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炳(1931—2009),字德远,号杯渡斋二世主。江苏盐城人。中医针灸名家,诗人、书法家。
简介
郭文炳(1931—2009),字德远,号杯渡斋二世主。江苏盐 城人。中医针灸名家,诗人、书法家。为人正直,茹素好佛。不仅医术精湛,善治疑难杂症,且从不收受病家馈赠,高尚医德为人称道。一九九四年二月十四日《
新民晚报》以《为医重德莫贪钱—郭文炳为美国客人治 病记》为标题报道过。同年四月,上海电视台国际部播放过“郭文炳及其四重一通针灸法”的专题片,影响深远。医学论文见刊《江苏中医》、《
上海针灸杂志》、《中医海外教学》,在国内外一百多种刊物上发表过诗词作品数百首,被授予“桂冠诗人”等荣誉称号。书法作品入选《江苏老年诗书画大观》、《当代书画艺术家精品大典》等,并在“唐宋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银奖。被选为
昆山市第十、十一届人大代表,系
苏州市书法家协会、
中国针灸学会、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国际诗词艺术家联合会名誉会长,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家联合会艺术顾问。出版有《郭文炳诗选》、《郭文炳诗选续编》、《杯渡斋藏玉集》(均获得广泛好评)。另著有《郭氏针灸医案》、《郭氏针灸特效歌诀》等。传略被辑入《
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诗词艺术家辞海》等。
诗选
郭文炳先生诗选
偶成
春风和煦百花啼,万物欣欣雨露滋。
知己相逢心已醉,不须豪饮自成诗。
悯农
几多血汗沾泥土,赢得盘中粒粒香。
有赠
未闻人活三千岁,快读南窗万卷书。
早日成材争脱颖,莫教虚度作庸夫。
一
古塔巍巍耸虎丘,宋时遗迹尚风流。
二
游客不谈兴废事,繁枝翠叶影摇移。
咏梅
一
零落成泥香不减,冰心一片对苍天。
二
梅花寒瘦未孤仃,多少诗人踏雪寻。
试题顾君竹石图
玉立孤竿碧影摇,芳邻结石自清高。
只缘保本防伤节,未肯随风乱折腰。
张森先生赠帖喜赋
一
濛时雨杏花天,雅士光临结墨缘。
二
气势轩昂笔致雄,自然变化具神功。
书林遥望三千里,偏爱张家一朵红。
莫负人生一闪春
为人总要有精神,莫负人生一闪春。
南京鼓楼眺望
古朴巍峨望古楼,几经风雨几春秋?
登临一览金陵盛,十代豪华眼底收。
大厦鳞鳞耸入云,灯光万点闪繁星。
银河宾馆多嘉客,半是飞来海外人。
游长城
十亿轩昂争好汉,豪吟喜见九州春。
登泰山
巍巍屹立插云霄,泰岳为尊远近朝。
俯瞰人间披锦绣,山川今日更多娇。
一
当年桃李三千树,尽是春风吹后开。
二
有教无类辟先声,贵贱同科始孔门。
提倡博施多济众,慈心万古受人尊。
三
圣人虽死名言在,忠恕长存万古新。
咏梅
暗香时袭我,几度伴黄昏。
铁骨融飞雪,冰心不染尘。
品高遭俗嫉,韵雅入诗魂。
冷对霜禽眼,回眸万户春。
殿堂时济济,钟鼓夜沉沉。
月心无杂念,永照广陵人。
嘉定吴兴寺,重辉仰世尊。
门前车似水,街上屋如岑。
信众祥云集,诗人谒老僧。
太平新社会,共喜自由春。
海上参名寺,门停小轿车。
人争朝玉佛,我久羡莲花。
钟鼓鸣真谛,僧伽著布裟。
法音传善教,福慧万千家。
北国香山秀,游人竞探幽。
碧云笼古寺,红叶染新楼。
演庆欣增福,腾辉照晚秋。
雪飞溪路滑,游兴正添稠。
半生艺苑久瞻韩,今到姑苏谒见欢。
