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龙光(1896—1979),别号剑泉。1936年1月授
中将,
广东省抗日四大名将之一,
茂名市人。投笔从戎,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科毕业,参加东征和北伐。
1923年起任粤军第3师6旅11团
中校团副、
上校团长,国民革命军第4军教导1师副师长、师长,第12师师长,第1集团军舰队副司令、独立第4师师长,第9师师长。任第4军副军长兼156师师长。时期,任第83军军长,第29军团副军团长,第35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后,任陆军第2方面军副司令长官,广州行辕第一副主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南京总统府战略顾问。1949年赴台湾,1979年2月逝世。
个人简介
邓龙光(1896—1979),别号剑泉。广东茂名市茂南区镇盛白沙人,原为
广东高州中学学生,后来投笔从戎,参加
国民革命军东征和北伐,战斗在革命前线。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6期、武昌陆军第2预备学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科毕业。1923年起任粤军第3师6旅11团
中校团副、
上校团长,国民革命军第4军教导1师副师长、师长,第12师师长,第1集团军舰队副司令、独立第4师师长,第9师师长。1936年1月授
中将,任第4军副军长兼156师师长。时期,任第83军军长,第29军团副军团长,第35集团军总司令。
民国元年(1912),邓龙光入广东陆军小学第六期学习,民国3年(1914)毕业后,升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学习,民国5年(1916)毕业。民国6年(1917)初,入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半年期满,升入保定军校第六期 步兵科,民国8年(1919)春毕业。时邑人
杨永泰任广东省长,委以邓龙光省长公署警卫队队长之职。两年后,邓龙光在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一师、第二师、教导第一师,先后任排、连、营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副师长,参加过
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
陈炯明、南征讨伐
邓本殷及驱逐滇桂军之战。民国16年(1927)12月,率兵参与镇压
广州起义,瓦解苏维埃政府,旋升第四军教导第一师师长。民国17年(1928)初参加北伐,于武汉蛇山生擒
吴佩孚悍将刘德春。其后直捣鲁、冀,连战皆捷。
北伐后,部队缩编,任陆军第四师第十旅旅长。民国19年(1930)1月,部队改编,任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2月,第四军在
北流市与宁方支持的粤军蒋光部作战中损失重大。3月邓龙光所属部队与第四师合编为第十二师,任参谋长。民国20年(1931)9月,任第一集团军第一教导师副师长。民国21年(1932)5月,代理第一集团军舰队(广东海军)司令。民国22年(1933)4月,任独立第四师师长,所部列入第五次“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参战部队序列。6月,兼任广东国防要塞建设委员会委员。8月兼任独立第四师政治训练处主任。民国24年(1935)4月,该师改编为第九师,仍任师长。民国25年(1936)1月,民国政府授为
中将,后任第四军副军长。7月任第四军第九师师长。8月,部队改编为陆军第一五六师,任师长。
民国26年(1937)全面爆发后,邓龙光率师北上参加
淞沪会战。是年10月,任第八十三军军长,率所部第一五四、一五六两师兵力参加南京保卫战,在光华门、麒麟门等处痛歼日军
第六师团松井石根部,获得嘉奖。12月13日,南京陷落,十几万溃退的守城大军蜂拥在挹江门外争相抢渡,落水者不计其数。邓见此情状,当机立断,率部沿江南铁路疾进,胜利突围,并于当月20日克复沦敌不久的
芜湖市。民国27年(1938)9月,任第二十九军团副军团长;11月15日,原第八十三军军长
莫希德被革职,邓回任该军军长;12月21日,又转任第六十四军军长。民国28年(1939),转战船粤桂,初任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是年10月,任第三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12月,于
三水区、花县间有效地阻击北援之敌,取得粤北大捷。民国29年(1940)1月,升任第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率师入桂,配合友军屡挫敌锋,先后收复
昆仑关和
南宁市,于是年2月取得
桂南会战的胜利。民国33年(1944)秋冬之交,
日寇第二次大举犯桂。在桂省的
中国国民党军政当局望风而逃。广西省府撤离
桂林市,历经
宜州区、
都安瑶族自治县、
百色市、
凌云县等县,一迁再迁,最后在
兴德村一个小城乐业暂时偷安。时驻桂守军主要将领有副参谋总长
白崇禧、第四战区代司令长官
