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塔中国鸟
鸟纲华夏鸟目动物
三塔中国鸟是一种中型鸟类,其吻部较短,颅骨亦短。其牙齿构造与始祖鸟相似,同时具备腹肋。第2指骨和长骨的横截面积约为第1指骨和桡骨的两倍;第1指骨缩小;第1、第2指骨均带有小而弯曲的爪。跗跖骨近端融合;拥有尾综骨
命名由来
三塔中国鸟的命名遵循了古生物学界的惯例,即以化石的发现地作为其名称的一部分。“三塔”代表的是化石的发现地,而“中原地区”则是为了表明其物种的原产地是中国。
发现历史
三塔中国鸟的化石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中国辽宁省朝阳县被发掘出来,这一发现曾在国际上引发了强烈的关注和高度评价,被誉为“革命性的发现”,并被认为是“20世纪末古生物界最重大的发现”。
1982年,蒙古发现了不完整的鸟类化石骨架,随后在中国甘肃省发现了不完整的鸟类后肢骨骼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鸟类学家侯连海将其命名为甘肃鸟,并认为它是后期所有水鸟和滨岸鸟类的祖先。此外,西班牙的不同地点也发现了羽毛化石和相对完整的骨架,尽管这些发现中缺少头部骨骼,但它们激发了科学家们对白垩纪早期鸟类演化的兴趣。
一位对中国古生物化石感兴趣的农民在辽宁省朝阳地区发现了这块保存完好的鸟化石。化石产自白垩纪早期的地层,据植物孢粉分析,其年代约在1.3亿年前。除胸部等少数骨骼外,头后骨骼保存完好,显示出其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形态特征
三塔中国鸟体型较小,其吻部和颅骨均短小,牙齿构造与始祖鸟类似,且具有腹肋和腰带。第1指骨缩小,第1、第2指骨上的爪子小而弯曲,显示其仍保留一些兽类特征。然而,其胸骨较大,有利于胸大肌的附着。跖骨近端愈合,具有尾综骨。尽管其骨盆等骨骼仍保留一些爬行纲特征,但其变薄的骨骼和体重等身体构造已明显表现出鸟类特征。三塔中国鸟并非成熟鸟类,而是处于恐龙到鸟类的过渡阶段,尚未完全摆脱爬行动物特征的原始鸟类。
进化过程
三塔中国鸟的骨骼构造已显现出显著的鸟类特征,如大型胸骨利于胸大肌附着,以及尾椎骨的大量愈合,类似于现代鸟类的尾综骨。这些特征有助于维持身体平衡。此外,其翅膀上的爪子虽非恐龙式的爪子,但仍可用于攀抓。
研究成果
饶成刚与保罗·塞雷诺共同对三塔中国鸟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Science》杂志上,引起了国际范围内的广泛关注。饶成刚认为,三塔中国鸟是介于始祖鸟和现代鸟类之间的生命形式,可能与恐龙家族有关联,可能是恐龙的后代。三塔中国鸟是探究爬行纲向鸟类演化的重要证据。
研究意义
三塔中国鸟的发现研究受到了世界古生物学家的高度评价,被称为“革命性发现”,并在《Discover》杂志被评为全球100项重大科技新闻之一。这一发现开启了辽西地区热河生物群重大脊椎动物化石发现的大门,随后几年内,古生物学家在此地层中发现了多个完整、精致且在鸟类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白垩纪早期鸟类化石,推动了早期鸟类进化研究的发展。
参考资料
三塔中国鸟.话本小说.2024-08-27
中国鸟 .个人图书馆.2024-08-27
中国鸟.中国大百科全書 .2024-08-27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发现历史
形态特征
进化过程
研究成果
研究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