长飘飘高士度,丰神奕奕老君颜。
书传海宇千人诵,画出山河一片丹。
更佩诗囊多绝唱,阳春曲调意新弹。
答友人
接读华章我益羞,虚名贻笑实难求。
才疏聊解岐黄术,学浅常欣翰墨酬。
辨治无分人贵贱,行医不与俗沉浮。
管它尘海千层浪,愿为同胞作渡舟。
一生奔走恤哀鸿,官罢归来两袖风。
爱国救亡明大义,兴慈乐育念丰功。
弘扬国粹书流远,力挽狂澜笔健雄。
今日神州逢盛世,在天欣慰应无穷。
怀念母亲
母亲于慧懿生于1900年4月27日酉时,不幸于1968年11月29日丑时病故。生我劳,难以忘怀,值此逝世三十周年之际,泣赋小律,聊以追远。
勤劳俭朴一生辛,善事高堂善睦邻。
灯下为儿缝细细,门前望子泪盈盈。
兵荒犹记千家哭,盛世空怀寸草心。
人去常留良母范,蓼古句怕重吟。
注:兵荒,指
日寇侵华时,房屋被烧,流离失所,民间谓之“逃兵荒”。
行医述志
萍踪回顾尽风尘,转瞬韶华耳顺臻。
大地沧桑欣巨变,中天雨露济群生。
诗书陶醉怡情志,针药频施广利人。
但愿时间无病苦,同登寿宇万家春。
朴学高风善著书,胸怀大志察江湖。
眼看利弊皆成录,首倡兴亡重匹夫。
巍巍祠宇山生色,浩气长存耀古吴。
登玉峰山百里楼
山飞黄叶又经秋,盛世欣登百里楼。
一片新姿笼闹市,万家歌舞竞风流。
火车日日来佳客,公路条条便胜游。
夕照稻翻金浪涌,水村隐隐泊渔舟。
杭州灵隐寺
寺对飞来一怪峰,云林福地自从容。
山岚炳树千重碧,湖水浮花万点红。
人喜有缘参古佛,我来无欲静闻钟。
大家共把春光抱,莫负人间向大同。
奉化雪窦禅寺
四山环保九峰依,双涧含珠入小池。
翘首岭头飘白练,回眸洞口吐青丝。
人到妙高台上望,风光万里蕴新诗。
金戈铁马剑刀鸣,威震中原四海惊。
馆宇巍巍陈战史,碑光闪闪显忠勋。
为苏涸飞江水,横扫妖氛义薄云。
忆杯渡斋
杯渡斋位于盐渎之北郊验潮洋畔,为先君
郭介梅老居士之书屋也。
叶恭绰题,旧额已失。一九八六年秋,由
瓦翁、
臧科、茗山等书家补书,以为纪念。
树竹争荣百鸟朝,草堂淡泊冶情操。
丹青满壁常抒志,绿水环流爱听潮。
奔走天涯谋义赈,往来乡里友渔樵。
主人振铎书千卷,为挽狂澜作渡桥。
南京吟
自古三吴形胜地,铁龙今锁大江潮。
北京吟
燕京自古帝王城,文化渊源底蕴深。
一坛济济多南客,四海纷纷拱北辰。
春风微扇雨丝丝,车邑轻尘缓缓驰。
频见园林花斗艳,满城店市灿争奇。
远山近水重重画,短巷长街处处诗。
郁郁琼楼掩善塔,葱葱峻岭抱兰亭。
路转溪桥夸绝景,四千虹落②鬼神惊。
二
浙东胜地望绍城,博馆无墙③巧蕴琨。
鲁宅陆祠④腾浩气,舜江禹穴唤诗魂。
客迷山北商场景,我恋江南别墅村。
晨照铁桥人济济,笑迎货运万吨轮。
※①“大石断云”因“云”与“缘”读音相近,是指陆游与唐琬的情缘不断的意思,此石现存沈氏园中。
②绍兴地区有不同形式的桥梁4600余座,为水乡罕见的一大特色。
③
绍兴为历史名城,文蕴深厚,素有“
无墙博物馆”之誉。
火车鸣站认杭州,一派豪华五色楼。
市陈罗绮千家灿,室拥荧屏万户周。
重上天堂抬望眼,百舸竞发大潮头。
银燕盘旋望古城,嵯峨素岭矗乾坤。
文物星罗光禹甸,琼楼棋布市民村。
往昔鸿嗷欣得哺,都缘善士愿先忧。
素餐麻履甘劳苦,重德轻名不妄求。
远著贤声人敬佩,一生淡泊鄙封侯。
七十抒怀
烽火连朝忆昔年,艰辛历尽老来甜。
家承祖业庭枝茂,国喜昌隆正气添。
不慕豪华常慕学,志崇淡泊更崇贤。
七旬遥望山河壮,炼石雄心欲补天。
二
居安知福岂忘忧,得失随缘弗苦求。
寻乐每从诗里觅,惜阴常在案前修。
行医殊愧屠龙技,作赋欣陪上凤楼。
注:“炼石雄心欲补天”句,其中“石”字,系指石针(即金针之前身)。古有“天人合一”之说,故此处“天”字用指人民群众。
