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州
四川古地名
陵州为四川省古地名,北周始置,隋废,唐复置。故治在今仁寿县境。唐初辖五县:仁寿贵平县,隆山,始建,井研县。贞观元年,割隆山属眉山市。永徽四年,分贵平置籍县,仍辖五县。熙宁五年,废州为陵井监。
历史沿革
陵州为四川的一个古地名。西魏于今仁寿县境置普宁市,北周闵帝元年始置陵州。隋改隆山郡。唐武德元年,改为陵州,天宝改仁寿郡,乾元元年,复为陵州。熙宁五年,废为陵井监。宣和四年,改为仙井监。隆兴元年,改为隆州
可以说陵州就是仁寿。在成都正南面,G213,省道106经过。西魏置普宁县,隋改为隆山郡,郡治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唐复称陵州,当时辖有贵坪等县,隋开皇十八年改称仁寿郡,以寻复故,宋废,降为县,即今仁寿县。
史书记载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
陵州,仁寿。中。开元户一万七千九百五十五。乡四十七。元和户一千九百八十五。乡四十七。
禹贡梁州之域。秦为蜀郡地,在汉即犍为郡武阳县之东境也。司马曜太元中,益州刺史毛璩置西城戍以防盐井,周闵帝元年又于此置陵州,因陵井以为名。陵井者,本沛郡张道陵所开,故以“陵”为号。晋太元中,刺史毛乃于东西两山筑城,置主将防卫之。后废陵井,更开狼毒井,今之煮井是也,居人承旧名,犹曰陵井,其实非也。今按州城南北二面悬岸斗绝,四面显敝,南临井。
州境:东西一百四十里。南北三百一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二百一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七十里。东北至成都府二百里。西至眉山市七十里。东北至简州一百八十里。东至资州二百三十五里。东南至荣州三百一十里。西至嘉州一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金,细葛四匹。赋:绢,绵。元和贡同。
管县五:仁寿,贵平县,籍,始建,井研县
仁寿县,上。郭下。本汉武阳县之东境也,后魏定蜀,于此置普宁市,属怀仁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陵州,十八年改普宁为仁寿县。
三隅山,有东隅、南隅、西隅三山相对,去陵井各一里,故为名。
婆支水,出县北婆支山,去县四十五里。
陵井,纵广三十丈,深八十余丈。益部盐井甚,此井最大。以大牛皮囊盛水,引出之役作甚苦,以刑徒充役。中有祠,盖井神。
张道陵祠,在县西南百步。陵开凿盐井,人得其利,故为立祠。陵即张鲁之祖父,学道鹤鸣山,人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时人号“米贼”,亦曰“五斗米道”。
贵平县,中。西南至州六十七里。本汉广都县之东南地,北魏于此置和仁君,仍立县。
唱车山,在县西南九里。
禄水,在县南五十步。
平井盐井,在县东南七步。
籍县,上。东南至州一百里。本汉武阳县地,周闵帝于此置籍县,因蜀先主籍田地为名。隋大业二年省,永徽四年复置。
丹沙山,在县南七十里。
大江水,在县北三十五里。
始建县,中下。北至州五十五里,本汉武阳县地,隋开皇十年于今县立始建镇,大业五年改镇为县。圣历二年移于仁寿县界置,其旧县复置始建镇
铁山,在县东南七十里。出铁,诸葛亮取为兵器。其铁刚利,堪充贡焉。
井研县,中。北至州一百一十五里。本汉武阳县地,隋大业五年因井研镇立县,取镇为名,属陵州。
井研盐井,在县南七里。镇及县皆取名焉。又有思棱井、井井。
旧唐书》记载
陵州,中,隋隆山郡。武德元年,改为陵州,领仁寿贵平县、井研、始建、隆山五县。贞观元年,割隆山属眉山市天宝,改为仁寿郡。乾元元年,复为陵州也。旧领县四,户一万七千四百四十一,口八万一百一十。天宝领县五,户三万四千七百二十八,口一十万一百二十八。至京师二千五百一十里,至东都三千四百八十四里。
仁寿,汉武阳县东境,属犍为郡。晋置西城戍,以为井防。后魏平蜀,改为普宁市后周置陵州,以州南陵井为名。隋改普宁为仁寿,所治也。
贵平,汉广都县之东南地,属蜀郡。后魏置和仁郡,仍立平井、贵平、可昙三县。旧治和仁城,开元十四年,移治禄川也。
井研县,汉武阳县地。东晋置西江阳郡。魏置蒲亭县,隋改为井研。武德四年,自拥思茫水移治今所也。
始建,汉武阳县地。隋开皇十年,于此置始建镇。大业五年,改镇为始建县。旧治拥思茫水,圣历二年,移治荣祉山。
籍,梁席郡,一名汉阳戍。永徽四年,分贵平置。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史书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