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遗址
以广河齐家坪遗址为代表的齐家文化遗址
齐家文化遗址距今约4300至3500年,因1924年首先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发现而得名,是新石器时代向青铜器时代过渡的遗存;齐家文化遗址横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重要遗址包括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武威市皇娘娘台遗址海藏寺,天水师赵村、西山坪遗址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等。
齐家文化遗址属于季风气候边缘带和农牧交错带,地貌复杂,资源丰富,环境多样。齐家文化遗址出土铜器的遗址至少有15处,总数超过130件;陶器均为手制,种类丰富;出土的玉器不仅有玉、玉斧、玉铲、玉刀等工具,还有礼仪或装饰性的玉璧、玉、玉琮、玉璋等;骨器包括骨铲、骨刀、骨匕、等。
1996年,齐家坪遗址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喇家遗址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一五”全国100处重点遗址保护项目。
命名
齐家文化因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被发现而得名。
历史沿革
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考古发现并命名为“齐家文化”,出土陶器、骨器、石器上千件,近半收藏于瑞典东方博物馆。1925年,他在《甘肃考古记》中把齐家文化列为“六期”文化之首,引起世界轰动。1945年5月,中原地区现代考古学奠基人夏鼐在广河阳洼湾进行考古发掘,根据层位关系,提出甘肃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纠正了安特生的历史断代错误。1947年6月,裴文中在广河齐家坪等遗址进行考古调查,首次发现齐家文化白石灰住址,并撰写了《甘肃考古报告初稿》;1957年10月,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临洮县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进行考古调查,发现齐家文化遗址22处,1973年至1975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在广河县齐家坪发掘墓葬118座,出土陶器、铜器、玉器、牙角骨器、石器和金器等千余件随葬品。
1977年4月至9月,青海省文化局、水电部第四工程局、海西州文卫局、共和县革委会、青海省考古队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联合对尕马台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开探方65个,揭露面积1626平方米,在齐家文化中首次发现俯身葬。1978年,甘肃省博物馆考古队对桥村遗址进行了小范围试掘,试掘面积共95平方米,共清理袋状灰坑7座,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石器及卜骨等重要遗物,遗址中发现的大量陶瓦为研究齐家文化晚期的建筑类型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1992年至199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西宁市文物管理所曾对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沈那遗址进行试掘,共揭露面积2000平方米。
2001年8月至11月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队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继续对位于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端的官亭盆地黄河岸边的喇家村齐家文化遗址进行发掘,2013年至2019年,喇家遗址第二阶段田野考古工作中,发现遗迹450余处,包括房址、壕沟、陶窑、祭祀坑、墓葬、大型冲沟、灰坑、灰沟,出土丰富的生产和生活遗物2000余件,主要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汉晋遗存等。
2018年至2021年,桥村遗址核心区顶台被大范围发掘,发现遗迹主要有方坑、灰坑、房址、墓葬和沟等。出土有双大耳罐、双耳罐等陶器,石壁、石刀等石器,玉刀,玉璜、玉锛等器,骨器主要有骨锥、镞、针、铲、和卜骨等。
地理环境
齐家文化遗址大多处于中国西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属于季风气候边缘带和农牧交错带,地貌复杂,资源丰富,环境多样,为齐家先民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特定的物质基础。它曾现生态农业和牧业的原始雏形,有过适应气候变化的经济转型。
方位布局
齐家文化的分布范围东起泾水、渭水流域,西至湟水流域,南达白龙江流域,北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附近。现已发现的齐家文化遗址有350多处,除了齐家坪遗址外,较为典型的有甘肃省广河县阳洼湾遗址,永靖县大河庄、秦魏家遗址、张家嘴遗址,武威市皇娘娘台遗址临潭县磨沟遗址,青海省乐都区柳湾遗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上孙家、贵南县尕马台遗址等。这些文化遗存基本展现了齐家文化的内涵特征、葬制葬俗等基本特征,也反映出当时的经济形态、社会性质等多方面内容。
永靖秦魏家遗址
秦魏家遗址位于原永靖县莲花城的西南部(今临夏县莲花乡北端),与秦魏家遗址隔沟相望,地处黄河南岸,面积约 3 万平方米。1959 年~1960 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由考古学家谢端琚主持进行了两次发掘,揭露面积 1011 平方米,发现窖穴 73 个,圆圈状列石遗迹 1 处,清理 138 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大部分墓都有石器、陶器、骨器和猪下颚骨等随葬品,其中 3 座墓出有铜器。出土物以陶器为主。秦魏家遗址是齐家文化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氏族公共墓地,为研究齐家文化的葬俗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齐家坪遗址
