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章(1626年—1663年),字圣木,号力田,江苏吴江
平望镇溪港人,潘耒之兄。明末清初史学家。明亡后,隐居故里,用功读书,尤精于
历史学,
康熙帝二年(1663年)因浙江南浔庄廷明史案牵连,与吴炎同被凌迟于杭州弼教坊。著有《国史考异》、《松陵文献》。
人物生平
早年治学
潘柽章9岁从父
潘凯就读,十五岁补县学生员,是
周道登之姻戚,与
吴炎、
朱鹤龄友好。所著《国史考异》,
顾炎武推其精审。潘柽章年二十即综贯百家,上至天文,下及地理,无不通晓。尤酷爱史学,注重乡邦文献、乡贤事迹的搜集整理,曾编有《松陵文献》一书,把在读前代史书、志乘、文集过程中,凡涉及松陵的内容摘录下来,积累成编,献以纪乡贤事迹,文以录乡贤诗文。史称该书“文辞简朴,不事浮华,无溢美,无支离,读者服其精博,谓史才略见”。
入清撰史
明亡后,亦不忘故国,经常到
南京市去观
明孝陵,称颂
朱元璋的功绩,并用诗文歌颂宋末名将
陆秀夫、
谢翱等人誓不仕元的民族气节,以自勉励。还欲作《通鉴后纪》一书,记载宋元史事,更欲撰一部明史,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明亡后五年,亦即清
顺治五年(1648),潘柽章便着手明史编写体例,决定采用《史记》纪传体裁,并初步拟定写本纪18篇、书12篇、表10篇、世家90篇、列传200篇,定名为《明史记》。还决定在撰写《明史记》的同时,把搜集到的明代遗闻轶事以及当世赫然在目足以激励后人的资料,用史诗的形式加以编辑,题为《
今乐府》。潘柽章在《今乐府》序言中曾谈到创作此书的宗旨:“《明史记》草创且半,或谓余两人固无因循失实之病,然所褒贬多王侯将相有权力者,且草创之始,见闻多隘,子其慎诸。两人谢不敢。私念是书义例出入,必欲法之当今,取信来世,故不得已而托之于诗,则《今乐府》所为作矣。”收在此书中的诗作仿效
白居易的新乐府体,每篇作品多以二字为题,并且在目录各诗题之下标出创作此诗的旨意,例如“《雅鹘关》,讥李宁远弃地也。”“《客夫人》,纪乳乱政也。”“《红阁诏》,纪
甲申之变。”“《仙霞关》,悲失守也。”此书上下两卷标目相同,卷上为吴炎所撰,每篇后附有潘柽章所作的评语;卷下则为潘柽章所撰,
吴炎作评语,表现出了两人互相标榜的宗旨。
此后几年,潘柽章广搜资料,埋头著述,先作长编,把所有资料分门别类,然后比较异同,严加考核,直到归之于当才笔之于书。同时,潘柽章又虚心向老前辈
顾炎武、
钱谦益等大学者请教。顾、钱对潘柽章的志向早就敬慕,对他们的事业也非常支持。从《明史记》的取材、体例到内容的编写,都提出许多意见。特别是顾炎武,早就与潘柽章有交往,并视为“畏友”,为支持他编写《明史记》,顾特地将自己所珍藏的有关史料一千多卷全部借给他们参阅。
经过几年的努力,到
顺治十一年(1654),《
今乐府》全部完成,此外,潘柽章在著《今乐府》和《明史记》的同时,还仿
司马光著《通鉴》别著《
资治通鉴考异》、
李焘著《
续资治通鉴长编》将考异备载于分注之中的体例,著成《国史考异》一书,以便与将成之《明史记》相表里。《国史考异》著成后,
钱谦益、
顾炎武等都一致称赞此书。当时钱谦益本人正在著《太祖实录辨证》一书,及读到柽章的《国史考异》,深感受赐良多,自感不如,于是对所著重加修改。以顾、钱二人在当时的辈分之高、学术之精,尚且如此推崇潘柽章的《国史考异》,足见潘氏
历史学造诣之深。
涉案凌迟
人们等着一部敢与
司马迁《史记》比高下的明代史巨著《明史记》早日问世,然而,正当潘柽章埋头著述,且大功即将告成之际,“
明史案”爆发,清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潘柽章因受牵连而被官府逮捕。原来,庄氏后人在刻印《
