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鄂镇
重庆黔江区的镇子
邻鄂镇位于重庆市黔江区东南边陲,地处渝鄂边区交界处,灰千梁子南麓,东与湖北省咸丰县坪坝营镇接壤,西频蓬东乡正阳镇,北临舟白镇,南接五里乡。幅员面积5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50米,辖4个村2个居委会,35个村(居)民小组,耕地面积13984亩。截至2020年11月1日,邻鄂镇常住人口为7115人。
概况
邻鄂镇位于黔江区东部,东与湖北省咸丰县甲马池镇接壤,西濒蓬东乡、正阳镇,北临舟白镇,南接五里镇。平均海拔1050米。面积50平方千米,人口1.33万人。辖沙子场、五马顶2个社区,艾坪、高坪区、松林、邻鄂4个行政村,35个村(居)民小组。
[代码]500114104:~001沙子场居委会 ~002五马顶居委会 ~200艾坪村 ~201高坪村 ~202松林村 ~203邻鄂村
沿革
清代五里乡。民国17年废里置区后属第一区,为五里乡上排;编15个保时,为五里乡11—15保;解放后为五里乡辖地,属河口区(后改为第二区);1952年将序数“保”改为“村”,同年1月5日,五里乡析置蓬东乡;1953年,蓬东乡析置邻鄂乡,以境内的邻鄂村命名,意即地与湖北毗邻;1958年10月建立邻鄂公社,1983年更名为邻鄂乡。1997年,面积35.5平方千米,人口1.2万,辖香路、川湖、结龙、花坪、高坪、新塘、坪上、石山、竹林、松林、邻鄂、龙泉13个行政村。2001年11月改为邻鄂镇。
乡镇简介
边界市场一沙子场跨两省(市),民风古朴,市场繁荣,被誉为深山里的“中英街”,是渝鄂边界过往客商汇聚之地,是黔江区东南最具活力的边贸市场。为此,邻鄂被定位为边界贸易集镇,赋予建设以商贸、工业于一体的边贸重镇的历史使命。
人口数据
邻鄂镇人口数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邻鄂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乡镇辖村
艾坪村 高坪村 松林村 邻鄂村
地理气候
邻鄂镇位于东经105°13'—110°18'、北纬28°06'—32°19'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
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较多。
乡镇经济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全镇12家煤炭工业企业年产量25万吨以上,主要销往周边区县,年产值2000余万元,利润400余万元。
农业产业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产业结构日臻完善。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已建成骨干经济项目烤烟,常年种植在3500亩以上,后续产业中药材、高山萝卜、花椒等项目已初具规模。
特色产业
全镇推行由大户对部分摞荒和分散种植土地进行承包,并实现了土地合理流转1760亩。重点将烤烟种植生产向最适宜区,向好田、好地,向大户、能干户转移,重点向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的区域转移,促进土地的高度集约,推动全镇烤烟生产朝规模化发展。
全镇已建成1000亩科技示范园区1个,新修烤烟路27公里,新建烟水配套池25个,安装管网74公里,水桩1万根,新建KH—3智能化烤房50座,KH—8智能化烤房80座,修建人工影响天气固定炮站一所,烟水配套设施建设快速推进。该镇烤烟产业的建设,特别是示范园区内的烤烟生产建设,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烤烟种植规模得到了极大提高,烟农的种植方式和生产观念得到了明显改变,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
邻鄂镇在艾坪村发展的高山蔬菜——300亩山葵,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艾坪村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建设措施
加强沙子场工商业边贸特色集镇建设:依托集镇土地、公用设施等资源,实行“以地生财,以地聚财,滚动发展”的经营思路,以优惠的政策引导更多农民进入沙子场居住,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互动机制,增强吸纳农村人口来发展边贸集镇。并按独具边界特色的沙子场集镇总体规划设计来建设,把沙子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风貌独特、民族风情、社会文明的新型边贸集镇。
镇府驻地由原来的五马顶迁移至沙子场,新建了政府办公楼、宿舍楼、社会保障大厅和计划生育服务站,使政府机关面貌彻底改变。该镇征地29亩、拆迁26户,完成了沙子场主街道600米长的主体工程,主街道的排水沟、拦马石工程已全面完工,对120米街道进行了硬化。集镇土地得到有效盘活和利用,新增房屋面积8000平方米,集镇面积达到0.0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已达到13.5% 。
坚强以水、电、路、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山区面貌。一是畅通出境公路,加宽、改直、硬化主干道麻田坝至沙子场的公路建设;接通五里、舟白,实现村村联网;利用农网改造实施,理顺用电体制,对全镇用电设施、网络进行全面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用电入户率达95%以上;三是用三至五年时间逐步解决全镇8000余人的饮水困难;四是逐步实现村村、组组通电话、通光纤电视工程,移电话网络覆盖率达100%,电视覆盖率达90%。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速煤炭工业发展:按“发挥资源优势,培植骨干产业”的方针,做大做强工业企业这块“蛋糕”,用活政策,强化管理,依法依规有限开采煤资源,扶优、扶强、培植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增强企业活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
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途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推进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邻鄂独特的地理优势,稳住烤烟骨干经济项目,根据本地特色农村产品资源,在“特’’和“优”上做文章,围绕“烟、畜、林、菜、药”等项目大做文章,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
发展目标
邻鄂镇将着力打造渝鄂边界经济强镇;坚定不移地建设5亿元邻鄂,到2012年身全区10强镇;全力建成5万头生猪、8000亩烤烟、6000亩中药材三大基地;努力培植煤炭工业、商贸加工、林业生态、劳务服务四大产业支撑。
年均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亿元,平均增长35%;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0万元,年均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2500万元,年均增长32%。
在重点发展项目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扩大规模为前提,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不断加大农业骨干产业的培育。全镇逐步形成“一头猪、一根烟、一棵药、一袋米”等为主导的“一村一品”的高效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科学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适当超前,立足工商兴镇,全面启动集镇建设,边界工商集镇框架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边贸优势逐步得到凸显。全镇GDP实现4000万元,人均纯收入1800元,本吸财政收入120万元,人均粮食500公斤以上,城镇化率达12%。
到2010年,上规模、强功能,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坚持突出重点,强化集镇功能,提高城镇化水平。到2010年,沙子场边界工商贸易初具规模,达到1平方公里面积2000人以上的城镇人口的集镇规模,光纤、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保护与镇容镇貌明显好转;3—4个主体产业初步形成,街道美化、整洁,街道路灯率达8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25%以上;商业、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设施配套齐全,有吸纳500—1000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二、三产业。实现GDP6000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元,本级财政收入150万元,城镇化率达18%。
到2020年,扩领域,联点面,镇村一体共发展。立足边界优势,打造民族风情集镇。到2020年,GDP实现8000万元大关,人均纯收入2500元,本级财政收入200万元,城镇化率达30%。品位独特的沙子场边界工商集镇、民族风情镇的功能齐全,集镇辐射带动作用凸显。建成2平方公里的面积,4000人以上的集镇规模。以沙子场为主体,公路主干道为主线,干道两侧依次依规摆设现代化农庄,连接五马顶原政府所在地集镇(此地可设置1—2个工业力口工点),点线连接,浑然一体,成为全区经济实力较强、辐射能力明显、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风貌独特、社会文明的新型集镇。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概况
沿革
乡镇简介
人口数据
乡镇辖村
地理气候
乡镇经济
特色产业
建设措施
发展目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