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德青
温德青
温德青是一位瑞士籍华裔作曲家,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建阳区水吉镇。他曾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日内瓦高级音乐学院和里昂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师从郭祖荣施万春罗忠镕、Jean Balissat和Gilbert Amy。他的代表作包括小提琴协奏曲《夏天的雪》等。温德青目前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系主任、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艺术总监和北京国际室内歌剧节艺术总策划。他还曾在2009年瑞士Davos国际青年艺术家音乐节担任驻节作曲家。2022年12月,温德青的歌剧《隧道》亮相第三届杭州市现代音乐节。
人物经历
温德青 瑞士籍华裔作曲家,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建阳区水吉镇。曾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日内瓦高级音乐学院、里昂国立音乐学院。师从郭祖荣施万春罗忠镕、Jean Balissat 和Gilbert Amy。2005-2006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目前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系主任、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艺术总监与北京国际室内歌剧节艺术总策划,2009 瑞士Davos 国际青年艺术家音乐节驻节作曲家。
他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上演,并多次在中国、瑞士、法国丹麦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举行个人专场作品音乐会和大师班讲座。其全部作品由SME瑞士和德国音乐出版社出版,他的CD专辑由米兰STRADIVARIUS 公司和瑞士音乐家协会出版。主要作品为6首弦乐四重奏、小提琴协奏曲《夏天的雪》、琵琶协奏曲《春江花月夜》、从独奏到协奏的《痕迹》系列5首、室内乐《悲歌》、《八卦》、《功夫》、《情歌与号子》、《泼墨一》、《蚂蚁搬家》、《一笼二鸟》、《杨宗保与穆桂英新传》以及管弦乐《情歌》、《筝》等等。歌剧《赌命》曾在瑞士日内瓦、中国的上海市、北京和芬兰Savonlinna 国际艺术节成功上演。他是日内瓦"政府奖" 与国际KIWANIS 基金会"文化奖" 以及瑞士Leenaards基金会 "作曲家大奖" 的得主。他的个人小传被列入英国剑桥 "国际音乐名人大字典"。自1991年底他居住在瑞士日内瓦。瑞士音乐家协会与音乐版权协会会员。
他的音乐“结合于复杂 - 清晰,玄机 - 合理,震撼 - 精妙,奇想 - 严谨,明确 - 深刻之间”,其作品技艺精湛又情感丰富,精致细腻又张力十足,勇于创新又易于接受,力图用不同的方式创作不同的作品。他的创作灵感通常来自中国的传统艺术与哲学,但却“痕迹不露”。温的音乐独树一帜,深得国际乐坛的好评。
近年来他多次回中国讲学和演出,组织多项中外音乐交流活动,委约和推广了众多的中国作曲家作品,为中外现代音乐的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22年12月,温德青的歌剧《隧道》亮相第三届杭州市现代音乐节。
“唢呐协奏曲‘痕迹之四’是一首非常具有艺术鉴赏价值的作品, 它以构想叙事的风格来熟练地、富有张力地处理变化莫测的乐思。音乐被设想成中国书法, 以一种在巨大的空间里发展的极富情感的线条描绘出了蔓藤花纹式的装饰以及丰富多样的节奏。作品还准确地安排了乐器的色彩和全方位的、在独奏者与乐队之间的、一个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方传统管弦乐队之间的对话, 这的确是极具新意的,它为当代音乐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法国著名音乐学家、评论家 Philippe Albera)
“如何嫁接二胡和弦乐四重奏的音色是个复杂的问题,温的解决方案是具有创造性的和富有灵感的。他完全避免了自我意识的异国情调或那种可爱的东西方相结合的方式,温赋予听众一种无法抗拒的富有逻辑性的和罕见的音乐感觉,它既不是赶时髦的也不是计算出来的。之所以为二胡与弦乐四重奏而作该曲是因为其它乐器组合不能反映出他独特的、杰出的想象力。其成效至少是为室内乐增添了一部非凡的保留曲目。”
温哥华太阳报,2006, David Gordon Duke)
“在灵感来自中国书法的《痕迹之二》里,温尝试着创造一种多种笔画和音乐之间的类似物:粗犷的、纤细的、急速的、从容的……不仅仅如此,他还赋予了他的音乐线条以银色的光芒,和低沉的咆哮形象与纯净的听觉姿态,这些都大大超越了二维视觉的毛笔笔触。”
(美国纽约时报, 2006, Allan Kozinn)
“温德青的音乐引导了人物的命运驶向了富有光彩的情感世界。声乐器乐及其精致的色彩被准确地搭配使用,没有一个音符是多余的。在这个不愧于一个大师级的作品里,它的各种管弦乐队声源被科学地开发。《赌命》的成功具有非常美好的意义,正如音乐节的艺术总监Francois Hudry先生所言:它是我们向听众提供的最合适的、最能够协调听众与现代音乐之间关系的一部新作品”。
日内瓦邮报,2003 Anne Meier)
“……在维也纳现代音乐节上,温的音乐清新如晨露,引人入胜如读侦探小说,饶有趣味如同最好的朋友在聚会上。”
奥地利萨尔斯堡报,1997, Derek Weber)
荣誉奖项
温德青是日内瓦“政府奖”、国际KIWANIS基金会“文化奖”以及瑞士Leenaards基金会“作曲家大奖”的得主。他的个人小传,也被收进了英国剑桥“国际音乐名人大字典”。
人物评价
温德青出生于南平市农村,温热的南方家乡孕育了他一口难改的乡音和谦和的性格。温德青的许多作品都跟歌剧《赌命》一样,蕴含着哲理和深意,在国际上获得极大认可。他创作的交响合唱组曲《黄土地之歌》,巧妙融合了不少现代配器手法的优秀作品,当时惊艳了不少业内人士。(《音乐周报》评)
温德青教授致力于当代音乐的推广和发展,他的作品脉脉温情中贯穿着质朴的中国民间曲调,他多次在国内外重要作曲论坛讲座中,强调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音乐中的重要传承作用,如《痕迹系列》与《泼墨系列》谈中国传统书画对音乐创作的影响。(上海音乐学院评)
“他(温德青)是一个很有交响乐情怀的人,几乎是自学成才。不管作品有没有被演出,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创作,只耕耘而不问收获。”(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郭祖荣评)
温德青的作品《痕迹之四》与书法艺术相结合,以书法的创作过程为启示来发展自己的音乐。温德青把唢呐比作毛笔,把乐队比作墨与宣纸,在唢呐与乐队的相互作用下,人们仿佛看见了一幅幅字迹飘逸的书法作品。这部中原地区民族乐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作品,一经演出便获得了国际乐坛的好评,深受中国听众喜爱。(中国—东盟音乐周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