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庙镇,位于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中部,是
良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荷叶地遗址是海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王庙镇是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环境优美镇、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生态镇、卫生城镇、绿色小城镇。2020年5月26日,入选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行政区域面积53.8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
户籍人口为48295人。
周王庙镇历史悠久,清
宣统二年(1910年)属郭周乡,1988年4月撤乡设周王庙镇,2001年10月
钱塘江镇并入。截至2020年6月,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周王庙社区。2019年,周王庙镇工业企业444个,规模以上68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7个。2021年5月,周王庙镇入选首批
嘉兴市乡村振兴示范镇。
交通
周王庙镇地处美丽富饶的
杭嘉湖平原,居
海宁市中西部,东距
上海市120公里,西离
杭州市25公里,01省道、杭沪公路、
杭浦高速公路、
沪杭铁路贯穿境内,
镇区两条宽40米的交通主干线紧接01省道,交通极为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地理环境
现镇域面积53.7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7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远期规划10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2个自然
集镇。
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5.8万人,镇区人口1.6万人。
历史沿革
镇名来历
镇人民政府驻地周王庙自然镇,以旧时有周王庙得名。清末与郭店合称郭周乡。
中国抗日战争前曾称市镇。现境在1949年解放初建政时是周镇、博儒、黄墩、斜桥、石井、民主等乡的大部分或一部分,1956年合建为周镇乡。1958年,并入长安公社。1961年,析建周镇公社。1966年更名东升公社。1981年复名。1984年1月,改建为周镇乡。1988年4月撤乡建镇,称周王庙镇。
大事记
1982年,全面推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撤公社建周镇乡。1988年,撤乡建周王庙镇。1989年4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工业卫星镇。1990年,周王庙公路铁路立交桥建成通车。1992年1月,上林制革厂厂长许瑞坤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家。1993年10月,被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1992年度浙江经济实力百强乡镇。1994年,被建设部列为第一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6年,完成改建周王庙桥和拓宽桑梓南路工程。1997年,被评为全国敬老先进集体。1998年4月,
富邦集团被省计经委命名为省三星级企业。
周王庙镇工业经济以皮革皮件为龙头,享有“皮革之乡”的美誉,是海宁皮革业的发源地,年
皮革服装产量占海宁市皮革服装总产量的10%。皮衣出口势头强劲,1998年皮衣出口值达5.18亿元,占全镇出口总值的86.2%。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24家,其中省级集团企业2家,海宁市“兴海工程”明星企业3家,市级集团企业1家。镇工业经济综合考核列全市第4位,财政收入第1位,外贸交货值第1位,机关综合考评为先进乡镇,获安定杯铜杯、教育杯铜杯。上林村获小康杯铜杯,浙江
富邦集团获纳税
二等奖,海宁兄弟发展有限公司获明星企业称号。1998年度被海宁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强乡重镇”称号。
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
至1998年末,周王庙镇12个行政村先后推行了村务公开制度。在镇
农经站的具体设计和指导下,村会计每月集中做帐,全镇做到板面统一,帐帐、帐物、帐实、帐款四相符。各村分村级财务、
计划生育、民政优抚、村民建房、其他事项5个栏目上墙公布。
成功实施户籍制度改革
1998年3月8日,周王庙镇被
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2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实施户籍制度改革。8月3日正式实施,至年末,
镇区户改率达93%,参加户改人数1499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户籍制度的改革,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居住,加快了镇区土地的流转和人口的集聚,为加快发展中心镇、中心村打下良好基础,为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创造条件,也为小城镇综合改革的实施开了好头。