 齐家坪遗址位于甘肃省广河县洮河边黄土台地上。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在此发现齐家文化,并因此得名。齐家坪遗址总面积约 150万平方米,重点保护面积32万平方米,先后发掘墓葬117座,房址2座,出土器物上千件,包括石器、陶器、骨器、玉器、铜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齐家坪出土的陶器以素陶为主,彩陶较少;出土玉器有玉璧、玉琮、玉璜或三璜连璧;出土铜器有铜斧、刀和镜等。这些铜器经化验既有也有合金,进一步证明齐家文化进入了青铜时代。房屋是方形或长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房屋内有白灰面,中间有一个圆形灶坑,门道一般朝南。墓葬中多人合葬墓最为独特,其中十三人合葬墓一人居中仰身直肢,其他十二人分布周围,可能是陪葬。1996 年,国务院公布齐家坪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河庄遗址
大河庄遗址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莲花乡西南部,与永靖县秦魏家遗址隔河相望。1968 年,因刘家峡电站蓄水,被刘家峡水库所淹没。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过两次清理,发掘墓葬 82 座,有白灰居住面房址7座,“石圆圈”遗迹5处,出土石、骨、陶、铜等器物数百件,并发现粟粒和织物痕迹。
大夏古城
大夏古城遗址,位于甘肃广河县城以西的阿力麻土乡古城村,广通河(古大夏水)贯穿而过,兰郎公路纵横全境。遗址分为上古城与下古城,中间由巴家沟分开。下古城东临寺沟,西到巴家沟,北至棺木山根,南临广通河(夏水),南北宽600米,东西长600米,共约36万平方米;上古城东临巴家沟,西临红壑岘,南北宽600米,东西长1200米,面积72万平方米。上古城有条壕沟,当地群众叫“马壕”,马壕宽约7米,深约4米,长约400米,人工挖掘痕迹明显。寺沟以东至贾家村为“驯马场”。《汉书地理志》记载,“陇西郡,秦制,县十一,西夏。”秦汉,广河县已在其版图之内。大夏古城是历史上大夏县的县治所在地,是古代羌族集中居住的地方,是大禹的故里、齐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大禹建立的国家形态。
赵家遗址
赵家遗址北靠大夏古城,是一处典型的齐家文化聚落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夏古城西面的红壑岘,是中外闻名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从临洮县洮河,经流川到大夏川,过夏水,经大夏古城和红壑岘往西,经东乡族自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古枹罕),经过黄河西宁市,出扁都口,到张掖市(张掖),或经日月山青海湖,进入藏区;另一条,从古枹罕进土门关,进入甘南藏区。历史上的红壑岘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商品贸易往来的重要驿站。
喇家遗址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村,总面积20万平方米。考古发现该聚落遗址毁于4000年前的地震和洪灾,是已发现的中原地区唯一一处大型史前灾难遗址,该遗址仍有母亲守护孩子、返身救助亲人的遗骸遗存,因此被称为“东方庞贝”。该遗址是黄河上游地区史前时期以齐家文化为主的大型聚落遗址。2001年,喇家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同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5年,喇家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一五”全国100处重点遗址保护项目。2013年被批准为国家遗址公园
武威皇娘娘台遗址
武威市皇娘娘台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威城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5 公里处。面积约 12.5 万平方米。1957 年至 1975 年曾进行过 4 次系统发掘。清理了大量的遗址房屋、窖穴和墓葬,发掘出土有许多陶器、骨器、玉石器,以及刀、锥、钻、凿、环等 30多件红铜器和一些铜渣。成年男女合葬墓和红铜器是该遗址重要的发现。从墓葬出土情况来看,齐家文化男性占有统治地位,贫富分化明显,社会阶级已经出现。
临潭磨沟墓地
 临潭县磨沟遗址位于甘肃临潭县王旗镇磨沟村。遗址面积约 40 万平方米,遗址范围内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期、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遗存。其中齐家文化墓葬区约 8000 平方米,一期考古共清理齐家文化墓葬 346 座。墓地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铜器等随葬品 2600 余件,并发现了金器。这一墓地的齐家文化相对较晚,一些文化特征表现出寺洼文化的特点,明显显示出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的联系,研究表明,寺洼文化是齐家文化的去向之一,为我们了解齐家文化的发展去向,探索寺洼文化的渊源与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
出土文物
铜器
齐家文化时期的铜器是迄今我国已知年代最早的铜器,其中中原地区最早的一面铜镜就出自于齐家坪遗址,被称为“中华第一镜”,当时出土的铜器器物当中还有匕、锤、环等等。这些青铜器的大量出现,表明齐家文化时期已经步入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的出现,证明东西方文化之间,在古丝绸之路上曾有过碰撞和交流,并将双方接触、交流的时间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陶器
