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鹤俦(1880年—1942年),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广东音乐奠基人之一。擅长
扬琴,二弦、
唢呐、
高胡等。
丘鹤俦出生在
广东省新宁县那泰乡;1894年为了生计远涉南洋;1899年定居
香港特别行政区,创办私塾,从事广东
民俗音乐教学;1916年丘鹤俦率先编辑出版广东音乐工具书《弦歌必读》,随后接连编印《琴学新编》、《国乐新声》、《琴谱精华》,被认为是“广东音乐的启蒙者和发展者”,被公认为广东音乐奠基人之一。1934年间,丘鹤俦专程赴美国纽约等地巡回演出。
丘鹤俦天资聪颖,尤好音乐,小时候,便喜随当地"南巫"、"师姑"(
迷信职业者)学唱"南巫歌",稍长又为"南巫"、"师姑"的斋祭作伴奏。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那吕村从附近的广滇乡乐家村聘来一位"八音"师傅胡德高负责组织"八音班"("
锣鼓柜")。"八音班"是用管、弦、锣鼓综合组成的,以八人扛一方形附有雕彩流苏装饰的木柜,木柜上支木架,架上分悬乐具,演奏者共环绕柜的前后,各
司乐具,或围在一起演奏,或且行且奏,所奏者多为
粤剧,以大
唢呐吹作男音,小唢呐吹作女声,其余都是伴奏。那年,丘鹤俦只有九岁,他见到村里有了八音班,立即喜上眉梢。从此,他又常到村里的丘氏祠堂里去听"八音"。
丘鹤俦的记忆力和模仿力都颇强,每首"谱子。或"南巫歌",他学上二三遍便能弹能唱。
胡德高师傅看中了他的潜质,便收他为徒,并悉心加以栽培。几年之间,丘鹤俦在胡德高师傅的耳提面命下,对各种乐器、曲牌以及
民俗音乐理论知识,都学有所成。13岁那年,他便加入"八音班",成为当时民间乐队中引人注目的少年
唢呐吹奏手。清
宣统二年(1910年)他离开了家乡,迁居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一家电话有限公司当普通职员。手头稍有积蓄,便择址摆花街,经营文具乐器小商店,同时收徒传艺。1917年又创办了音乐私塾,并以此为自己的主要职业。在教学过程中,他采用图解的方法,介绍各种乐器的性能、演奏人门、指法等,并注意中(工尺谱)西(简谱)乐谱的对照,这种教学方法受到学员们的欢迎,慕名前来求学者日渐增加。丘鹤俦在从事
广东省民俗音乐教学的同时,还深人民间,访问、搜集20年代前后在广东流行的古调、民间乐曲和
粤剧、粤剧的"过场曲"、"谱子"、"小曲"、"大调"、"小调"等,并先后编辑出版了(弦歌必读)、(琴学精华)、(国乐新声)、(琴学新编)等书刊多种。这些曲集问世后,远销
美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传播粤乐、粤曲做了积极推动的工作。
丘鹤俦在精心编辑、出版曲集的同时,还积极创作广东音乐新谱,在报刊发表的就有(娱乐升平)、(狮子滚球)、(相见欢)、(双龙戏珠)、(声声慢)等。丘鹤俦的广东音乐作品,既能保持传统粤乐的特色,X借鉴西洋音乐的作曲技法,使广东音乐的风格有所突破,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使广大听众更加喜闻乐唱。其中(娱乐升平)、(狮子滚球)等很快就在省、港、澳、东南亚及
美国等华人华侨聚居地方流行,成为广东音乐中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曲。(狮子滚球)这首名曲,还长期被我国杂技团体在表演狮子滚球时用作伴奏。
丘鹤俦不但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而且是著名的
广东省民俗音乐演奏家。他擅长
扬琴,二弦、
唢呐、
高胡等,都演奏得很好。可谓弹、唱、吹、打,无所不精。1930年,丘鹤俦与广东音乐名家
吕文成、杨丽珍等在台城太平戏院演出,观众座无虚席。随后,丘鹤俦一行还到端芬大同戏院公演,乡亲们为之兴高采烈。约在1932年,丘鹤俦从
香港特别行政区专程回乡料理父亲的丧事。事后,他应乡亲们之邀,在家乡附近的
大同市"新生活茶居"和母校积厚学校(今那泰学校)分别献演了一台长达一个多钟头的音乐节目。在弹奏扬琴时,他面向观众,用桌子把扬琴塾高侧放背后,然后手持
