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圻苍 (1932.3—) 江苏武进人。擅长油画。 1950年毕业于武 昌艺专,1963年毕业于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历任
武汉音乐学院美二队创作员、广州 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唱个山歌送代表》、《洪湖黎明》、《应课》等。其中《唱 个山歌送代表》获全国第二届年画展
三等奖。
个人简介
1950年,于中南文艺学院毕业后留任美术工作队创作员。1953年,中南美专成立后在该校任教。1960年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1990年1991年赴
法国及
欧洲各地进修考察一年。1981年,被评为教授,曾任
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油画系主任、广东省美协近代历史画创作顾问等职,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个人成就
作品《洪湖黎明》为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与《唱着山歌送代表》(全国第二届年画展
三等奖)同获“武汉市向科学文化进军优异成绩奖”;《夜深》
获“
广东省美展
二等奖”,
广东美术馆收藏;
浮雕《近代中国放眼世界第一人——林则徐》获“97中国艺术大展优秀作品奖”,列为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礼品之一,人民大会堂香港厅及
虎门镇、
澳门林则徐纪念馆等收藏。作品《亲情》被
韶山毛泽东故居纪念馆收藏。曾在内地多个城市及
香港电台地区、
日本、
马来西亚、
法国参展或举办个展,有作品为
关山月美术馆、
陈香梅女士等国内外团体及私人收藏。有《恽圻苍油画小辑》等多种著作出版,论文《“真境逼而神境生”——评王肇民的水彩画艺术》等多篇论文在大陆报刊及
香港特别行政区《美术家》、台湾《艺术家》杂志刊载。
人物轶事
走近恽圻苍
恽圻苍是位认真得让人有些害怕的艺术家,他自己坦承“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不过,在我看来,70多岁的他却因为这份认真年轻不少,凝神创作的恽圻苍目光锐利,运笔洒脱,激情四溢,他跳跃的思维常常带给作品非同寻常的活力和灵性,在几十年的积累和磨砺过程中,他为自己确定了努力才能达到的人生新高度——争取在写意性肖像创作方面有新的突破。采访恽圻苍觉得他稳沉安详,但是只要说起艺术创作,他便很快会兴奋起来,甚至会手舞足蹈地比划一番,这位老油画家是将炫目色彩当成了悦耳旋律,将笔下造型幻化成了翩跹舞姿,心之所思即为舞之所动!
技巧在探索中“神化”
信息时报:对于一位已经熟谙油画技巧的画家来说,创作偶尔会有“神来之笔”,这种“神化”作用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恽圻苍:没想到你用了“神来之笔”和“神化”这两个词来展开话题,这正符合了我在艺术方面的所思所想。
“神来之笔”其实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它既是天性的表露,更是靠不断加深功力学养去争取的。我想象中的写意油画,必定是一种激情的表达和胸臆的抒发,而且往往是充满笔情色趣,多有意到笔不到的妙处的。这也许就是你说的“神化”的艺术境界。
闻立鹏说我“具备写意肖像艺术的特殊优越条件。”我想,他是指我过去画速写比较多,特别是人物肖像速写和油画速写,其中有些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生动神韵和表现因素,这对写意意识的生成应该是重要的基础。信息时报:您近期的一批肖像画基本都是写实的,只有少数具有写意韵味,这似乎与您的追求存在矛盾。
恽圻苍:我是搞艺术教育的,相信基本功掺不了假。而艺术创作更是必须真诚对待,艺术上要争取一种比较自由的状态,往写意性的方向去发展,更是丝毫虚假不得
。那些装腔作势、故作狂放的所谓艺术,是我非常受不了的。我一直把学习和补课放在第一位。虽然艺术理想的起步晚了些,我是离休后才明确将主攻方向定位在肖像艺术上,第一步我希望只是一个扎扎实实的过渡:造型比过去坚实一些,色彩比过去丰富一些,对人物刻画的深度和作品的境界都有所追求,而且特别选择一些我感兴趣,也是较多人熟悉的男女老少作为创作对象,以利于受到客观的检验。这是我要补的一课。而这些写实作品其实不少是在为下一步的写意想法做准备的。有些同行朋友注意到,我近期的作品大多画得比较薄。《晚照——王肇民》正在创作时,王肇民先生和我在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的导师
罗工柳先生都直接给过我意见,他们在不同时间在我的画室异口同声地肯定了我在用
松节水铺底时的最新效果,制止了我准备下一步厚涂塑造的计划。罗先生一直强调画画不能让人看上去觉得累,强调“简、松、虚”。王先生曾说“师老必败”,认为
宁可画得不够,不要画得过头,要适可而止。近期我都在尝试一着手就深入,很少反复涂改,以免失去笔法气势。这需要将很多功夫用在画前画外。写意画就得具有这样的素质,使画作富有生气。如何能在刻画人物形象和精神气质方面,做到更概括、更简练,既不失去应有的深度,画面整体又富有写意的情趣,我正在尝试。现在我有一个较大的画室,为了一幅125cm×125cm的《黎雄才》肖像,已经重复画了四五张,希望加强表现因素和色彩的力度,并改用厚薄结合,自由发挥的语言,看能否“碰”出点“神来之笔”吧。信息时报:您认为肖像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恽圻苍:一、认识和表现出一个具有典型瞬间、真实可信的对象;二、作品流露出作者的主体精神、审美好尚和语言特色;三、通过所表现的对象折射出时代的某种文化精神,使其成为时代风貌的局部写照。
信息时报:您认为怎样才能把肖像人物画得深刻些?
