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培天幼时曾在颜家“庶几轩”读书,故被人称之为“庶几先生”。颜培天18岁中
举人,25岁中 进士,钦点翰林院 庶吉士。3年后考试,成绩优异,授户部主事。后被
甘肃省、直录州
知州,两任
巩昌府事。因计典被仪,清高宗
乾隆 乾隆帝察其才,引见,以直隶同知用,被
宣化区同知。
嘉庆二年(1797),升
礼部铸印局
员外郎。四年任七省坐粮厅,被劾。皇帝亲鞠之,得释,仍以员外郎职。
辛酉典试任
河南省正考官,补
福建省道
监察御史,疏请清查川陕
湘军需,核减银两,奉谕旨允行。他与
萍乡市籍
进士刘凤诰同时代,曾与刘同为某科主考,清嘉庆十五年间(1796-1810),萍乡人文鼎盛,五次全省大比(每隔三年一次),萍乡人三次得第一名,有人撰
对联纪其盛曰:五科三解元,春色文章增瑞气;一县两主考,凤衔紫诰培天恩。他在做官期间,倡建学校,奖励耕桑,修理
孔子庙,他任七省坐粮厅时,曾有人拿一千两银子向他谋求差事,被他直录,以办事勤勉,赐缎匹
紫貂,尽除在
阶州所罚俸银。任
宣化区同知时,捐献自己的俸银修文庙,计擒盗。某县官以刑毙人,他奉旨勘察,县官托人请他宽宥,他正色谢道:人命至重,若舞弊将无子孙。及启棺视死人,则尸体宛然若痛苦状。“既尽得其实,尸忽消释,观者以为神明。”(《昭萍志略》)。他以母老乞归。在归途中,脖子上生个,疼痛难忍,因当时医疗条件差,又缺少卫生常识。船行到
无为市州时,他强令当地一个剃头匠用剃刀给他割疽,割后因流血过多而死。“既卒,检其橐物,俱不备,但得归榇。”(《昭萍志略》)。插岭颜氏三世为官,培天公孙三代均有德政美名。祖父颜树德( 1701 - 1774)为清康熙、
雍正、
爱新觉罗·弘历三朝元老,勤政廉洁,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花甲之龄还被诰封为奉政大夫(五品
文官)。
父亲颜煌(1725-1759),清乾隆十八年(1753)拔
贡生,敕封
文林郎。旋
朝考一等第一名,特授广东高州
石城县知县,后历署
广州府德庆
刺史,升授
禅城区同知,诰封奉政大夫。他立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昼夜勤政,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于
佛山市官署,
爱新觉罗·弘历诰赠封为
朝议大夫(
正四品文官)。至颜培天死,
爱新觉罗·颙琰闻之,惋惜异常。御笔师赠一块6尺长、2尺宽左右浮龙绕边的正堂匾,匾上有“御赠”两个字,字下盖有“嘉庆之宝”大方印,题词是:两袖清风,清廉正直。还有两块直联匾,至今犹存在颜培天后裔家中。他的墓葬在
麻山镇善洲桥黄竹下狮形山上。整座墓规模较大,墓前有石牛、石马、
石人等雕塑,墓后高大的石碑上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