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廷镛
施廷镛
施廷镛(1893年12月—1983年3月23日),字凤笙,晚号奋生,休宁县人,中国著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文献学家。自1922年起,先后在清室善后委员会、清华大学等图书馆,主持古籍分类与编目工作。曾任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对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并不遗余力地抢救整理国故。著有《古籍珍稀版本知见录》《施廷镛中国货币沿革讲义》《中国丛书综录续编》等多部重要著作。
正文
施廷镛(1893年12月—1983年3月23日),著名图书馆学家、文献学家。字“凤笙”,晚号“奋生”,曾用名“镜宇”。休宁县(归黄山市管辖)人。自1922年起,先后在清室善后委员会(故宫博物院前身)、清华大学、(伪)北京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图书馆,主持古籍分类与编目工作。曾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目组组长、主任,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学术委员等职。他以毕生的精力投身于图书馆事业,在目录学和版本学方面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其主要著作有:《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题识》《清代禁毁书目题注》《中国丛书知见录》《古籍珍稀版本知见录》(以上五种均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中国古籍版本概要》(张秀民校,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中国丛书目录及子目索引汇编》(施廷镛主编,南京大学1982年内部刊行)等。除了致力于图书馆学、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之外,他还进行地方志、丛书、文史哲工具书和古钱币的研究,这方面的著作有《施廷镛中国货币沿革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文史哲工具书简介》(施廷镛主编)等。其子施锐著有《奋斗一生——纪念施廷镛先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以示怀念。
施廷镛先生的一生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对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所做的许多开拓性的工作。自1922年被调入东南大学图书馆工作开始,直到先生仙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把毕生精力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他在东南大学时,曾利用暑假开设图书馆学的有关课程,向学生传播和普及图书馆知识;直接参与图书馆的建设,曾参加筹备建立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工作;先后在南京、江苏省北平市等地的图书馆协会任职并担任领导工作,对当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在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方面也有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图书分类方面。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他曾主持了对图书的科学分类工作,并创编了《图书分类法》和《著者号码表》。此分类法被称为“施法”,与当时由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创编的“刘法”并称于一时。直到今天,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古籍分类仍在采用“施法”。二是不遗余力地抢救整理国故。先生是因为对图书目录学怀有极大的兴趣而被调入图书馆工作的,此后一生都致力于古籍整理工作。1925年8月,他曾被清室善后委员会聘为顾问,清点和整理故宫图书。在整理昭仁殿藏书时,编撰了《天禄琳琅查存书目》,并对《文献丛编》第十辑中的《禁书目录》进行了校注。在图书馆工作的几十年里,他所从事的工作也基本没有离开过古籍的采买与编目。他还曾编写了《古籍版本学浅谈》的讲稿,在高校中普及古籍版本学教育。先后主持编印了《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中文图书目录甲编一》《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丛书子目书名索引》《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旧籍分类目录(初稿)》,对高校图书馆的古籍整理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施廷镛先生年谱简编】
1893年2月28日生于安徽省休宁县(归黄山市管辖)东乡施村(施村是个小村落,今属于鹤城乡新安源村,新安源村由原来的冯村和四门村合并而成;四门村是指施村、山下、李家和茶源山四个自然村,四村因河相隔,因桥相连,几成一整体)。
光绪末年就读于南洋方言学堂法文班。
毕业后,在24岁时供职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处。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加入了南京学界联合会,参与游行、宣传等活动,并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分派下,担任文件缮印和联络等工作。
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东南大学,并筹建图书馆。1922年,由于先生对目录学的浓厚兴趣,他被调入图书馆从事中文图书编目工作,从此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图书馆事业。在东南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他担任了第四届暑期学校图书馆学的教学工作,讲授图书装订等有关课程。
1925年,与洪范五(有丰)等筹组南京图书馆协会,并任该会干事;同时加入中华图书馆协会;后又兼任江苏图书馆协会副会长。
1929年应洪范五之邀北上,在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中文图书的编目工作和古籍的采购工作。自1929至1936年间,清华大学图书馆主任更换了五次,首洪范五,次张准,次王文山,次朱自清,次钱稻孙。在朱自清因母丧请假期中,施先生代理主任职务。
1929年成为北平图书馆协会会员,1932年被选为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7年7月27日,北平市沦陷于日寇之手。施先生成为清华大学保管委员会委员之一,又在次年三月代理了改组后的保管处主任职务。
1938年8月14日保管处同仁被迫撤退进城至宣武门大街前国语大辞典编纂处原址,施先生也丧失全部保管职责,同时失去了来自清华大学的保管补助费收入。后来,施先生被聘为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语编目组组长。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燕京大学停办,施先生工作无着落。迫于生计压力,1942年4月,他应伪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钱稻孙之邀,出任该馆中文编目股股长。次年又设法成为汪时璟任总裁的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行员,任职一年多至1944年6月。其子施锐在《奋斗一生——纪念施廷镛先生》一书中不为亲者讳道:“在北平市沦陷区类似父亲这样遭遇的人,出于生活所迫,作了‘伪事’不算少数。当然与一些宁愿饿死,也不愿出山替日伪做事的人相比,他们是“落后”许多。”“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施廷镛先生之谓也。对于施先生的人生污点,甚觉可惜。
抗战胜利后,可能由于这段出任伪职的经历,复校后的清华大学一直未重新任用施先生。
1946年,受吴有训先生之邀,南下任中央大学(南京解放后改为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编目部主任。
60年代曾主持南京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工作。
1961年升任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1963年,受北京图书馆图书馆专业书籍编辑部聘请为特约编辑,并受邀担任《图书馆》杂志的特约通讯员。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施先生仍坚持工作,一直坚持到九十岁逝世,并在八十七岁时被重新任命为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他还成为南京大学文革后第一届图书馆学研究生的导师。其晚年撰写的许多讲稿以至成书,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图书馆学的所有方面,而且与时俱进,讲义的内容达到当时国内一流。可见施先生热爱本行并全心全意培养接班人的诚意。他把一生献给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并成为事业的带头人,其精神令人敬佩。
1983年3月23日20时41分在南京病逝,享年九十岁。
参考资料
奋斗一生.豆瓣读书.2024-11-25
施廷镛.施廷镛.2024-11-25
施廷镛先生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施廷镛先生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2024-11-25
目录
概述
正文
【施廷镛先生年谱简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