琴竹朝背后的扬琴弹奏,观众为之倾倒,他们对他这种独特、高超、娴熟的扬琴演奏技法赞赏不已。他还分别用
小提琴、
高胡演奏(鸟投林)等曲子。他巧妙地运用婉转的回音和上下行的快速迂回滑音,模仿了各种雀鸟的啼叫,逼真动听,令观众叹为观止,历久难忘。演奏(狮子滚球)时,运用熟练、轻快而流畅的括竹上行琶音,使人感到有一种滚动般的音型,奏出传神的音乐形象,正如南屏、容侣渔为丘鹤俦编著的(琴学新编)序文中说:"丘君鹤俦,寄情音律,溺志弦歌。而于
扬琴一门,尤称绝技,其手腕之纯熟,字眼之玲珑,但觉其高下疾除,洋洋盈耳,怨慕泣诉,历历绘声,窃为之击节不置。"括(拨)竹琶音,是丘鹤俦吸收了早期的
粤剧"
南音"伴奏所常用的一种扬琴技法,即用
琴竹下端拨弦发音,用拨竹方法演奏琵音,丰富了扬琴的音色变化和表现力。丘鹤俦的扬琴属"左竹法"的演奏流派,在其所编的乐谱中,有些作了"左竹派"扬琴演奏的竹法处理,从中可以看到他所用的"竹序"和粤剧中的"掌板"竹序是一致的。他对
扬琴竹法作了系统的探索研究和整理,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为扬琴在
广东省音乐的演奏技法"左竹法"、"右竹法"、"混合竹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依据,为人们研究广东扬琴流派的渊源和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料。
1934年间,丘鹤俦专程赴美国纽约等地巡回演出。在演出中,他无论用扬琴还是
唢呐、
三弦琴等乐器演奏,都博得一国外人士的一致赞扬。在美国期间,他还与音乐界人士座谈,交流经验,广交朋友,为广东
民俗音乐走向世界作出厂积极的贡献。
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
香港特别行政区惨遭
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丘鹤俦的爱子被
日寇的炸弹炸死。爱子罹难,加上生活困迫,使他忧郁成疾,终于在1942年病逝于香港,终年62岁。
丘鹤俦的一生是刻苦自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继承和发展我国
广东省民间音乐事业而艰苦奋斗的一生。他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长期从事广东民间音乐的研究、编著和教育工作,并且与
何柳堂、
吕文成、
易剑泉等一班蜚声乐坛的作曲家、演奏家一起把广东音乐引人高雅音乐的殿堂,他的卓越成就和贡献,世人共睹,有口皆碑。
丘鹤俦于20年代起编著出版了《弦歌必读》、《琴学新编》等书,提出了"竹法十度",是广东音乐
扬琴最早研究演奏技法特点的理论,他还创编了《娱乐升平》、《狮子滚球》等乐曲。
丘鹤俦最早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扬琴演奏竹法,刊登在他的著作中加以传播,为形成
广东省流派的扬琴演奏艺术奠定了基础。业内专家认为,丘鹤俦的广东音乐作品,既能保持传统粤乐的特色,借鉴西洋音乐的作曲技法,使广东音乐的风格有所突破,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使广大听众更加喜闻乐唱,其中《娱乐升平》、《狮子滚球》等很快就在省、港、澳、东南亚及美国等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流行,成为广东音乐中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曲。
丘鹤俦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长期从事广东
民俗音乐的研究、编著和教育工作,并且与
何柳堂、
吕文成、
易剑泉等一班蜚声乐坛的作曲家、演奏家一起把广东音乐引人高雅音乐的殿堂。资深音乐评论家
冯光钰教授认为,“
严老烈、丘鹤俦、何博众被公认为广东音乐的启蒙者!”(评价内容根据南都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