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东部,
通惠河与
北运河交汇处,为北京市卫星城镇。1951年复名通州镇,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政治地、军事地。
北京市卫星城镇。在北京市东部。通惠河与北运河汇合处。为通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人口9.1万。
通州区历史悠久,曾与京、津齐名于我国北方,获得“一京二卫三通州”之誉。秦时属
渔阳郡,汉时开始设县,因靠近
潞水(今北运河)而名潞县。
北魏时升潞郡,唐曾一度改玄州,金天德3年(1151年)始称
南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已有800余年历史。明洪武元年(1368年)筑州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州城西南筑新城。先后属
北平市和顺天府管辖。清康熙九年(1670年)重修城垣,遂成今镇区格局。民国以后,改通州为
通县专区。1950年更名通县镇。
1951年复名通州镇。
通州区在历史上政治、军事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它“上拱京阙,下控
天津市”,历来为辅之“襟喉”,水陆之“要会”,人们称其为京师东部的门户。尤其是战争年代,此处一直与京师的安危紧密相连。当年清兵入关,以及后来的英法联军、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均从天津沿运河北上,经通州而来。因此这里从封建时期便高筑城台,驻以重兵,成为京城的要塞之地。通州还是一个重要的漕运水陆码头,元、明、清几代所需江南粮物,主要依靠
京杭大运河经通州运至京城。据史载,官船客舫多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称繁盛。后来由于运河水道淤塞,才逐步失去水路“要会”作用。
通州区镇区略呈三角形,几十年来通州先后修建了横贯东西、宽敞笔直的新华大街和佟麟阁街、北大街、玉带河大街等主干街道,扩建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新城区,市镇面貌大有改观。主要工厂有光学仪器、机床、橡胶、木器加工、服装、印刷、皮鞋等。还有地震勘探指挥部、邮电部仪表研究所等中央、市属单位近百个。交通便畅,京秦、
京承铁路和
京唐城际铁路、京山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燃灯佛舍利
佛塔、
李卓吾墓和
永通桥(
八里桥)等。近年在城东北隅还开辟了
西海子公园。