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古镇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辖镇
纳古镇位于通海县西北部,背靠狮子山,面临杞麓湖,南去县城14公里,北上昆明市110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总面积12平方千米,由纳家营、古城、三家村3个自然村组成,是著名的“侨乡”和“手工业之乡”。
纳古镇的回族都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传统风俗,无论是饮食起居,还是婚丧嫁娶,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全镇有3所清真寺,其中建于2004年的纳家营清真寺云南省省内最大的清真寺。
纳古原为四街镇的一个村公所,198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纳古回族乡,1997年撤乡建镇。
历史沿革
公元1290年,赛典赤·赡思丁长子纳速拉丁的孙子纳数鲁出任元江临安广西都元帅府元帅(帅府在今通海县曲陀关),其随军家属几经迁徙,最后定居于狮山脚下、杞麓湖畔的纳古镇。纳古原为四街镇的一个村公所,198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纳古回族乡,1997年撤乡建镇。七百余年来,纳古人农工商多业并举。元、明两代,手工业主要有军用马具;清代有火药枪、民用刀具;中华民国有手工仿造的拉七、左轮、二十响等手枪,以及双、毛瑟等各种步枪和子弹,还能仿造轻机枪,有“小兵工厂”之称。清代和民国时期,有15%左右的人家赶马经商,长年往来于中缅、中泰之间,发展国际贸易交流。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纳古镇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自身传统的商业、手工业、运输业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纳古镇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镇社会经济总收入21886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95.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72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成了全镇经济的重要支柱,形成了以建筑建材为主导产业,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来自个私经济的营业收入占全镇社会经济总收入的99%,共有个私企业592个,个私企业从业人员6826人,实现营业收入216854万元,实现利税6859万元。焊管、带钢、铝型材、小五金等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小城镇建设卓有成效。完成了主要街道的扩建工作,并对其实施了绿化、亮化工程;完成全镇所有45条路、街道的冠名挂牌工作;2004年通过民间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达10580平方米的纳家营清真寺;电力、通讯、广播电视覆盖全镇。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多渠道投资700多万元对纳古学校进行了改扩建;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了纳古镇文化站,配合云南大学投资18万元建成了回族研究基地——纳忠图书馆;两年一届的“狮山杯”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等体育活动正常开展;全镇定电话达到了户均一部的水平,移动电话5000余部,各类机动车2300多辆,300余幢别墅,人均居住面积达35平方米,家庭电脑得到普及,并在全县九个乡(镇)中率先开通了电信IP宽带网,彩电、冰箱等高档电器已基本普及。2000年8月,纳古镇被评为玉溪市“小康达标镇”。2001年1月被云南省移动通信公司玉溪市分公司评为“玉溪移动电话第一镇”。历史上,纳古文化教育发达,人才辈出,有“一石二斗芝麻尔林(学者)”的称号。知名阿訇达400余人,武略将军、举人进士及儒学训导30余人。享誉中外的阿拉伯文化泰斗、“中阿文化交流的使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拉伯文化沙迦国际奖”荣获者北京外国语大学纳忠教授,著名翻译家纳训先生、现代经堂教育家、著名的纳家营清真寺教长纳本慈教长也都是纳古人。纳古镇的回族都信仰伊斯兰教,分为两个教派,即格底母、哲赫林耶。全镇有三所清真寺。两个教派的信教群众互相尊重,相安无事,回族与各民族之间也和睦相处。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我镇得到了充分的贯彻落实,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每天都有群众在清真寺里礼拜,每年信教群众都在清真寺里庆祝“古尔邦节”和“圣诞节”,朝觐活动也正常开展,到麦加朝觐的人数已达400余人。
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纳古镇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工业经济已成为全镇经济的重要支柱,工业总产值占全镇农村经济总产值的98.85%,工业强镇步伐明显加快。焊管、带钢、铝型材、小五金等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工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工业发展的后劲得到了明显增强,涌现出了纳古连铸钢铁工贸有限公司、通海县热轧带钢厂等一批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和以“马老表米线为代表的清真特色食品企业。2006年被玉溪市委、市政府评为“发展工业先进乡镇”。成为“通海个私经济发展的领头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小城镇建设卓有成效。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纳古镇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省委、省政府授予“云南省乡镇企业百强乡(镇)”、“云南省乡镇企业五十强乡(镇)”,“云南省体育特色乡镇”、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小康达标镇”,县委、县政府授予“普法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县委授予“统一战线工作先进集体”等60余个荣誉称号。由此,国内外朋人、专家学者和资深记者到纳古参观考察的人员络绎不绝。
纳古,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全镇各族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工业强镇、科教兴镇、生态立镇、和谐发展”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纳古!
