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茜(Petro selinum crispum Nyn,
芹属),又称香芹菜、洋芫荽、荷兰芹,属于
伞形科的一种
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
欧洲和
亚洲,中国也有其野生种类。目前在中国沿海地区的
广东省、
上海市、
江苏省等地广泛种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蕃茜株高约为50至60厘米。其根深入土中可达45厘米,移栽后主根有时并不明显,多数分布于地下20厘米的
土层内。叶为复叶,小叶带有深缺刻,叶缘呈锯齿状并向正面弯曲,形成雏缩簇状,有些品种的叶片则平展而不皱褶;叶柄长约10厘米,直径约为0.5厘米。生长旺盛期,叶腋间还能长出新的叶片。花序为伞形,花朵较小且白色,为
两性花。种子颜色深褐,体积较小。
蕃茜偏好温暖凉爽的气候条件,适宜生长的温度区间为5至35
摄氏度,最佳生长温度为15至20摄氏度。当温度超过28摄氏度时,生长速度会变慢,而长时间处于零下2摄氏度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冻害。蕃茜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不耐涝。它比较耐阴,但在充足的阳光照射下能够茁壮成长。长日照有助于促进花芽的分化。蕃茜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都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尤其在酸碱度介于6至8之间的土壤中能够良好生长。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吸收的是氮肥,同时还需要大量的磷钾肥。此外,蕃茜对硼元素较为敏感,缺乏硼会导致叶柄基部分裂。
蕃茜原产自
欧洲和
亚洲,
中原地区的部分地区也有其野生种类的存在。目前,主要在中国沿海的
广东省、
上海市以及
江苏省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进行人工种植。
在苏南地区,蕃茜可以春季和秋季播种。春季播种通常在4月中旬进行,需要在温室等保护设施下进行。夏季播种的时间跨度较大,7月至9月都可以进行,其中以8月中旬最为适宜。播种前应准备良好的苗床,要求土壤疏松、灌溉便利。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为2至2.5克(每亩大田用种量为13至15克)。为了培育健壮的秧苗,应采用稀播的方式。播种后覆盖薄膜,春季播种的需要使用地膜加小棚双重覆盖,以提高出苗率。早秋播种的则需要用遮阳网或搭建荫棚来降温保湿。一般来说,苗床不需要额外追肥,等到苗龄达到5至6叶后再移植到生产田。
定植的田地应避免连作,选择土壤肥沃疏松的土地。定植前,每亩土地应施入2000公斤猪羊灰、1000公斤人畜粪和适量的砻糠灰,然后再加入25公斤
过磷酸钙和5公斤
硫酸钾(或者施用70公斤三元进口复合肥)。将这些肥料均匀混合后翻土整平,制作宽度为1.2米的畦。露天栽培的地块应铺设地膜,而大棚栽培的则可以延长采收期,从而实现全年生产和供应。定植密度为每亩18000株,株间距为10厘米,行间距为20厘米。
大棚栽培能够有效抵御冬季的寒冷和夏季的高温,有利于蕃茜快速生长并提高产量。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开始,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大棚上方应及时加盖保温膜,以防
霜冻。冬季还可以在棚内搭建小拱棚来保持湿度。晴朗的天气中午棚内温度上升时,应注意适时通风降温。夏季高温不利于蕃茄生长,因此可以在大棚上覆盖遮阳网,以降低棚内的温度。
定植后要及时浇水,帮助幼苗成活,大约3天后就能成活,7天后就会萌发出新叶。在此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的发生。进入生长旺盛期后,除了浇水外,还需施用适量的肥料。每次每亩施用3公斤
尿素,或叶面喷洒0.3%的
磷酸氢二钾溶液。采收后仍需施肥,以促进生长。
种子在温度约为25
摄氏度的环境下,经过7至10天的吸水后,便能发芽。发芽后,幼苗会连续长出5至10片叶子,最终形成秧苗。
当蕃茜具备一定的叶面积后,心叶将继续生长,形成出叶高峰期,营养体迅速增加。基部短缩茎上的
叶芽也会不断分化并抽出新的叶片,使植株呈现出叶丛状。根颈增粗,吸收能力增强。在这个阶段,蕃茜可以生长多达50片以上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