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尾鼻鱼(学名:Naso vlamingii),又称大鼻独角鱼、斑纹独角鱼、弗拉明独角鱼,为
刺尾鱼科鼻鱼属的鱼类,
白面刺尾鱼丝条盾尾鱼。分布于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至
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和
波利尼西亚、南至
澳大利亚东北部、北至
日本、
台湾岛以及
西沙群岛等地区。
体长卵形,侧扁;尾柄上两个盾状骨板,各发展成一向前生具粗短尖锐之龙骨突;头小,头背弧形,随着成长,成鱼在前头部无角状起,亦无瘤状突起,但吻突出于上颌。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齿,齿稍侧扁且尖锐,两侧或有锯状齿。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锐,分别具V棘及II棘,各鳍条皆不延长,分别为26-27及26-29;
尾鳍截平或内凹,上下叶缘延长如丝。体黑褐色;头部有暗蓝色细点,眼前具蓝纵斑;吻部具蓝环带;体侧则具不规则而排列紧密之暗蓝色垂直纹,而垂直纹上下部散布许多暗蓝色细点。背、臀及尾鳍上下叶具蓝缘。
背鳍Ⅵ,24—26;
胸鳍18;腹鳍I,3;臀鳍Ⅱ,25—28;尾鳍18。体长为体高2.3—2.6倍,为头长4.2—4.5倍;头长为吻长1.4—1.5倍,为眼径4.2—4.6倍。体椭圆形,侧扁,尾柄细长,呈圆棒形,每侧各有2个圆形盾状骨板,板中向前突出一枚嵴状强棘。头较小,背缘较平直,额部向前突出一个瘤状突起,超出吻端。每侧鼻孔2个,前鼻孔具瓣膜。口小,前位,上下颌齿各1行,齿细短,眼前具1较深的眼前沟,全身被小
栉鳞,使得皮肤粗糙似鲨鲏。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
尾鳍末端近截形,上下叶延长成丝状。
主要栖息于较深的湖区或礁区斜坡海域,栖息深度在50公尺以内。通常独游或成对活动。以
浮游动物为食,有观察到它们在夜间游动。觅食大眼鲈、黑鳍梭鱼和
六带鲹的粪便。
广泛分布于印度-
太平洋水域,西起非洲东部,东至莱恩、马贵斯及土木土群岛,北至
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大堡礁及新加勒多尼亚。在
澳大利亚,这种鱼分布在许多离岛和
珊瑚礁,以及从
大堡礁北部到
新南威尔士州悉尼附近的水域,以及
塔斯曼海的豪勋爵岛周围的海域。
一般以流刺网、延绳钓或潜水镖鱼法等捕获。观赏及食用兼具。剥皮后,煮姜丝汤,肉质鲜美。尾柄上骨质盾板非常锐利,易伤人,处理时需小心。在一些地区被作为生计渔业的目标,偶尔也被捕捉用于
水族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