李枚《真假歌》读后感赋
真真假假几千年,假假真真共戴天。
以假乱真偏得宠,说真摒假惹人嫌。
纯真纯假谁为辨,半假半真自在仙。
买椟还珠真逊假,真金不值假金钱。
原韵奉和李枚先生《真假歌》
轻真重假坏棋,真失尊严假作神。
真事到头翻作假,假篇结尾弄成真。
表真里假迷人眼,货假标真乱世情。
爱假却存真绰绰,厌真偏饰假惺惺。
信真恶假分良莠,去假留真别浊清。
但愿真存咸去假,欢呼假去让真赢!
诗选序言
《郭文炳诗选》(序一)
“诗言志”,诗缘情,诗词是生活的写照,是性灵之产物,是发自内心世界的激情。从先秦到汉魏六朝,从隋唐到宋元明清,随着时代之变迁,其风格各异,流派纷呈。写诗词用新韵,不仅反映了时代精神风貌,也可以说是诗词的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自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诗崛起,古诗的继承与发展一度受到影响。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指导下,格律诗词和其他艺术一样,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诗社如雨后春笋,平地而起。诗社组织已上千数,形势喜人。其诗作大部分都能融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充满了时代的气息,故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喜爱,并有许多人与诗与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壬申年春月,
昆山市诗医郭君文炳所著《诗选》,行将付梓,嘱余为之作序。我因工作纷繁,杂事羁身,旋又身体欠佳住院治疗,是以延误至今,殊以为歉耳。近得余暇,捧读了这本诗集,先睹为快,获益良深。
文炳兄出身于盐城儒医之家,自幼受到其尊公介梅老居士之教诲、熏陶,除医而外,旁及诗文、书法,尤精于针灸之术。其从医数十年来,除工资而外,向不受人分文之惠,以治病救人为乐事,故名闻遐迩,颇得社会好评。行医之暇,以吟咏为乐,何其儒且雅也。在业余时间创作出大量有血有肉之作,每首诗都抒发了他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壮丽河山,写亲朋故友,写日常生活,字字句句给人以启迪,以深思,以奋发,其意境和视野,于此可见也。
文炳兄之诗集,共收集诗作二百余首,语言清新,风格奔放,诗如其人,不尚浮华,朴实自然,有雅俗共赏之妙,良可贵也!是为序。
江波(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之一,米芾书画研究会、中原书画院艺术顾问,纽约四海诗社、全球汉诗总会名誉顾问,苏州诗词学会、沧浪诗社副会长。著有《江波诗词选集》)
《郭文炳诗选》(序二)
与文炳先生相识已有十多年了。他本是一名中医,医余之暇,有感而发,随口吟诗,积而成册。数年前,我因爱其诗而拜访过他在
吴淞江畔的寓所,只见泥地砖墙,板床竹椅,甚是简朴。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为一位名闻遐迩的医生,向不收人分文之惠,乐于奉献,安于清贫。正如他治愈了弗朗斯小姐在美国已被判为“终身残疾”的顽麻冷痹症后,婉言谢绝她送来的礼品并吟诗一首:“为医重德莫贪钱,父训犹存未敢偏。诊治早愈人十万,从来不受酒茶烟。”其情切切,其志昂昂。
