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敬清寂
日本茶道的精神
“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
词语说明
茶道四谛:和、敬、清、寂
(一)和
茶道四谛中的“和”,既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和谐”注重形式方面,“和悦”则表示内在的感情,茶室里的气氛就是在这种“和”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在茶事进行中有触觉上的和,嗅觉上的和,视觉上的和及听觉上的和,具体来说,一只好的茶碗不在于它的外形如何,而在于它的手感,客人拿起它时是否不觉得冰凉、扎手、太重或太轻。茶室里的香气味一定不能太强、太刺鼻,要轻柔地散漫在茶室内,窗子是分布在茶室内的和美之源,经白色宣纸过滤而透进茶室的光线总是轻柔的,诱人冥想。风从茶室外老松树的叶缝中吹过,与炉子上茶釜的煮水声音相附和,这和谐的环境之美与参与者和悦的人格之美奏出一曲和的美曲。
在茶道形成初期的封建时代,虽然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在小小的茶室里各个阶层的人都是无差别的。在这里一切世俗的贵贱都随风而去,平民与贵族促膝而谈,这同时也是禅的精神。从禅的角度来看,人与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以和为贵”“以和为本”的意境亦是禅宗直指人心所依托的氛围。禅宗吸收了“和”的概念,主张用淡泊无为,“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的清静本心去体验、了悟“我心即佛”的般若真谛,从而达到“佛我一如”的“和”境。茶道是禅宗自然观外化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调和人际关系“以心传心”的人工渠道,茶道所极力渲染的氛围,是摒弃世人纷争,追求平和、静谧的“和”境,其庭园设计、茶室布局、礼仪程序、礼节规范,都别具匠心地突出“和”的氛围,特别是一张半榻榻米大小的茶室把人与人的距离凝缩到咫尺之间,更加突出了心心相印、以茶会友的情境。
(二)敬
敬的思想本源自禅宗,禅宗主张“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认为在“真如”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最能体现这种“敬”的意念的,应是茶汤中的“一座建立”,所谓“一座”,是指参与茶事的所有的人,“一座建立”是说参与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们要相互尊重,创造、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在茶室中,宾主共置于一个没有差别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位置上,在这里相敬相爱,情感出于“本心”的流露而达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茶室中原有为贵宾设置的“贵人入口”,后改为不论身份地位一律自由出入的“小入口”,所有的客人都必须从小入口钻进来。如果有佩刀,必须将刀放在茶室外,进入茶室就是一派平等和平的世界,这一创意彻底地体现了茶道所提倡的“敬”的思想。
禅宗认为人的一切杂念和欲望皆源自此二者,要想成佛,就必须去实现一种超越经验,即无意识的内心自悟。而这种超越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敬”,真正领悟了“敬”的禅意,才能“见能者近之,惊佩其才;见后于己者,则须鼎力协之”,点示出茶道与禅宗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敬”的意识。
(三)清
清即清洁,有时也指整齐。当然,茶道四谛中的“清”更多的是指对灵魂的洗涤。在被称为露地的茶庭里,茶人们要随时泼洒清水,在迎接贵客之前,茶人们要用抹布擦净茶庭里的树叶和石头,茶室里不用说是一尘不染的,连烧水用的炭都被提前一天洗去了浮尘,茶人就是这样通过去除身外的污浊达到内心的清净的。
茶道经典《南方录》说:“茶道的目的就是要在茅舍茶室中实现清净无垢的净上,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社会。”茶道四谛中的“清”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又是佛理的体现,她用独特的文化式样表现出了“物我合一”的禅境。
(四)寂
作为茶道四谛的第四个构成要素,寂也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没有它就没有茶道的存在意义。在这个概念上,禅与茶被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寂”在梵语中指“静寂”“和平”“静稳”,它还在佛典中被用作“死”、“涅”、“无”的意思。在茶道中,这个词又与“贫寡”“至纯”“孤绝”的意思相近,即当修禅者或是茶人完成了对各色事物的否定之后,便进入了一个无的世界,这里没有声音,没有色彩。“死”虽然是令俗人伤心的,但谁能否定死对于生来说更富于原始性、归属性,比生占用的时间更悠长呢?死是绝对的,而生是相对的。死亦被称作“无”的世界,“无”又是产生“有”的本源,佛教的轮回思想给了人们再生的希望。“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有山有水有楼台”,“无”在艺术领域里被看作是艺术创作的源头和出发点。当茶人们否定了一切固有的审美价值,抛弃了所有的思想束缚之后,一样样新的艺术品、艺术表现形式就会应运而生。
