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坪遗址
甘肃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齐家坪遗址是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遗址内发现有多处房屋、窖穴、墓葬遗迹,出土物包括石器、陶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此外,在遗址中还出土有铜镜一面,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原地区最早的铜镜。齐家坪遗址于1996年11月20日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家文化最早发现于齐家坪遗址并因此得名。
简介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的临夏回族自治州,齐家坪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遗址内发现有多处房屋、窖穴、墓葬遗迹,出土物包括石器、陶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此外,在遗址中还出土有铜镜一面,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铜镜。
特点
1.齐家坪遗址所处时代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
2.齐家坪遗址发现于1924年。
3.齐家坪遗址是齐家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揭开了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研究的序幕。
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我州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齐家文化上承马家窑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早期的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下限还当更晚。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省青海省境内的黄河、洮河大夏河渭河湟水等流域,在我州境内均有分布,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命名地广河齐家坪遗址外,还有省级保护单位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新庄坪、临夏县莲花台、康乐县王家等。另外,现淹于刘家峡库区中的秦魏家、大河庄等也是重要的遗址。
齐家文化是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而命名的,1945年,中国考古学者夏鼐广河县阳家湾发掘了两座齐家文化墓葬,证明了齐家文化早已马家窑文化的年代顺序。1947年至1948年考古学家裴文中,在甘肃省湟河,大夏河洮河流域考古调查中,发现九十多处齐家文化遗址,首次发现了白灰面住室和石圆圈遗址。
齐家文化是以素陶为特征的文化,陶质精细,器型多样,主要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还有少量的灰陶。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区出土的齐家文化陶器主要为双耳罐、大口瓶、规、三耳罐等,还有形象的乌形壶等,在稀有的齐家软陶泥上,用红彩或黑彩绘制简便的网格纹菱形纹,波折纹等,在砂陶上有绳纹,附加堆纹等。
出土文物
齐家坪遗址的一大特征是玉器明显增多,这里早年曾发现过重型礼仪玉器——玉璧和玉刀,进入本世纪后,又曾发掘出祭坛遗址和目前所知最早的面条实物遗存。出土物除陶器和石器外,还有铜刀、铜锥、铜斧、铜镜和玉琮等器物。
齐家坪遗址的陶器独具特色,主要有泥制红陶和夹砂红褐陶,还有少量的灰陶和泥制彩陶。纺织品以麻织面料为主,冶铜业发达,出现了、铅青铜锡青铜,表明齐家文化晚期已进入青铜时代
陶瓮:盛器(左上,高11.8厘米)
三角纹彩绘陶片:(右上,高4.7厘米)
器耳部陶片:(右中上,高4厘米)
器耳部陶片:(右中下,高4.8厘米)
三角纹软陶泥双耳罐:食器(下,高10.2厘米)
现状
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在洮河西岸,是一处宽阔而平坦的河边台地,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
1924年夏季,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及其助手沿洮儿河一带首次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在此发现与仰韶文化截然不同的单色压花陶器,以及与古希腊、罗马的安佛拉瓶造型类似的双大耳罐,齐家文化便由此地而得名。
此后的数十年中,陆续有重大发现,其中我国最早的铜镜即出自于齐家坪,该遗址因此成为我国赫赫有名的古文化遗址。1996年,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特点
齐家文化
出土文物
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