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德烈士(1925—1942),浙江平阳人,是原中共平阳县委书记
郑海啸的女儿。她从小参加革命,不畏艰险,英勇斗争,年仅16岁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称“浙南刘胡兰”
郑明德(1925—1942),女,出生于
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革命家庭。13岁参加革命,15岁就成为身负革命重任的革命骨干,就已经有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16岁被
中国国民党抓捕,英勇不屈,最后不幸被国民党杀害。她带着对党的无比忠贞划上了生命的句号,她用殷红的鲜血写下了壮丽动人的史篇,她的故事一直在浙南地区传诵,人们称颂她是“浙南刘胡兰”。
郑明德于1925年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里,党的教育,使她政治上很早熟。她的父亲
郑海啸,是中共平阳县委书记。她的家,在
平阳县西南的凤林村,是浙南最老的游击根据地之一。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刘英常常住在她家里,逗她唱歌,给她讲革命故事。有一次,刘英讲了
方志敏的事迹,天真活泼的郑明德,几乎听得入了神了。当她听到方志敏那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蔑视敌人的崇高品质时,小小的脸蛋不时露出笑容;听到方志敏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性的时候,小小的心灵深感悲痛,禁不住哭了起来。小小的郑明德,靠着党的指引,她的心间已经点燃起了革命火种。
抗日战争爆发后,十三岁的郑明德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一次,平阳水头街召开群众大会,她在大会上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痛斥
中国国民党的亡国论,声音脆亮,有条有理,博得许多人的赞许。1938年春天,粟裕率领抗日游击总队北上抗日,中共平阳县委号召群众积极支持,郑明德走家串户,逐家发动群众赶做军鞋,并把家里仅有的旧被单、破衣服都拿出来做军鞋。在她的带动下,仅有两百多户人家的凤林村,在短短的时间里,赶做了四百多双军鞋。而这一年冬天,郑明德全家盖的是一条薄棉被。她还积极参加抗日宣传队活动,教歌、演讲、搞义卖、办妇女识字班,样样出色。
1940年,白色恐怖笼罩着浙南游击根据地,地下党组织遭到疯狂破坏。郑明德告别多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离家追随革命队伍。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采取残暴的手段,烧掉她的房子,抓走她的妹妹。但郑明德革命意志更加坚定,她和战友“身住密林大深山,天然山洞当房间”,经受着革命的磨练。
郑明德在平阳县委宣传部设的流动“红星”图书馆工作期间,行军中不要同志们的帮助,硬是背着二三十斤重的图书和宣传品,跟随部队前进;到了宿营地,她不仅做好本职工作,而且热情地教歌教识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在军政干部训练班,她起得早,睡得晚,努力学理论,认真作笔记。刘英常找郑明德谈话,启发她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1941年3月,郑明德加入党组织。
1941年7月16日,郑明德等十多个同志在转移到瑞安公阳时,被敌人发觉了。当时,郑明德脚病发得厉害,加上一昼夜的急行军,饥饿、劳累一齐袭来,后来,腿部又被顽军子弹打中,鲜血直流,行动更困难了。同志们要背她走,她为了保存党的力量,坚决谢绝援救。她隐藏在山坑里,最后落入顽军之手。
张韶舞最后带着丰盛的酒菜来到狱中假献殷勤,但依然遭到郑明德的痛斥。张韶舞黔驴技穷,命匪兵对郑明德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刑罚,先是上老虎凳,然后又把她锚吊着用一碗碗辣椒水往她鼻孔里灌。郑明德几次晕过去,可始终没有吐露出有关党一丝一毫的情况。她回答敌人就是一句话:“要么把我放出去,要么枪毙我。别无其他。”
郑明德被捕后,中共平阳县委曾多次设法营救,但因敌人的监视严密,未能成功。郑明德得悉组织要来劫狱的风声,马上托人带信:“敌人戒备森严,千万不要冒险,不能为我一个人使部队遭受损失。”但她却时刻关心着同志们的安全,有一次,她从女看守那里探悉国民党保安团在部署兵力准备向瑞安边境游击区进攻,她立即设法把这情报送出去,使游击队得以及时转移,避免了损失。
1942年6月27日,
张韶舞下令杀害郑明德。郑明德因受重刑身体很弱,双脚溃烂,匪徒们把她按在人力车上拉向刑场。在押赴刑场的路上,她发现自己脚上穿了一双新的力士鞋,就用脚把它踩了下来,送给拉人力车的老人。到刑场,16岁的郑明德在“打倒
中国国民党卖国贼”、“共产党万岁”的响亮呼声中从容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