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哈村
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垤玛乡腊哈村
腊哈村隶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垤玛乡,地处玛乡东部,村委会驻地腊哈村,距乡政府所在地5.00公里,到乡道路为 弹石公 路,交通方便,距县104公里。
村情概况
东邻车古乡,西邻垤玛村委会,北邻河玛村委会,南与牛红村委会相连。该村属于典型的哈尼族聚居地,无其他民族杂居。辖8个村民小组。其中男性 535人,女性 403 人。到2009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90户832人,参合率84 %;其中农业人口1032人,劳动力57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65人。全村国土面积19.06平方公里,海拔1,680.00米,年平均气温14.50 ℃,年降水量1,628.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荞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21.06 亩,人均耕地1.1亩,林地4,800.00亩。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73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河坝区农田防洪设施、水利设施等;二是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努力实现科学养殖,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
该村有耕地总面积321.06亩(其中:田256.17亩,地64.89 亩),人均耕地1.07 亩,主要种植水稻、玉 米、荞等作物;拥有林地4,80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00.00亩,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0.00万元,占总收入的29%;畜牧业收入46.00万元,占总收入的1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58头,肉牛93头,肉羊40头);渔业收入26.00万元,占总收入的8%;林业收入48.00万元,占总收入的14 %;第二、三产业收入104.06万元,占总收入的31%;工资性收入6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73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 64.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0人(占劳动力的13%,在省内务工70人。该村正在发展茶叶、竹子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茶叶、竹子产业。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路、电视、电话四通,无路灯。全村有86户饮用自来水,有212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7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71 %和39 %);安装固 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4户(分别占总数的17%和17%)。该村到乡道路为弹石公 路;进村道路为 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集贸市场5.00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41辆。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2户;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有7个自然村已通路;有2个自然村已通电视;该村农户住房以 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9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9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该村建有小学2 所,校舍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距离乡中学5.00 公里。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 6公里。该村建有公厕5个,人畜混居的农户 144 户,占农户总数的71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差,如河坝区农田无水利设施,多数自然村公路不能正常畅通;群众文化水平低,科学意识低,思想素质低,农村经济薄弱,无法解决温饱。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21.06亩(其中:田256.17亩,地 64.89 亩),人均耕地 1.07 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荞等作物;拥有林地 4,80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0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1.01亩,主要种植茶叶等经济林果;全村有荒山荒地面积 23,468.00 亩。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212户,共乡村人口1032人,其中男性 535人,女性 403 人。其中农业人口 991 人,劳动力 540 人。该村委会属于典型的哈尼族聚居地,无其他民族杂居。
到2009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90户832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84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镇)卫生院 6公里。该村建有公厕5个,人畜混居的农户 144 户,占农户总数的 71 %。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 2 所,校舍建筑面积 420.00 平方米,拥有教师 5 人,距离 乡中学5.00 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46人,其中小学生142人,中学生4人。
人文地理
垤玛乡是一个哈尼族白宏支系的聚居地,在一年的众多节日中,其中有三个重要的节日-"苦扎扎"、"九月年"和"普玛突"。"苦扎扎"是在每年五月春耕结束后第一个属牛日,意在劳作之余通过祭祀祖先,祈求一年丰收,亦有庆祝春耕结束,可以休闲一段时日之意;"九月年"是在每年九月的第一个属端午节,"九月年"对哈尼白宏人来说,标志着一年的结束,新一年的开始,主要是祭祀祖先,意在庆祝一年的丰收,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普玛突"俗称祭龙,龙为神之意,白宏人在一个或者几个村寨为一片区,有一个龙树,即该片区的庇护神。"普玛突"是白宏人众多节日中最为神圣的一个节日,在要过祭龙节日之前至祭祀活动结束之时起一月内,该龙树范围内不能有人死亡,如有人在这段时日内死亡,则选在下一月属牛日再行祭祀,如此类推。"普玛突"是在"九月年"后一个月的第一个属牛日。
"苦扎扎"、"九月年"和"普玛突"每个节日过三天,在每个节日中的第二天都要举行一次活动-"垤众众"。"垤众众"由每个村的龙头来组织,每家拿出一些酒、菜("苦扎扎"时其中一样必须是该龙树或者该村共同屠宰分到的牛肉,"九月年"时杀猪的农户必须有猪尾巴,"普玛突"时则为祭龙所杀的鸡肉必不可少。)每家来一个人,在龙头的带领下在村子中间一个专设开阔场地一起祭祀,共同欢庆,载歌载舞,由早到晚。"垤众众"让回归的游子团聚在一起,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亦抛开繁杂事务来此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人们相互倾吐心声,交流感情,化解愁闷,共享喜悦,话题中也不乏有关村务乡情的见解与建议。
对于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而言,"垤众众"一可以实现哈尼族民族文化与传统民俗的传承;二可以让回归的游子们在一起相互倾吐心声,共享喜悦,交流经验,促进个人事业的发展;三是促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实现民族团结,地方安定;四是通过小小的一个祭祀用的猪尾巴,可以充分体现出一个村寨经济的发展与否,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否。总之,这只是一个朴实民族的一个朴实简单的祭祀活动,但就是这个每年重复的活动,却深刻地体现出了白宏人朴实的智慧。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4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0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0.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0.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发展缓慢,干部群众文化水平低,学科技意识低,脱贫致富奔小康路途遥远。。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搞好水利、交通、教育、卫生、集镇建设,大力发展冬业农业,培植茶叶、核桃、草果龙胆、生猪以及冬早蔬菜。。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村情概况
农村经济
基础设施
自然资源
特色产业
人口卫生
文化教育
人文地理
村务公开
发展重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