先生精通针灸,
萱草一根,能拨通经络,使人气通脉顺,强人体魄;先生纵情诗词,小诗一首,能弹动心弦,使人思畅神怡,健人心智。在文炳先生手中,金针与诗词何其相似乃尔。于是我这样想:中华诗词——人类精神的金针!针不在大,术精则灵;诗不在长,情真则神,而两者正是统一于伟大的人格力量之下。
草草数言,聊以为序。
顾鹤冲(曾任
昆山市文联主席、昆山市文化局局长。现任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特聘会员,昆山市书画院顾问。出版《顾鹤冲指画》、《顾鹤冲画集》等)
《郭文炳诗选续编》序
诗人郭文炳先生以医为业。是上海广群医院中医针灸特色门诊部医师。治病于人,每有针到病除之效,获多方好评。其四重一通针灸法曾在上海电视台播放,影响深远。业余钟情歌诗,家学渊源,一以贯之。心系骚坛,历久弥坚。当年曾惠赠《郭文炳诗选》,朝夕诵,爱不释手。钦敬之心,早已有之。如今以诗人多思善感的特殊气质、抚今追昔,成诗续卷,名《郭文炳诗选续编》。付梓之际,惠我先睹为快。
其诗有唐人风骨。谋篇布局,即事成章。若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出入宋人韵味,遣辞造语,若风条露叶,轻灵可爱。往往豪放俊逸中见理趣横生。抚卷长吟,如饮
香茗。颇具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瑰丽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反映时代精神,抒发人生理念,表现坚毅意志,探索历史的永恒,人生的价值,人格的尊严,都具有与时代生活相一致的审美理想,又能广采博收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
暗香时袭我,几度伴黄昏。
铁骨融飞雪,冰心不染尘。
品高遭俗嫉,韵雅入诗魂。
冷对霜禽眼,回眸万户春。
《咏梅》
黄昏时节,暗香浮动,铁骨冰心,品高韵雅,把春意带到人间,带给千家万户。其中英辞秀句,令人击节称快。委实是肺腑之吟,读来情趣盎然。晓畅自然之中又见章法。可谓戛然独造,迭出新意。
驼铃声里雪霜寒,开发千军竞上鞍。
欣见荒原灯万盏,惊闻瘠地厦千山。
富民强国兴西北,良策磁针直指南。
敢教沙场飘绿叶,春风已度玉门关。
《闻开发大西北得句》
诗从驼铃着笔展开美丽的想象与联想、全诗句法奇逸、气象阔大高远。促人遐思,导人入画。显示出诗人充分运用传统歌诗表达现代生活所作的努力。
为人总要有精神,莫负人生一闪春。
《莫负人生一闪春》
诗人才思敏捷,妙手偶得,别运匠心,个性鲜明。不空泛,不落套、放笔挥洒,晓畅流利。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媚俗欺世。始终以超脱的态度和眼光对待和审视世事。不为浮名所惑,不为物欲所蔽,恰恰是当代中国诗坛许多人所难以做到的。
诗人思维角度多向,文化底蕴丰厚。鸣于盛世,发扬诗教,净化心灵,实有益于精神文明建设。捧读之馀,之以诗:
李郎才气杜郎思,文采风流瑰丽辞。
璧锦宣怀呈万象,珠玑藏蕴塑千姿。
杏林妙术蜚声远,竹杖清蝶梦痴。
赋得神州传世泽,夕阳芳草满金。
金持衡 二00五年十二月于海上衡梅斋
金持衡(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
