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蓼白鹅图
北宋赵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
《红蓼白鹅图》是传为北宋宋徽宗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中红蓼从水岸边斜出而长,在红寥的下面安卧着一只红嘴大天鹅。白鹅的体积肥硕,神态安详,眼珠黑如豆,但有些懒,显出一副昏昏欲睡貌。此画构图洗练,形象明快优美。
画作内容
图中绘有河岸边的红蓼与白鹅,在画幅中部有一枝红蓼由坡岸左下拔地而起,其枝叶伸展至画幅中上部位,枝叶茂盛,枝头盛开着长黄色花朵。整个花枝布满画面。河岸上、红蓼下,有一只白鹅蹲伏于浅渚上。这只黄嘴白鹅,从河中戏水后上岸栖停于岸边的红蓼花下,扭首曲颈,正回首理,目光凝然似欲睡之态。周边的河面平静,水边作繁多的细小卵石,河岸边花草杂生。
鉴藏玺印有:三玺全、“爱新觉罗·颙琰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有:“宣和殿宝”、“真赏”、“琴书堂”、“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公”、“信公珍赏”、“丹诚”、“珍秘”、“宜尔子孙”、“耿会侯鉴定书画之章”。
创作背景
“鹅”是道家一向推崇的灵物,道家认为人性如能象“鹅”一样憨厚,或如“丹顶鹤”一样脱俗,便有了“成仙”的资本。东晋的道家人物、书法家王羲之好鹅的故事家喻户晓,相传他曾书写《黄庭经》换鹅。《红蓼白鹅图》取自“白鹅”,便有对两晋以来“道”风的承袭。
北宋的花鸟画取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通过画家的一枝枝妙笔,将自然界动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表现的淋漓尽致。就社会思潮来看,崇尚自然的生活也是道家的一贯追求。道家从其一产生,就对外在自然充满了兴趣,而且,更进一步地将自然置于社会之上,追求一种“道法自然”的简约生活方式。宋徽宗一向以“崇道”而闻名。《红寥白鹅图》中红寥仍在开花,但叶子有些柔软下垂,说明此画可能是初秋所作。
此图传为宋徽宗的绘画作品,多为画院中高手代笔,可能为画院中画家所绘制。
艺术鉴赏
主题
《红蓼白鹅图》表现一只白鹅在红蓼花下陂一畔,安闲地梳理自己的羽毛,白鹅这一神气的表现有显著的人格化的意义,具有高尚的情操,也是作者的生活理想的表现。
技法
此图工笔粗笔兼用,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既朴素淡雅,又不失雍容华贵的丰采。笔致自然,格凋也很高简,鹅身用白粉勾翎,用浅淡线勾勒出羽毛轮廓再洗染,用浅黄填染嘴和脚。造型准确,笔致工细。坡岸用破笔淡墨横扫,趁其欲干未干时,随手点出杂草,一次画成,呈现出一种潮湿荒率之趣。大天鹅用笔精工,红蓼则用笔略粗,设色浓淡变化,很好表现蓼花茎干的透明色泽和质感。
形象
红寥的花期在六至九月,此图有许多红寥的穗状花,略微下垂,花穗比较纤细,叶子也较瘦削,体现的当是微风拂过的初秋景象,花叶都已过了夏季硕大饱满的丰盛之貌,呈现出阳气开始衰败的气象。
名家点评
当代画家于非闇宋徽宗的《红蓼白鹅图》。红蓼用圆劲的笔调,白鹅用轻柔的笔调,蓼岸水纹却又用横拖挚战的笔调,看起来却非常统一。
历史传承
该图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卷五、《中国名画观摩记》。
由该图的鉴藏印鉴可知,该图历经宋内府、清代耿氏父子、清内府收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赵(1082—1135年),即宋徽宗赵顼的第十一子、赵煦赵煦之弟,刘宋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历任镇宁军节度使司空、昭德军节度使等要职。同时他也是一位画家,能书善画,在位期间广收历代文物、书画,亲自主持翰林图画院,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并自创书法“瘦金体”。
参考资料
赵佶.故宫博物院.2018-10-21
目录
概述
画作内容
创作背景
艺术鉴赏
主题
技法
形象
名家点评
历史传承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