宝玉写得太大呢,那个时代那种家庭,贾宝玉又失去了在内帷厮混的资格。贾宝玉岁数大了男女要避嫌的,贾宝玉有的地方就故意回避。好多红学家都发现这个问题。有一个大宝玉和一个小宝玉,有一个清宝玉,就是一个很清纯很可爱的宝玉。还有一个浊宝玉。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东西,但不同的时代人也有相同的东西。比如说到宝黛爱情悲剧,大家就给予同情,那说到宝钗的家庭婚姻悲剧,那就不应该同情吗。而造成这个的,贾宝玉也有责任,不仅是社会和时代的。林黛玉死了,贾宝玉为林黛玉而出走了,可是贾宝玉扔下了老婆孩子谁来管,贾宝玉就没有责任心吗,再说到这里,就是说到了宝钗和黛玉,实际上宝钗,当时是严格地按照当时封建社会那种规范,也就是咱们所说的社会道德标准这类的东西来为人处世的。
她性格上是真正想争取做一个封建淑女的典范,这是她个人的性格。那么她感情上必然是深藏不露的,她不会像林黛玉那样哭。林黛玉本来就爱哭,没事还要哭呢,何况有了事。从这个地方也表现了,两个人对
贾宝玉那种深深的感情。而
薛宝钗是欲言又止,说出了一半然后噎住了一半,没说出来。
林黛玉呢就是通过她的形象,从眼睛来展示了她对宝玉的这种感情。所以这个情节恰恰证明了,两个人都是深爱着贾宝玉的。只是个人性格的差异,导致了她们行为举止上的差异而已。从感情的成分来说,不能说哪一个虚伪。薛宝钗也不是虚伪的,也是真的,她只不过是用社会的,世俗的那种规范性的东西,人类达成共识的东西,来掩饰自己的感情。这样如果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群体中的一员来说,从社会道德标准来说,有什么不好。
参考资料
央视百家讲坛.www.cctv.com.201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