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梅(Anna C.Chennault,1923年6月23日-2018年3月30日),美籍华裔,世界著名华人华侨领袖、社会活动家、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飞虎队”指挥官
克莱尔·李·陈纳德将军遗孀。
陈香梅年幼时正值日军侵华,在战争中辗转北京、
天津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
广东省等地接受教育,毕业
岭南大学,1944年加入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担任记者,后与“飞虎将军
克莱尔·李·陈纳德结婚,1950年随
中国国民党迁至台湾。1958年陈纳德病逝,随后她与两个女儿移居美国。陈香梅在美国因演讲能力受到共和党关注,此后一直活跃于美国政坛,1962年她被
约翰·肯尼迪委任为美国难民救济总署主席,成为第一位出任
白宫公职的华裔。1980年底作为里根的特使访问北京,拜会了中国领导人邓小平。
陈香梅享有“中美民间大使”之称,频繁来往于中美两国之间,促进中美友好。同时,她对
台湾省开放民众对大陆探亲、台商访问中国大陆作出了贡献。她关心中国大陆的教育事业,设立“陈香梅教育基金会”,表彰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的教师和优秀学生。此外,她曾获得
广州市荣誉市民、佛山市荣誉市民、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等称号。2015年,陈香梅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2018年3月30日,陈香梅因病在美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家中逝世,享年94岁。
人物生平
出身名门
陈香梅出身名门,祖父陈庆云是一名实业家,外祖父廖凤舒活跃在外交界,陈、廖两家私交甚好。她的父亲陈应荣13岁出国,先后获得
牛津大学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和
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母亲廖香词也从小被送至
欧洲学习音乐和艺术,能说英、法、
意大利等多国语言。两人从小订下娃娃亲,于1918年在哈瓦那举行婚礼,后移居美国华盛顿,婚后第二年诞下大女儿陈香菊(后改名静宜),他们随之回到中国,陈应荣在
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授,兼任《新中国晨报》英文版主编。1923年6月23日(亦有资料显示为1925年6月23日),陈香梅于北京出生,她是陈家的二女儿。在
腊梅树出生后,母亲又生下四个女儿,依次取名为香莲、香兰、香竹、香桃。
在陈香梅三四岁时,祖母便开始教她读
唐诗,老人出身名门,从小读过不少古文诗,在其教导下,陈香梅5岁时就能把唐诗中的五七言绝句倒背如流。
1929年,父亲陈应荣出任中国驻缅甸领事,全家在仰光领事馆馆邸居住。约一年后,全家又随陈应荣回到
北京市。1930年秋,陈香梅就读于北京孔德小学——一所由
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等人创办的新型学校。班主任李洁吾课后常常带陈香梅去逛书摊,还曾送她一本《
唐诗三百首》。在这期间,她还阅读过张恨水的《
金粉世家》《
啼笑因缘》,以及《
红楼梦》《
西游记》《
三国志》《
水浒传》等古典文学名著。
逃亡岁月
随着日军对中国的侵占,陈香梅一家曾于1933年上半年从北京逃往
天津市。1937年,父亲受南京政府外交部派遣,就任中国驻美国
新墨西哥州领事。在“
七七事变”之后,母亲携带着陈家六姊妹又逃至
香港特别行政区。
到香港后,姐姐陈静宜到香港圣玛利亚医院护士班上学,陈香梅则考入一所
法国教会学校——
圣保罗女子书院,学习部分小学和初中课程,国文老师杨素影对她的
文言文诗词学习提供了帮助。1938年,陈香梅进入真光女子中学就读
高中,在校期间她参加编辑校刊,还曾在香港中学生写作和演讲比赛中获得过冠、亚军。
1938年夏天,母亲廖香词突然生病住院,确诊子宫癌,后病逝。此时,陈香梅和姐姐陈静宜在亲友帮助下,安排了母亲丧葬,随后开始照顾四位妹妹,学着当家理财。翌年,陈香梅父亲在美国续弦,此时他仍无法回到女儿身边,只能书写往来,并每月寄钱给她们。陈香梅在征得父亲同意后,将四位妹妹送到圣保罗女书院当寄宿生,而她也到该校住宿,并义务为低龄寄宿生上课。
1941年,陈香梅在全港中学生中文演讲比赛中获得冠军,她也在这里结识了伍耀伟(也称“毕尔”),两人随后发展为男女朋友关系。而在同年12月,日军向香港发起进攻,陈香梅与妹妹们在轰炸中躲进过
