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顶路位于北京市
丰台区东部、
朝阳区南部,西起丰台区大红门
南顶村,向东依次与光彩路、
榴乡路、宋庄路相交,东至朝阳区小红门一带,是一条东西向城市次干道,因南顶村得名。
南顶路是北京食品工业的摇篮,不但形成了肉、禽、蛋等副食品加工一条街,并且还伴随着北京人走过了艰难的票证经济时代。南顶路上曾经有北京市
肉联厂,南郊冷冻厂,北京市食品公司,北京市清真食品
加工厂,北京市熟肉制品加工厂,
北京市禽蛋公司,北京市禽蛋加工厂等负责保障北京市肉蛋的供应的单位。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北京逐步取消了商品票证,而随着市场放开,各种经济体制的副食品加工企业纷纷兴起,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南顶路上原为
计划经济服务的国有副食品加工企业,也像其他曾经“一统天下”的行业一样,日益显露出捉襟见肘的经营窘境。然而南顶路并未因此衰败,相继又改造建成了光彩市场、
京深海鲜市场、
月盛斋公司等等单位。
规划中的南顶路是一条城市次干道,西起西马场,东至宋家庄以东,与
马家堡东路、春泽路、南苑路、
大红门路、光彩路、
榴乡路、宋庄路、横一条相交。
“南顶”的历史:“南顶”在历史上远比“光彩”二字要响得多,更是民间
道教信仰的胜地。如同五台山的五台,北京城里也有“五顶”。“顶”是北京百姓对
中顶庙的特有称呼。相传
碧霞元君为
东岳大帝的女儿,专司人间姻缘、祸福。
清代文人潘荣陛在《
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京师香会之盛,唯碧霞元君为最。庙祀极多,而著名者有七:……一在东直门外,曰东顶;一在长春闸外,曰西顶;一在永定门外,曰南顶;一在安定门外,曰北顶;一在右安门外草桥,曰中顶……每岁之四月朔为元君诞辰,男女奔趋,香会络绎,素称最盛。唯南顶于五月朔开庙,至十八日,都人献戏进贡,悬灯赛愿,朝拜恐后。”
据北京地方志记载,南顶碧霞元君庙即在永定门外大红门附近。初建于明代,清朝
康熙、
乾隆,两次由皇帝下旨重修,庙有殿宇三层,前殿供奉
碧霞元君,匾额“神烛碧虚”;中殿供奉
东岳大帝,匾额“
神功出震”;后殿供奉斗母娘娘,匾额“妙握璇杓”,门外有两座石牌坊,左边题“广生”、“长养”,右边题“群育”、“滋蕃”。《
日下旧闻考》一书中曾言,南顶庙中的题字均为
爱新觉罗·弘历御笔。
南顶路上当年的庙会盛景,在清人的众多笔记中尚可窥见一斑。
清代唐晏《
天咫偶闻》中描写道:“永定门外
南顶村,俗称南顶,旧有九龙冈,环植桃柳万株,南邻草桥河。五月初,游人麇集,支苇为棚,饮于河上。亦有歌者酒,竞日喧,后桃柳摧残,庙亦破,而游者如故。”
清代富察敦崇的《
燕京岁时记》中说:“每至五月,自初一起,开庙十日,士女云集……至夕散后,多在大沙子口看赛马。”沙子口路亦是现在光彩路东南的一条小岔道,住户零星。任谁也想象不到,当初盛大的京城跑马会,便是在这不起眼的地方举行。历代北京文人均为南顶庙会留下过作品,如
爱新觉罗·颙琰时的
李文耕《喜闻过斋诗稿》中曾有“南顶竹枝词”八首,描述南顶庙会时的繁荣热闹场景。文人吴岩有《游南顶庙》诗云:“柳映江亭水映桥,碧霞宫殿郁迢遥。年年五月开香社,大好风光慰寂寥。”
南顶今已不复存,而南顶路上车来车往,穿梭不息。但是老北京的庙会香火,却从来没有断绝,没了南顶,还有其他四顶,没了
中顶庙,还有
北京东岳庙、花神庙、
财神庙,归根到底,庙会不过是人间向上天祈祷平安幸福,寄托心愿的一种形式,借着祭神的名头,人们暂时忘却忧愁,也足以使人生不为虚度此行了。
明代南顶路边建有
碧霞元君寺,俗称南顶庙,此时已有土路。1954年至1955年,南顶路同
马家堡路、
马连道路、丰台东路等道路先后修成粒料稳定土路,1961年至1965年之间南顶路修成沥青表面处理路面,八十年代初南顶路
大红门至北京日化一厂(双庙)段由市第四市政工程公司展宽至9米,两侧修1.5~3米宽水泥砖人行道。2005年前后南顶路又一次经历了路面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