椋鸟属
雀形目椋鸟科下的一个属
鸟属(黑枕黄鹂普通亚种:Sturnus)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椋鸟科的一属。该属下物种多地栖或树栖,巢多建在树洞中,喜欢群居。主要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和美洲,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台湾和海南省等省份。
椋鸟属鸟类身体结实,嘴尖直有力,腿长;额羽短,而向后倾;头侧通常完全被羽。食性杂,食物为果实及无脊椎动物。椋鸟喧闹吵嚷,发出沙哑叫声,也模仿其他鸟的鸣叫声。椋鸟每年繁殖一次,一次可以产下4-6枚蛋,孵化期12天。
纯色椋鸟于2016年被评估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紫翅椋鸟在2018年被评估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椋鸟科能捕捉许多害虫,可以帮助人类消灭害虫。但是其繁殖力强,也容易造成生物入侵,为果农造成经济危害。
历史
椋鸟科的椋鸟属和八哥属形成了一个体型中等偏大的鸣禽群体,它们具有结实的体型、短尾和强壮的喙。根据形态学特征,长冠八哥、Creatophora和留尼汪椋鸟这三个单型属被认为属于同一个分类群(Amadon 1943,1956)。19世纪的鸟类学家遵循当时流行的趋势,即接受小型属,因此他们识别出了大量的椋鸟属(例如Oates 1889;Sharpe 1890,1909)。Amadon(1943,1956)的具有影响力的论文扭转了这一趋势,自此以后,体型较小、更偏向地栖的、尾巴逐渐过渡的种类被归入八哥属,而体型较大、更偏向地栖的、尾巴逐渐过渡的种类则被归入椋鸟属。椋鸟属和八哥属之间的界限仍存在争议,因为三种(melanopterus(黑翅椋鸟)、burmannicus(红嘴椋鸟)和nigricollis(黑领椋鸟))已被交替归入其中一个属或另一个属(例如Harrison 1963;Sibley & Monroe 1990;Dickinson 2003)。
分化
Feare & Craig在1998年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将椋鸟属拆分,恢复了Pastor、Sturnia、黑冠椋鸟属和斑椋鸟属这些属。
分类
椋鸟科体型依种类不同而有异,羽色依据种类变化。紫翅椋鸟为紫蓝色密布浅色斑点;纯色椋鸟羽毛为全黑。
以上资料来源于
形态特征
椋鸟是小型的深色鸣禽,颜色随季节变化。喙尖,腿长,脚大;体长约20-23cm,体重约40g-100g,雄性椋鸟比雌性略大。椋鸟可以发出沙哑叫声,也模仿其他鸟的鸣叫声。
雄性和雌性都有相似的彩虹色和绿色光泽羽毛,羽毛覆盖背部、颈背和胸部。黑色的翅膀偶尔会带有绿色和紫色的贴面。在冬天,白色“斑点”出现在椋鸟科胸部。在繁殖季节,雌性椋鸟会长出亮黄色的喙,喙基部呈现粉红色,胸部羽毛也较短;雄性在胸部有细长的羽毛,喙也是亮黄色,喙基部呈蓝色。紫翅椋鸟特征为通体黑色带紫色、绿色金属光泽,头颈部、喉部及上胸部羽毛较长,新生体羽尖端有白色簇状斑点,体长约21cm,该亚种特征为头部有蓝色光泽;纯色琼鸟通体纯黑色,特征为头颈部、喉部及上胸部羽毛很长。体长约22cm,雄鸟羽毛具有金属光泽;头胸部呈紫色,而背部和腹部则呈油绿色;
幼年椋鸟科呈均匀的灰褐色,很小时可能会表现出轻微的黄色。随着它们的成熟,它们会发展出黑色的羽毛,并带有明显的白色斑点。幼鸟的腿呈粉红色。
分布栖息
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和美洲。中国见于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台湾和海南省等省。椋鸟属鸟类主要栖息活动于次生林以及靠近村寨的农田、灌丛、耕地、果园等处,常成对或结小群,集群时鸣叫声尖锐嘈杂。纯色椋鸟常栖息于开阔的林地草原,地理分布于伊比利亚半岛法国南部、北非及部分地中海岛屿(科西嘉岛撒丁岛岛、西西里岛);紫翅椋鸟喜开阔林带草地,包括城市环境,国外分布于欧亚大陆西部、北非。国内除中国西南地区外,见于各省,常见于中原地区西北部的农耕区、城镇周围及荒漠边缘。
生活习性
食性