一方闻人许瑞坤
许瑞坤,1953年9月出生,周王庙镇上林村人,浙江
富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富邦”的前身是一家村办企业——上林制革厂。1984年创办时只有18万元(包括8万村
固定资产,5万
银行贷款,5万村民集资)资金,3间简陋厂房和30名职工。许瑞坤带领职工,本着“富民兴邦、造福乡梓”的信念,根据
市场经济规律,团结奋进,10多年时间,开创了一条从
制革到成衣一条龙规模经营生产的新路。使一家村级小厂,发展到目前年创产值3亿元,利税3000万元的省级重点骨干企业。从1990年以来,他先后被评为
海宁市劳动模范、海宁市“百杰”、海宁市优秀企业家、海宁市
优秀共产党员;
嘉兴市乡镇企业明星企业家、优秀企业家;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奔小康带头人、省最佳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乡镇企业家。他是浙江省第八、九届人大代表,海宁市第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1998年镇集体荣誉录
浙江省教育强镇称号;海宁市工业经济发展成绩显著前八名乡镇之一;海宁市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第一名乡镇;海宁市财政收入考核获奖乡镇;海宁市“十杯”竞赛“教育杯”铜杯、“安定杯”铜杯;
海宁市强乡重镇达标乡镇;海宁市综合考评先进乡镇。
经济
全镇工业经济形成以皮革经济为龙头,化工、包装印刷、沙发等产业并头并进,箱包、电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竞争态势。周王庙镇历来享有“皮革之乡”的美誉,是海宁皮革的发源地,年
皮革服装产量占海宁市皮革服装总产量的二分之一,占
中原地区总量的六分之一。皮衣出口势头强劲,2007年皮革制品出口7.9亿元,占全镇外贸出口总值的53%,皮革系列产品经济总量达到16亿元,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47%。拥有中国最大的皮革特色工业园区——“
浙江省皮件工业专业区”。
现有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70家和皮革类规模企业33家,占全镇总数的47%。拥有浙江富邦
集团公司、兄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猎马皮革有限公司、浙江沃姆斯裘皮有限公司、浙江合丰服装有限公司、
浙江卡拉扬商务休闲用品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具有品牌知名度的规模企业。
苗木、水产、畜禽养殖、特色水果全面发展,是闻名江浙一带的“潮乡黄鸡”生产基地。
城镇建设迈上新台阶。周王庙镇已形成了以“五横三纵”(五横:老杭沪公路、石肖公路、东西大道、油车路、周斜公路,三纵:富邦大道、桑梓路、
之江路)为交通框架、“特色工业园区”、“市场商贸区”,“政治文教区”和“现代居民住宅区”四区连为一体的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现代新兴工贸型城镇格局。
特色产业
周王庙镇是
中原地区嫁接桑苗最集中产区之一,素以桑苗品种纯、质量优而闻名中国。也是
浙江省优质桑苗繁育示范基地和浙江省农科院新品种引种与示范中心。年培育嫁接桑苗面积1万亩左右,产商品苗2.5亿株以上,除部分供应浙江省外,大部分销往中国各地。周王庙镇育苗历史悠久,土质疏松、肥沃,已形成区域化,良种化、规模化生产的格局。特别是“苗旺”牌嫁接小桑苗,纯度高达98%以上,因质量过硬而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为进一步提高苗木质量,规范生产技术,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桑苗技术协会。
为提高桑苗知名度,周王庙镇注册了“苗旺”牌商标,改变了长期以来桑苗销售无品牌的状况。“苗旺”牌桑苗荣获
钱塘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打造精品名牌,需要提升桑苗产业档次,提高广大苗农品牌意识,周王庙镇又成立了由育苗大户和营销大户组成的“桑苗技术协会”,强化对苗农的技术培训,推广普及先进育苗技术,邀请浙江省农科院的专家讲课,并建立起一支懂技术、善经营、守信用的营销队伍。有10个营销大户桑苗销售量超千万株。
桑苗质量好,科学种桑至关重要。周王庙镇按
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建起了400余亩集中连片的桑苗培育园区和100亩优良品种母本园、2000余亩优新品种繁育种植示范基地,大大加快了
桑树良种化进程,繁育了更多适应不同地区栽培的桑树新品种,吸引了
中原地区各地的客户。一个面积为800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的桑苗批发交易市场正在周王庙镇建设;以营销大户和桑苗培育大户为主的股份制桑苗生产合作经济社已经开始组建。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加了海宁桑苗的生产效益。周王庙镇1万亩桑苗平均亩产值估计可达到4700元。
经济发展
周王庙镇农业以蚕桑为主,肉鸡、花卉苗木、特种水产等特色种养殖业发展迅速,是中国优质小桑苗和蚕茧的重要产销基地和
浙江省无公害肉鸡养殖基地。年繁育小桑苗1亿枝,蚕茧产量5000吨。注册的“苗旺”牌桑苗因其根系发达、品质优良而远销中国各地,并且漂洋过海,销往
韩国等许多国家,被
浙江省农业厅授予“浙江省优质桑苗繁育示范基地”、被浙江省农科院命名为“浙江省优质
