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参与了
江阴会战,被日军
战略轰炸机击沉,后被日军打捞改造,改名为“阿多田”号,作为训练舰使用。战后回归
中国国民党海军。
解放战争中参与过辽沈战役的
葫芦岛市之战和
渡江战役,随国民党撤至
台湾省后多次与解放军海军作战,比较著名的有
猫头洋海战。1958年退役,1959年拆解。
逸仙号巡洋舰由
中原地区著名造船专家
叶在馥设计,由江南造船厂建造,是
中华民国海军自行建造的一艘
轻巡洋舰,排水量1560吨,装备有一门150毫米前主炮、一门140毫米后主炮,以及4座76毫米高平两用炮塔,战斗力在抗战前的国民党海军中仅次于宁海、
平海号轻巡洋舰两艘巡洋舰,排名第三。
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业和军事舰艇设计的最高水准。一方面适合征战
长江,另一方面仍然适合在外洋作战。
中华民国海军在抗战前建造和购买一批新型军舰,包括
宁海县、平海、
咸宁市、民生、
民权县等,成为海军在抗战中的主力。逸仙舰就是这时建造的,也是这批舰艇中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军舰。由于设计非常成功,
江南造船所1936年曾开工建造一艘该舰的扩大型
炮舰,长285英尺,宽34英尺,吃水18.5英尺,排水量1731吨的“放大逸仙型”舰。无奈不久战争爆发
上海市失陷,日本人进占
江南造船交由三菱公司接手,该舰工程仅完成不到一半,遗憾地被放弃了。
1933年8月5日,逸仙号因巡视北方海域的命令而开往
渤海区域。
1935年,日本在台举办始政40周年庆博览会,当时的
福建省主席
陈仪曾应日本
总督之邀代表中国政府搭本舰来台访问,期间本舰靠泊于
基隆港。
1936年,逸仙舰奉命监视在
福州市进行大演习的日方舰艇,显示了该舰较强的海上机动能力。
9月23日,与日本海军加贺号舰载机及日本空军作战飞机交战,在
宁海县、
平海号轻巡洋舰被击沉后接替
“宁海”号,成为第一舰队司令
陈季良的旗舰。
9月25日上午,在后,逸仙号被日军“九二舰攻”击伤,抢滩搁浅。当日防空战斗中,逸仙号击落两架日机,共阵亡14人,8人负伤。之后数日,日军
战略轰炸机不断轰炸,逸仙号最终沉没于鱼目洲岸边。
1938年,逸仙号被日军打捞,5月12日被拖至日本吴基地接受修理,同时按日海军标准改造,增设船尾甲板楼、
声呐、雷达装备等。
日本战败后,逸仙号被
美国接管。日本把战后除役拆解的八云级巡洋舰首舰“八云”号作为翻新材料,其豪华木装舱间装潢与家具转移到了逸仙号。
1946年8月9日,驶离日本吴基地。8月25日,到达
上海市,回归
中华民国海军序列,恢复旧舰名“逸仙”。
1949年4月23日
渡江战役的南京第二舰队起义事件中,逸仙号停泊在江阴炮台下,曾挂白旗诈降,随后利用夜色掩护逃脱到上海,当时舰长为
宋长志(后曾任参谋总长与“国防部长”)。
1953年5月24日,逸仙舰在
猫头洋海战与新中国海军军舰展开激烈炮战,开大陆与台湾交手中大舰对战的先河。
逸仙号在
中华民国海军战斗序列中是
轻巡洋舰,但实际应为
炮舰。在1930年左右,邻国
日本的轻巡洋舰航速已经达到了30节以上,逸仙正常航速只有12节,峰值也不过19节,还不如笨重的条约
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