食性杂,主要吃昆虫以及蜘蛛、蚯蚓等无脊椎小动物;在寒冷月份,谷物、水果、浆果和花蜜等植物材料也是椋鸟科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纯色椋鸟与紫翅椋鸟在繁殖季捕食昆虫等小型动物,秋冬季采食植物果实及种子。
集群
椋鸟属鸟类非常喜欢群居,总是成群结队地觅食、繁殖、迁徙,集群时鸣叫声尖锐嘈杂。聚集在一起可以凭借鸟类数量震慑捕食者的侵害,当遇到袭击时鸟群的鸟类也可以迅速警告其他鸟类威胁靠近。紫翅椋鸟习惯结小至大于开阔地取食,冬季集大群迁至其分布区的南部。
季节特征
繁殖季节临近结束时,椋鸟开始聚集生活,到达冬天它们开始集体营巢,城市夜晚温度高于农村,所以它们多会选择在城市地带过夜。
生长繁殖
繁殖季节通常从春季开始,到初夏结束(北半球为3月下旬至7月上旬,南半球为9月至12月)。繁殖季节的长度每年都在波动。筑巢时,椋鸟科喜欢封闭空间来更好地保护幼崽,所以经常使用建筑物中的屋顶和其他空腔当作巢穴,它们还使用树上的天然洞穴和为其他鸟类放置的巢箱。鸟巢由草和树枝搭建成腔形来更好地保护卵蛋。椋鸟每个繁殖季节都会形成一对新的配对,并且每年不会使用相同地巢穴。椋鸟每年繁殖一次,紫翅椋鸟一次可以产4-6个蛋,卵色呈淡蓝色或翠绿色或白色,孵卵期12天,亲鸟每天育雏,幼鸟在孵化后三周就可以独立。纯色椋鸟营洞穴巢,每窝产卵4-5枚,卵为浅蓝色。
物种保护
纯色椋鸟于2016年被评估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紫翅椋鸟在2018年被评估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相关价值
积极
椋鸟科能捕捉许多害虫,可以帮助人类消灭害虫。
消极
椋鸟具有攻击性和群居性,减少当地鸟类多样性。椋鸟因为觅食也会对于农业造成损失,同时,它们身上还会携带大量细菌和病原体,对牲畜和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相关知识
文学
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中提及紫翅椋鸟,尽管只提到了一次:诺森波兰伯爵之子霍茨波想尽各种办法对抗国王,“我要养一只椋鸟,仅仅教会它说‘摩提默’三个字,然后把这鸟儿送给他(国王),让它一天到晚激发他的怒火。”
生物知识
北半球的秋冬季节,当椋鸟科开始向南迁徙后的六周左右,就会出现”绚丽椋鸟群”的现象。此时,椋鸟从栖息的树林出发,每天飞行上百公里去寻觅植物种子、虫子及其美国白灯蛾,然后一同飞回,形成椋鸟群,在天空飞舞长达45分钟。椋鸟之所以能保证流体的队形,是通过一种名为“无标度行为关联(scale-free behavioral correlation)”的机制来实现的,即每只鸟都将自己定位于周围最近的七只鸟身旁,协调自己与这些鸟的行动,从而创造出一种相互重叠的一致性。
参考资料
Sturnu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2-06
Sturnus Linnaeus, 1758.ITIS.2024-09-10
Sturnus Linnaeus, 1758.Catalogue of Life.2024-02-06
Sturnus.IUCN.2024-09-02
椋鸟属.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2-05
Sturnus vulgaris.Animal Diversity Web.2024-02-05
The Red List Partnership.IUCN.2024-02-06
The Red List Partnership.IUCN.2024-02-06
Sturnus vulgaris.CABI.2024-02-06
Starling.Birdfact .2024-02-05
Where Do Starlings Nest?.Birdfact.2024-02-05
目录
概述
历史
分化
分类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生活习性
食性
集群
季节特征
生长繁殖
物种保护
相关价值
积极
消极
相关知识
文学
生物知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