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欢镇地处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境内西部,扼守
涵江区西北大门,国欢镇以驻地有古刹
国欢寺而得名,南界涵江镇,总面积15.9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旅居海外华人及“三胞”1万多人,是著名的侨乡,莆田市第二大侨乡。区划代码为350303102,长途区号为0594,邮政编码为351100,车牌号码为闽B。
涵永公路、
福厦公路、新涵大街、北内环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投资环境优越。国欢镇涵江体育场,涵江人民公园、涵江广电中心等文化娱乐设施,形成
涵江区文化娱乐中心。
2017年,国欢镇行政区域面积1590公顷,常住人口49131人。
历史沿革
宋时,国欢镇隶属
莆田县唐安乡延寿里。明、清时,隶属二区延寿里。民国时期,隶属第二区,划分为塘头乡、东亭乡、冲沁乡;后划为码巷和囊山联保;废联保后,又改称为集码和囊山乡。民国32年(1943年),隶属
囊山和仁德乡;后隶属涵江镇,直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隶属第二区、第六区和第八区、集奎乡和望江乡、涵江人民公社、涵江乡。1993年1月,为国欢镇建制,以驻地有古刹
国欢寺而得名。
乡镇概况
国欢镇位于
涵江区境内西部,距原涵江镇——涵西街道、涵东街道约2公里。东邻
莆田县江口镇,在黄霞村以北和都村以北西接莆田县
梧塘镇,西北有都邠河和邠河路,南界原涵江镇——涵西街道、
涵东街道和
白塘镇、
三江口镇,北倚涵江区囊山山脉中段并连莆田县江口镇,兴化北洋平原最高峰——海拔639米的的囊山山脉则位于梧塘镇境内。
南通过白塘镇涵黄大道和
宁海桥、宁海新桥与莆田县
黄石镇相望。
镇人民政府驻地塘西村,下辖15个村民委员会:都邠、码头、黄霞、南林、塘西、沁东、沁西、后洋、三股、巷利、黄、潭尾、新坡、林柄、
洞庭湖。涵永公路、G324国道(
福厦公路)、新涵大街、人民街、北内环路、国欢路等纵横交错,交通非常便捷。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地理环境
国欢镇森林覆盖率达78%,拥有山地面积22万亩。其中,用材林面积14万亩,立木储量36立方米;果茶面积二万亩,以李子、
柑橘属为主,还有
黄梅、
油茶、橄揽、柿子、板栗等;
孟宗竹林面积6万亩,占
莆田市毛竹面积的38%,为
福建省九大毛竹丰产林培育基地之一,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国欢镇的一大支柱产业;竹、木、笋、果、食用菌加工前景广阔。国欢镇建有2所中学、13所小学、1所莆田市特教学校,拥有一级甲等医院1所、16个村卫生所。国欢镇有5000门程控电话大楼1座,水力资源蕴藏量为二万千瓦,开发水电站8座,总装机容量2565千瓦,并与莆田市并网;建立调节水库3座,总库容量175万立方米;拥有一座日供水量1000吨的自来水站和180多处小型自来水站。国欢镇实现村村通
水泥路,水、电、路、教育、文化、卫生设施日趋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旅游
名胜古迹
国欢寺是一座闻名海内外的千年古刹。它位于国欢镇塘西村。该寺始建于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由闽中名僧妙应禅师与其同一代名僧本寂禅师献住宅而为寺院的。初名“延福院”,为
慈寿寺下院,后逐渐扩建为寺的。
五代十国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闽王王审知把其改名为“国欢寺”,一直延续至今。国欢寺曾多次兴废,重新修建。明嘉靖年间,国欢寺被倭寇烧毁。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僧人如忍和
黄起龙及善男信女一道,重修国欢寺佛殿、“藏经阁”,他们重建主殿
大雄宝殿,并且抄来经书一部,藏于藏经阁。清康熙八年(公元1659年),国欢又修一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重修后的
国欢寺面貌焕然一新,现存国欢寺主要建筑物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
国欢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规模宏伟,掩映在绿树花丛中,现存主要建筑物有山门、拜亭、大雄宝殿、法堂、两廊,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抬梁结构,面阔五间,高大宏伟,虽已陈旧,,仍不失当年风姿。大殿内外石柱上,还雕刻有
林森和邑人
江春霖、张琴等名人的楹名。国欢寺是宗教圣地,又是融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经济
国欢镇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辟有洞庭工业小区、中联开发区、国欢企业城、兴利科技园四个工业小区,含有国欢鞋业、怡丰鞋业、国欢制衣、恒盛建材、丹桂工艺等骨干企业。国欢镇农村已建立千亩
龙眼基地、千亩蔬菜基地、万亩禽畜基地和花卉种植基地。国欢镇实现生产总值4亿元,出口供货总值3.7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31元。
国欢镇现有工业企业:集友艺术
