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增禄
物理学家
何增禄(1898年-1979年),诸暨市西山乡(今牌头镇)何村埠人,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他因发明7喷嘴水银扩散泵、研究高真空理论而闻名,首次提出“抽速系数”的概念,被学界称为“何氏系数”。何增禄长期执教于理工科大学,曾主持浙江大学物理系,并创办了浙江大学光学仪器系和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高真空技术专业,为中国物理、光学和真空技术领域培养了大量专门人才。
人物经历
何增禄自同文小学毕业后,升入诸暨县立中学堂,成绩优异。
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后改为东南大学)。何增禄以优异的成绩读了三年,因家境困难,放弃最后一年的学习,1922年起,任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助教。
1926年,复进东南大学学习,1927年毕业,获理学士。次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
1929年赴美留学,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高真空技术,获科学硕士学位,又进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研究光学。
1933年回国,直至建国后,历任浙江大学副教授、山东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教授兼物理系主任。
1952年在浙江大学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光学仪器系,并任系主任。
1955年调至清华筹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任教授。
1958年至1959年,在苏联杜波那高能粒子研究所工作。回国后仍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曾长期担任中国物理学会杭州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学术委员及中科院学部委员。
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达60年。在真空扩散泵研究中,首次提出“抽速系数”概念,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1962年,被国际上公认为“何氏系数”或称“何氏抽速系数”。在光学方面,在1949年提出光程改变引起光频率改变的理论,说明约翰尼斯·开普勒效应及“红移”现象是特例情况。
个人事迹
1898年8月13日生于诸暨市县。
1919—1922年在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部学习。
1922—1926年任南开大学理科助教。
1927—1929年在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改为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
1929—1930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
1930—1933年先后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高真空技术、在罗彻斯特大学任助教并研究光学,并于1933年8月获加州理工学院理学硕士学位。
1933—1935年任浙江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1935—1936年任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
1936—1952年任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并于1940—1943年,1947—1952年任该系主任。
1952—1955年任浙江大学教授,光学仪器系主任。
1955—1979年任清华大学物理教研组和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其间于1958年3月—1959年3月在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任研究员。
1979年5月12日病逝于北京市
人物生平
家庭介绍
何增禄,1898年8月13日(农历6月26日)出生于诸暨市县西山乡何村埠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中学曾辍学一年。1919年9月入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部学习,参加过“五四”运动,学习3年后又辍学谋生。时值南开大学急需理科助教,他以高材生应聘。由于工作出色,多次被聘工作达4年之久。1927年秋又回母校完成学业。此时南京高等师范已更名为东南大学。他于1929年8月毕业后,任清华大学助教一年。1930年9月自费赴美留学,进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并在该院诺曼·布里奇(NormanBridge)物理实验室研究高真空技术。1932年9月至1933年2月在罗彻斯特(Rochester)大学任助教并研究光学。1933年3月至8月又回加州理工学院完成学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坎坷经历