防空洞,还一度挨饿。1942年5月开始,陈家六姊妹连同香梅的男友伍耀伟一起逃到澳门,而后又抵达广州湾,从陆路西行前往桂林,期间陈香梅患上
疟疾,幸有姐姐和男友的照料,后逐渐康复。9月,
岭南大学在粤北曲江正式复课,陈
腊梅树进入岭南大学文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系就读,便与姐妹、男友分开了,仅把最小的妹妹陈香桃带到曲江。在校期间,香梅在校刊和抗战后方的报刊发表了许多文章,并获得老师和报刊编辑的好评。
1943年,父亲写信催促六姊妹到美国团聚,但陈香梅送走了姐姐和妹妹后,并没有启程,而是选择留在中国,打算为抗战做贡献。父女两人的关系因此僵化,父亲断了对陈香梅的经济支持,她唯有当家教和做兼职来维持生活。
锋芒显露
1944年,陈香梅凭借自身能力,进入了国民党新闻机构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成为中央社为数不多的女性记者之一。同年,陈香梅需要对“飞虎将军”
克莱尔·李·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进行专访,在采访中,陈纳德向陈香梅表示自己与其父亲的交情,而两人也因采访产生了更多交集,关系进一步升温。
1945年,陈香梅在岭南大学毕业,同年还出版了散文、诗歌集《遥远的梦》。8月14日,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她调入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任外事采访记者,兼任
东北地区《新生报》通讯员。这时,她也得以与外祖父廖凤舒团聚,并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在上海期间,陈香梅先后采访报道了
联合国和民国政府善后救济、审判
日本战犯等新闻,及1946年美国总统特使为调处国共关系而开展的“庐山会议”,因此在新闻界小有名气。此外,她在1946年出版了小说集《寸草心》。
1947年夏天,陈香梅兼任民航空运公司月刊的中英文编辑。同年12月21日,陈香梅与
克莱尔·李·陈纳德在上海虹桥美华村5号陈纳德寓所中举行了婚礼,虽然陈香梅父亲此前曾反对,但最终还是选择祝福女儿。次日,《
申报》以《中美联姻传佳话》为题登载了二人结婚的消息。
1948年,因
中国国民党军队败退,陈香梅与丈夫离开
上海市,寓居
广州市。1949年春天,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克奈尔· 安娜(中文名
陈见飞)出生,同年他们移居
香港特别行政区。此时,陈香梅协助陈纳德写回忆录《一个斗士的自述》(The Way of A Fighter),并任台湾民航运输公司公关主任。陈香梅于1950年3月诞下二女儿雪狄雅 ·露薏丝(中文名陈美丽)。
1951年,陈香梅一家移居台湾,在台北武昌新村十二号定居,同时,一家人每年都会到
克莱尔·李·陈纳德的故乡——
路易斯安那州梦洛城度假。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将军因患癌逝世。陈纳德的葬礼由陈香梅安排,在她的坚持下,陈纳德安葬在了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阿灵顿军人公墓。
立足美国
1960年,
民航空运公司因革新公司发展战略,陈香梅无奈离开公司,并与两位年幼的女儿移居美国华盛顿。为维持生计,她白天在
佐治亚州城大学开展中英翻译的工作,晚上给美国学生教中文,空闲时她就读书、写作,并听公共演讲的课程。其中,她于1961年出版了《中英文简繁字字典》,这是第一本介绍简体字的中英文字典,为美各大学采用多年。
1962年,她辞去了乔治亚城大学翻译研究所的工作,开始在全美巡回演讲,除以个人经历为题外,还兼及中美问题、妇女问题、少数族裔问题等,她也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同于1962年,她的自传《一千个春天》(A Thousand Springs)在纽约出版后畅销,一年之内重印了22版,曾被《
纽约时报》书评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本书还有中文译本多种,并出版日、韩文版。1963年,陈香梅写作的《陈纳德与“飞虎队”》(Chennault And Flying Tigers)出版,后被美国一些中学大学当成课外历史参考书。
此外,陈香梅也经常在美国的报刊发表
时评,并应《
华盛顿邮报》之约,采访报道过
中国国民党领导人
蒋介石,
南越领导人
阮高祺、
阮文绍等。
随着陈香梅参与的社会活动增多和影响力的提高,她还进入了华盛顿名人通讯录——绿皮书。