如前所述,茶道四谛中的“和”主要是指主人与客人的和合,没有隔膜;“敬”是相互之间尊敬的感情;“清”是必须保持心灵的清净无垢;“寂”要求茶人忘却一切,去创造新的艺术天地。四谛的根本在于“寂”,它可以被表现为佛教中心的涅槃、寂静、空寂、寂灭,在积极意义上是“无”,即“主体的无”。由此可见,和敬清寂四谛是以“寂”为根源,以“寂”为最高层次而体现的法则,也可以说四谛归结于“寂”这一谛。
精神
“清寂”也写作“静寂”。它是指审美观。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字上。“侘”日语音为"wabi",原有“寂寞”、“贫穷”、“寒”、“苦闷”的意思。平安时期“侘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到平安末期,“侘”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的“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商务活动繁忙,城市奢华喧嚣。不少人厌弃这种生活,追求“佗”的审美意识,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块僻静的处所,过起隐居的生活,享受一点古朴的田园生活乐趣,寻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闲寂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这种美意识引进“茶汤”中来,使“清寂”之美得到广泛的传播。
而“和敬”这一伦理观念,起源于日本本土,是唐物占有热时期中衍生的道德观念。自镰仓时代以来,大量唐物宋品运销日本。特别是茶具、艺术品,为日本茶会增辉。但也因此出现了豪奢之风,一味崇尚唐物,轻视倭物茶会。热心于茶道艺术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等人,反对奢侈华丽之风,提倡清贫简朴,认为本国产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朴素、清寂之美。用这种质朴的茶具,真心实意地待客,既有审美情趣,也利于道德情操的修养。
规程
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用具
敷板、炉、风炉、釜、盖置、水指、柄杓、水次、建水县、枣、茶入、仕覆、茶杓、茶、茶碗、茶巾、帛纱、茶点、子箸、棚、杓立、饰火箸、釜据、切、毛毡、立礼桌、立伞。
敷板
放置于风炉下面,功用是隔热。
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
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盖置
用于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柄杓
竹制的取水用具,在中间段多有竹节,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利用柄杓舀水调节釜的热水温度、或用来清洗茶碗。
水次
席间由茶水间提水,加入水指的容器。
建水
用于装清洁茶具后的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枣
木制上漆的盛抹茶的小罐(薄茶用),形似大枣。有平枣、小枣、中枣、大枣等各种规格。国内销售多用塑料胎喷漆冒充木胎。鉴定方法是真的木胎茶枣上面会有明显的树木年轮,而且壁厚,假的国产塑料茶枣,重量轻薄,内壁光滑无任何树木年轮特点。
茶入
盛抹茶的陶瓷、金属、漆器等制作成的小罐(浓茶用),根据形状不同分为肩冲、茄子、海壶、文琳等。茶入盖子古代多用鲸目牙和象牙。日本古代认为大象是一种海兽。随着时代变迁象牙从神坛宝座下来后。日本茶入盖子的地位排名为陶瓷、木、竹、石、角、金属、象牙。象牙被排名靠后主要是因为日本人信奉神道教和佛教,认为因为爱好而屠杀大象获得象牙会损功德将来不能成佛。角:指的是牛角鹿角等因为可以自然脱落所以级别高于象牙。
需要工匠可以精确计算到每种材质的弹性。需要丰富的经验和能力而且,这样的制作需要工匠持续10天15天才可以制作出一个盖子。因此盖子微妙的松紧程度也成为茶入评定的标准
日本茶入盖子的工艺决定了茶入的好差。一个高级盖子制作是放入顺畅,倒置不会的掉下。
仕覆
用来包裹茶具的布袋和尚
茶杓
从茶罐(枣或茶入)中取茶的用具,竹制。在中间段多有竹节的称为[草],竹节在两端的称为[行],没有竹节的称为“真”。国内多有仿造,真品背面会以漆写名称
茶筅
圆筒形竹制的点茶用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形状如喇叭状,高11公分,直径6公分。使用前要预先用冷水浸泡,点茶前为防止竹丝折断混入茶中,有必要在热水中再浸泡洗涤。
茶碗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有各种形状和颜色。通常日本茶道,提到茶碗就有一乐、二荻、三唐津的说法,此说法并不代表茶碗档次。
乐是以乐烧(手捏成型低温烧制)制成的茶碗,分为黑乐和赤乐;荻为荻烧;唐津分为青瓷和白瓷。国产仿造茶碗多为瓷胎。
金缮修复
茶碗非常多,也因此辅助了茶具修复行业,日本现存金继修复最主要的分为“蚊足”、“无衣”、“百川”三大个流派。其中以“无衣”流派修复的茶碗最为名贵被称作艺术上的再创作。无衣流派名字出自中原地区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其修复特点是将茶碗瓷片缺少的部分补上后,以漆器从新制作釉色,釉色明暗对比强烈犹如再给茶碗穿上一件衣服,创作特点刚猛,如秦风无衣中所属内容。
锔钉修复
日本茶碗为陶器,所以锔钉修复难度远远大于金继修复。中国茶具多为瓷器锔钉修复容易。日本锔钉修复为了体现“残念”中人世间世事无常,生活中的起伏波荡,所以多以各种颜色锔钉同时修复一个茶碗,或用相同颜色但是造型繁复多样的锔钉修复茶碗。每一种修复的茶碗都是难得之物。
目录
概述
词语说明
精神
规程
日本茶道用具
敷板
风炉
盖置
柄杓
水次
建水
茶枣
茶入
仕覆
茶杓
茶筅
茶碗
金缮修复
锔钉修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