1933年10月何增禄回国,任浙江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35年秋,浙江大学校长郭任远独断专行,擅自将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拨给物理系购置仪器设备的外汇专款挪作他用,何增禄和物理系全系教师及多数学生愤然离校,到其他大学执教或转学。何增禄出任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4月,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何增禄邀请山东大学年轻有为的王淦昌教授一同到浙江大学任教,当年升任教授。1940—1943年,1947—1952年何增禄两度出任物理系主任。他不善辞令,但诚恳正直,热心助人,深得全系师生尊敬。
1952年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物理系被撤销。何增禄带领一批青年教师和技术员筹建了光学仪器系,并任系主任。这是全国第一个光学仪器系。1955年他被调到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筹建高真空技术专业。1958年3月,他又被派往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任研究员。1959年3月回国,因腿疾住院有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受迫害,身患肺癌等多种疾病,于1979年5月12日逝于北京市
主要成就
高真空技术专家
创制多喷嘴扩散泵,首次提出“抽速系数”概念
何增禄是我国最早的国际上闻名的高真空技术专家。他在美国研究高真空技术期间,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自从1915年德国W.盖德(Gaede)提出高真空扩散泵原理的设想、次年美国I.朗谬尔(Langmuir)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水银扩散泵之后,高真空技术及其相关的实验技术、工业生产技术便迅速发展起来。但不久发现,的蒸气压过高,限制了真空度的提高,因而又产生了人造有机油的玻璃扩散泵,水银扩散泵渐被淘汰。进而人们又作出了种种改进油扩散泵抽气速率的尝试。正值此时,1932年何增禄以高超实验技巧成功地制成了4喷嘴和7喷嘴扩散泵。泵体的多个喷嘴极大地增加了喷嘴缝的有效面积,扩大了箱体尺寸,并增加了狭缝上方的空间,使其阻力减至最小,从而使扩散泵的抽气速度达到恒定。当他的有关设计以“多喷嘴扩散泵”为题发表时,受到美国物理学界和技术界的广泛重视。
研究扩散泵的设计理论
同年,何增禄又进一步研究了扩散泵的设计理论问题。他不仅分析了泵体中诸元件各处尺寸、距离与抽速的关系,而且将泵的实际抽速与理想的最大抽速之比定义为“抽速系数”。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扩散泵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于高真空泵的设计、制造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成为当时美国实验物理学界杰出的成就。从此之后,油扩散泵的设计制作不再是工艺技巧性的摸索,而是开始走上有理论指导的实际工作道路。何增禄设计制造的多喷嘴扩散泵被人称之为“何氏泵”,他提出的“抽速系数”被称之为“何氏系数”。为了更好地定量研究高真空程度,何增禄及其合作者又设计了高灵敏记录膨胀计。他的这些成就虽是在30年代初期取得的,但至今仍被有关的高真空物理著作所征引。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
国荣人荣,国殇人亡。这是任何一个旅居海外的华人游子的心情。但对何增禄而言,其心境与表现尤为突出。
1931年,在美华人闻讯九一八事变后愤慨至极。他们集会控诉日本侵略军在华罪行。为了抗击日本侵略军的需要,何增禄、丁绪宝袁翰青等在美学生筹建“中国铁社”,社员们将工资的1/3至1/2捐助并鼓励学习军工的留学生,寄希望于他们学好本领、回国保家乡。后来,“中国铁社”因故未成,何增禄又与丁绪宝等人制订了“中国科学仪器厂计划书”,盼能立足国内,自己制造仪器。他们在中国工程师学会美国分会和中国科学社美国分社的联合年会上宣告了这一计划,并上书国民政府教育部。由于当时政府的无能,他们的计划又成未竟之业。然而,这又一次激励了何增禄,促使他更加发奋。他于1932年9月到罗彻斯特大学任助教,其目的是要研究光学,学习国防技术。结果事不遂意,半年时间过去了,该大学仅让他学习磨镜和光学玻璃加工等技术。此后,他又在美国物色愿来华工作的光学仪器专家,想在国内开办科学仪器厂,既有助于教学,又能应抗战之急需。然而,又事不如愿而作罢。一颗悬念祖国安危的赤子之心真是纯真洁白。
奉献教育事业
何增禄回国后,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来到浙江大学后,为建设物理实验室,他主张必先购置车床等工具,以便自行制造教具和仪器,也借以训练师生动手能力。为开设各项物理实验课、特别是近代物理实验,他制作了高真空系统、建起吹玻璃和研磨光学透镜的设备,并且亲自动手,辅导青年教师和学生掌握实验技术。
