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滩镇
重庆市铜梁区辖镇
平滩镇,隶属于重庆市铜梁区,地处铜梁区西部。
唐长安四年(704年),平滩镇一带建平滩场,属铜梁县;1989年5月,由平滩乡改为平滩镇。截至2020年6月,平滩镇下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兴隆街39号。截至2020年11月1日,平滩镇常住人口为25961人。
历史沿革
唐长安四年(704年),平滩镇一带建平滩场,属铜梁县。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属安居县。
民国八年(1919年),改平滩场为平滩乡。民国十九年(1930年),平滩乡改为平滩镇。
1949年12月2日,平滩镇改为平滩乡。
1958年9月,平滩乡、白鹤乡、社济乡3乡合并为平滩公社。
1983年7月,由平滩公社改为平滩乡。
1989年5月,由平滩乡改为平滩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平滩镇地处铜梁区西部,东与侣俸镇隔河相望,南与小林镇大足区国梁镇相依,西与双山镇接壤,北与潼南区卧佛镇小渡镇紧密相连,距铜梁区人民政府驻地约22千米,  区域总面积91.0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平滩镇地形以丘陵为主;境内西北部有太洪山;境内最高点位于洪太村龙张嘴枷担湾西端,海拔456.1米;最低点位于玉龙村毛田坎,海拔234米。
气候
平滩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8℃,1月平均气温6℃,极端最低气温4.2℃(1975年12月15日);8月平均气温33.9℃,极端最高气温41.5℃(2006年9月1日);最低月均气温4.6℃(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3.93℃(2006年8月);生长期年平均339天,无霜期年平均320天,年平均日照1341.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16.9毫米,最大雨量1324.6毫米(1998年),最少雨量759.1毫米(199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7月最多。
水文
平滩镇境内最大河流为平滩河,横跨南北,自插腊村流入、从团宝村流出,境内长12千米,主要支流有中坝河、二源河、永乐河、玉皇观河。
自然灾害
平滩镇主要灾害有水灾和干旱。1992年7月下旬—8月20日,平滩镇遭受持续高温伏旱长达28天;1997年9月到次年的5月连续9个月未下雨,人畜饮水困难,约56%的稻田无水栽秧。
自然资源
平滩镇境内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页岩和条石;有柏木、苦、杨槐等植物。2011年,平滩镇有耕地面积7.6万亩,人均1.5亩;可利用草地面积0.5万亩,林地面积1.8万亩。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平滩镇下辖龙潭1个社区,惠风、万桥、洋海、华光、新华、插腊、青杠、珠玉、高平市、四方、太安、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立灯、金竹、洪太、玉龙、团宝17个行政村;下设5个居民小组、28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平滩镇下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兴隆街39号。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平滩镇总人口4966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400人,城镇化率12.89%;另有流动人口1045人。总人口中,男性26440人,占53.24%,女性23226人,占46.76%;14岁以下7017人,占14.13%;15—64岁36919人,占74.33%;65岁以上5730人,占11.54%;以汉族为主,达49525人,占99.72%;有佤、彝、苗等18个少数民族,共141人,占0.28%;超过20人的少数民族有、彝、苗3个民族。2011年,平滩镇人口出生率7.9‰,人口死亡率7.8‰,人口自然增长率0.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45.2人。
截至2018年末,平滩镇户籍人口为48837人。
2021年6月28日,重庆市铜梁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平滩镇常住人口为25961人。
经济
综述
2005年,平滩镇级预算内财政收入完成42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税收(不含农业税)完成12.04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4700万元,占年计划的13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61万元,占年计划的158%;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2650万元,占年计划的142%;农业增加值完成10632万元,占年计划的109%。
2011年,平滩镇财政总收入2294.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8万元,比2010年增长-23.5%;人均财政收入156.6万元,比2010年增长10.8%。2011年,平滩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495元。
2018年,平滩镇有工业企业24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1个。
农业
2011年,平滩镇农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比2010年增长48.5%,农业增加值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3%。平滩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番薯为主。2011年,平滩镇生产粮食2.5万吨,人均568.5千克,其中水稻1.9万吨,玉米0.2万吨,红苕0.3万吨。平滩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蔬菜、水果等。2011年,平滩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7万亩,产量12.8万吨,其中油菜0.2万亩,产量322吨;蔬菜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12万吨。平滩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平滩镇生猪饲养量8.4万头,年末存栏5.2万头;羊饲养量993只年末存栏370只;牛饲养量242头,年末存栏227头;家禽饲养量76万羽,上市家禽42.5万羽。2011年,平滩镇生产肉类4416吨,其中猪肉3929吨,牛肉11吨,羊肉6吨,禽蛋2558吨。2011年,平滩镇水果种植面积2000余万亩,产量4000余吨,主要品种有柑橘葡萄、西瓜、柚子等。平滩镇渔业以养殖草鱼、鲤鱼、白鲢、鲫鱼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滩涂727亩、淡水水面7206亩。2011年,平滩镇鱼塘养殖面积1626亩,水产品总产量3950吨,渔业总产值2370万元。