政治
各种奖励纳古镇下设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30人,其中男性136人、女性94人,年龄在60岁以下的175人,60岁以上的55人。
全镇建有团支部8个,共有团员158人。
社会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及卫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有更多的农户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至2007年底全镇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84人,享受低保人数265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1972户,共计7338人,参合率98%。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镇卫生院,卫生院面积为3335平方米,有乡镇医生6人。纳古镇建有公厕3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9个。
基础设施
纳古镇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整个镇全部农户均通自来水,2422户通电,231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353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19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990户。纳古镇进村道路为硬化的水泥路面,到县城交通方便,镇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水泥路面。整个镇共有9户农户建有沼气池;装有太阳能农户1720户;建有小水窖22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146亩。
旅游
纳古是个前有湖、后有山、中间还有几个水龙潭的好地方。位于纳古镇西北部最高点的“望三海”,是个独特而且有无穷魅力的旅游景地,从这里可以用肉眼看到通海县杞麓湖)、江川海(星云湖)、澄江海(抚仙湖),望三海山顶上及其附近拥有数百亩的平整地可开发利用,作发展旅游业、娱乐业所需的土地。
为开发纳古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根据玉溪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思路,纳古镇决定依托旅游业开发传统的小水果刀等旅游小商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通过政府引导,利用2—3年的时间,使纳古刀具生产行业产量达到300万把,实现产值1亿元。为此,镇人民政府拟定了纳古刀具产业发展思路,通过组建刀具协会,注册公司,统一商标,组织集中生产,积极拓展市场等措施来发展这一传统产业。为支持纳古刀具产业的发展,通海县政府创办了占地50亩的“通海县刀具城”,已有12家规模较大的刀具生产企业入驻刀具城,正积极准备生产,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将促进纳古刀具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底,共有刀具生产企业和个体户40多户,共生产各种刀具30万把,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
清真寺
纳古镇清真寺
纳古原来的三座清真寺分别是纳家营老寺、古城老寺和古城新教古寺。其中纳家营清真寺历史最悠久。是数千回族礼拜的场所,又是回民群众节日聚会、教育、学术研究、举办丧礼的活动中心。在团结、凝聚与教育穆斯林大众,在继承和发扬伊斯兰文化,在纳古镇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已经而且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纳家营清真寺
据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孟秋月二十六日所立《清真寺常住碑记》记载,纳家营清真寺始建于纳速鲁父子定居纳家营的明洪武三年(1370年),为土木结构。
630余年来,纳家营清真寺几经扩建,至2001年再次扩建以前,占地面积约有1公顷,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其中古寺部分约3000平方米。
纳家营老寺因为建盖新清真寺,整体向东迁移了250米,原貌依旧,改为女寺,可同时容纳近千女教胞礼拜。总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的纳家营新清真寺于2004年正式落成。该寺为四层楼,已穹顶,四座宣礼塔,塔高72.4米。二楼为李白大殿,可同时容纳三千多人座礼拜。如今,新老两寺相呼相应,融为一体,各尽其能,各显风采。
古城清真寺
古城新教清真寺属于哲赫忍耶派,该寺始建于咸丰六年(1856年)后被焚,清光绪元年(1875年)在原址上重建。大殿共三间五进深,中央没有一根柱子,用8根木条飞跨直上,当地人称为“八宝串”,这是古建筑中最难的建筑工艺。日本人多次到该寺取样,回日本仿制,但都未成功。据说在建筑时是由一“上班按时,吃饭消失”的“神人”相助完成。全寺占地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寺院虽小,玲珑有致,花木常青,馨香宜人。古城清真新寺,能容纳300余人的大殿内却没用一根柱子,靠8根横梁相互牵拉,称为“八宝串”,大殿窑窝里镶嵌着一块高170厘米,宽81.5厘米的阳碑,碑文为阿拉伯语《古兰经》首章,整齐光洁,字迹流畅优美,书法上乘且无一错漏缺损,堪称奇迹。
文化
民俗习惯
纳古镇伊斯兰文化学院的学生在上课纳古的穆斯林与其他地方的一样,每年有三次大的宗教节日。大开斋节,每年把斋一个月后,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里参加庆典活动;古尔邦节(也叫小开斋节),人们相聚到清真寺里举行节日活动,在礼拜之余,掌教师傅宣讲教律、教义,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鼓励大众在礼拜完毕之后,积极投入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洪流中;圣纪节,上万人欢聚在一起,纪念伊斯兰教圣人穆罕默德诞辰,弘扬穆圣美德,与人为善,爱国爱教,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宗教如何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
在纳古,人们有吃完饭要分一包牛羊肉给客人带回家的饮食习惯,这是保持了中亚祖先贴木儿时代的饮食习惯,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纳古,是“有一石二斗芝麻尔林(学者)”的地方。
人口民族
纳古镇是以回民族为主,其中回族6780人,汉族1484人,彝族15人,其他民族19人。整个纳古镇现有农户2422户,共8298人,其中男4089人,女4209人。农业人口数为7823人,劳动力总数4467人,从事第一产业人口1089人,外出务工人数201人。
2021年6月28日,通海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纳古镇常住人口为12449人。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经济
政治
社会
旅游
文化
人口民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