恽圻苍:肖像艺术是传神的艺术,在这一点上,我认同
王肇民先生的“形神统一论”,也基本赞成他的关于“如何把人物画得深刻的说法”:创作对象的思想感情是深刻的。这一点应合了我对肖像人物的选择;要给对象一个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这也印证了我为什么要反复选择动态、瞬间以至典型环境等因素的想法;作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我认为特别是要具备把握对象内在本质的洞察力和懂得深入体察对象表情世界的能力;作者要有得心应手的技巧。我认为尤其是要具备善于捕捉微妙特征差异的人物造型能力。这些,都与画家本人的思想深度、生活经验和审美判断力有关。真正意义的肖像艺术,决不仅仅是所画对象的形,而是要表现画家心中的形,表现对对象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在艺术构思和形式处理上进行经营,才能做到使肖像作品具有深刻性,达到传神移情的艺术效果。
信息时报:我听到不少人对您的色彩驾驭能力非常赞叹,说您的调色板干净光亮,创作时的调色过程有条不紊,而画面上的效果却激情奔放,色彩丰盈。
恽圻苍:这种说法有点过誉了,我在色彩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我深知油画要画得好,色彩的表现力是很关键的。我的肖像创作比较注意每件作品的色彩个性,常常需要用小色稿来反复推敲不同色调的表现要求。作品上我比较倾向色彩的朴实、含蓄、耐看。一般认为我的色彩比较柔和、微妙,我想以后会注意提高色彩的强度。
格调在岁月中升华
信息时报: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艺术家的个人兴趣和探索方向改变的,您的油画风格有着怎样的变化过程?
恽圻苍:画家的画风变化与他们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我在解放前夕,虽曾在武昌艺专学习,但严格来说,不是科班出身的画家。可以说,我是以速写起家的。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从
连环画、年画、宣传画入手,1952年创作第一幅一两米大的油画处女作《立功喜报》,开始了我的油画生涯。1953年中南美专(
广州美术学院前身)成立,我作为最年轻的教师,平时比较注意素描、油画的基本功训练。学院的老教师中有留日的、留美的,也有受
法国画风影响的,都对我有过帮助。那时我开始接触文艺复兴大师们的素描,迷恋委拉斯贵兹、伦伯朗、弗米尔、
弗兰斯·哈尔斯等大师的画册。当时我画的《高华》油画肖像,
迟轲先生至今还挂在他的居室。
同时,从前
苏联画家格拉西莫克来华造访,到1954年马光西莫夫油训班的成立,以及大量前苏联画册的涌入,我很快就被
伊里亚·列宾、苏卫柯夫、谢洛夫等征服了,尤其喜欢谢洛夫,当然还有一些现代的画家。“苏派”的影响不可避免。不过那个时期我创作的《洪湖黎明》等,大体还应归在“土油画”一类。
信息时报:您是从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毕业的,这个阶段对您此后的的油画创作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恽圻苍:1959年底,我被选派作为研究生准备赴苏学习,一切手续办妥,后因故未能成行。后来我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研班,该班先由
王式廓先生负责,后由
罗工柳先生全面主持授课。罗先生是老艺术家中惟一到过
苏联进修的,而且成绩优异,回国的展览曾在全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首先重视基础的补课,尤其强调解决色彩的观念与规律问题,虽然他是传承前苏联的一套,却能创造性地总结出很多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指导。我就是经过大量室内人体作业,并到新疆几个月的写生中,运用了他的“三法九比”的方法,在色彩方面才开了窍。这些方法一直在我后来的教学中发挥着作用。但最为难得和幸运的是罗先生并非“苏派”传人,他站在很高的艺术审美上,对中西古今的艺术作了融会贯通的比较,积极为寻找和创造中国的油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比较突出地为“写实和写意的结合,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写生”,又带我们赴敦煌学习临摹,要求我们自觉从中国传统的宝库中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同时,他提倡深入生活,鼓励创作个性的多样和勇于创新。我的毕业创作《洪湖红》,就是在“新奇怪绝”口号的指引下,从生活的深切感受出发,吸收了中国古代漆画的长处,以红、金、黑、白的强烈色彩对比,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当时被同行们认为是相当“前卫”的。此后,我一直比较注重油画中书写的意味,并关注中国的书画,尤其是画论,常常以中国画论的精神来审视中外油画作品。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先是从画册中接触
印象派、
后印象派,以及巴巴等人的西方油画,我曾临摹过巴巴原作并以中国艺术的观点为巴巴写过评价文章,而且特别关注既表现光色效果,又有如中国大写意般概括笔法的马尔盖,以及被称之为“色彩魔术师”的博纳尔,对他近乎中国写意的表现情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放改革之后,中国油画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猛烈的冲击,在教学中,青年学生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和社会上各种思潮相呼应,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也不得不认真思考油画的现状,有时有些徘徊,不过在进修和示范作品中,根据我对写实和写意的需要,仍继续汲取某些大师的营养,包括莫里格里安尼等。这个阶段与王肇民先生经常有所交谈,他的艺术思想和观念对我也有许多启迪和影响,如对形神问题的认识,特别是强调艺术的格调等。
信息时报:巴黎之行令您在艺术思路上有了一些明确的想法,并且很想动笔画画,具体是怎样想的?