投身政治
初至美国不久,陈香梅就开始参与政治。在1960年,即美国四年一度的大选年,共和党总部的一位主任委员和他夫人找到了陈香梅,因当时共和党正大力争取美国少数族裔选民,认为陈香梅是合适的联络人。陈香梅欣然答应,并决定加入共和党,随即就开始为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助选。
虽然尼克松最终落选,但当选总统
约翰·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对陈香梅极为赏识,邀请她参加了总统就职晚会,并在1962年任命她为美国难民救济总署主席,陈香梅成为第一位出任
白宫公职的华裔。1964年,她成为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共和党支持
贝利·高华德参议员竞选总统委员会发起人之一。
1967年,尼克松再度竞选总统,任命陈香梅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委员会”主席和
亚洲事务顾问。1968年,尼克松当选总统,陈香梅婉拒入阁及其他大使职务,但仍被任命为共和党行政委员和财务副主席。
与此同时,陈香梅于1970年担任飞虎航空公司副总裁,成为美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总裁。1972年,她任华盛顿国家银行董事,也是第一位亚裔董事。
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夕,陈香梅受
白宫委派,以非官方身份向
泰国、
南越、
菲律宾、
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传递美国政府信息。同年,她被选为全美7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1978年,陈香梅为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竞选总统铺路,她担任里根竞选总统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之一,成为里根竞选委员会的核心成员。同年,她出任共和党亚裔委员会终身名誉主席。1980年11月,里根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胜出,同年年底,陈香梅以里根特使的身份访问中国,并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面。
此外,陈香梅曾两度被选为共和党少数族裔全国委员会主席。
1981年始,陈香梅任白宫出口委员会副主席,前后共8年,曾带领美国商家到世界各地做投资访问。1982年,她代表里根总统和
白宫访问东南亚各国。此外,里根曾于1986年写信给陈香梅,表达对她在妇女工作上的赞赏。
1989年,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上台,陈香梅继任总统府白宫学者委员会委员。1991年,她担任美国内政部环保委员会委员及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等职务,经常赴欧、亚访问。
晚年经历
1992年,陈香梅成立广州陈香梅教育奖励基金,随后几年在中国十多个城市分别设立教育奖励基金。1999年,她成立了陈香梅教育基金,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第一次颁奖。
此外,她的作品也陆续在大陆出版,包括《陈香梅传》(1994年)、《陈香梅文集》(1995年)、《陈香梅全集》(2000年)和《陈香梅自传》(2003年)。
1995年,陈香梅任
美国国防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杰出活动策划委员会委员,并在同年到中国大陆参加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活动。2005年,她又在大陆参加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在
5·12汶川地震后,她前往
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澳门、
广州市和
上海市等,组织募捐活动。
2015年9月2日,陈香梅应邀参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4日,陈香梅携部分美国飞虎队老兵与家属代表到
湖南省芷江县参加“第五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倡导世界和平。
