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检司镇为
弥勒市辖镇。1951年第八区,1955年改巡检司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设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54.5公里。地处山区和
丘陵地带。
南盘江流经镇境西缘。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稻谷、玉米、小麦、蚕豆,
经济作物有
烤烟、
甘蔗、花生。镇(村)办企业主要有农具修造、酿酒、烧制砖瓦、建筑、
交通运输、
食品加工、木材加工、
烟丝加工、商贸饮食服务等行业。常住人口23234人(2020年)。
历史沿革
乡镇概况
巡检司镇位于
云南省红河
弥勒市西南部,距弥勒市区89公里,属弥勒最偏远的山区少数民族乡镇,国土面积395.45平方公里,最低海拔1050米,最高海拔2004米,年平均气温19.8℃,年平均降雨量约900毫米,全年无霜期超过330天。全镇辖11个村委会96个自然村10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2192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18亩。主要农作物为
烤烟、
甘蔗、水稻、玉米、小麦和冬早蔬菜,其中烤烟是主要
经济作物。
地理环境
巡检司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辖区国土面积395.45平方千米,最低海拔1050米,最高海拔2004米,年平均气温19.8℃,年降雨量900毫米左右,无霜期330天。全镇辖巡检、高甸、钟山、
宣武区、拉里黑、乌崩、乌稠、拖谷、已白、龙树、德万11个
村民委员会,96个自然村,103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截止2008年7月,全镇总人口30522人。其中:男15784人,女14738人;农业人口28025人,
非农业人口2497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3.02‰。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77人,少数民族人口18748人,占全镇总人口的61.4%。
2008年末,全镇总户数8679户,总人口31487人,其中:男16173人(占总人口的51.36%)、女15314人(占总人口的48.64%);农业人口29289人(占总人口的93.02%)、非农业人口2198人(占总人口的6.98%)。居住着
汉族、
彝族、
回族、
傣族、
苗族、
壮族、
哈尼族、
蒙古族、
白族、
藏族、
独龙族、
纳西族、
佤族等民族,汉族11516人,占总人口的36.57%;少数民族19971人(占总人口的63.43%),其中:彝族19062人、回族373人、傣族318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3.21‰,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79人。
2021年7月,
弥勒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巡检司镇常住人口23234人。
经济
巡检司镇2007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860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111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351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农业总产值8767万元,比上年增长6%;乡镇企业总收入8837.98万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1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96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88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789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77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645万元。
经济概貌
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863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工农业
总产值16396.34万元(比上年增长46.4%),其中:工业总产值3315万元,比上年增长17.97%;农业总产值13081.34万元,比上年增长55.92%。乡镇企业总收入6925万元,比上年增长4.29%。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958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2965元,比上年增长23.9%。财政总收入12222.8万元(比上年增加4871.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19万元,比上年增收936万元,增长26.8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60万元,比上年增加19万元,增长1.42%。镇属
固定资产总投资7020万元,比上年增加5299.19万元,增长307.95%。
产业发展
农业
全镇实有耕地总面积32992亩,其中:水田12095亩、水浇地1609亩、旱地19288亩,人均有耕地1.05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376.5万
千克;
烤烟总产量306.7万千克;
甘蔗总产量5200万千克。2008年,为提高耕种效率,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购置小型
旋耕机128台,兑现中央财政农机直补32.78万元,兑现农资综合直补154.6万元,兑现良种补贴27.35万元。
畜牧业
2008年,大牲畜存栏14580头(匹),牛出栏3368头;生猪存栏30530头,肥猪出栏46860头;羊存栏17300只,出栏7660只。肉类总产量551.3万
千克,比上年增长63.3%。禽蛋总产量7.1万千克,比上年增长5.97%。奶产4.3万千克,比上年增长19.44%。畜牧业
总产值3518万元,比上年增长3.9%。完成
肉牛冻改113头,发展优质牧草3702亩,兑现能繁
母猪补贴604户1604头16.04万元。2008年有984头能繁母猪入保,年内75头能繁母猪死亡,理赔保险金7.5万元。开展
狂犬病防控工作,全镇出动工作人员648人次,免疫犬7146只,捕杀流浪犬、
烈性犬、拒免犬723只,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乡镇企业
2008年,全镇有企业539个,其中工业51个,从业人员1109人,实现乡镇企业总收入6925万元,实交税金178万元;完成工业
总产值3315万元。坚持“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支持好、服务好巡检司电厂及辖区内工矿企业的发展。年内,巡检司电厂发电量27.01亿度,上网电量24.1亿度,上交税金7939万元。镇属环能明业磷锰有限公司上交财税700余万元。
林业
严格执行林改政策,依法依规完成39.37万亩林改任务,并通过州、市检查组验收。2008年建沼气池212口,超额完成62口;2472亩退耕还林通过验收,兑现退耕还林款50余万元。
文化
文化教育