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像罐、钵、斗、、瓶等都是饮食,贮存用具。还有一类像鬲、、斝、巘等都是蒸煮用具。陶质有红陶、黑陶、橙黄陶,灰陶和夹砂红陶,陶质细腻,陶色纯正。雕塑艺术在齐家文化中也颇为发达,三足人形器、兽形器、鸟行壶、陶鸽等陶制品,雕刻精美,造型逼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是齐家文化陶器的特色之一。同时,陶器制作注重实用性,素陶多,彩陶少,所出现的彩陶,以红褐色为主,纹饰简单,以菱形网纹和三角纹及其变化纹样为主。
玉器
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数量可观的玉器,有玉璧、玉琮、多璜联璧、玉锛、玉凿等常见器形,还有其他区域少见的有领玉璧、牙璋等极为精致的中原地区的器形。考古发现与征集的齐家文化玉石璧,总数在450件以上。齐家文化玉石璧都为素面,大都制作粗糙,保留有切割、剔刻等制作加工痕迹,少数精品被通体打磨。
石器
石器属于齐家文化时期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常见的石器有石刀、石镰、石斧、石锤等等,种类非常多。齐家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这时青铜器、玉器、牙角骨器已经出现,石器作为辅助工具使用,齐家文化是铜石并用时期。
骨器
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仙人洞、吊桶环遗址表明齐家文化时期家畜以猪为主,还有羊、狗、牛、马等。
开发与保护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建成于2007年并实行免费开放,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原地区•广河“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将齐家文化推向世界舞台。2015年3月,在甘肃省广河县新月广场新建齐家文化博物馆,2016年10月正式开馆,占地面积14538平方米,建筑面积5104平方米,是中国唯一以齐家文化命名的专题博物馆,馆内共设有发现齐家、走进齐家、精彩齐家和辉煌齐家四个展厅,集中展现了齐家文化的总体风貌。
2006年6月排子坪乡撤乡设镇,更名为齐家镇。2007年10月修建齐家坪遗址管理所,2008年10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齐家坪遗址进行考古勘测,编制完成《齐家坪遗址考古发掘报告》。2014年编制完成《齐家坪遗址保护规划》,该《规划》于2017年底获得国家文物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审批。
相关荣誉
赵家遗址北靠大夏古城,是一处典型的齐家文化聚落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3年2月齐家坪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齐家坪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喇家遗址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月份被评为同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5年,喇家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一五”全国100处重点遗址保护项目,2013年原定批准30处国家遗址公园的名单增加到31处,喇家遗址为是第31处。
2006年5月沈那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桥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意义价值
齐家坪遗址的发现对于建立洮河流域的史前文化序列、研究黄河流域青铜文化的产生、发展以及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齐家坪遗址是研究齐家文化的来源、去向、年代、分布、演变分期、文化性质、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与周边地区其他考古学文化关系等诸多问题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齐家坪遗址出土了各类遗物,其中铜镜、铜斧、玉琮、带柄陶盉等遗物特色明显,器形制作精美,线条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再次齐家坪遗址是广河县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对于丰富广河县、临夏回族自治州乃至甘肃省的文化内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地方知名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展示和利用齐家坪遗址,不仅可以深化城市的形象,而且对提升地方知名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关事件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距离被称为“东方庞贝”的遗址——喇家遗址不足50公里,截至12月19日,甘肃地震导致喇家遗址博物馆屋檐塌五处,游客服务中心的墙体出现裂缝,以及馆中的200余件文物不同程度的受损。
参考资料
齐家文化的发现与命名.齐家文化官网.2023-12-21
齐家文化.广河县人民政府.2023-12-21
生业经济.齐家文化官网.2023-12-21
手工业.齐家文化官网.2023-12-21
齐家坪遗址.齐家文化官网.2023-12-21
尕马台遗址.齐家文化官网.2023-12-21
桥村遗址.齐家文化官网.2023-12-21
沈那遗址.齐家文化官网.2023-12-21
喇家遗址.齐家文化官网.2023-12-21
秦魏家遗址.齐家文化官网.2023-12-21
大何庄遗址.齐家文化官网.2023-12-21
武威皇娘娘台遗址.齐家文化官网.2023-12-21
临潭磨沟墓地.齐家文化官网.2023-12-21
文物鉴赏】齐家文化有领玉璧.齐家文化官网.2023-12-21
【文物鉴赏】齐家文化骨锥.齐家文化官网.2023-12-21
目录
概述
命名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方位布局
永靖秦魏家遗址
齐家坪遗址
大河庄遗址
大夏古城
赵家遗址
喇家遗址
武威皇娘娘台遗址
临潭磨沟墓地
出土文物
铜器
陶器
玉器
石器
骨器
开发与保护
相关荣誉
意义价值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