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娜(1894—1995),原名佐藤富子,原籍
日本,出身日本望族,毕业于日本仙台女校。郭沫若的第二位夫人。
与郭沫若生有四男一女。建国后加入中国国籍,定居
大连市,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此后历任。中央统战部和全国政协曾为她庆祝90大寿。
1995年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此前,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全部捐给了中国。
人物生平
安娜的家族,是仙台地区的有历史的大家族,有比较奇特的背景,是一个武士家庭。
明治维新以后,其父亲在西方思想影响之下,当了牧师。安娜很小就受到了父亲影响,是一名基督徒。
安娜21岁那年,母亲没跟女儿商量便给她订了亲,安娜知道后毫不犹豫地离家出走,来到东京圣路加病院,做了一名护士。令安娜始料未及的是,在这所教会医院里,她开始了自己浪漫却又苦涩的异国情缘。
1916年8月,在
日本东京圣路加病院,郭沫若认识了年仅22岁的日本姑娘佐藤富子,当时,郭沫若在冈山高等学校攻读医科,她是护士。他们相识后便书来信往,佐藤富子被才华横溢的郭沫若写的爱情诗所陶醉。不久,她毅然辞去
圣路加国际医院的工作,随郭沫若到冈山同居,郭沫若还为她取了中国名字郭安娜。
安娜寄来的长信让郭沫若的内心激动不已,在反复看了这封英文长信后,郭沫若立即提笔回信,并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郭沫若,还是跟日本人不一样,日本人是不会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特别是那个时候,日本青年不会是这样的性格的:一见钟情,去给她写情书,这种事情好像是在日本来说不可能的。但郭沫若的性格特别与众不同吧,是特别浪漫的性格。
郭沫若在给安娜的第一封信中写道:“我在医院大门口看见您的时候,我立刻产生了就好像是看到(了)
圣母玛利亚那样的心情,您的脸放出圣光,您的眼睛会说话,您的口好像
中国樱桃一样,我爱上了您!”
郭沫若这个人有这么一个特点,他是一个五四式的青年,五四那种
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那种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精神,在郭沫若的身上表达是很突出的。
带着
浪漫主义诗人的气质,郭沫若给安娜回信里大胆的爱情表白,让安娜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安娜觉得这个青年挺特别的,但开始就是说半真半假吧,跟他开始书信来往,他的爱情生活,爱情呢,就开始滋长吧。
冈山县与
东京相隔千里,但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安娜和郭沫若连续通信40多次,最密集的时候,一个星期就有5次通信。这些写成情书形式的书信,成了郭沫若大胆追求安娜的最好方式,但两人始终以兄妹相称。
男人跟女人不同,男人对女性的一见钟情呢,一下子就烧起来了,而安娜呢,毕竟是那种封建家庭出来的女人,通过几个月的书信来往,才逐渐的升级,逐渐超越了兄妹,郭沫若主动进攻,对女性的那个渴求,安娜就是随他的意愿吧。
安娜在1916年9月17日的一封回信中写到:“我所思慕的哥哥:每天每天我都在思念你,我不知道你的现状是怎么样……”
9天后,安娜在另一封回信中又写到:“哥哥:除你而外我是不能再爱别人,我这个肉体,我这个灵魂,除你而外是不许为任何人所有。”
首先,她与郭沫若的结合,没有得到家庭的认可,佐藤家是基督教徒之家,断然不允许她与一个华人青年同居的。她的家庭对她和郭的结合终身没有谅解。其次,郭沫若作为学生,经济条件是有限的。
1918年郭沫若升入九洲帝国大学,富子为使丈夫学业有成,独自承担全部家务,洗衣做饭,忙里忙外,他们几经搬家并且要支付昂贵的房租。为了生计,郭沫若拼命写作译书,没有桌椅用皮箱代替,没有砚台用磨平的砖头代替。这样清贫的日子,没有父母的亲情关照,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富子含辛茹苦地坚持着,为郭沫若哺育了四儿一女。
1937年,政治风云变幻,使郭沫若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决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而富子是
日本人,他不辞而别离开日本回国了,7月27日下午,郭沫若顺利到达
上海市。日本当局得知消息后恼羞成怒,立即对郭沫若住所进行彻底搜查,拿走了大量的书信及书稿。不久,又逮捕了安娜,对她严刑拷打,监禁一段时间后才释放出来。郭沫若在当年的8月和11月还接到过安娜的两封信,此后,双方的音信就完全中断了。
