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凤藻
清末海军军官、北洋政府海军少将
许凤藻,字伯翔,江苏无锡人,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1952),毕业于南京水师学堂,清末海军军官、北洋政府海军少将
1909年许凤藻参加北京部试,名列一等,授职五品衔把总。同年底任湖鹰雷艇副长。1911年调任联鲸舰副长。1912年4月,孙中山乘坐联鲸舰去武昌慰问武昌起义同志,离舰前手书“海天一色”四字横匾,并赠签名照给许凤藻作为纪念。1917年8月,中国对德宣战,许凤藻奉命督率武装舰队,迫降德舰两艘。俄国革命后,许凤藻劝说俄国海军将领率部投降。其后历任楚有舰长,总司令部参谋长,海军部参事司长,外交处处长等职。1926年6月以海军少将退役。1927年12月,许凤藻出任国民政府财政部厦门市关监督兼外交部驻厦门交涉员。1944年5月,转任抗日战争第五战区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1945年抗战胜利,许凤藻赴沪协办接收事宜,迅速恢复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的航运,使外轮顺利送达联合国救济总署提供的数亿美元无偿援助。1949年初去中国台湾。1950年8月,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地方党部小组长。1952年8月24日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许凤藻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幼年入俟实学堂读书,曾以师范生名义,代其师教习两班英文。毕业后插班考入南京水师学堂。许凤藻在海军学堂毕业后,本已奉派赴英深造,但因祖母老年失明,不愿爱孙远离,遂放弃出国机会。
从军经历
1909年北京部试,许凤藻名列一等,授职五品衔把总,后改称为协军校。同年底任湖鹰雷艇副长。1911年改调联鲸舰副长。卒亥革命时参加起义,当时“联鲸”舰的舰长是旗人。许凤藻于是将舰长遣送走,自己率几艘舰艇驶往九江,阻止清兵救援武昌。1912年4月上旬,孙中山去武昌慰问武昌起义同志,即乘坐联鲸舰,由其负责接待。孙中山离舰前手书“海天一色”四字横匾,并赠签名照给许凤藻作为纪念。1917年8月,中国对德宣战,许凤藻奉命督率武装舰队,由楚泰炮舰掩护,至草鞋峡迫降德舰两艘。俄国革命后,一支俄国舰队驶来上海外海,许凤藻乘着一只小艇登上敌舰,劝说俄国海军将领率部投降。其后在杜锡珪任第二舰队司令及海军总长时期,历任楚有舰长,总司令部参谋长,海军部参事司长,外交处处长等职。1926年6月,杜锡代理北京政府内阁总理,许凤藻随杜北上兼内阁总务厅厅长,未几,仍南返回部供职。其后任军械司司长,未就职,遂以海军少将退役。
退役后经历
1927年12月,许凤藻出任国民政府财政部厦门市关监督兼外交部驻厦门交涉员。1935年9月,任财政部荆沙关监督,1939年兼湘鄂货运稽查处处长。1944年5月,转任抗日战争第五战区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仍兼原职。未几,辞职赴重庆市。1945年抗战胜利,他以海军耆宿,赴沪协办接收事宜,具体负责恢复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的航运。当时上海港美国海军控制。许凤藻曾担任海军将领,又熟谙外交,和美国海军交涉极为顺利,得以在极短的时间里,清除水雷、浚疏积沙,使战后的上海市迅速恢复为第一港口,数百艘满载物资的外轮得以驶入中国,带来了联合国救济总署提供的数亿美元无偿援助。1947年由外汇管理委员会派任厦门办事处处长,1948年辞职。1949年初去中国台湾。1950年8月,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地方党部小组长。