上海市诗词协会理事,上海《碧柯诗词》原执行主编。著名诗人、诗词评论家)
医案选录
针刺尺泽治愈急性吐泻
例1芮××,男,11岁,1964年8月6日就诊。因食瓜果生冷不洁之物,旋即肠鸣腹痛,吐泻交作,吐出物有酸腐气味,泻下为稀水样粪便。午后得病,至深夜11时许症情未减,家人惶恐,其父叩门延余诊治。检查:体温正常,腹部平软,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二脉沉细。此由饮食不洁,内伤脾胃,清浊相混而成。即用30号毫针,刺左尺泽穴,进针五分,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分钟,腹痛渐止。继续留针观察25分钟,诸症消失。
例2金××,年逾花甲,有
肝硬化病史。1964年秋,因饮食不洁而致
肠鸣腹痛,
上吐下泻,呻吟不绝,其子特来延余诊视。见其形气大衰,舌质淡,口不渴,二脉沉伏,势甚危急。急刺右尺泽穴,进针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分钟后,腹痛即止,吐泻亦平,精神转佳。
针治急性胃肠炎,临床一般多以内关、中、
足三里穴等穴为常规处方。笔者根据家传“治痧四大名针(即两委中、两尺泽穴)”之法,一般仅取尺泽一穴进行针治,即能奏效。尺泽原为手
太阴肺经之合穴,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亦能治疗大肠经的症候。有和胃、降逆、止吐之效。《
难经·六十八难》指出:“五脏六腑各有井、荥、输、经、合……合主逆气而泄。”也就是说,合穴主治因
胃气上逆而作的呕吐和肠腑滑泄而致的下利。《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说“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古今医家采用“合治内府”是很有道理的。《医宗金鉴·针灸门》也说“尺泽能治
绞肠痧”,用之于临床多验。鉴于急性吐泻之症,是夏秋之交的常见病,应用此法治疗,简便而效捷,故录之以供同道参考。
针刺尺泽确能治愈急性吐泻
幸阅贵刊郭文炳大夫“针刺尺泽治愈急性吐泻”的文章后,心中甚喜。因我素来非常重视取穴少,疗效好的穴位,尤其是少到一个穴。时值夏季,此病多见,用诸临床,疗效果然不凡,远远超出一般常规用穴。
例:王××,女,57岁,1986年7月12日就诊。患者因饮食不节而致
肠鸣腹痛,吐泻交作,急由家人护送就诊。见其脸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迟而细,体温正常,腹部平软。急刺左尺泽(因行刺之便)腹痛恶心顿止。留针20分钟,精神转佳。目睹此情真令人惊喜不已。
钱××,男,43岁,工人。1986年6月18日诊。
因患脑萎缩共济失调症而致
四肢瘫痪。刻下患者神志尚清,体温正常,惟口角流涎,说话不清,两手十指拘挛不伸,腕背皮肤粗糙呈紫黑色,两上肢活动功能完全丧失,两下肢亦不能活动,有轻度肌萎。臀部两侧约有10×15厘米的褥疮溃疡,脂水淋漓,痛苦万状。大便秘结,
小便频数伴失禁,头晕
耳鸣,
健忘失眠,形瘦面黑,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沉弦而缓。