漫漫的11年过去了。在新中国诞生的前一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娜知道了郭沫若的消息便立即携儿带女西渡大海专程来中国,开始万里寻夫。当安娜知道
于立群已为她的丈夫生育了儿女时,对对方回避的态度很难过,她心酸地说:“我走。”
建国以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照下,郭安娜加入中国籍,带领儿女们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1983年被推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此后历任。
1995年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晚年生活
郭安娜的原名是佐藤富子,原籍
日本。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与她相识,并产生了爱慕之情。后与郭沫若自由结合,为了表示她对异国男子的钟情,便把自己的佐藤富子的名字改为郭安娜。
郭安娜生于1894年,走过了101年的人生旅程。对于一位一生经历坎坷的女性来说,能够这样长寿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本来佐藤富子出生在一家名门望族,毕业于日本仙台女校。从小的家庭教养,培养了她特有的温柔、贤淑、酷爱自由和富于同情心的性格。在与郭沫若相识后,佐藤富子的炽热爱情给了郭沫若在异国的孤独以极大的慰藉,她的真诚和热忱激发了郭沫若的创作欲望,写出了很多篇脍炙人口的著作。不久她未经家里的同意就与郭沫若自由结合,为此她失去了富足家庭的经济支持,只靠郭沫若每月的48元官费补助度日,由此开始了克勤克俭的平民生活。在这种生活的历练中,她从无怨言,特别是他们的大儿子郭和生出世以后,生活更为艰难。尽管如此,为支持丈夫读书,她对这种开支从不吝啬,而自己有时以红薯充饥,却仍然很贤惠地对待郭沫若和他的儿子。
安娜能吃苦,能耐劳,忧愁与烦恼从来就与她无缘。郭沫若获得了
九州大学的
学士后,便带着安娜和他们的三个孩子回到中国。由于郭沫若弃医从文,经济收入不确定,生活依然很拮据。安娜跟随郭沫若辗转、奔波于
上海市、
广州市、汉口等地,仍然维持生计很艰难,但安娜从无怨言,总是任劳任怨地服侍丈夫,照料孩子。后来郭沫若因参加
南昌起义并发表《
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而遭到国民党政府的通缉,他们又举家逃亡
日本。1937年
中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回国参战。安娜带着五个孩子在日本艰苦度日,依靠她打零工维持生活。她干过煮糊、腌咸菜等杂活,也干过苦力活,但她都能默默承受,因为她心中有颗明亮的灯,那就是对郭沫若和他的儿子的执著的爱。安娜的贤淑和任劳任怨的品格,使得她即使在极端困苦面前,也从不示弱,也从不被困难所吓倒。正是这种性格磨炼了她的身躯,增强了抗御艰难困苦的能力,从而也使她能够得以长寿。
安娜的禀性是大度的,能够容忍他人和同情他人。抗战胜利后,安娜带着五个孩子来到
香港特别行政区,可是此时郭沫若已经与于立群结了婚,并有了几个孩子。安娜在痛苦万分中离开郭沫若回到
日本。她原谅了郭沫若,认为这不是郭沫若的错,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过。她在日本继续含辛茹苦地抚养五个孩子,无怨无悔。
直到建国后,安娜带着郭沫若的五个孩子回到中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加入中国国籍,并定居于
大连市。人们敬仰文化名人郭沫若,更尊重他日本血统的妻子,1983年她被推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7年(郭沫若去世前一年),安娜写信给他,说两人都已届之年,希望无论如何见一次面。经过安排,两位在年轻时曾如此炽烈地热恋过,而后又长期分隔的老人见面了。幸有这一次见面,否则他将抱恨终生,安娜自然更加要稀嘘叹息,难以自已了。安娜夫人这些年来在中国,除住大连外,有时也住
上海市,因两地都有她的子女,她除了原先熟识的
成仿吾等郭老的知友外,平时极少与他人来往,也不参加社会活动。1983年她首次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开会期间,正值她九旬寿诞,统战部和全国政协曾为她祝寿。但她仍然谢绝任何记者的访问。
安娜每年多半要到
日本探亲一次,不过每次去日本总只呆短短几天,她向亲人表示,她毕竟已是风烛残年,万一在日本病了怎么办?她表示要死在中国,埋骨在中国,“因为我是中国人”,安娜如是说。
在郭夫人1994年8月病危之前,她把自己仅有的500万
日元捐给了中国政府。
个人生活
家族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