2018年3月30日,陈香梅因病在美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家中逝世,享年94岁。
主要事迹
推动华裔参政
陈香梅是美国资深共和党人,活跃于该党各层级运作中。她先后在八届美国政府中担任过顾问工作,成为自
约翰·肯尼迪到
威廉·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等
白宫多届执政总统的政治幕僚。她曾担任包括共和党中央委员、共和党财务委员会副主席和共和党少数族裔委员会主席在内的多项全国性重要党职,深受共和党高层的重用,也成为极少数担任
政党要职的亚裔美国人,是美国政府政治圈内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并被称为“钢铁花木兰”。
同时,陈香梅积极推动华裔参政。一方面,她曾利用自己的声望发表演说,呼吁和鼓励华裔:“中国人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必须明白,若要在美国扎根,一定要在政坛上有人为他们说话……”“华人有才气,有能力,有干劲。但是目前美国的日裔已有了自己的
参议员和众议员,连
韩国人也有了自己的议员,偏偏就是华人仍然没有选出自己的议员……华人之间可以存在不同意见。大家关起门来可以吵架,但出了门就要手牵手,就要一条心,不然就永远都走不出那个门口。”
另一方面,陈香梅成立了华裔组织,为带动华裔参政凝聚力量。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陈香梅就与华裔陈本昌共同组织创立了美国共和党亚裔总党部,向美国政府高层官员施加影响,推荐杰出华裔进入政府担任职务。1987年,她又与
吴仙标、
吴家玮等华人发起创建“华裔政治委员会”,共同担任主席,以凝聚华人政治力量,促成华人出任美国联邦决策阶层要职,提升华人地位为宗旨。1988年,陈香梅等1000多名华人知名人士联合发出《华裔公民关于1988年大选政治宣言》。据称,1988年美国各党的竞选人都发表承诺,表示当选后任用华裔出任美国政府高层职务。
美国首位华裔部长
赵小兰于1983年进入“白宫学者计划”,就曾得到过陈香梅的大力举荐。陈香梅曾表示,“我帮助他们并不希望回报,但希望他们继续帮助其他的中国人。我已功成身退,现在希望更多的华人进入美国主流社会。”
促进中美友好
陈香梅享有“中美民间大使”“和平天使”等美誉,她活跃于美国政界和外交界,频繁来往于中美两国之间,为促进中美友好作出贡献。
陈香梅是中美沟通的重要信使和中间人。1985年7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访问美国,陈香梅作为美国华人华侨知名人士公开表示欢迎,并希望中美两国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1989年,陈香梅在访问中国大陆之前会见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当时,布什要求陈香梅“告知我在中国共产党党政领导层的朋友们,美国有志于继续发展中美双方的良好关系,因为在过去十年间,我们已经为此种关系而不懈努力。”1995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陈香梅参与接待工作,并向江泽民转交了两名美国参议员的致信,她认为“此次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会晤是个好事,大国之间存在不同意见是可以理解的,国会中虽有保守派反对,但大部分国会议员都认为中美两国应继续合作下去”。
陈香梅也关注中国地方政府与美国地方政府的往来。1996年,她安排了
吉林省代表团访问美国。同时,她还鼓励美国朋友,尤其是国会议员到中国去,还多次陪同美国代表团访华,以加强中美之间的联系。
陈香梅与中国历任驻美大使的关系十分良好,这也是中美关系能够得到推进的重要原因。柴泽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1979年建交后第一任驻美大使,陈香梅与柴泽民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1980年里根竞选获胜后,柴泽民将北京的邀请函和廖承志的亲笔信亲自交给陈香梅。陈香梅与之后的章文晋、韩叙、朱启、李道豫、李肇星等大使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另外,美国政府曾以最惠国待遇作为“筹码”,企图让中国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让步,中国政府据理力争。陈香梅表示,希望美国能无条件延长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在国会上,她向议员们分析利弊,最终为中国赢得最惠国待遇铺平了道路,也为美国打开了经济方便之门。