人物去世
1952年7月8日,许凤藻撰写万言书,完稿之后即中风,以致偏瘫,卧床四十六日,于次月24日病逝,享年六十三岁。2003年,许凤藻与夫人的灵骨安葬在故乡马山华侨公墓。
亲属关系
主要成就
截获军舰
许凤藻曾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缴获两艘德国军舰,并在战争晚期截获由符拉迪沃斯托克逃亡出的俄运输舰。这两次,都是俘获外国军用舰只,而又协助船上外国官兵携带私人财产,经过中国安排,返回欧洲故居。
维护华人权利
许凤藻任厦门海关监督(1928-1935)时,兼任外交部交涉员,负责闽海地区涉外事项。曾为菽庄花园地主林尔嘉先生与外籍税务司地产之间的地界纠纷,努力折冲,从而保护林家产权,取得合理解决。林氏为台北板桥世家,林尔嘉先生在战后返台。当时厦门英商承租土地房屋,签约时常以入"英皇陛下"作为租户一方户名。许凤藻认为,如果英方耍弄狡猾,将租地整合,甚至可能造成"英国租界",对国家主权十分不利,于是努力劝说英商,以减租换约改为以个别商号为承租人,以化解有可能的丧权之辱。并曾根据条约,从外籍税务司职权,争回海关监督的缉私权,使华人官员也有权登船稽查,不让洋员独占检查道口船只的权力。
轶事典故
出谋划策
1912年,许凤藻随孙中山先生巡视长江时,与其讨论中原地区未来建设。许凤藻曾提议,应以象山港区为中国海军基地,该地港湾水深,平时可泊数百艘舱舰,有事时控御东海及长江江口,出海驰援南北两洋,也是地位适中。同时提议在上海市南面浙江省沿岸地区建设上海外港,足以逐步取代黄涌江河港,成为中国重要港口。
筹措军饷
许凤藻在北伐成功后,离开海军转任文职,是为报海军宿杜锡圭赏识之情。因当时海军,在南北对峙之形势中,处境窘迫,军饷无着,须自筹。许凤藻出任厦门海关监督,有为海军筹饷的作用。在他任内,厦门海关的"关余"(亦即缴付对外赔款数额后余款),均截留交付海军总部,再行报部入账。
修堤救灾
1935年,许凤藻调任荆沙关监督,于一般关务外,奉命主理长江及其主要支流的航道及堤防,自峡江至九江湖口之间,均由荆沙关督导,许凤藻设立航道标志,颇费心力,于荆江大堤,尤时时修缮,幸免溃决,许凤藻笑称是继承青岩公修堤救灾的祖业。
稳定军民生计
1937年抗战军兴,许凤藻受命兼湘鄂货运稽查(1939)及抗日战争第五战区战地经济(1939-1941)。当时第五战区是由李宗仁将军之桂军为主力。许凤藻负责筹措军粮民食,同时须稳定人民生计,供应生活资源。自称是"作天米之炊"。于是遍地设立小型酒精厂,借助土法酒坊,提炼酒精,供军车、邮车入及长程汽车为燃料。设立棉纺织厂,在棉产地直接纺成"紫花布"(原色未染的棉布)制成军服。设立小型纸厂及印刷厂,印刷中小学教科书及战地新闻资料。组织驿运胶皮车轮大车及民夫大队,逐站递运军用物资,使民夫不出本乡地界,避免桂军扣留民夫以补充兵员之问题。
急流勇退
1947年,外汇管理委员会成立,并在若干地区设立办事处。许凤藻奉派赴厦门市主持闽台地区事务,但因秉公办事以致得罪地方势力,以致有匪徒夜闯私宅,把其面部割伤,作为恐吓。许凤藻于是急流勇退,告老退休。原以为凭优渥退休金,可以安享余年。但1948年,政府改革币制,通令以金元券兑换外币黄金,许凤藻服从政府命令,不顾家人反对,将外币(关务人员退休金,系以英镑计算)全数兑换金元券。但金元券迅速贬值,数月之后,即如废纸。
相关文物
许家老宅"既堂",其子许倬云在《献曝集》中提到,“既翕”,取诗经兄弟手足和谐之意。自迁锡以来,全家共住一宅,从未析产分家。祖宅原在东河头巷,1987年曾被列入"无锡市文物遗迹控制单位",1996年被拆迁改建为无锡市检察院大楼。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从军经历
退役后经历
人物去世
亲属关系
主要成就
截获军舰
维护华人权利
轶事典故
出谋划策
筹措军饷
修堤救灾
稳定军民生计
急流勇退
相关文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