1937年,日本侵略军向华东等地进攻,浙江大学不得不西迁贵州湄潭。何增禄和朱福炘等物理系教授带头装运仪器。经全系师生共同努力,将百余箱书刊、仪器由杭州市泰和县赣州市、宜山、遵义运达湄潭和永兴,行程数千里,不仅无一件损坏或丢失,而且每到一地只要能开课,便拆箱起用图书、仪器等物,师生的教学与实验在沿途的庙宇、祠堂内进行,创造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教学奇迹。
湄潭县,尽管当时条件极其困难,物理系在他领导下还是建成了一个颇具规模和水平的教学实验基地。他们因陋就简,自力更生,以脚踩皮囊代替电鼓风;以乙醇蒸气代替煤气;将大桶水置高台上,以虹吸胶管引水,从而造成水银扩散泵的冷却水流。用这些土设备土办法,制成了盖革计数管、钾光电管、麦克劳真空计和威尔逊云室等仪器。
何增禄曾教过多门课程,但主要是讲授光学。他还与其他教师合开“物理讨论课”,由教师和四年级同学轮流作报告。湄潭浙江大学的学术思想相当活跃。他本人也一直坚持光学研究,完成不少论文,分别在历次中国物理学会年会湄潭分会上作报告。1946年,他和合作者提出以改变光程的方法改变光波频率的理论,文章发表在Nature和《科学记录》上。
何增禄非常注意培养青年教师和爱护学生。在“物理讨论课”上,总是以新思路启发大家,指导青年教师作论文。他既没有架子,又重视他人才能,自己能作的事从不麻烦别人。更可贵的是,在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总是竭尽全力保护进步学生,为他们安全转移和寻找工作而不辞辛劳、不顾安危。他生活中清廉自持,处理公与私的经济往来泾渭分明。抗战时期,经济困难,他几乎无力供儿女上中学,但他所经手的各类账目却一清二楚。
创建我国第一个光学仪器专业
1952年,何增禄在浙江大学负责筹建光学仪器专业。当时,这一专业尚鲜为人知,既无可供参考的教学计划,也无相应的教材。何增禄知难而进,首先参考国外有关教学资料拟订出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并将它落实到教研室;又指导青年教师,为他们创造条件,准备开课。而他自己编写讲义,主讲物理光学课程。为扩大学生知识面,他又多次在上海聘请有关专家来校讲课或开设讲座。由于他的努力,该专业按教学计划开出了全部课程,而且达到了较高水平。
为了使学生既学好理论,又能掌握实验技术,何增禄除了关心各课程的实验环节外,还亲自拟订和准备物理光学和几何光学2门课程的实验。此外,建立了光学零件和仪器零件2个工艺实验室,不但满足了学生实验的需要,还自制仪器,充实各实验室,开出新实验,对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方便。何增禄还常常亲自参与仪器设计与加工,尤其是一些高精度的光学零件。当时所制作的精度极高的光胶合平面样品至今还保存在浙江大学光学仪器实验室。
重视该专业的科学研究
何增禄还十分重视该专业的科学研究。在繁忙的教学之外,他自制了套扩散泵和油扩散泵高真空系统,用它来进行光学零件镀膜工艺的研究,同时研制出汞灯、钠灯、氢灯等光源和一些高真空器件。直到他北上到清华大学之前的3年内,光学仪器专业已初具规模,教学井然有序。他的努力,为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以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也对刚刚起步的我国光学工业起了促进作用。
主要论著
1T.L.Ho(何增禄).High-vacuum压强controlapparatus.Nat.Acad.Sci.Proc,1931,17:548—550.
2T.L.Ho.Multiplenozzlediffusionpumps.Rev.Sci.Instruments,1932,3:133—135.
3T.L.Ho.Speedfactorandpowerinputofdiffusionpumps.Physics,1932,2:386—395.
4A.Goetz,J.W.BuchtaandT.L.Ho.Recordingdilatometerofhighsensitivity.Rev.Sci.Instruments,1934,5:428—431.
5T.L.Ho,W.S.Lung.Changeoffrequencyofalightwavebythevaviationofitsopticalpath.Nature,1946,158:63.
6W.S.Lung,T.L.Ho.Ontheprincipleofthechangeoffrequencyoflight.Sci.Rec,1950,3:191.
参考文献
解俊民.何增禄教授.浙江大学遵义市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程开甲,胡济民周志成.遵湄时期的浙大物理系.同.
JohnStrong.ProceduresinExperimentalPhysics.Chap.Ⅲ,97、117.
A.Roth.VacuumTechnology.5.3.3.DiffusionPumps,1976:218.North-HollandPublishingCompany.
L.G.Carpenter.VacuumTechnology.3.3.VacuumPumps.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个人事迹
人物生平
家庭介绍
坎坷经历
主要成就
高真空技术专家
研究扩散泵的设计理论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
奉献教育事业
创建我国第一个光学仪器专业
重视该专业的科学研究
主要论著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