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桂圆,果蔬类,中国
福建省莆田市特产,又名“兴化桂圆”“莆田龙眼”“兴化龙眼”。莆田桂圆是中国
福建省莆田市的名果和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莆田桂圆栽培历史悠久,始于汉、盛于宋,在
唐朝《黄山黄岩寺碑铭》中便有记载。莆田桂圆品种众多,有的适合鲜食,有的适合加工。它有乌龙岭、油潭本、
始大鼻龙等优良品种,主要产地在中国福建省
莆田市城厢区、
仙游县和
涵江区。它果品品质好,外形近圆形,果壳易剥,口味甘甜,平均单果重12~23克,含有
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多种矿物质,有安神、养心、健脑、
益智等作用,对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延缓衰老等有辅助功效。
莆田桂圆于1993年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2008年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年,莆田桂圆
行业协会成立。2023年10月,莆田桂圆入选中国外交部伴手礼,首次成为国礼。
品种品质
主要品种
由于
莆田市独特的地理条件,所以莆田桂圆风味较其他产地香甜,并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水南1号”、“友谊106号”这两个品种,达国家一级
龙眼标准,为国内领先;“松风本”、“
立冬本”以其晚熟而倍受青睐。主栽品种“乌龙岭”、“油潭本”、“水南1号”、“松风本”、“立冬本”等品种成熟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平均单果重13-19克,可良率65-7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3-5%,
维生素c含量丰富,每百克果肉中含有43.12-167.7毫克,这些指标都明显优于其他产区。
友谊106:9月底至10月上旬成熟(
莆田市,下同)的龙眼晚熟稀优新品种,平均单果重16.1克,最大可达25克,可溶性固形物19%以上,可食率70%以上,该品种具有质脆化渣,味清甜,不流汁,易离核,果穗大,果实大小均匀,较丰产、稳产等特点。
水南1号:是莆田市选育的
龙眼新品种。果实成熟期在9月中旬左右,抗病力强,速生丰产。平均单果重18-23g,最大达32g,果肉厚且脆,味清短期,可溶性固开物18.3-21.6%,可食率平均72.5%。
松风本(水南2号):成熟于10月上、中旬的龙眼晚熟稀优新品种,单果平均重13.6g,最大可达16.2g,可溶性固形物23-25%,可食率62.8%。肉脆香甜、色透明、不流汁,质特优,果皮外观青黄,色美,厚度适中,鲜吃焙干均可。
龙优:是
莆田市选育的早熟
龙眼优良新品种。平均单果重16.37g,可溶性固形物18-19.1%,可食率68.2%,成熟期在8月上中旬,比
乌龙岭早熟10-15天,该品种具有早熟、果大、质优、可食率较高、早投产、丰产稳产等特点。
立冬本:树型稍矮化圆头型;特晚熟优良品种,果实成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挂树期长,平均单果重12.6-14.5g,最高达17g;可溶性固形物20-30%,可食率达65%左右,果实大小均匀,果皮厚度适中,鲜食焙干均可;果肉乳白色,半透明,汁多质细,味农甜,品质优。
品质特点
莆田市桂圆干加工工艺世代相传,独具特色。“兴化桂圆干”以其颗粒大,外壳橙黄、浑圆不塌陷,果肉晶莹剔亮、易剥离,香甜可口而久负盛名,历史上已远销东南亚及江、浙、沪、皖一带。
产地环境
莆田桂圆,
福建省莆田市特产,也称“莆田
龙眼”,因莆田、
仙游县古代 属于
兴化府,所产龙眼品质特优,焙干的龙眼通称“兴化桂圆”、“兴化龙眼”,莆田市的地理、气候资源,极宜种植龙眼等
亚热带珍贵果树,其中龙眼、枇杷、荔枝、
蜜柚是莆田市传统的四大名果,历来驰名海内外,尤以龙眼为佳,素有“莆田桂圆(兴化桂圆)甲天下”之美誉。
地理方面,
莆田市地处福建沿海中部,位于东经18°27′-119°39′,北纬24°59′-25°46′,整个地势背山面海,西北部山峦叠嶂,中部丘陵起伏,东南部是广阔的平原,
木兰溪、
延寿溪、秋芦溪等河流提供了充足的农业生产水源。
气候方面,莆田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21℃,年均日照时数1995.9小时,无霜期300-350天,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属于中国
龙眼栽培适宜区的北缘,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日夜温差大,有利于可溶性固形物(糖分为主)的积累。
2008年,莆田
桂圆干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查成为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才逐渐揭开了莆田桂圆干的神秘面纱、销量也直线上升,莆田绿康干货商行每年通过阿里巴巴平台批往全国各地的桂圆干近2万吨。同时也走进了全国普通老百姓的餐桌。
历史渊源
莆田桂圆(龙眼)栽培始于公元前后的汉代,历史悠久。据
左思《
蜀都赋》记:“旁挺龙目,侧生荔枝。
龙眼唯闽中及南粤有之。据《兴化揽胜》载:兴化在公元7-10世纪的
唐朝就已有龙眼种植,宋、明两代尤盛。公元15世纪的明弘治《兴化府志》载:
仙游县、
