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遇吉
明朝前锋营副将
周遇吉(1600年-1644年),字萃(或萃庵),明末锦州卫(今锦州市)人,明朝著名将领。周遇吉为人勇武善射,加入明朝军队后,在与后金的作战中表现勇敢,逐渐晋升为明朝军队的京营游击。崇祯九年(1636年),周遇吉从尚书张凤翼手中数度血战清兵,被授予前锋营副将。在镇压各地民变方面,周遇吉表现出色,累加太子少保、左都督等职。崇祯十五年(1642年)冬季,周遇吉接任山西省总兵官。在宁武关之战中,他力抗李自成军队,英勇战死。南明建立后,周遇吉被追赠太保,谥号忠武。
人物生平
血战立功
崇祯九年(1636年),满兵进攻北京。周遇吉从尚书张凤翼数血战有功,连进二秩,为前锋营副将。
明年冬,从孙应元等讨贼河南省,战光山县固始县,皆大捷。
十一年班师,进秩受。明年秋,复出讨贼,破胡可受于淅川,降其全部。杨嗣昌出师襄阳市,周遇吉从中官刘元斌往会。会张献忠将至房县,扬嗣昌策其必窥渡滩,遣周遇吉扼守槐树关,张一龙屯光化,贼遂不敢犯。十二月,献忠败于兴安,将走竹山、竹溪,周遇吉复以杨嗣昌令至石花街、草店扼其要害,贼自是尽入蜀。周遇吉乃从元斌驻荆门市,专护献陵。明年与孙应元等大破罗汝才于丰邑坪。又明年与黄得功追破贼凤阳。已而旋师,败他贼李青山于寿张,追至东平县,歼灭几尽,青山遂降。屡加太子少保、左都督。
关宁名将
周遇吉是明朝抗清名将,于1642年11月在杨柳青曾经与清军大战三天三夜。当时,清兵七万余众从山东省劫掠大量物资和青壮年人口经杨柳青北返关外,整个山东、河北省两省各地明军或望风而逃,或撤兵让路。当时已接圣旨由杨柳青调往山西省任总兵的周遇吉本已带兵开拔,但他听说清兵要过境杨柳青,遂率骑兵返回杨柳青,利用地形痛击清军,清军死伤数千,创造了在明清交战史上罕见的明军以少胜多的战例。
接任总兵
崇祯十五年(1642年)冬季,周遇吉接任山西总兵官,赴任之后,淘汰老弱残兵,修缮兵器,加强练兵,积级备战。此后,明军在与农民军的几次关键战役中屡遭惨败,主力丧失尽,失去了对农民军作战的主动权。
第二年冬季,李自成攻占陕西省,准备取道山西进攻北京,周遇吉与山西巡抚蔡懋德分别布置河防,并向京师求援,但当时北京已无兵可调,仅是象征性地派遣副将熊通率领二千士卒助战,周遇吉留下熊通防守黄河之后,赶赴代州为北京建立阻击防线。
拒不投降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平阳守将陈尚智投降李自成,劝降熊通,并让他游说周遇吉归降。周遇吉怒斩熊通,将首级送往北京,以显示自己效忠明朝的决心。二月七日,太原市沦陷,原任山西省巡抚蔡德自尽身亡。李自成在太原休整八天之后,又攻取了忻州市,进而急攻代州。周遇吉在代州坚守数天之后,粮尽援绝,率军突围后退保宁武关。无论周遇吉如何备战,以山西孤旅是无法与李自成数十万大军相抗衡的,代州的失守只是时间问题。宁武关地势险要,而农民军又志在必得,此次战役进行得相当惨烈。农民军因为在明军火炮猛烈的轰击伤亡较重,曾以“五日不降者屠其城”的宣传攻势希望迫使周遇吉投降,明军发射药即将耗尽的时候,一些将领也曾劝说周遇吉改变策略不要一味硬拼,但被“一军皆忠义”的周遇吉断然拒绝。于是在城内设伏,出弱卒诱敌入城,亟下闸杀数千人。
力战身亡
由于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李自成一度准备放弃攻取宁武关,但他手下的将领们一再坚持,农民军因而再次对宁武关发起了猛攻,在火炮的轰击之下,关城不断塌,农民军冲锋的前队战死,后队马上跟进顶替,终于攻破宁武关。农民军攻入关城之后,周遇吉继续指挥巷战,从战马上摔下来后又徒步奋战不止,在身中数箭被农民军生擒后也仍然破口大骂不愿屈服,农民军将周遇吉悬吊于高竿之上乱箭射死,然后又将尸体肢解。周遇吉的夫人刘姓素来勇健,带领几十名妇女拒守公,登上屋顶向农民军放箭,全部被农民军烧死。城破之后,农民军“遂屠宁武,婴幼不遗”,百姓被杀者甚众。
史籍记载
《明史·周遇吉传》
后世纪念
墓葬
周遇吉死后被草草安葬在东门外恢河之滨,到清朝顺治才又重修墓地、树碑立传。墓地清朝时因防汛需要迁于今宁武站外高地,上世纪30年代修同蒲铁路时,又迁于城北华盖山山麓。墓前立有四通碑,三为清朝所立,一为建国后所立。清碑上文字已斑驳不清,“忠”“义”字依稀可见。宁武县里共三处与周遇吉有关的墓地遗址,一处位于人民大街西口县粮食局院内,这里也就是周遇吉的夫人和家人们的殉难之处。第二处位于城东大河堡村外,原为周遇吉本人墓地,后来因为河水冲刷而被迁走。第三处位于东郊火车站北,从周遇吉原墓址迁来,此处遗迹尚存。
人物评价
历代评价
甲申国变之年,当明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降的时刻,周遇吉特立独行的举动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历史上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李自成因此一度准备撤回陕西省,农民军攻入北京之后,士卒们还在说:“如果每一镇的主将都象周总兵那样,我们如何能够到达这里?”弘光帝(福王)在南京即位之后,追封周遇吉为太保,谥号忠武,列祀旌忠祠。明末清初的一些历史著作也极力渲染宁武关之战,出现了许多互相矛盾、难觅历史原貌的描述。其实,宁武关之战的相持时间长短、激烈程度、战绩大小都是次要的,这些无谓的争论丝毫不影响周遇吉本人“舍身取义”的价值。周遇吉在宁武长期得到普遍的尊敬,民间戏曲有《宁武关》的剧目,县内建有周遇吉祠和忠武庙。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血战立功
关宁名将
接任总兵
拒不投降
力战身亡
史籍记载
后世纪念
墓葬
人物评价
历代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