中核集团有限公司、帝皇家具有限公司,工业用地100亩。国欢镇尚未开发工业用地500亩,引进电子、工艺、服装等项目。国欢经贸工业园开发300亩,园区内已有兴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东南香米业发展有限公司、丹桂工艺有限公司、国欢鞋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尚有30亩工业用地。国欢镇建成市级工业园区(5平方公里),重点引进农产品加工、工艺品、鞋革等项目。
国欢镇为有效推动鞋服、食品、电子三大企业板块的集聚,坚持以龙头企业带一般、以道路建设带项目用地条件优化。国欢镇领导带领“项目协理员”,进行一对一跟踪“贴身”服务,重点扶持东南香米业、佳腾食品等
福建省省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国欢镇集结重兵抓好滨海大道二期、人民街北伸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塘西、都邠、
洞庭湖、林柄等村的腹地开发进度。
社会
环境整治
国欢镇村村水泥道路宽阔整洁,一排排崭新楼房鳞次栉比,展示着
涵江区新农村风采。国欢镇地少人多,地力多处于较贫瘠的黄土壤,曾因资源匮乏,卫生条件落后,绿化率低,被人戏称为涵江区的“
黄土高原”。面对劣势,镇政府励精图治,首先开展创卫工程,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国欢镇塘头片区是
莆田市有名的砖瓦生产基地,烧砖卖瓦是当地群众传统生计,砖瓦窑曾连绵数百座。每逢生产旺季,整个地区浓烟滚滚,烟灰呛鼻,破坏土地资源和空气质量。国欢镇认真做群众思想工作,投入专项资金200余万元,限期拆除,补助损失,妥善解决劳动力出路,成功拆除了砖瓦窑232座,解决了延宕多年的烟尘污染问题。
国欢镇政府又加紧治地,进行绿化建设,先后投入近百万元,用于福厦路、北环城路、工业路、飞浦路及各村村道两侧绿化配套,种植各类风景树、灌木5000多株,铺设草坪1万多平方米,新增庭院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投资86万元,在各村建成垃圾池、垃圾转运站136座,各村还组成清洁队保持日常环境卫生,昔日“
黄土高原”,如今正日新月异。
乡镇建设
该镇的塘头,在民国时期即形成小集市,沁园(沁东、沁西村)亦有小店铺。民国16年,三(江口)梧(塘)公路建成并通过其境。1950年,驻防部队为该镇修建1条简易公路,长3公里。1966年,为解决农田灌溉,镇内修建
涵江区首座35千伏电站。1982年,涵江引水工程通过境内,辖内大部分村庄改善饮水状况。1992年,省
电力系统拨款在辖内兴建塘西220千伏变电站,为福建水口变电站配套工程之一。1993年建镇后,镇政府集资110万元,建成办公大楼,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拨款220万元,兴建3150平方米的
国欢中学教学楼。改建扩建小学校舍,增加面积1.66万平方米。修建220平方米的塘头农贸市场,投资修通4.46公里的沁园公路,建成
涵江区北内
环城路,从镇东南的
福厦公路林柄村开口,途经辖内的
洞庭湖、新坡、黄厝、三股、潭尾、塘西、黄霞、码头,直至镇西南的福厦公路连接,全长7公里。同年,涵江北洋供水首期工程竣工,其水管道直贯国欢全境。此外,镇驻地的公安、税务、工商行政、文化、卫生、商业、金融等部门均相继建立,辖内的都邠路、后洋路、巷利路和南林路都已完成规划,并正在实施。
新农村建设
国欢镇加强新农村综治和平安建设宣传工作,国欢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综治创建工作,对道路建设涉及的郊区30多个村的1000多家拆迁户进行集中安置,所有安置区均严格按
城市规划建设新型社区,让农民就地变为市民;开展“阳光培训工程”,免费培训“农转非”的“新市民”,使拆迁户劳力能够就地进厂务工,非农收入普遍高于原来农业生产收入。国欢镇建成总长16公里的13条水泥村道;还投资500余万元,拆除了不卫生、不文明的“堡”式旧厕3000余坎,新建公厕60多座,建成“小三格”户厕3324座。三股村的三股沟曾多年垃圾成淤,国欢镇投资40多万元,消除垃圾淤泥6000多吨;还修筑一条300多米长下水道,引水入沟,并在沟旁植树栽花,环境大为改观。
国欢镇党委、政府研究,从镇抽调8名干部加入联防队,每天夜间巡逻3小时,加强联防队的建设,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系列宣传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
文化
民间艺术
莆田市“十番”有“武十番”、“文十番”两种,现在流行的多为“武十番”。“文十番”仅存三江口镇哆头、国欢镇塘头一带。我们这次是到塘头三股村观赏一班老艺人演奏“文十番”。“文十番”的起源至今没有定论,单从音调、题材和专用乐器等方面考察,可追溯到汉唐时期的宫廷音乐。乐器除上文提到的“文蓁”之外,还有
八角琴、二弦、
三弦琴、
四弦胡、碗胡等等,各具特色。“文十番”现存八首曲谱,仍然保持唐宋长歌的原汁原味。国欢镇老人们一鼓作气吹拉弹唱了五六支曲子,多数曲子节奏徐缓、旋律委婉、词少腔多,风格古朴典雅,间歇时余音绕梁。国欢镇有一位老人已近九旬,
贡眉如雪,满面红光、精神铄,唱得字正腔圆、声如洪钟。老人们并不讳言目前所用的一些道具和曲牌并不是地道的“文十番”。一些特殊的乐器后继乏人,一些曲谱也有渐渐失传的危险。如何保护和抢救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摆在国欢镇政府和艺人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