据其家属反映:患者于18-30岁,曾有手淫及梦遗失精史。30岁成婚后,时感腰酸腿软、头晕、健忘、乏力,由头足活动欠利,牵掣不能行走,终成瘫痪。八年多来,虽并投中西药物,然沉未起。据此,可知为肝肾久亏,肾脑同病。当以培肝肾,调脾胃,而治其本;通经脉,行气血,以治其标。
上肢主穴:上廉、
曲池。配穴:肩、
合谷穴、外关、
后溪。
下肢主穴:环跳、
阳陵泉、
足三里穴。配穴:绝骨、解溪、太冲、太溪、申脉。
施灸穴:神阙、关元、血海、足三里。
上列主穴每治全取,配穴则酌情选用,并加温针灸3-5壮。隔日一次。所列施灸穴位,除神阙用隔盐灸外,关元、血海等穴,各用念盈药条温灸30分钟。
经过第一个疗程(一个月)的治疗,患者说话发音较前清楚,小便次数减少,大便不用开塞露而自通,褥疮溃疡渐有收敛、面积缩小,十指拘挛亦渐放松。第二个疗程,臀部褥疮已经愈合,余症亦有进步,在二人扶持下能迈十步左右。第三个疗程结束时,在其家属的扶持下,能自动迈步,从病房走到门诊。两上肢亦能活动,且左手能拿手帕擦嘴。
按:本例
脑萎缩共济失调症,经中西药物并治八年,未见好转,确属难治之症。笔者根据祖国医学“异病
同治”的方法,按
中风瘫痪论治,但又不完全同于风瘫的治疗。首取关元重灸,每次30分钟左右,以温补元阳、益肾固;次灸神阙理三焦之原气,冀以旁达于四肢,且通大便之秘;再次,灸
足三里穴健脾胃而充气血之化源,又强腰膝;特别是重灸
血海穴,使气血源流旺盛,促进
新陈代谢而治褥疮。除上述穴位以灸治为重点外,余皆参照中风瘫痪辨证取穴,果得预期之效。经治三月获四大功效。(1)十指由拘挛而能伸,且左手能拿饼干送到嘴里;(2)在其家属扶持下能迈步走10余米;(3)大便自通,小便次数接近正常,虽仍不能控制,但较前大有进步;(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灸血海穴后能使褥疮收敛而迅速全愈,解除了患者的一大痛苦。此外,根据前人上廉穴主治“脑风头痛”的经验。笔者将此移作试治
脑萎缩的主穴,在针治过程中,发现针灸上廉穴时,病人自感头脑发胀,起针后逐渐消失,显然是针刺疏通经脉而使经气直达病所的反映。
(原发表于《江苏中医杂志》1987年第3期)
郭文炳主治 郭鸿森整理
例一:王××,女,23岁,未婚。1987年8月23日就诊。
患者自16岁月经初潮时,误食生冷之后,遂感行经腹痛,羞不肯言。后知是病,但服止痛药能解。近几年来痛经渐剧,有碍起居劳动。今日下午一时许,月水来潮,腹痛骤起,胀坠异常,量少,质稠,色带紫黑,卧床呻吟,傍晚五时许,家人因见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似休克状态,而急送来门诊。经内科检查,血压及血白分基本正常,即肌注安侬痛,症情不减;脉细,舌润苔白。症缘寒凝气滞,不通则痛。急取右
内庭穴,常规消毒后,用30号毫针,进针8分许,得气泻之;继针左足内庭亦如之。5分钟后腹痛便缓,20分钟后腹痛渐止,继续留针观察50分钟,腹痛全消,面色转佳,起针后,说话行走如常。
例二:冯××,女,30岁,干部,1987年4月30日就诊。
患者11岁月经来潮,16岁起便感行经腹痛,近几年来症情逐次增剧,经中西医药治疗,未见显效。今日月经又临,量少质稠,色紫有块,腹痛大作,胀坠难忍,经人扶送来诊。诊得腹痛拒按,腰部酸楚,伴
胸闷乳胀、心烦欲呕,面色苍白,舌质暗紫,苔薄白,脉象细涩。症缘血内阻,气机不畅所致。治宜理气行血,化瘀止痛。针刺两足
内庭穴,进针得气后留针,45分钟后,腹痛遂止;惟余腰部酸楚,复泻两
复溜穴,须臾,腰酸亦除。
讨论与体会:
经痛一症,临床治疗一般多采用地机、三阴交、血海、关元等穴进行羊辨证施针。笔者认为痛经患者,若在行经前一周即开始辨证取穴进行治疗,可减轻或消除行经腹痛之苦。至于痛经已作,当以解痛为先。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也。兹据家传针刺内庭穴治疗痛经,临床常奏针到病除之效。对于内庭穴治疗痛经的机理,《
灵枢·经脉》篇指出:“足阳明之脉,……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此其一;又“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八寸,别走
太阴。”此其二。《灵枢·经筋》篇指出:“足阳之筋,”起于中三指(趾),结于跗上,……其直者……上腹而布。”综观上述经文,可知足阳明之脉及其经筋皆从腹内经过或与太阴经脉相联系,通过三阴经脉的传导从而起到调理冲任之效,使郁者解,瘀者化,阻塞者通。通则不痛,此针刺
内庭穴治疗
经痛之切中肯綮处也。
(原发表于《中医海外教学》1989年第2期)
葛××,女,62岁。
患湿疹三年,屡治未能根除。近月来因误食海鲜而湿疹加剧,迅速延及全身,尤以四肢处为多。粟粒
丘疹呈大片糜烂,脂水淋漓,奇痒难忍。虽经外院医治,症未见减,特来我科求诊。皮肤症状如上述,惟烦躁,口甜,苔腻,脉滑。此由理素虚,外风与内部湿热相搏而成。当予祛风燥湿为是。取风市、血海、
曲池,进针得气后行泻法,留针一小时,并加艾温针各三大壮。一诊搔痒脂水均减,再诊则疹形枯萎,三诊后
湿疹痊愈。随访五年不发。
针治小儿吐乳证验案二则
案例一:毛××,女,尚未满月。1971年6月5日诊。
毛氏一女婴,生下方七日,即发现经常吐乳,且大便不畅,时溏时秘,初不知是病,未予重视。连续半月之后,吃奶渐少,精神日衰,遂邀余诊视。检查:神清、形瘦、腹部平软,肛测体温正常。两侧扁桃体不肿大。细察之见吐乳有块,大便不调。四肢欠温,右食指指纹色红。苔薄白,脉较迟。断为小儿吐乳证。乃缘于母乳寒薄,伤及肠胃而致。治以调和胃脾为主。
操作:用30号一寸毫针,于两合谷穴各刺一分许,稍捻转,即出针;再针两内庭穴,亦如此。
隔二日后复诊,其母述及自针治后小儿吐乳大减,便行亦畅。效不更方,又如上法复针一次,诸证遂愈。
案例二:吴××,男孩,一个多月。1975年秋诊。
母亲代诉:其儿自生后20天,即发现其吐乳,初未介意,旋因吐乳渐频,儿襟尽湿,经去医院门诊,才知是病。虽服药治疗一周,未见好转,遂来此求诊。刻诊小儿吐乳仍频,一日三五次不等,间有
嗳气。厌食,神疲,苔薄黄,脉数。左手食指风关处有流珠纹一点,色微红。此由喂乳不当,伤及脾胃而成小儿吐乳之证。因刺两
内庭穴,先左后右,进针约一分许,频频捻转,留针10分钟,起针。自此痊愈。
按:小儿吐乳一证,为
小儿科特有疾病,延误日久,有成
疳疾之虞。但也有部分婴儿,在喂乳时乳汁从小儿口角外溢,此乃母亲哺乳过多过急之弊,而致“溢乳”,不属病态,应加注意。所谓小儿吐乳者,即经常将乳吐出之谓。其因虽多,不外母乳寒薄,儿饮其乳,致脾胃受寒;或为哺养不当,乳食过多所致。正如《诸病源候论·呕吐逆候》中所说:“乳母将息取冷,冷气入乳。”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阳之体,易为邪气所干。得病之后,药治较成人为难。针治小儿吐乳一证,往往仅取内廷穴即能获愈。因
内庭穴为胃经之荥穴,有清胃热,消腹胀,止呕吐之功。例二辨证近乎热,故一针而病除。例一证情近乎寒,且又大便不调,故再加取大肠经之原穴