张发奎、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
夏威、第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邓龙光。在日寇疯狂进攻下,其他驻军节节败退,弃城失地。只有邓龙光部在平果一带阻敌取胜。民国34年(1945)3月,晋升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第二方面军副司令官;5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是年夏秋间率部再克
南宁市、
凭祥市、
龙州等地之敌,接着乘胜挥师南进,由
玉林市追击
日寇至
雷州半岛。
抗战胜利后,奉调
广州湾(今
湛江市)及
海南岛受降。不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广州行营副主任。民国35年(1946)夏,广州行营改为民国政府主席广州行辕,仍任副主任。同年11月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与兄弟邓德槐、邓鄂筹建的“秀川图书馆”于是年在高州城文明门原址落成。粤桂南区“剿匪督导团”成立后,任该团主任。民国36年(1947)冬,当选行宪国民大会代表。民国37年(1948)8月,广州行辕改为广州绥靖公署,续任副主任。民国38年(1949)春,国民党政府代总统
李宗仁委其出任
海南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辞而不就。是年8月任总统会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去台湾,续任“国大代表”。1950年4月免战略顾问职,兼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旅台期间,生活艰难,曾接受
蒋介石10万元新台币赠款。1979年2月3日,病故于
台北市。邓龙光位高至不忘本,深受当地人爱戴。据当地老一辈回忆,邓司令回家省亲时,从来都是骑马到梅江河堤下河堤后,即下马步行,从不骄傲自满,足见其不挠民,爱民之情。
邓龙光在抗日救国运动中,领导其部下积极抗击日军侵略;在国家、民族利益何去何从大是大非的紧急关头,立场坚定,屡有建树,并为促进国共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5年后,邓龙光任陆军第2方面军副司令长官,广州行辕第一副主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南京总统府战略顾问。1949年经香港到台湾,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参与编著《第四军纪实》。
邓龙光将军广东陆军小学第六期同学:
吴奇伟、罗策群(十八岁)、
韩汉英、林挺华、
罗梓材、炼凤韶、李汉魂、
简作桢、
陈公侠、
朱晖日(以上各人为十七岁).邓龙光、
陈芝馨、戴振魂、骆应钊、李振球、李江、阮宝洪、
罗为雄、黄琪群、
张发奎、薛仰岳、叶挺(以上各人为十六岁)、
缪培南、李故颐、侯文俊、曾泽寰(十五岁)、
丘兆琛(以上各人为十五岁)。
忠义家风
邓龙光父亲邓秀川老先生是一个富有民族气节的宿儒,博览经史,涵咏诗词。认为忠孝乃人生之大义,为国捐躯,无上光荣。在北伐和抗战中,邓家牺牲三人,负伤三人,受到地方的崇敬。时值抗日烽烟四起,每闻名城要塞失陷,生灵涂炭,百姓遭殃,老先生必悲痛欲绝,乃与友人作有《白沙唱和集》,感怀河山破碎,哀人生之多艰,激愤之情溢于词句间。1939年春,邓父秀川老先生去世,当时朝野上至
林森、
蒋介石,下至族老乡党等军政要人及地方士绅均题联致哀。作为同僚,朱德、彭德怀(第18集团军正、副总司令)所撰的挽联“哲嗣尽多才,威望显扬万里莱衣振乡邑;年尚忧国,河山破碎满腔悲愤溢诗词”,即此谓也。邓龙光祖坟在
高明区邓龙光祖坟在高明潭村,还有亲人在可联系
坚决抗日
1937年12月1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以三倍于中国守军的兵力围攻南京,南京保卫战开始。1937年12月6日,
日寇以大批飞机经常轰炸南京城内及城廊附近的军事要点。8日,
日军第18师团和伪军于正山部占领了
芜湖市,对南京形成包围。9日,敌逼进南京城。邓龙光任第83军军长,其部在光华门、麒麟门等处,痛歼日军松井石根部第6师团5000余人,受到最高当局明令嘉奖及2万
银元犒赏。在南京保卫战突围作战中,第66军、第83军主力(欠第83军156师)在军长
叶肇、邓龙光指挥下,从正面突破日军阵地,第159师代师长罗策群在激战中阵亡,两个军突围过程中打散,部队各自为战,付出大损失后分头突出围,成为南京保卫战中唯一幸存的部队。
南京保卫战后,邓龙光继而挥师广东三水、花县及广西南宁、
黎塘镇等地抗日,升任第35集团军总司令。在桂南、昆仑关大会战中,驱日军退出
钦州湾,升任第2方面军副司令长官,兼粤桂南区总指挥,抗击
湛江市及沿海日军。1945年
日本投降,受降广州湾(湛江市)及
海南岛之日军。
人物故居
邓龙光故居位于
茂南区镇盛镇白沙乡白沙村。邓龙光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诞生于此。房屋始建于清光绪初年,系传统建筑形式,红砖黄瓦木结构,两进,主偏房两座相连的平房。主房面阔20米、进深35米,偏房面阔12米、进深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