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89式
步兵战车(
英语:Mitsubishi Type 89 IFV,
日语:はちきゅうしきそうこうせんとうしゃ)是
日本陆上自卫队搭配坦克使用的步兵战斗车、兼具武器和装甲是开发成功的日本第一种步兵战斗车和第三代装甲车。1980年
三菱重工开始开发本车到1984年开始试验车、技术试验・实际试验完成后1989年服役。
陆上自卫队的步兵都称为普通科的“装甲战斗车”。陆上自卫队员间也有用Fighting Vehicle简称FV。
研制背景
20世纪70年代,各国特别是在欧洲、
中东战场上作战的陆军部队,都进一步加快了
步兵战车的研制和装备速度,
美国M2A2“布雷德利”履带式步兵战车、
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等先进战车均属其列。
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实际早就开始了,但是由于国民对战争的反感,而且在《和平宪法》的限制下、认为可抑制威胁出现的
唯心主义评论者较多,新一代步兵战车研制计划因此未能达到由办公室转入工厂的程度。然而,随着
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缓和”的假面具因进攻阿富汗而被剥去,大藏省也认识到研制新一代步兵战车的重要性,于是一种可冒激烈炮弹射击、能伴随坦克进入阵地的战车研制计划终于得到了批准。
1981财年,日本防卫省提供了发展车体和
炮塔样机的资金。1984年,
日本投入6亿
日元用于发展4辆新式履带式步兵战 车。经过样车试验阶段,新式
步兵战车定名为89式步兵战车,1989年,日本陆上自卫队开始采购89式步兵战车,因为价格昂贵没有能够大规模生产,但是采购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按原计划,在20世纪末为日本陆上自卫队批量生产超过300辆89式步兵战车,能够基本满足需求。
1984年制成样车,计划在90年代装备部队,将生产300辆。
基本设计
潜望镜,能在白昼使用,其中一具也可更换为被动式夜视镜。在驾驶员位置上方有一具可旋转的潜望镜。89式步兵战车的基本布局比较传统,车体前部左侧为动力室,右侧为驾驶室,
炮塔位于车体中部,车体后部为载员舱。驾驶室有一扇可以向右开启的舱门盖,驾驶员前方布置有3具。
89式步兵战车的车体、炮塔由装甲板焊接而成,能够抵御轻武器以及炮弹弹片攻击。为了对付
空心装药破甲弹,车体前部和炮塔采用了间隔装甲,车体侧面装有用普通材料制成的很薄的侧裙板,侧裙板前后开有四个蹬脚口,方便成员上下。车体外形采用倾斜式设计以产生更好的防弹效果,前部上装甲的斜面非常低而平滑,前部车顶中央设置了用于动力传动装置的检查窗,左侧有冷却空气进气口。前部下装甲的倾斜角度较小,左右挡泥板上装有前大灯,包括方向指示器、
白炽灯和
红外线灯。车体前部左侧有百叶窗式
发动机排气口,在相邻位置有进气口,供中冷器和涡轮增压器使用。右侧驾驶室前后设置了驾驶员副班长座椅,驾驶员舱口上装有3具潜望镜,副班长舱口处有2具,后者座椅右侧还设置了向车体斜前方射击的射击孔。
车体中部为战斗室,安装有大型双人
炮塔,右侧有 与车体前后相连的通道,炮塔由带倾斜设计的甲板构成,形状复杂,武器装备设在中间,右侧是车长、左侧是炮长,炮塔上为其提供了一个向后开启的出入舱门盖,炮塔前部有供车长和炮长使用的顶置潜望式瞄准镜。炮长还有2具固定潜望镜用于前、左方向观察,车长也有6具向各个方向观察的潜望镜。在炮塔上还安装了一种可探测敌
导弹攻击的激光探测器,这种探测器在日本装甲车辆上广泛使用,一旦探测到激光束,车辆就可以做规避运动。
炮塔前方还装有大型潜望瞄准镜,外部左右两侧安装了导弹发射器,后面有备用品箱。导弹前方下部各安装了4具烟幕弹发射器,主要武器是35毫米
机关炮和7.62毫米
并列机枪。
车体后部的载员室可容纳6名士兵,共有6具潜望镜供载员使用,保证了士兵 的外部视场。载员室上面有开向左右两侧的舱盖,士兵可探身车外进行压制周围火力的战斗,但是这样会妨碍大型炮塔的转动,限制其使用。因此在载员室内部设置了射击孔,士兵通过这些射击孔可进行较广范围的射击。前方左右两侧的射击孔为了保证前方射界而在凸缘部开设了凹口,为球形座射击孔,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更精确瞄准目标,从而弥补
步兵战车上的射击孔设计不合理,导致士兵只能通过潜望镜估测而将枪托抵在腰间进行射击造成效果不理想的遗憾。载员室尾部设有两扇大型车门,供士兵登车,左右两侧有带百叶窗的小箱,是核生化过滤器等的换气装置,尾部左右装有尾灯。
动力系统