合谷穴,以通肠腑之积滞,为胃气和降而扫除障碍,果得预期之效。鉴于婴儿之病服药为难,笔者将家传之经验,验证于临床,常获著效。一得之愚,公诸同道,幸勿以其近而忽之也。
(原发表于《江苏中医》1990年第5期)
郭文炳主治郭鸿森整理
案1:杨××,男,年30岁,干部。1971年8月5日就诊。主诉:昨夜小腹突然剧痛,持续不已,强忍至天明,车送某医院急诊,检查结果:
白细胞23400,中性粒细胞90%,淋巴细胞9%,单核细胞1%。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不愿手术治疗,不得已家人车送患者来我处求诊。刻诊小腹麦氏点压痛明显,
腹肌紧张,不吐不泻,体温正常,肛门指检未发现明显触痛。口不渴,舌润、苔白腻,脉弦紧。缘于湿阻肠道、腑气不通,不通则痛,应予温痛为是。否则有养贻患之危。急取
曲池双、
足三里穴双、
阑尾穴、
三阴交穴,各泻一针,又于关元穴、天应穴用“念盈灸条”各灸45分钟。针灸30分钟后腹痛渐缓,1小时后腹痛已止,继续留针观察到2小时,无反复现象,起针。翌日下午自己走来复诊,述及一昼夜腹痛未作,饮食睡眠良好,检麦氏点、阑尾穴压痛消失,苔腻转薄,脉软。此为邪去正虚之象。再予前法减阑尾、三阴交穴针灸1次,惟时间减半。患者于第三天去某医院复查,血白分及体征均已正常。
案2:赵××,男,年17岁,中学生。1971年11月21日就诊。自述因饮食不慎,而感上腹部阵痛,至第二天痛处下移至小腹右下方,伴恶心、
腹泻三次,经当地医院诊治,断为
急性阑尾炎。用
四环素等药,并针刺
足三里穴、
阑尾等穴三次,腹痛未减,决定转院。患者父母不同意手术治疗,特送来我处求医。检:
腹肌挛急,麦氏点、阑尾穴处均有压痛反应,肛门指诊未触及包块,身热、舌质红,苔薄根腻,脉弦滑。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导致肠道功能失调,生湿生热而成
阑尾炎证。首取两
曲池、足三里、阑尾穴、右
三阴交穴各泻一针,再于天枢、天应穴用药艾条各灸40分钟,腹痛渐止,留针2小时起针。翌日复诊,腹痛消失,恶心、
腹泻均除。复刺左曲池、右足三里、两阑尾穴1小时,并加灸天应穴30分钟,周身舒畅,诸证痊愈。
按:
急性阑尾炎俗称(“盲肠炎”),属中医的“
肠痈”范畴,多由饮食不节,寒湿不适,暴急奔走以及忧思抑郁等种种因素,导致肠道功能失调,糟粕积滞,生湿生热,瘀滞不散而成。其发病机理,要而言之,为一“滞”字为本;其主症不外一个“痛”字是标。由此可知,“滞”是本证的内在之因,“痛”是本证的必然之果。因果标本既明,故在上述二例验案中遵《灵枢·本输》“大肠、
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和“治内府……取之合”的经旨,重用手足阳明之合穴
曲池、
足三里穴为主穴(家传曲池、足三里合称“四柱穴”)。以改逐胃肠瘀凝积滞之邪,兼寓“通则不痛”之义。
阑尾穴为阑尾病变在表之反应点,有消炎解痛之功;三阴交为治小腹痛之经验效穴,有疏调气血之用;天枢、关元为大小肠之募穴,原为脏腑经气汇聚之所,有温通气血调和肠腑之效;在天应穴重灸药力直达病所,能使结者散,瘀者化,积者消,滞者通,与以上诸穴配合,故能收到预期之效。本人按此治法屡试屡验。若能早治,不仅使患者免除手术之苦,且又减轻经济负担,一得之见,仅供参考。
(原发表于《江苏中医》1993年增刊)
名家馈赠
当代名家馈赠郭文炳先生书法选
书法选
郭文炳书法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