明史》时,曾仰慕潘柽章之名,邀请二位参阅,并在印行的书中,将潘柽章姓名列入参阅名单之中,引以为重,使潘柽章遭受牵连。在审讯时,有的“同案犯”向清廷百般求饶,以求活命。吴炎破口大骂官员,“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柽章因家有老母,怕她受到株连,于是不骂也不辩,但也始终不向清廷屈服求饶,同年六月,与吴炎同被凌迟于杭州弼教坊,妻沈氏流放至
广宁县(
辽宁省北镇市),中途流产,沈氏服药自杀。所著《明史记》书稿也全部被抄没焚毁,连
顾炎武借给他们的千余卷藏书也都被付之一炬。
众人祭悼
顾炎武写《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纪念他与吴炎:露下空林百草残,临风有恸奠椒兰。韭溪血化幽泉碧,蒿里魂归白日寒。一代文章亡左马,千秋仁义在吴潘。巫招虞殡俱零落,欲访遗书远道难。
所著《松陵文献》等由其弟
潘耒编成《遂初堂集》。潘耒《国史考异序》:“亡兄力田,以著作之才,盛年隐居,潜心史事,与吴赤溟先生搜讨论撰,十就六七。亡兄尤博极群书,长于考订,谓著书之法,莫善于
司马光,其为通鉴也,先成长编,别著考异,故少抵;李仁甫仿其体为九朝长编,虽无考异之名,而事迹参差者,备载于分注,盖必如是而后为良史。”
相关文献
出自《清代学人列传》
(潘柽章)生有异禀,颖悟绝人。九岁从父受文,裁过目,烬于火;责令复写,不遗一字。
年十五,补
桐乡市籍诸生。乱后弃去,隐居韭溪,肆力于学。综贯百家,天文地理皇极
太乙之学靡不通晓。已而专精史事。念明兴三百年间,明君贤辅,政教礼乐制度文物大备,无有能如
司马迁叙述论列成一家言者。而友人
吴炎所抱略同,因相约共《明史记》。先定为目,凡得纪十八、书十二、表十、世家四十、列传二百。力田撰本纪及诸志。炎分任世家、列传。其年表历法则属诸王锡阐。流寇与夫殉节诸臣则属诸
戴笠。私家最难得者实录,力田鬻产购得之。而
昆山市顾炎武、江阴
李逊之、长洲
陈济生,并熟于掌故,且多藏书,悉出以相佐。间偕炎出其稿以质虞山
钱谦益,谦益大善之,叹曰:“老夫矣,不图今日复见二君!云馀烬尚在,当举以相付。”遂连舟载归。谦益有《实录辨证》,力田作《国史考异》,颇加驳正,数贻书往复,谦益弗能夺也。撰述数年,史行成十之六七,而
南浔古镇庄氏狱起。参阅庄书,列君及炎名,乃俱及于难。实则庄氏取
朱国祯《史概》为蓝本,两君俱未寓目;徒以名重,为所牵引,致罹惨祸,论者惜之。所著惟《国史考异》六卷刊于潘氏《
功顺堂丛书》,《
国榷》百卷,系《明史记》初稿,仅有传抄之本,已征入明史馆。馀若《松陵文献》、《杜诗博议》、《星名考》、《壬林韭溪集》,复若干卷,存没均无从咨访矣。
诗作选摘
陌上初过雨,人家欲断烟。长因三月候,重忆十年前。
荒荠埋陵殿,饥乌集墓田。并将家国泪,一洒白杨天。
【集菊花下忽忆亡友谢两周吴北窗凄然有感】
栗里招同去,浣溪祝不灵。黄华如劝客,杯到莫教停。
【听陈链师弹琴】
商弦川上发,元言振棘林。
丹顶鹤下庭际,北风微来侵。
排云呼阊阖,浩荡思难任。为我驭,雄龙空中吟。
曲终有余畅,洞门花落深。岂惟冥俗累,亦以澄道心。
丘中双桐树,霜雪凝奇音。吾欲采其干,赠子徽黄金。
【军城早秋】
西风猎猎臂鹰轻,不见平原雉兔横。玉帐丁宁无一事,只须高起受降城。
【白云泉是白太傅题诗处】
白公遗碣菉苕生,落日空亭见一泓。借问涓流争到海,何如终古在山清。
【虎林漫成四首同吴愧庵作】
抱膝年来学避名,无端世网忽相婴。望门不敢同
张俭,割席应知愧
管宁。
两世先畴悲欲绝,一家累卵杳难明。自怜
腐草同湮没,漫说雕虫误此生。
吴关一路作羁累,棘木庭前听五词。已分残形轻似叶,却怜卫足不如葵。
下堂真愧先贤训,抱璧几同楚客悲。纵使平反能苟活,他年应废蓼诗。
圜土初经二月春,薰风又到系维身。流萤夜度绨袍冷,采蕨朝供
麦饭新。
敢望左归越石,还期长佩拟
屈原。多情最是他乡侣,闲谱
龟兹慰苦辛。
阅历风霜祇自疑,难将身世问时宜。穷愁只合吾事,姓氏羞为狱吏知。
见说成书刑铸鼎,不闻有梦召胥靡。南山此去躬耕好,未可重题酒后诗。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