关于中美关系,陈香梅认为,虽然中美之间文化不同,背景不同,也有不少分歧,但有多共同利益,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两个大国今后的共同合作,对于人类和平,对于安定世界大环境,都是十分重要的。她曾向共和党及民主党的朋友表示,“从长远来看美国与中国应是兄弟之邦,各有长短。但也要长期合作才能安定世界大局。”
陈香梅曾说:“尽管我是半个美国人,但却是一个完整的中国人。”“我的一生走过了千山万水,经历了风风雨雨,现在虽长期住在美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但永远不忘祖国。我为多年来能为推动中美合作、加深中美交往作出一些贡献感到自豪,觉得这样的人生充实而又有价值。”
缓和两岸关系
陈香梅是少数能和两岸都说得上话、能被两岸接受的人,她与中国大陆领导人保持往来,也与
蒋介石、
蒋经国、
蒋纬国、
宋美龄私交甚好。陈香梅为海峡两岸关系的解冻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促进了两岸的沟通交流。她曾说:“海峡两岸的风风雨雨,大家都想做中介者,我是中国人,具有先天性的使命和责任感,早日完成祖国统一,造福子孙万代。”
1980年春,陈香梅在
华盛顿州与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首次会面,曾说道:“中国这一百多年来老受
帝国主义的欺负,我们祖国统一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个事情,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做。”而在1981年
元旦的北京之行后,陈香梅进一步突破自己的政治观念,开始为改善两岸关系牵线搭桥。
20世纪80年代初,两岸关系趋于缓和。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曾希望陈香梅向台湾传话,“应该让那在台湾的老兵们回到大陆探亲。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有父母、兄弟姐妹、老婆、孩子。”后来,陈香梅到台湾向
蒋经国提议,叶落归根是华族的人之常情,是否应允许开放大陆探亲,使万千中国人得以骨肉团聚。不久,时任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的马英九为蒋经国完成了《民众往返大陆探亲问题之研析》初稿。1987年,蒋经国宣布开放对大陆探亲,陈香梅功不可没。
陈香梅也被大陆、台湾企业家们认为是两岸“经济桥梁”的积极搭建者。1989年初,陈香梅以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公开组织一个庞大的台湾工商界投资考察团到大陆访问,整个筹备工作实际上耗费了陈香梅将近一年的时间。但台湾当局因此放出风声:“谁要敢去,回来就把他抓起来”,同时姐姐陈静宜也劝阻陈香梅,然而陈香梅仍坚持带团前往,说“要抓就先把我抓起来!”这支台商团到达大陆后,中国政府安排他们住在
钓鱼台国宾馆的总统楼,在北京时还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接见。此举被认为是“震惊海内外,开风气之先”,而在四个月后,台湾正式宣布开放对大陆的商务考察活动。翌年,陈香梅再度率台商访问团到访中国大陆。
对于两岸未来的合作统一,陈香梅抱乐观态度:“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是希望中国人好,中国人能够抬头,全世界都能够抬头了,所以我觉得统一的愿景要靠两边的领导者、两边的老百姓共同努力。我们都希望两岸能够早日统一,现在只是时间问题。”同时她也指出,“两岸情况比较复杂,不是一天可以解决,不过总体来讲,还是有很多进步。”
倾注社会公益
陈香梅关心中国大陆的教育事业,1984年特地设立了“陈香梅教育基金会”,用以表彰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的教师和优秀学生。她先后在广州、武汉、
南昌市、南京、沈阳、长春等十多个城市设立了教育奖励基金会。