恽圻苍:1990年1991年,我花了一年多时间在巴黎及
欧洲各地考察,后来还去了一趟
日本,贪婪地参观各种博物馆、美术馆和一些画廊。圆了一直梦寐以求的对西方大师原作了解的梦,又重点对我感兴趣的那些具有写意因素的油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阅读和分析,并在
奥赛博物馆临摹了博纳尔的《女孩和猫》。再回过头来比较一下中国悠久的艺术传统,反而对我们自己的优势与特色更加自信。现代多元的艺术世界也让我知道了现代艺术中的
现实主义精神并未从一些艺术思潮和个人风格中消失,写意范围的肖像艺术仍生存着,从写实的角度重新发现美感和形式,其实是大有可为的。因此,我相信有中国韵味的写意油画在那个万花筒中必定能独树一帜,包括中国的历史画,一旦与现代形式结合起来,其份量是不可低估的。当然最后能否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这还有赖于
中原地区国力的增强。所以回国后我不像有些人所说,别人什么形式语言花样都玩遍了,不想再画油画了。也有人问我还画历史画吗?我的回答是更坚定了。
思想在磨砺中深化
信息时报:您早期的几幅较有影响的作品都与洪湖有关,可以说您是一个艺术灵感来自人民的艺术家。闻立鹏说您“内心深藏着一股热忱,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一种深刻的人文精神。”
迟轲评论您的肖像艺术的文章则是用“对人的关怀”为题。您对这些评论有什么看
法?
恽圻苍:我曾在
洪湖参加土改,与那里的乡亲建立了深厚感情,我曾沿着贺龙的足迹,搜集了许多速写、创作素材及
民俗音乐故事,并多次到过洪湖,所以提起洪湖,我就会非常兴奋。现在还有一些一直在打腹稿的画,看以后能否有机会画出来。我偏爱肖像画、历史画是一贯的。我离休后的第一件肖像画是《晚照——王肇民》,原拟以“霜重色更浓”来表现大器晚成的他,他却提示唐诗中有许多关于
晚霞的描写,从构思到完成经历了好几年,读唐诗中有关晚霞的篇章对我自己也大有激励,而最后以朱红色和紫色画成的玫瑰色调,对于我的色彩功力可以说是一次升华。
闻立鹏说,“所谓写意性绘画,并非只是大笔一挥的绘画语言。写意者,抒发诗情画意也。画家没有一种诗意的领悟,一种精神境界美的体验,笔飞色舞,也只是一种笔触的游戏,审美价值有限。”他肯定我在画《关山月》时,从关诗“赢来难得晚晴天”体验出一种境界,又从“雨后山更青”的题画诗找到了视觉转换的途径。
信息时报:从您的整个艺术历程来看,您是一位耐得住寂寞的画家。
恽圻苍:想想罗先生、王先生,还有许多大师们,他们都经过长期的寂寞、探索、跋涉、攀登,他们无论写实、写意,变换何种手法,在达到较高境界时,其画作都成了各自人格的写照。而人格修养、艺术修养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法问题,这种修养是融铸在艺术语言之中的。他们作品的魅力,主要是精神的魅力,以各自的独特方式表达出来的独特魅力。这其中许多东西是学不到的。王先生曾对我谈到艺术上的突破,主客观因素都会有,技术问题、思想问题、个性问题,与一个人多方面的修养以至阅历都有关系。诚然,艺术境界和人格境界的培养与形成,它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向,走下去都不免是主观性与客观操作性的结合,学习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只能顾及选择学习和探索。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