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襄流民起义
荆襄流民起义
荆襄流民起义是明代成化年间(1465年至1487年)发生的陕西省四川省、湖广边区农民起义。荆襄地区北有秦岭,南有大巴山脉,东有熊耳山,中有武当山荆山,跨连陕西、河南省、湖北三省,谷阻山深,人烟稀少,为封建统治的薄弱环节。该地资源丰富,且可逃避赋役,永乐年间(1403~1424)渐有流民进入。主要人物是官军和流民。荆襄流民主要指宣德至成化年间(1426年至1487年) 为土地兼并或租税徭役所迫而逃往荆襄山区谋生的农民,又名棚民。成化元年三月,流民首领刘通(号刘千斤)联合石龙(号石和尚)、刘长子等,在房县大木厂镇立黄旗聚众起义,称汉王,国号汉,年号德胜,攻略襄、邓,屡败官军。
所处环境
荆襄地区北有秦岭,南有大巴山脉,东有熊耳山,中有武当山荆山,跨连陕西省河南省、湖北三省,谷阻山深,人烟稀少,为封建统治的薄弱环节。该地资源丰富,且可逃避赋役,永乐年间(1403~1424)渐有流民进入。宣德至成化年间,流民集结者逾一百五十万。他们千百为群,开垦荒地,伐木架棚,流徙不定,故称棚民。官府视之为“盗贼渊薮”,欲加制裁。
发展历程
成化元年三月,流民首领刘通(号刘千斤)联合石龙(号石和尚)、刘长子等,在房县大木厂镇立黄旗聚众起义,称汉王,国号汉,年号德胜,攻略襄、邓,屡败官军。成化元年,明廷派工部尚书白圭为提督湖广军务、朱永朱永为总兵官,会合湖广总兵李震河南巡抚王恕入山进讨。次年闰三月,刘通兵败被擒,死于京师。十月,刘长子、石龙被俘。起义失败,白圭在流民中推行强制附籍与发还原籍的政策,导致成化六年刘通余部李原(号李胡子)与小王洪、王彪为首的流民第二次起义。李原称太平王,攻掠南漳县、内乡、渭南市一带,流民归附者近百万。
事件影响
都御史项忠受命为总督河南省、湖广、荆襄军务,挫败起义军,俘李原、小王洪等。项忠勒令流民选一丁,戍湖广边卫,余归籍给田。在官府强行驱迫下,流民不前即杀,戍者舟行多疫死。朝廷为防事态扩大,于成化十二年派左都御史原杰抚治荆襄流民,设置郧阳府与湖广行都司,并由都御史吴道宏抚治阳、襄阳市荆州市南阳郡西安市、汉中六府。流民附籍后,垦辟老林,从事农作,开发药材、竹木、铁、炭等资源,荆襄山区逐渐民户稠密、商旅不绝。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所处环境
发展历程
事件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