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南镇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下辖镇
鲤南镇位于福建省仙游县城区木兰溪南岸,省道三郊线贯穿其间,紧靠福厦公路秀屿港,区位优势明显,环境条件优越。曾是民国仙游县城厢镇政府驻地。鲤南镇东连盖尾镇,西靠龙华镇,南接赖店镇,北承仙游县城鲤城街道,东北接壤榜头镇。鲤南镇境内拥有丰富的温泉水资源,是仙游县城中心区的新兴地带。鲤南镇土地总面积42.59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16个行政村,总人口5,1518人。鲤南镇是仙游县城区拓展的中心地带和发展工业的重要基地,是投资兴业的理想宝地。
鲤南镇,组建青年党员突击队 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基本内容
仙游鲤南镇是2002年10月成立的新镇,下辖区6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人口5.03万,总面积42.59平方公里。该镇位于仙游县城木兰溪南岸,省道三郊线贯穿其间,紧靠福厦公路秀屿港,区位优势明显,环境条件优越。境内拥有丰富的温泉水资源,含硫量居全省前列,日出水量2000吨,水温57摄氏度,极具疗养健身功效。周边古洋、东溪两大水库容量巨大,35千伏锦田变电站已架设工业用电专线,水电十分充足。正在兴建的县城中心车站和九鲤温泉大酒店,将逐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该镇是今后仙游县拓展的中心地带和发展工业的重要基地,是投资兴业的理想宝地。
境内的城南新区是仙游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按照“功能完善、设施配套、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总体要求,规划建设集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体育为一体,兼有大量居住用地的新兴城市的中心区段。
境内创办鲤南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以食品加工、服装鞋革、电子机械、工艺雕刻为主导产业的新格局。园区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创汇企业,计划建成集科、工、贸一体化、高起点、高标准、园林式、生态型的科技工业园区。
乡镇概况
鲤南镇成立于2002年10月,由原城东镇4个村、赖店镇7个村、龙华镇5个村和鲤城街道1个社区组建而。玉塔村东山塔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鲤南镇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唐良士公古墓、圣泉宫,李尚芬祠(汾阳李氏宗祠),陈可大祠堂等被定为仙游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鲤南镇气候宜人,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拥有林地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为35%,被福建省绿化委评为省级园林式乡镇。鲤南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番薯为主。
行政隶属
系福建省仙游县之辖区。村落北部与鲤南新城衔接,南部与东山村相连,东与圣泉村交界,西与象运村隔河相望。全村平原面积1778亩,山地面积1万亩。人口4105人。有6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横塘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鲤南新城68米大道笔直向南通市向村部(即将动工),南一环路横贴村落北部,南二环路将横穿村落中部,解放南路纵贯村落东部,西山路连接村落西部,道路宽阔平坦、四通八达,如棋盘一般纵横境内,与仙游汽车站相距仅1公里。
行政辖域
鲤南镇位于木兰溪南岸,地处仙游县城南大门,是县城中心区的新兴地带,全镇土地总面积42.59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16个行政村,据当地网站2009年数据显示该镇总人口5,1518人。
下辖村庄
气候物产
全镇气候宜人,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1℃,无霜期352天,年降水量1600-1800毫米,森林资源丰 富,全镇拥有林地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为35%,被省绿化委评为省级园林式乡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番薯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黄豆、无公害蔬菜等,土特产有茶叶、蘑菇、草菇等,水果主要有龙眼、枇杷、荔枝、西瓜、桃、柑橘属等。
人文历史
鲤南镇成立于2002年10月,由原城东镇4个村、赖店镇7个村、龙华镇5个村和鲤城街道1个社区组建而
成,2003年7月在鲤南新区设立温泉社区。鲤南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历史上出过进士16名,五品以上官员20多名。旅居海外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有2万多人,民营企业家林建平创办的福建省武夷房地产有限公司是全国具有影响力的20家房地产企业之一,他获得中国2005年度“最受关注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在北京开办林兴房地产有限公司。每年有800多名学子考进高等院校深造,各类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国务委员陈至立、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华东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张明韶、射箭运动员林桑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现留有宋代老街一条约400多米,横贯柳坑社区中心,古建筑、祠堂、宫庙十几座,“陈可大祠堂”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虎啸潭抗倭御敌古遗址为明代古战场遗址。县级文物保护的宋代建筑物“升仙桥”依旧雄跨木兰溪。2005年兰溪市公园、兰溪绿水工程的建成,提升了鲤南地理人文的整体品位。
建筑景观