行动装置包括每侧6个挂胶负重轮、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另外还有3个托带轮,这与第二代战车73式不同,其他各国研制的战车均采用此种方式;履带为双销、橡胶衬套式,在第1、第2、第5、第6负重轮处安装了减震器。
动力装置位于车体前部左侧。研制89式步兵战车的目的是伴随
90式主战坦克作战,所以其机动性比73式更加受重视,
发动机的选用就是有力证明。89式战车装备日本三菱SY31WA水冷4冲程直列式6缸柴油发动机,带有中冷器和涡轮增压器,气缸工作容积量为16.96升,输出功率441千瓦/2000转/分。传动装置为带变矩器的变速箱,有4个前进挡和2个倒挡。只有该发动机没有继承日军装甲车辆采用风冷发动机的传统,是第一种真正采用水冷方式的履带式装甲车辆用发动机。由于水冷发动机的采用,发动机得以小型化,整体动力装置也能容易布置在车辆前方,才能为空间的有效利用带来便利。89式步兵战车的结构设计从此方面说是最为理想的,但是要打破传统观念使之得以实现,
陆上自卫队和三菱的作用则是第一位的。
89式步兵战车战斗全重为26吨,单位功率达到了16.9千瓦/吨,超过了M2A2“布雷德利”履带式步兵战车,从数据上来看,其速度达到70公里/时,也占有优势,实际能力基本属于同一水平。
武器系统
89式步兵战车的主要武器是
瑞士厄利空公司生产的KDE35毫米
机关炮,由瑞士直接提供技术、在日本按许可证自行生产。该炮与日本87式
自行高炮及L90牵引式高射 机关炮上使用的KDA35毫米机关炮属于同一系列,在降低重量的同时,射速也降低到200发/分,身管为90倍口径,重量51公斤,不仅可以对地面目标射击,还可对空射击,但是由于没有配备有效的
瞄准装置,仅限于自卫作战。
89式装备的机关炮口径大于
美国M2A2“布雷德利”履带式步兵战车的25毫米机关炮和
英国“武士”步兵战车的30毫米机关炮,虽然口径更大、火力更猛,但是不能进行点射,而且没有配备稳定机构,无法进行行进间射击。现超过89式战车35毫米
机关炮口径的车辆很多,如装备40毫米机关炮的
瑞典CV9040步兵战车和安装本国仿制瑞典40毫米机关炮的
韩国NIFV步兵战车,
俄罗斯BMP-3步兵战车更是同时装备了100毫米炮和30毫米机关炮。
35毫米机关炮可以使用的弹种包括燃烧
高爆弹、
曳光弹、穿甲榴弹和脱壳弹4种,榴弹初速为1160米/秒,
脱壳穿甲弹初速为1385米/秒;穿甲威力在使用脱壳穿甲弹时,在400米距离上为70毫米,在1000米距离上为40毫米。
机关炮与坦克进行正面交战显然是极为困难的,但是如果与轻型装甲车辆作战,则可以处于优势地位。根据89式步兵战车的任务,该炮还可发射安装在
炮塔左右两侧的79式反坦克导弹(重型马特),它由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研制,不仅可攻击坦克,也可用于击毁登陆舰船,全长1.57米,直径153 mm,飞行速度为200米/秒。
导弹有效射程在4000米以上,制导方式为有线
半自动步枪瞄准线指令制导方式,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射手不间断地瞄准目标。79式反坦克导弹的使用,使89式步兵战车具备了反坦克能力。然而,这样的战斗对装甲防护力薄弱的89式步兵战车来说只能是自卫性的、应急的,绝不可能成为积极主动性的。
在
机关炮的左侧安装了1挺74式7.62毫米并列机枪,由
日本生产,广泛应用在日本自卫队的装甲车辆上,是在步兵便携式62式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该枪全长1.085米,重20.4公斤,最大射速为1000发/分。
89式步兵战车的武器配置是由其相对较为特殊的运用思想决定的。当时,为了与严重威胁
北海道的
苏联装甲部队配备的
BMP-1步兵战车和
BMP-2步兵战车相对抗,89式步兵战车选择了旨在对抗BMP的武器系统。考虑到作战对象所采用的武器为73毫米低压炮(BMP-l)以及30毫米
机关炮和反坦克导弹(BMP-2),89式步兵战车也许称得上是一种最佳车辆。
防护系统
89式步兵战车的防护处于较低水平。该车在研制时,世界
步兵战车和
装甲输送车的车体都趋于采用铝合金,如
美国“布雷德利”、
英国“武士”、
意大利“标枪”等,只有89式采用了防弹钢板。当时有种看法认为铝合金在中弹时有燃烧的危险,因此为了避免此危险,89式选用了钢制装甲。尽管铝合金的燃烧危险性属于杞人忧天的问题,但是该车能够置时代潮流于不顾,断然放弃水上机动性,通过采用钢制车体来确保防护性,从这个层面上来说,89式步兵战车是值得圈点的。
从
海湾战争时起,也就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他国家的
