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吟于“文革”期间下乡当兵,1975年参加
中央戏剧学院的招生考试但未被录取。“四人帮”被粉碎后,他报考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文工团话剧队。转业后,曾被分配至
辽宁卫视,此后陆续创作了多部剧本,此外还经常发表评论、客串影视角色。
李龙吟著有传记文学《回族英雄马骏》、剧本《寻找春柳社》等。他曾获第十届
中国戏剧节优秀编剧奖等多个奖项,还曾入选北京优秀青年代表团。
1953年7月,李龙吟出生于
辽宁省沈阳市,小学毕业于沈阳市皇姑区岐山路第一小学。李龙吟在辽宁人艺大院里长大,受其当演员的父亲和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演戏有很深的情结。“文革”期间,他下乡当了兵。
1975年,李龙吟得知
中央戏剧学院招收工农兵学员,去参加了考试,但没有被录取。“四人帮”被粉碎后,他报考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文工团话剧队。
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后,李龙吟被分配到
辽宁卫视,他将主要兴趣和精力转到了编剧和剧评方面,从48岁时开始,陆续创作了《马骏就义》等多部剧本,并长期以“关东散人”为笔名发表评论。此外,他还经常在影视舞台上客串一些角色。
李龙吟曾参演《狂人日记(陆帕版)》《酗酒者莫非》《小住•小筑》《解药》《
鳄鱼》等话剧。
李龙吟曾作为摄像导演执导《
摔三弦》《雪野》《大年初一》《荒野鼓声》等作品,其中一些作品还曾获奖。他还曾编导大型杂技晚会《飞翔》。
李龙吟曾创作《马骏就义》《天使》《寻找春柳社》《杨三姐和陈小二》《社区居委会》《金色的胡杨》《小村号声》《拉黑》等多部话剧剧本。此外,他还曾与其子合作,创作《还看球吗?》等话剧。
李龙吟曾向
黄苗子学习书法,研究过
草书、隶书,他曾于2008年12月开办“诗情墨韵——李龙吟书
崔致远诗作品展”,其书法作品还入选了“北京少数民族书画展”“百名中国青年艺术家系列作品邀请展”“首都部分
回族书画家作品联展”“
朝阳区湖南常德书法艺术交流展”“2007韩国第12回世界书法文化艺术大展”“北京市区县文联书法作品展”“‘
奥运会向我们走来’北京市各区县书法联展”等展览。
李龙吟另有书籍作品《直话实说》,还曾发表《中美社区文化之见》《韩国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广场文化的魅力》等评论文章数十篇以及《大腕儿百态》等小品文数十篇。其发表的《美国的社区文化》曾在《
北京晨报》上刊载。此外,他还为《近思鲁迅 七十周年纪·文集》等书作过序。
李龙吟曾在《
中国戏剧》《剧作家》等期刊上发表《我看小剧场戏剧30年》《扎根大地,英雄无悔》等多篇文章(详见下表)。此外,他还在2007年“东岳论坛暨东岳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文化空间与民俗仪式》。
李龙吟曾发起并组织“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研究国际研讨会”,多次主持“喜神研究”“北京民俗研讨会”“行业祖师崇拜研究”等学术研讨会,参加城市文化交流会议并做《从第三角度解说城市品牌》演讲。他还担任过第一届至第五届“中国剧院(团)论坛”演讲嘉宾。他曾做《剧场主体论》等主题演讲,提出了”剧场主体论“观点,被认为是”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性理论“。此外,在担任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委员会主任期间,他也提出了诸多文化观念,如在2001年,李龙吟提出“公共文化”概念,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出“文化工作的重点要向公共文化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上转移”,推动了“公共文化”的提法。
李龙吟创立了“朝阳流行音乐周”。参与并提出建立“潘家古旧文化品交易园区”“七九八
创意产业园区”“
高碑店市古旧家具一条街”“工体娱乐圈”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李龙吟历任
朝阳区文化委员会主任、区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
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京演文化体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他是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汽车摩托车协会副主席。他还曾任北京市青年联合会第六届、第七届委员、民族组组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第六届、十一届常务委员,第十届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