工业
2011年,平滩镇工业总产值为4.7亿元,比2010年增长29.8%;工业增加值1.5亿元,比2010年增长36.5%。2011年,平滩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621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5874万元,比2010年增长25%,其中销售收入达到100万以上的28家。
商贸
2011年末,平滩镇有商业网点468个,职工2800人。2011年,平滩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3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5亿元,比2010年增长11.3%。
金融
2011年末,平滩镇有3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境内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为7.1亿元,比2010年增加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198万元,比2010年增长9.8%。
文化
地名由来
平滩镇因境内平滩河、平滩场而得名。
文物古迹
平滩镇境内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寺1处;千佛寺位于平滩镇万桥村白云山颠,始建于唐朝建筑面积823平方米。
交通
平滩镇有县道铜延路过境,境内长31.8千米。2011年末,平滩镇有村级公路72.2千米。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平滩镇有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1960人专任教师16人;小学3所,在校生2216人,专任教师15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753人,专任教师15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2%,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98.6%。平滩镇主要学校有平滩中学等,平滩中学为铜梁区重点中学。2011年,平滩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2075万元。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平滩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村级综合文化室1个,文化广场2个,农家书屋10个,文艺宣传队4支;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川剧座唱、传统龙舞、雕刻等。2011年末,平滩镇有体育场地12处,包括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台、单双杠、门球场、8个村级体育健身场地等体育场地和设施。2011年末,平滩镇有广播喇叭220只,入户率98%,通响率100%,广播综合覆盖率99%;有线电视用户数为700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0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9%。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平滩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个,其中国家一级甲等医院1个,村级卫生站33个;床位70张,固定资产总值7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2人,其中执业医师20人,执业助理医师15人,注册护士11人,其它医护人员16人。2011年,平滩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5万人次,住院手术82台次,出院病人4500人次。平滩镇重点医院有平滩中心卫生院,为国家一级甲等医院,占地面积达9212平方米,医疗业务用房5357平方米,开设病床70张,拥有固定资产700万元,在职职工62人。2011年,平滩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13/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新改无害化卫生厕所3300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7万人,参合率97%;孕产妇死亡率15/10万。
2011年,平滩镇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919户,人数2310人,支出266.9万元,比2010年增长29.6%,月人均96元,比2010年增长33.3%;医疗救助22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2720人次,共支出5.7万元,比2010年增长10.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0人,支出615.4万元,比2010年增长11.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07人,支出65.4万元,比2010年增长13.5%;农村医疗救助30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105人次,共支出15余万元,比2010年增长15.8%;农村临时救济500人次,支出20余万元,比2010年增长10.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72人,支出110.1万元,比2010年增长3.8%;有敬老院1家,床位30张;有社区服务设施1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个;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401.2万元,比2010年增长28.6%。
参考资料
重庆市铜梁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2021-06-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文化
交通
社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