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晋斋法帖
南宋曹之格汇刻的丛帖
《宝晋斋法帖》,汇刻丛帖,10卷。南宋曹之格摹刻。北宋米芾得晋王羲之《王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名其斋为“宝晋”。崇宁三年(1104年)米芾任无为军知州,将三种法书摹刻上石。至南宋,刻石已残。咸淳四年(1268年)曹之格任无为通判,重又摹刻,并增入家藏晋帖及米芾帖多种汇为十卷,始题名《宝晋斋法帖》。此帖不取《阁帖》,而多采不刻入他帖之二王书。曹氏所刻南宋拓本,传世极希,元代为赵孟頫藏,明代为顾从义、吴廷所藏,现藏上海图书馆,有冯梦祯、吴时宰、许志石、王澍题识。
米公祠”为米芾的斋号,因其收藏了谢安王羲之王献之三位晋代名流的书法真迹而得名。崇宁三年(1104)米芾取书迹入石,惜原石遭兵火而残毁,后葛之据火前善本重新摹刻。曹之格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至咸淳五年(1269)依据米芾残石,及家藏的晋人名帖汇刻而成,以真迹上石者极少,多系模刻其他法帖,以曹士冕《星凤楼帖》为主。所从出之底本早已失传。该帖便成为主要依据。其父曹士冕系南宋大收藏家,所著《法帖谱系》。现藏上海图书馆的十卷本《宝晋斋法帖》是当前公认的宋拓全本。
法帖简介
【名称】宝晋斋法帖
【作者】曹之格辑刻
【时代】南宋
【形式】丛帖
《宝晋斋法帖》为南宋曹之格所刻,共十卷。
上海图书馆藏宋拓十卷一部,1961年中华书局将上海图书馆藏本出版,为三册一函的《宋拓宝晋斋法帖》影印本。
法帖内容
《 宝晋斋法帖》于1268年(宋咸淳四年)由无为市(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通判曹之格所摹勒。
《宝晋斋法帖》共十卷。第一至第五卷,除谢安《八月五日帖》(又名《告渊朗帖》)外,余均为王羲之书;第六、七两卷,为王献之书;第八卷为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涣之书;第九、十两卷为米芾书。
《宝晋斋法帖》收录有《乐毅论》、《黄庭经》、《曹娥碑》、《羲之临钟繇帖》、《褚遂良临本兰亭序》、《得示帖》、《快雪时晴帖》、《十七帖》、《破羌帖》(又名《王略帖》)等名帖。
法帖来历
来历
北宋米芾于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得到蔡京所藏晋朝谢安《八月五日帖》以后,将书房命名为“米公祠”,这块斋匾随其所至而张挂。1104年(崇宁三年),米芾任无为军使。在任上他将所藏晋帖刻石置官中。至南宋,刻石已残。后无为守葛祐之据拓本重刻。曹之格通判无为,复加摹刻,并增入家藏晋帖与米帖多种,汇为十卷。因刻置米芾“宝晋斋”匾额于卷首,故名《宝晋斋法帖》,亦寓纪念米芾之意。
刻本
第一代刻本:米芾将晋王羲之《破羌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三种晋帖墨迹上石。后旋遭兵火,石刻残损。
第二代刻本:葛祐之据火前拓本重刻此三帖。刻本与原先残石同置官舍,后又毁。
第三代刻本:曹之格搜集旧石并重新摹刻,除原三石外又增加曹氏家藏的晋人法书和米氏父子墨迹,增补为十卷,首卷拓原三帖残石。
法帖评价
《宝晋斋法帖》保存了米芾所藏以及所临的晋帖,尤其是王献之的《十二月帖》,使后人得以窥知清乾隆所谓“三希”之一的小王《中秋帖》墨本原来即是米芾的节临。另外还有一些晋帖为别本所无,亦弥足珍贵。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唐兰1962年著有《宝晋斋法帖读后记》一文,文中认为“宝晋斋帖大都翻刻星凤楼”、“宝晋斋法帖全的发现,仍是十分可贵的。\u003c\u003c星凤楼帖\u003e\u003e原本全帙已不可见,一般所谓星凤楼帖,也都是明代杂凑起来的翻刻本,而从这部宝晋帖里却还可以看到星凤的真面目”、“陈绎曾所谓‘今佳帖难得,学者赖此得见晋唐人仿佛二耳’,在十四世纪初期尚且如此,到现在又经过六百多年了,能看到这样接近于完整的宋刻法帖,当然是令人兴奋的。”
著录收藏
著录
《宝晋斋法帖》自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陶宗仪《书史》,到明清王佐范大澈丰坊、杨大 瓢、王虚舟、孙承泽、沈复等,代有著录评说。
收藏
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宋拓全本《宝晋斋法帖》,曾为元赵孟頫、明顾从义吴国廷收藏。有冯梦祯、吴时宰、许志古及清王澍题识。
关于宝晋斋
文学家、金石学家唐兰著有《宝晋斋法帖读后记》一文,文中记载:“宝晋是米芾斋名,米所作的《书史》说:‘余白首收晋帖,止得谢安一帖,开元建中御府物,曾入王涯家;右军二帖,贞观御府印;鲁肃一帖,有褚遂良题印,又有丞相王铎家印记;及有顾恺之戴逵画净名织女、观音;遂以所居命为宝晋斋’。
参考资料
王献之行草书中秋帖卷.故宫博物院.2022-06-23
目录
概述
法帖简介
法帖内容
法帖来历
来历
刻本
法帖评价
著录收藏
著录
收藏
关于宝晋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