步兵战车都掀起了加强防护力的高潮,“布雷德利”步兵战车采用了重型装甲,“武士”安装了
挑战者-2主战坦克上采用的“乔巴姆装甲,
法国AMX-10P和
意大利“标枪”步兵战车都增装了附加装甲,就连最初采用钢装甲的德国
黄鼠狼步兵战车 最终也增强了装甲,其重量也由最初的28.2吨增加到了33.5吨。
西班牙和
奥地利共同研制的ASCOD(即西班牙的“皮萨罗”、奥地利的“枪骑兵”)步兵战车安装了爆炸
反应装甲。在世界各国
步兵战车不断加强装甲防护能力的情况下,
日本89式步兵战车自服役以来从未增强过装甲,完全落后于同时代车辆。但是日本陆上自卫队既不是不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也并非不想增强89式战车的防护力,他们一直认为该车的装备数量很少,如果加装不适宜批量生产的附加装甲会导致成本更高,就这样犹豫不决最终没能向财政省提出来,只能放弃对89式步兵战车装甲防护能力的增强计划。
战术运用
伴随坦克作战是89式步兵战车的研制思想,协同坦克行动的基本任务就是完成坦克难以承担的重要详细敌情(反坦克武器、障碍)的搜集以及敌目标摧毁和障碍清 除等任务。89式
步兵战车当攻击坚固阵地或武器配置不明的阵地时,搭载步兵需要下车,紧密配合坦克和步兵战车车载武器作战;在夺取阵地后,为了确保此阵地不失,也应展开与以上相同的战斗行动。这是对步兵战车来讲最为困难的进攻阵地作战,这种步坦协同作战如果得以实施的话,其他战术行动的配合就会更加容易。
• 坦克为
先导智能。依靠坦克的火力和机动能力向敌阵地突进,然后使步兵紧跟其后,以迅速夺取目标.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在突击前确保敌阵地地雷区等有坦克用通路,而且敌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等比较薄弱。
• 步坦同时突进。通过两者的密切配合,发挥步坦战斗力,突进到敌阵地,以夺取目标。
• 步兵为先导。在可以判断敌
迫击炮火力已经受到压制之时,而且还判断,如不夺取敌阵地,就不能确保坦克通过地雷区,或者因为敌坦克、反坦克武器等,坦克突击会蒙受很大的损失。
• 防空行动:作战中,应经常警惕敌飞机及武装直升机的攻击,通常,为不给敌人以攻击的机会,可采取伪装、隐蔽和分散等方法,有时还可用
机关炮开展自卫战斗。
• 攻击:
步兵战车和坦克组成的力量称为步坦组(队),通常采用如下的编制实施攻击:步兵连+坦克连或坦克排,或者坦克连+步兵排,这种组合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威力,互相取长补短,作为有机结合的战斗分队行动。
• 接敌迫近:边准备战斗,边选定适当的跃进方法前进。跃进方法分逐次跃进和交替跃进。各处跃进的距离根据支援坦克或者步兵战车的有效射程、地形、地物和视界等情况确定。逐次跃进是指在不明情况时,有可能会突然蒙受敌人射击,因而有必要慎重前进,此时采取逐次跃进方法;交替跃进则指必须迅速前进,而且需要判断前进路线的状况,这时采取交替跃进方法。
服役情况
89式步战车均服役于陆上自卫队第7师团第11普通科连队第1・3・5中队、战车教导队普通科教导连队第1中队(改编第五中队)。其他还有北部方面教育连队普通科教育中队和
陆上自卫队武器学校 也有少数配备。直到平成16年度生产69辆以上。
事实上
机甲师团的第7师团是唯一普通科连队全部已经有
73式装甲车机械化的第11普通科连队集中配备、年间生产数1~2辆成本1辆6亿日圆以上、第11普通科连队全都升级成89式装甲战斗车。第11普通科连队以外
北海道普通科连队装备的73式装甲车也都预计替换成
96式装甲运兵车。
• 第1中队:老鹰头部后面加上“1”数字。
• 第3中队:向左看的三头魔犬、右方有第二次大战中日本军航空机名称(零、
雷电、疾风等)。
总体评价
89式步兵战车的单车采购价格为6.8亿
日元,不考虑国内和国际价格问题,仅统一折算成日元,CV9030单价2.3亿日元(1994年挪威陆军购买),“武士”步兵战车单价1.27亿日元,可见89式战车的价格是很高的。过高的价格意味着装备数量的缩水,2004年,日本陆上自卫队因89式步兵战车价格过高而以69辆结束了采购,结果第7师唯一的步兵团——第11步兵团装备的73式
装甲输送车未能实现全部更换。89式
步兵战车作为日本陆上自卫队第三代履带式装甲战车,综合性能指标没有太大缺陷,火力与机动能力上可圈可点,与西方同类步兵战车的能力相比基本持平,唯独防护能力过于低下,这恐怕也制约89式步兵战车成为同类战车中佼佼者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