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寿山(1859年11月14日—1912年),
京剧丑角演员,原名树德,字朗臣,号寿山,乳名百岁,后世也称其为罗百岁。江苏苏州府
长洲县人,生于北京。罗寿山出身梨园世家,他的父亲为清朝后期京剧名丑
罗巧福。
人物经历
罗寿山先学老生,后拜杨铭玉为师,学艺丑行,二十岁成名。在当时京剧梨园以小花脸挑班居第一位,颇受当时观众的欢迎。那时上台演出的剧目有《荣花记》《打砂锅》《请医》《入府》《探亲》。
在罗寿山那个年代,梨园界很盛行名角合作演出。合作演出的戏有《卖符》《化春元》《十二红》《双钉记》《双铃记》《浣纱溪》《梅玉配》等等。
罗老先生三十来岁就进宫唱戏,当时宫廷中梨园人数不多,名角济济也很多,经常和罗百岁在宫廷演出的有:
谭鑫培、
杨小楼、
余玉琴、杨朵仙、
慈瑞泉,几位老艺术家,在当时
慈禧最爱看和最红的有三位老先生:杨小楼、谭鑫培、罗百岁。
一八八五年谭鑫培、罗百岁、余玉琴几位老先生商议决定带班南抵上海演出,那时是北方京剧班社首派远涉千里到南方大城市上海演出,当时路途艰辛,要乘
木帆船,航行了一个月左右。因而盘费开支很大,再加上深恐语言不通,演出能否打响,戏班收支无任何把握和保证。经过了半月左右航行抵达
上海市,打炮三天,头天
谭鑫培《取帅印》,二天罗的《卖符捉妖》,三天罗的《荣花记》三天打炮,戏虽然是满堂,但戏演到末尾就陆续起堂。甚至只剩半堂人了。
究其原因就是语言听不懂,无法欣赏北方戏曲,罗先生面临其困境,向资方商议,提议戏班先停演三天。罗先生就从早到晚串茶社,酒肆,学习
上海方言和上海方言,三天后,又开始演出,连续七场《荣花记》轰动全上海,不仅座无虚席就连站票也抢购一空,可谓盛况空前,为何如此反响,原因是罗先生头脑极其聪慧,他演出八儿念白和逗哏噱头完全是用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表演,观众听得懂,听的亲切非常欢迎。七天演毕,罗先生立即辞退
上海市方面的一再挽留,带班返回北京,继续演出。
艺术特色
罗寿山之艺,艺宗
刘赶三,表演俗中见雅,擅长辅佐老生、花旦演出。深得田桂风钦佩,他嗓音极佳,念白脆亮清朗,语言冷隽风趣,他在演出中常以微词讥讽时事,谐而不俗。表演深。善用大小声音轻重配合,诙谐不俗。台上之戏极为传神,虽貌面瘦却极能抓住观众,更善插科打诨临场抓哏,一语双关讽刺时政,又在戏理之中,为他人所莫及。据传当年
慈禧西逃后,从
西安市返回京城,罗寿山等正演出《卖绒花》,他便借戏中崔女逃遁之事,借题发挥临场加词:“大小姐不是逃跑了吗,怎么又回来了。”剧场效果极为强烈。其歌喉甜润,善学
汪桂芬之唱腔,惟妙惟肖,每当学唱必彩声雷动。
原来《
清风亭》《天雷报》贺氏,早年归老旦扮演,自从罗寿山陪
谭鑫培演出后,竟以丑行应工,演来逼真传神,自此以丑行取代老旦,流传至今。《青石山》王半仙的表演,根据进宫承差时,看到宫廷内及日常所见的道士举止行动,仔细观察加以提炼,融化于表演之中。并根据
梆子腔调将其进剧中所唱(
南梆子)调中,使其具有“二音”的别具风格。他常用改调变腔的演唱,来吸引观众。
梅兰芳曾说:“我所看过的丑角老前辈,以罗百岁为第一。”
罗寿山搭四喜班时,常与杨朵仙(
杨宝忠、
杨宝森之祖父)配演《双钉记》《双铃记》《十二红》等。罗、杨合演珠联璧合,是极好的搭档。且常同时进入戏园,但杨是乘车而来,罗是步行其后,故有人称罗为“跟车丑”。
艺术流传
其弟子有
慈瑞泉、张文斌等。罗寿山有一女四子,女适孙怡云;长子罗文森、三子罗文翰、四子罗文瑞
均工武场面;次子罗文林为琴师。罗文森有五女两子,长女适贯大元;次女适张鑫奎(
方荣翔岳父);三女适金钢钻之兄;四女适场面慈永顺;五女适一外行;长子
罗万祥,工武场面。有三子一女,长子
罗荣庭,工老生;次子罗荣舫,工老旦,三子罗建昆,原习武生后改行
参军;女罗秀珍适建筑工人汤承锦。罗文林子罗万芳,工老旦,早夭。
罗文翰娶
孙佐臣之女为妻,与
裘桂仙、
张荣奎为联襟。生有四子一女,女早夭。长子
罗盛公,有两子三女,长子
罗长德,工花脸;次子罗长胜未从艺;长女罗雅英适武丑
翟韵奎,有两子两女,子翟强、翟岗;女翟琳适管德旺、翟瑛适蔡小龙;次女
罗雅兰适武净程长松;三女适外行。罗文翰次子罗盛远,工净行。娶鲍振山之女为妻;三子罗世明,工小生,妻室王晓兰,工旦行;四子罗世保,工丑行,妻室阎桂卿,工旦行。罗文瑞子罗万喜,工丑行。
演出技巧
罗百岁老先生很多戏都有独特的演出技巧,比如:他演《荣花记》扮演八儿,剧中有两句
瑞安鼓词,头一句是:使唤的小子回头观,下有三下
小锣,在三击中,他做伸脖和缩脖的动作,面部是睁眼扣嘴,当时观众掌声不绝直接送进后台。此剧等二场有一句唱:————草头栓,也是三击小锣,他运用腿部,腰部,和头部,同时各自向不同方向快速摆动,观众称为绝艺,在全剧中八儿全用切口。那时在《荣花记》中扮演崔华的是老艺术家,
王凤卿。王凤卿正当年轻,他所饰演的崔华也有很高的技巧。有一段戏是崔华和八儿咬耳朵密语,王嘴部带八字胡上下翘动紧密配合面部表现,充分表现崔华狡诈的心理状态。观众为之彩声不断。
罗百岁拿手又一戏《卖符捉妖》曾和
余玉琴合作演出,也有不少绝技,《卖符捉妖》的王半仙有一段西皮原板,罗不唱原板而唱
南梆子收尾末一句用一种高腔,那时称为耳音子,完全
用脑后音发出此音腔难度很大,只有罗一人用此唱法,他的徒弟和传人
慈瑞泉和侄子罗文奎,虽会此腔,但因无此好的嗓音和发音要领,一直不敢运用,罗先生此腔堪称绝唱。再有一出《双钉记》和杨朵仙合演,罗扮演剧中无能手一角,他在整出剧中,人物念白用
粤语,唱腔是广东调,由
京胡伴奏,别具一格,新颖非常。另一出戏《入府》与杨朵仙合演(也曾与赵仙舫合演),《
铁弓缘》与十三旦合演,还有一出最拿手的《梅玉配》中黄婆子一角,演出中还有不少绝技。因其难度颇大,很少有人掌握,至使罗先生不少绝技未能全部流传于后人。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