1992年,陈香梅在中国成立了“陈香梅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陈香梅教科文奖办公室”,实施“香梅千校工程“,即通过办学指导、校长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奖学金、出国学习、资金扶持等方式,帮助中国在西部边远地区发展1000所中小学,改善其办学条件,为没有上学的孩子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为上学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与此同时,她在山西太原、辽宁本溪、广东佛山等地创办了“香梅学校”,资助教师和学生。1999年,她捐资给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设立“陈香梅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重点奖励西部中小学优秀教师。
除了资助中国的教育事业,陈香梅还出资100万元,在
上海市静安区设立基金会,用于培训下岗女工;在
安徽省捐资支持开展“爱心助困香梅嫂子创岗”行动。并参与举办全国妇女优秀读物奖暨陈香梅奖、陈香梅教学
优秀奖、陈香梅巾帼新奖、陈香梅奖学金、陈香梅电视剧著作奖、陈香梅新闻奖等公益活动。
2008年中国汶川遭遇地震,陈香梅不仅个人捐了款项,还不顾高龄从美国到中国,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澳门、上海、
广州市等地组织了一系列募捐活动。她说:“能为祖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心甘情愿。”
人物评价
1981年元旦,陈香梅以里根总统特使的身份访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
钓鱼台国宾馆设宴,他特意安排陈香梅坐在美方首席位置,而参议员泰德·史蒂文斯则坐到了次席。邓小平为此解释道:“美国有一百来个参议员,而陈香梅嘛,不要说美国,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个。”
《
华盛顿邮报》曾以“传奇的钢铁蝴蝶”(legendary steel butterfly)形容陈香梅。而陈香梅的一位传记作者佛斯勒(Catherine Forslund)则形容,她有“非正式外交官的独特模式”,她说,陈香梅当年是
美国各界了解中国的诠释者,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也是众多
亚洲国家认识美国的传译者。
《美国华人》主编吴波曾指出:“陈香梅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后来和
宋美龄一起被美国主流媒体关注、被美政界接受的少数几个中国女性之一。她自己是资深共和党人士,和民主、共和两党政界都有良好的关系。同时和中国大陆以及台湾地区都保持良好关系。对美中关系的促进和交流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她的去世标志着这样的人物已经没有了。”
美国侨领
方李邦琴评价陈香梅,“在她94年的岁月里,她做出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在我心里她代表了民国时代妇女的一个风范,是我们这一代女性、也是以后很多代妇女的表率。我从她身上学到了一件东西,那就是勇敢、不惧”。
美华艺术协会行政总监
周龙章表示:“我跟陈香梅姐姐已经认识几十年,1981年一起去中国大陆和台湾走了一趟,这也是她的功绩之一……陈香梅在我们这代人心里地位很高,学问也好,好像是高高在上的,但她又是一个很平易近人的人。”
好友刘伟敏说:“她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但对待身边的人从来都很尊重爱护,和大家好像一家人。照顾她的阿姨说,她从来没生过气,而且我们每次给她微信发大家在一起活动的照片,她都会回复说‘谢谢你,Lisa’。她为人心胸很宽广,格局很大,生活也永远很精致。”
另外,对于作为记者的陈香梅,曾担任中央通讯社记者的江祖模著文回忆说:“陈自幼随父侨居海外,故英语流畅,英文根基亦佳。在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读书时勤奋好学,以协学钻研。亦孜孜不倦,是以中外文学兼优。她性情活动,新闻采访工作更所酷爱。她活泼大方之仪态,流利英语,报道及时,文笔生动,采访技能善于因人因事而异,故深受各方所赞许。她工作仅仅一年,即誉满西南各省,为新闻界一位后起之秀。”
个人作品
所获荣誉
奖项称号
荣誉学位
人物轶事
爱旗袍、茶和瓷器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旗袍是陈香梅的标志性服装,有媒体甚至称她为“穿旗袍的总统特使”。在每届美国总统就职典礼和