莆田市两县每年进贡兴化桂圆干有一千多斤。
又据唐
御史黄滔撰写的黄山灵岩寺碑铭记述,
莆田县东峰庙当时已有龙眼栽培和加工技术居中国领先地位,如高接换种、小苗嫁接、品种选育、
桂圆干加工等。
明朝文学家宋钰白《桂圆诗》云:“圆若骊珠,赤如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补精益髓,渴扶肌,美颜色润肌肤,种种功效不可枚乘。”又作诗赞美:“外衮黄金色,中怀白玉肤。臂破皆走盘,颗颗夜光珠。”
据《兴化府志》记载,1083年,宋徵宗即位的次年八月,皇后玉体欠安,御医无策,恰逢兴化进贡
龙眼到京,皇后品尝,顿觉生津,再食能吞食行走,皇后玉体康复,徵宗大悦,赐予“桂元”美名,并称龙眼超众果而独贵,卓绝美而无俦。
生产情况
1956年至1983年,作为
福建省特产的
桂圆干被列入国家派购产品,大部分用作与外省交换紧俏物资。1981年,福建龙眼栽培面积占全中国60%,也是世界上龙眼最集中的地方,1984年起,取消派购,开放市场。
莆田市为中国重点龙眼生产基地之一,1999年,全市龙眼面积近1.2万公顷,投产面积0.6万公顷,可年产量约3万吨,其中1.8万吨用于焙干,可以加工“兴化桂圆干”产品0.6-0.7万吨。
同时,莆田桂圆因其栽培地域独特,孕育了众多品种和优良品质。有品种80多个,为中国最多。2008年12月10日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莆田枇杷、莆田桂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莆田所辖行政区域。2007年,莆田桂圆产量达到1.2万吨,在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中所占市场份额超过30%。
相关传说
据民间传说,
莆田市两地靠海,海中有一恶龙,经常上岸伤人害物。当地有一青年力士名“
龙眼”,自告奋勇与恶龙进行搏斗,他用酒泡过的猪肉放在地上,恶龙见了,口水直流三千尺,几口就把猪肉吃光了。不一会,恶龙就醉倒在了地上。这时,桂圆乘机举起钢刀,朝龙的左眼刺去,龙眼被刺了出来,恶龙痛得来回翻滚。正要逃跑时,桂圆揪住龙角,骑在龙身上。当恶龙极力想摆脱桂圆时,桂圆用钢刀刺向恶龙的右眼,恶龙的双眼都被刺伤,痛得嗷嗷大叫,生不如死。经过一场血战,恶龙因失血过多而死去,桂圆也因受伤过重,壮烈牺牲。之后,
龙眼在这个地方长出了一种果实,人们便称之为“龙眼”,也叫“桂圆”。
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产品名称:莆田桂圆
地理标志种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理标志
地理保护范围:
涵江区江口镇、
萩芦镇、
国欢镇、
梧塘镇、涵西街道办事处、涵东街道办事处、
荔城区西天
天尾镇、
新度镇、
黄石镇;
城厢区灵川镇、
东海镇、
华亭镇、
常太镇、霞林街道办事处、凤凰山街道办事处、龙桥街道办事处、
仙游县枫亭镇、
榜头镇、
盖尾镇、
郊尾镇、
园庄镇、
赖店镇、
大济镇、鲤城办事处、
鲤南镇办事处等2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所辖行政区域。
批准文号:公告2008年第132号
批准时间:2008年12月10日
专用标志使用
莆田桂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
福建省莆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管理要求
(一)品种。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高度200m以下;土壤类型为砖红壤性红壤和红壤,pH值5.0至7.0,
土层厚度\u003e1m,表层有机质含量\u003e1%。
(三)栽培管理。
1、苗木培育:以实生苗为砧木,用成熟枝条进行嫁接。
2、栽植密度:栽植密度小于330株/公顷。
3、树冠管理:以春剪为主,夏、秋剪为辅。通过
疏花果,营养枝与结果枝比≥2。秋剪于采果后进行。
4、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成龄树株产50kg果,年施有机肥不少于15kg,施纯N1.0kg至1.6kg,N、P、K比例1.0:0.5至0.6:1.0。全年施三次肥,即花前肥、壮果肥、采果肥。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成熟度达九成,可溶性固形物≥18.5%时采收。
(五)加工。
1、剪果:剪果时留果蒂(梗)长\u003c3.5mm。剪后要除去不符合原料选择要求的残次果。
2、浸洗:浸洗5min至10min,洗去果面脏物、灰尘,提起滴干。
3、摇砂、挂黄:采用人工或机械摇砂、挂黄。每批次装果35kg至40kg。果实与细河砂、
姜黄粉比例为3500至4000:50:1。
4、预晒:摇砂洗后的果实,要摊放晾晒,除去部分水份。
5、烘焙管理:
(1)初焙:将晾晒后的
龙眼果粒进行初焙,初焙温度65℃至70℃,时间24h。
(2)复焙:回软后按大小果分别进行复焙。复焙温度55℃至65℃,复焙时间4h至8h,每间隔2h翻焙一次。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粒大,果壳呈黄褐色,色泽均匀,果形圆整、不凹陷;摇动无响铃现象;果肉呈半透明褐缩状,表面有皱纹,晶莹剔亮、易剥离;具有浓郁香甜的特有滋味。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参考资料
莆田桂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