鲤南名胜古迹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柳坑木兰溪宋代古桥距今已有900多年,玉塔村东山塔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以青石构建的金凤古桥全长121米,尚书郑纪、状元柯潜、国师陈经邦先后为其书写桥记。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唐良士公古墓、圣泉宫、李尚芬祠、陈可大祠堂等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霞山祠、潘山宫、后源堂、东山寺、玉田古居址、仙安府、涵井林氏宗祠、龙天宫、象运祠堂等名闻遐迩。古洋、东溪周边6550亩生态公益林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是观赏、休闲的好去处。
历史沿革
旧属孝仁里,境内托忒克·端方秀美的东屏山(古称飞凤山)钟灵秀,孕育出李霞、李再、李再耕、李开泰、李鸿泽、李秀琼、李志明等优秀儿女。他们各有专长,驰名海内外。李霞是仙游画派开山大师,其力作《十八罗汉渡海图》曾获得巴拿马共和国博览会金奖,所绘关羽威武生动,英气逼人世人共仰。所画麻姑晋娘,端庄美丽、亲切热情,人们竟相收藏。李霞因而被称为“麻姑李”。李再钤是台湾著名雕塑大师。李再耕高级工程师防火砖研究项目填补了我国空白。李开泰教授驰誉中外的数学家。李鸿泽曾是主管国外港口建设的专家。李秀琼是半导体领域名家,李志明博士是上海社科院的后起之秀。村东头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佛公亭,建筑别具一格,香火旺盛,信徒众多,座落飞凤山的郑墓宫,是本地四境十八村的乡民共同信仰的地方,宫内奉祀宋代爱国将帅杨五太师,这个地方也是村民们聚集商议修桥铺路做好事的地方。
经济建设
经济发展
2002年来,鲤南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成为县城拓展的中心地带和发展工业的重要基地,2006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8.88亿元,比增33%,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比增83.5%,是市“经济工作先进乡镇”。鲤南工业园区完成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已累计投资6亿多元,入园项目40个,已建成投产项目20个,以电子机械、服装鞋革、工艺美术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其中云敦服饰和闽仙电器分别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省优产品。鲤南城区高起点规划,全方位推进,以龙翔新城、世纪花园、九隆商住楼为龙头的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开发建成近1平方公里,竣工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入驻办公单位12家,入住居民1500多户,人口7000多人,实现建成区通道绿化、美化、亮化,集办公、商贸、金融、文教、体育为一体,人居环境舒适的新城区正在崛起。
社会事业日益发达。乡村文化活跃,2006年度评为全市第三批村级春风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先进单位。社区医疗卫生设施日臻完善。教学条件、办学质量不断优化,镇内建有2所中学和17所六年制完全小学,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工业园区所在地拥有2所职业中学,设有电子、电器、计算机、工业企划等专业,年可为企业提供实用技术专业人才1200多人。
特产经济
平原田适宜栽种龙眼烤烟和蔬菜,水源充足,古洋水库供水站就在村的东头。离县城又近,是投资种植瓜果的理想基地。横塘村还有一片座落于古洋水库西北至西南部约3333亩的山地,土壤肥沃,雨量充足,适宜村种困栽茶,是有识这士投资种茶的理想宝地。
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
镇内水源充沛,境内古洋、东溪两大水库,库容量达4593万立方米,保障县城及赖店镇盖尾镇郊尾镇、枫亭生活、生产用水。地热资源丰富,温泉水质好,含硫量位居全省前列,日出水量2000吨,水温57℃,极具疗养健身功效。35kV的锦田变电站、大坂变电站架设了工业用电及民用专线,生产和生活用电十分充足。建成兰溪南岸公园、九隆广场、九隆服务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形成了食、住、游、娱、购等功能齐全的服务网络。邮电通讯设施完善,全镇村村开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信号全面覆盖,随时可与国内外进行通讯联系。丰富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充足的水力电力以及优质高效的服务营造了优越理想的投资环境。
鲤南镇内交通便捷,三(明)郊(尾)省道横贯其间,距福厦公路20公里,距福厦高速公路福厦铁路25公里,距湄洲湾秀屿港50公里,仙港大道经下楼、涵井直达枫亭港口。鲤南镇区内有仙游汽车总站、城市一环路、八二五南街、解放南路、小一环路、园区中路、园区东路、锦园路等主次干道,村道实现水泥化,交通网络逐步完善。
交通状况
镇内交通便捷,三(明)郊(尾)省道横贯其间,距福厦公路20公里,距福厦高速公路和福厦铁路25公 里,距湄洲湾、秀屿港50公里,仙港大道经下楼、涵井直达枫亭港口。镇区内有仙游汽车总站、城市一环路、八二五南街、解放南路、小一环路、园区中路、园区东路、锦园路等主次干道,村道实现水泥化,交通网络逐步完善。
防洪排涝
随着鲤南新区和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解决洪涝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为切实做好辖区内的防洪排涝工作,鲤南镇、鲤南工业园区管委会花大力气重点解决低洼地霞苑、圣泉等片区的排涝难题。鲤南镇规划在圣泉片区建设2条排涝渠,总长1.86公里,沿规划中的路网平行布设,断面分别为8×4m和3×3m,可满足上游12平方公里内的20年一遇洪水排放。另规划在现状的居民区附近沿在建的北京二环路埋设直径1.6米的地下排涝管道,长540多米。上排涝工程估算总投资550多万元,将按先急后缓的原则逐步实施。鲤南镇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结合地形、地势、天然水系和城市规划建设,合理划分排水分区,设置一定的临时蓄滞涝区,采取撇洪渠、顺堤涵管等措施,尽量将涝水自排入外河。地势较低地区,按照排涝标准,配套建设相应的排涝泵站和控制设施。