舞会上,陈香梅一天要换五六套衣服,其中旗袍是主打服装。2004年,陈香梅将包括1000件旧旗袍在内的收藏品赠与浙江理工大学,开办“陈香梅女士社会活动史料陈列馆”。
陈香梅喝茶的习惯则始于她就读岭南大学期间,教国文的吴重翰教授常邀请她到家中一边喝茶,一边赏文。这一习惯也延续到她晚年。
此外,陈香梅喜欢收藏瓷器,她曾将珍藏多年的二尊马家窑彩陶罐捐赠
哥伦比亚大学博物馆收藏并永久展出。2002年,陈香梅为古陶瓷爱好者钱汉东的《人间瓷话》一书作序,又为《
寻访中华名窑》题写书名。
艰难戒烟
陈香梅可能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从
昆明市回到
上海市那段时间开始吸烟的。20世纪六十年代,她在《戒烟》一文中写到:“前后尝试戒烟共有十次之多,但每次都因意志不坚强而中途败退。”直到因为吸烟患上
慢性咽炎和
支气管炎,直接影响她的演讲效果,她才开始逐步戒烟。在大约写于八九十年代的《台湾旧事》中,陈香梅提到了烟,说:“以前写文章时喜欢吃零食、抽烟,现在不敢吃零食,烟也只偶尔来一两根……我的观点是饮食、烟酒都要适可而止。”
相关人物
家庭背景
陈香梅祖父陈庆云是一名实业家,晚清时期曾任招商局长,30岁任商务轮船公司总裁。36岁时因投资香港电车公司失误,招致破产,于1910年除夕回到
广东省老家悔恨而自杀。陈庆云的正室夫人曾氏生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长子为陈应荣(即陈香梅父亲),二儿子陈应昌,三儿子陈应凯。曾氏在陈庆云自杀后,把年仅13岁的陈应荣送至
牛津大学学习法律,获法学博士学位。陈应荣后又赴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陈香梅的外祖父
廖凤舒,出生在
惠阳区书香门第,是
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
廖仲恺的同胞哥哥。廖凤舒是一位富家子弟,也是一个才气横溢的激进青年,晚清时期就进入外交界,北洋政府时期曾担任
古巴公使。陈香梅的外祖母一共生了四男六女,长女廖香词就是陈香梅的母亲。廖香词和她的三妹曾被送到
英国留学,但因廖香词喜欢音乐和绘画,于是又到了
意大利和
奥地利。
丈夫陈纳德
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1893年9月3日出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小农场主家庭。1920年得到飞行员职位,曾在亚拉巴马州马克斯韦尔基地的航空兵战术学校任战斗机的战术教官,对战斗机战术理论颇有研究。1937年4月,他以上尉军衔退役,奉朋友之招,只身来到中国。6月,被时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
宋美龄聘为专业顾问。他在
芷江侗族自治县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空军航校,并协助建成了当时盟军
远东第二大机场——
怀化芷江机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陈纳德将军率领由
美国志愿青年组成的“
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抗击
日本法西斯主义,立下战功。
其他交往
宋美龄
陈香梅通过丈夫陈纳德与宋美龄结识,宋美龄主动提出认陈香梅两个女儿作干女儿,并为她们取名陈美华、陈美丽,还经常到陈家看望两个孩子。1960年,陈纳德半身铜像在
台北落成,宋美龄邀请陈香梅参加揭幕礼。在1975年后,
宋美龄寓居
纽约,也常探望陈香梅。2003年,宋美龄去世,陈香梅前往吊唁,并对媒体说:“美龄是用自己的一生,书写出一部跨越三个世纪的传奇。”
廖承志
廖承志的父亲
廖仲恺与陈香梅外公
廖凤舒是同胞兄弟,因此廖承志是陈香梅的堂舅。但两人在早年交往不多,关系比较淡薄。20世纪80年代初,陈香梅与廖承志才恢复往来。中国实行
改革开放后,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港办主任的廖承志把在美国政坛已颇具影响力的外甥女陈香梅视为重要的统战对象。他曾用私人信笺联系陈香梅,在信中代表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欢迎陈香梅回中国访问。1981年初,廖承志陪同陈香梅与邓小平见面,并特意邀请陈香梅到家中做客。
在美国华盛顿的家里,陈香梅也珍藏着廖承志和他母亲何香凝女士共同创作的一幅花鸟画,同时保存着她与廖承志于1981年在北京相见的合影。
相关作品
电视剧《陈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