桑树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中心”,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蚕桑第一镇”。“潮乡”牌肉鸡被评为浙江省的绿色农产品。由浙江森禾种业公司投资2400万元建立的540亩高新技术花卉苗木基地已成为效益农业的典范。
周王庙镇一直是
贾斯汀·海宁乃至
浙江省的重点蚕桑生产基地,种桑养蚕是一项重要的
传统产业,也是全镇广大农民农业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全镇种植桑园面积8500亩,每年饲养蚕种3.5万张,蚕茧总产量最高年份达1500吨,
嫁接小桑苗作为周王庙镇的
传统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由于市场需求旺盛,2001年小桑苗面积达到1万亩。周王庙镇嫁接的小桑苗被浙江省
有关部门列为“无病苗桑苗基地”和“良种桑苗基地”,品种有农桑8号、农桑12号,
农桑14号,尖头荷叶白、海宁桑、盛东1号等。周王庙小桑苗品质优越,市场信誉好,2001年6月被
浙江省农业厅农作局命名为全省唯一的“浙江省优质品种桑苗繁育基地”。另外周王庙镇还能提供菜羊、猪、
牛蛙、黑风鸡、
芦荟等农副产品。
全镇工业经济以皮革皮件业为龙头,享有“皮革之乡”的美誉,2000年皮革工业
总产值达到22亿多元,占
海宁市皮革工业总量的四分之一强,皮革制品出口达到6.95亿元,已形成了以
制革、制衣、票夹,箱包、皮革化工为主的系列产品,产品远销欧美市场。周王庙镇充分利用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集聚优势,不断发展壮大皮革皮件业,涌现出象浙江
富邦集团和浙江兄弟化工有限公司等一些产值上亿元的知名企业。周王庙镇被国家轻工业局认定为“中国皮革第一镇”,同时,通过不断完善皮革产业链,发展纺织,化工等新兴产业。
2020年5月26日,周王庙镇入选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社会
城镇建设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周王庙镇党委政府十分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围绕建设现代
生态型经济强镇,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了桑梓大道、富邦大道、之江大道等基础设施和新农贸市场、民办幼儿园、镇文化体育中心等社会公益事业,村村建起文化活动阵地。制订生态建设规划,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污水净化池、人工湿地、生态公厕、污水管网等
生态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扎实开展“小康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省级示范村、村庄整治建设顺利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周王庙镇区位优势明显,人杰地灵、交通便捷,先后被列为中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中国发展改革试点申报镇、
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绿色小城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卫生城镇和
嘉兴市市级文明城镇。为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该镇于2003年初编制了《周王庙镇生态建设规划》,对农业、工业、城镇建设、旅游、文化等生态建设以及土地、
水资源的保护作了详细规划,建立起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全镇
制革、化工、
造纸、电子等企业污水全部经污水管网进入嘉兴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投资60万的桑梓生态小区湿地生活
污水处理系统示范点已规划实施,将使140多户居民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完成了两个村6个组的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新砌
沼气净化池38只,服务近千人;生态公厕建设已完成设备订购和土地征用,即将进入土建。
周王庙镇是
良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中
荷叶地遗址属
海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区有“一代报人”许行彬的故居“高阳小庐”。同时,周王庙镇南邻
钱塘江,正好处于两个著名的观潮地
盐官镇和老盐仓之间,是“一线潮”的通过地,沿江各处均是观潮佳地。
获得荣誉
2020年5月26日 ,
双丰镇入选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周王庙镇是中国优质小桑苗和蚕茧的重要产销基地,并被
浙江省农业厅授予“浙江省桑苗繁育示范基地”,被浙江省农科院命名为“浙江省优质
桑树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中心”荣誉称号,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蚕桑第一镇”。
2006年5月29日,环境保护部授予周王庙镇第五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2020年9月1日,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周王庙镇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