鲤南镇重视非工程措施在防洪排涝中的作用,加强全流域水土保持、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和水文气象预报。鲤南镇用地发展方向和规划建设用地选择,考虑防洪排涝因素,尽量避开洪涝灾害高风险区。鲤南镇规划建设尽量保留天然水面,保持必要的调蓄能力。
整治环境
随着村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卫生意识也增强了。鲤南镇就以玉田县等村为整治农村环境卫生试点。鲤南镇玉田村投入近万元资金购买了一部半旧的手扶拖拉机和一部平板车,设置7个指定垃圾池,由保洁员准时清扫,村民也自觉地配合,当专用的手扶拖拉机慢慢行驶中,村民们就自动地把生活垃圾倒进去,保洁员清运到指定的海亭岭垃圾场。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文明卫生的生活习俗,起初一定要发动大家动手,全面消灭垃圾卫生死角,改善环境质量,之后,以村组为单位建立健全各类农村卫生定期打扫和检查评比机制,以实现农村卫生状况的根本改变。清垃圾、清路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卫生整治,换来的是村容整洁,村风纯朴,很值要建立这个好的长效机制。鲤南镇抓好环境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搞好“两规”。就是要搞好新村建设规划和老村改造规划。二是开展“三清”工作。要清除村前屋后的垃圾、淤泥和河涌。三是落实“四改”。要改好自来水、下水道、公厕和禽畜栏。四是实现“五有”。做到有村道、有绿化带、有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有水环境和有特色,要建有村民公园。把环境整治与发展生态经济和打造生态经济产业带相结合,走出一条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农村环境整治新路子。
科技兴镇
鲤南镇干部群众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1、以鲤南工业园区和城南新区开发为载体,通过品牌建设积累技术、资金。在巩固“云敦”和“闽仙”两个福建省著名商标的基础上,云敦至尊牌衬衫、西裤,云敦牌衬衫和闽仙牌(QDJ)系列减速发动机荣获2004年福建省名牌产品,此外,云敦至尊、云敦还荣获2004年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2、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形成镇、村(居)、户二级农技推广网络。鲤南镇里抽调专业人员组建科技站,各村(居)配备科技副主任。农广校成立后,开办各类科技培训班3期,受益农民达500多人。
3、积极扶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2004年闽仙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250万元,购置先进检测设备及装配生产线,提高产品质量等级和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从8%上升到15%,产销量名列同行业前茅,QDJ2816棘轮式大功率减速起动机研制成功,替代美国进口。
4、组织实施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成功构塑科技富民信息平台,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鲤南镇完成了12部北京市光彩农信机和2套农信快车的安装调试。鲤南镇该平台以北京光彩农家宝信息机为载体,拨号上网访问中央服务器,每天下载、浏览实用农业信息,并通过信息示范户将该信息提供给周边农民,以一户带动一村的方式,实现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农民朋友通过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及时调整种养结构,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
5、大力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帮扶活动。重点挂钩帮持的村、企业、基地、大户共8个,其中象林村茶果基地,玉田“早钟6号”枇杷基地和下楼良种母猪繁育基地发挥了良好的科技示范作用。
6、积极申报各级科技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支持,象林村的茶果套种绿肥推广项目列入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争取资金到位5万元。鲤南镇申报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个。
廉政建设
鲤南镇从规范农村党员干部行为入手,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惩防腐败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干部选任、教育、管理、监督、奖惩五个方面,贯穿于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事后惩戒的全过程,涵盖了村务工作的各个环 节,逐步形成了一个点面结合、层层联动的惩防网络。一是严格选任村干部。通过明确任职条件、规范配备职数、严格选拔程序,切实把好干部入口关。
二是加强思想教育。建立完善农村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律意识。
三是规范干部行为。围绕党员领导干部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实施办法的若干要求,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制定出“十不准”,使村务工作有章可循,有制有依。
四是强化监督制约。主要加强三个方面的监督:首先,通过强化职能作用,落实“农村财务双代管”、财务审计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其次,通过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理财和村干部廉政述职制度,落实村民自治,强化自下而上的监督;再次,通过制定“两委”班子议事规则,坚持“两委”班子联席会,强化班子内部监督。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内容
乡镇概况
行政隶属
行政辖域
气候物产
人文历史
建筑景观
历史沿革
经济建设
经济发展
特产经济
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
交通状况
防洪排涝
整治环境
科技兴镇
廉政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