巡检司镇中小学教育稳步健康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名列山区乡镇前茅。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为突破口,实施“异步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远程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07年,全镇小学共有在职教职工205人,其中:代课教师20人。在校生2755人,小学入学率为99.96%,辍学率为0.25%;初中教职工63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3%,在校学生1175人,入学率为100%,毕业率为97%,年辍学率为1.8%。
民族文化
巡检司镇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阿哲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其中:“烟盒舞”、“阿哲大跳、小跳”、“祭龙”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成为巡检司镇少数民族文化的主流。巡检司镇依托市区迅速兴起的生态和特色设施建设,充分挖掘以高甸村委会为代表的阿哲民族文化和人文资源,已立为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交通
该镇主要交通干线有虹宣路、杨巡(朋普至巡检司)—独拉(独田至拉里黑)路及连乡路。在虹宣路、连乡路建成通车以前,杨巡—独拉线一直是巡检司镇公路运输的主要干道,承担着80%以上的客、货运量。
独拉公路段原为土路,始建于60年代,全长15公里,公路北部经盘江大桥与
建水县盘江乡相连,南至巡检司镇镇政府所在地,是巡检司镇下辖的拉里黑、德万、乌崩三个村委会与外界相系的重要纽带,也是拉里黑的特色产业——冬早蔬菜销往外地的主要通道,同时,该线在沟通
南盘江东西两岸尤其是建水盘江等地与
弥勒市的客货往来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建水盘江、岔科、利民等乡镇的矿产及其它资源运往南盘江东岸地区的必经之路。
社会
基础设施
道路交通
随着云南华电巡检司发电有限公司全长37千米、总投资1.3亿元的巡检司至小龙潭运煤专线(柏油路)通过验收,解决了沿途9个村小组5000余人出行难的问题;预算总投资1757.83万元的虹宣公路开工,预计2009年5月底竣工投入使用。
2008年,建成高甸村委会铜厂管池工程1件;宣武机耕路1条;治理塘子边、庄科、独家烟区小坝塘各1个,新增加蓄水量62000立方米,改善了5300亩
烤烟的灌溉面积。建成地边水窑1452口,家庭水窑98口,其中:贫困水窑62口、人饮安全36口。
镇区自来水工程竣工投入使用,解决了镇区5000余人用水困难和饮水安全的问题。
国土资源
年内,总投资782.81万元、总规模289.95公顷的拉里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实现增加耕地面积208.76公顷,新增耕地率72%。
教育科技
全镇有
初中1所,在校生905人;中心完小11所,在校生2699人。全镇适龄儿童2481人,入学2480人,入学率99.96%,小学生年辍学率0.04%,小学6年完学率99%,小学毕业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生年辍学率0.2%,初中生毕业率99.8%。2008年相继开工建设拉里黑小学教学楼、拖谷小学整体搬迁工程;增强巡检司中学教育科研能力,年内教师撰写的论文获省、州、市奖励43篇,被评为“禁毒教育示范学校”和“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2008年巡检司中学中考600分以上6人,录取重点高中8人,高分段人数、重点高中录取人数、
普通高中录取人数均位居全市山区乡镇中学第一。巡检司中心校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县奖励100篇,在教育教学考核中获
二等奖。
全年召开各类培训会议136次,培训农民7.2万人次。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发展种植冬早玉米3000亩、冬早蔬菜3100亩、西瓜2000亩、马铃薯1000亩、冬早蚕豆2200亩,增加农民收入1500余万元。
卫生计生
全镇有乡村医生31人;卫生院1所,职工17人,其中:
主治医师3人、医师6人、医士7人、技工1人,业务用房700平方米,病床28张;年内门诊人数10038人次,入住病人951人,处方合格率90.5%,病历书写合格率91%,无菌合格率100%。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全力抓好突发疫病防治和
狂犬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初级卫生保健、灭鼠工作。2009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进展顺利,参合率92.47%;全年计报销医疗住院费、门诊费45.57万元。
贯彻落实
计划生育“黄牌警告”制度,提高计生服务质量,年内
人口出生率4.49‰,
人口自然增长率1.06‰;
出生缺陷干预率完成任务数的114.9%;计划生育率98.5%;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办证13户。全镇11个村委会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使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巩固提高。
民政事业
2008年,支出民政事业费78.4万元,其中:抚恤经费36.44万元(含
义务兵家属优待金1.8万元)、社会救济福利经费11.62万元、农村低保金14.49万元、自然灾害经费12.45万元、农村
医疗救助经费3.4万元。严格执行“农村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惠民政策,将符合条件的492户899人纳入农村低保对象。
2008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4个、革命老区建设项目1个。坚持“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多方位整合资金,启动并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2008年启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村组12个,补助资金50万元,推进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全镇劳务输出1328人,其中:市内输出457人、省内输出560人、省外输出310人、境外输出1人,实现劳务收入956.16万元。查处拖欠
农民工工资案件1起,为12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10750元。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所平台建设,“2113116”工程通过达标验收。城镇
医疗保险扩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1420人办理参保手续。
社会治安
开展领导大接访大下访活动,落实领导干部包案制度。全年召开信访专题会议4次,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变
信访为下访,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全镇信访总量24次30人次,未发生越级进京上访,信访总量大幅下降。开展各类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综合安全检查,对非煤矿山、石场、建筑工地、油库、学校、旅社、公共场所等重点企业和行业进行全面检查,及时进行整改。组织安监站、派出所、农机站等部门联合开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利用安全宣传月和“五五”法制宣传时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强化法律在解决社会矛盾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